第八章税收原理(财政学-杨志安)

合集下载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UFE
PUBLIC FINANCE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适用超 额累进 全额累 税率的 进税额 应税所 (元) 得(元)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0
25000 25000 5000 5000
25001~50000
30
50000 25000 15000 7500
=900+400=1300(万元)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 关于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 • 假设本月工资薪金1800元,税率5%: • 1600元作为起征点:
– 1800×5%=90
• 1600元作为免征额:
– (1800-1600)×5%=10
CUF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 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的增 值税税额。该销项税额按照规定在销售额 之外一并向购买方收取,其计算公式为:
•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 注意: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 价外税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八章税收原理(财政学,杨志安)

第八章税收原理(财政学,杨志安)

• (3)税负转嫁的条件:
(1)基本条件——商品价格浮动
(2)约束条件——商品供求弹性(以需 求弹性为例四种典型情况)
(1)供给有完全弹性 税负完全由消费 者承
(2)需求有完全弹性 税负由生产者负 担
(3)供给完全无弹性 税收由生产者承 担
4.需求完全无弹性 者承担
税负完全由消费
(3)课税范围宽窄与征税对象的不 同对税负转嫁程度影响
(1)高税率≠高税收 (2)同择多的税收,可以有两 种税率
(3)从理论上存在一种最佳税 率
• (三)税负转嫁
• (1)含义:通过流通过程税收部分或 全部转给他人负担 ,纳税人≠负税人

• (2)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2)后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3)混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4)消转:税收被新增利润消化掉
• 各国采取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 法
–(1)免税法——放弃行使居民(公民) 税收管辖权
• 免于征税(跨国收益所得 一般财 产价值)
– (2)扣除法 • 税款=(应税国外所得-外国税款) ×本国税率
– (3)低税法 • 税款=居民国外收入×较低税率
–4 .抵免法 • 税款=国外所得×本国税率-国外 已纳税款
– (2)调节产业结构 减免 加征
– (3)调节各种收入 企业 防止贫富悬殊 居民
• (三)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偏差协调 • (1)二者偏差:基点不同
• 税收中性——市场配置相适应 • 税收调控——政府干预相适应
• (2)二者切合点:
–(1)二者切点:(重要程度、层 次有区别)
–①税收中性功能是主要的基本的— —市场机制自身功能是主要的、基 本的,税收政策选择在于保证市 场机制基本功能的发展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 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 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这种无偿性也不是绝对的。从财政活 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 的无偿性是并存的,即通常所说的“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标准,并只能按 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收益原则 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照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成本应按每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 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 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第八章 税收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定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做如下界 定: 其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 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即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当然,税收的固定性也不是绝对化的,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的变动也是必然的。 因此,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 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 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 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 物,即征税的根据。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 1. 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前者是对自然人征收的 税,后者是对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体征税的税。
➢ 2. 买方税与卖方税。卖方税是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处于出 售方地位的税收。买方税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纳税人处于购买 者地位上的税收。
三、 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税收客体)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三类:所得、商品和财产。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一)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根 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所得税区分为综合所 得税和分类所得税两种。
1.综合所得税(general income tax)以各类所得的总和为计税 依据。
2.分类所得税(classified income tax)是按照各种不同性质的 所得分别计征的所得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税收原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三性”
第八章税收原理
2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 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税收努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制的 完善程度;二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第八章税收原理
17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 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按照征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 征额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6
4、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竞争性
• 私人产品

排斥性

非竞争性
• 公共物品

非排斥性
是指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斥性的产品。
“免费搭车”
第八章税收原理
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 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 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
消费
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的收益,不为某个人或某 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 能的,7 或者成本很高。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 (2)定额税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的实物 量直接规定某一个固定的税额。

财政学税收原理及效应

财政学税收原理及效应
4
5、纳税环节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 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当缴纳 税款的具体期限。有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类。 7、起征点和免征额 两者都是由税法规定的,前者指对课税对象开始 征税的最低界限,后者指免予征税的数额。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随某一正税按一定比例加征税收;加成: 加 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减免:对纳税人征税 对象的应纳税额依法减少征收和全部免除。
8
•1、效率原则 即征税本身要有效率;征税要有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 •具体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 确实简化原则
•2、公平原则 即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具体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3、税收中性原则: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9
六、税制模式
27
3、替代效应是指征税影响经济主体可支配收入后, 经济主体选择其他经济行为替代原有行为。
4、资源配置效应是指征税对经济主体产生收入效 应或替代效应的基础上,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 它表现为配置效率的提高或降低(如提供私人品 和公共品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资源在部 门和地区之间的流动。 5、社会效应主要是指征税对社会收入公平的影 响、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稳定价格使社会安定 的影响等。
流转税负担率=流转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额/同期利润+其他所得额 ×100%
13
(2)个人税收负担
个人真实的综合负担水平因各人的消费行为不同, 难以统计。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同期个人所得总额×100%
14
3、

财政与税收_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财政与税收_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人们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事业服务而付出的代价 发展——新税收学说:
税收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筹措经费外,还发挥经济调节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宏观经济。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课税基础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 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基是税收课征基础的简称。有两层含义:就税收征 收的广度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如商品、财产 、行为、所得等。就某一税收计算而言,税基指计税 依据。
(狭义)税基也称作课税标准,计税依据,系指以金额 或数量的形式将税收客体数量化,而为直接适用税率 算出税额的基础。我国称为计税依据,即计算应纳税 额的依据或标准,也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 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 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课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 价格的数额。二是从量计征,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 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纳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某税种对“谁”课 税问题--纳税主体
法人和自然人 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 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
扣缴义务人
代为扣缴税款的人
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
某税种对“什么” 课税问题
税源
税收收入的最终 来源
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 要标志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税收的权威性导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税收要素)

ch08 税收原理 财政学 教学课件

ch08 税收原理 财政学 教学课件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 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各种税都有不同的经济来源。有的税种 课税对象与税源是相同的,有的则不同。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 象的具体划分。税收规定了一个税种的 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 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 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 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人, 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 分离的。
➢扣缴义务人和税务代理人。
• 纳税主体有法律上的主体与经济上的主 体之分。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也称纳税人。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 收可分为以下两类:
• 1.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 前者是对自然人征收的税,后者是对在 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体征税的 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the nature of taxation)
• 二、税收的“三性”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 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固定地征收 实物或货币的一种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它与 国家的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机器 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按照同一比 1.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 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三、税收原则
1、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 税收公平
普遍征税
❖ 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平等征税:征税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负担能力相称
❖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 ❖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公平类税收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hapter 8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本章主要内容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税收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 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形式。
❖ 税收基本属性:
7、课税基础,简称税基
❖税基是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税基~课税对象:可能不一致,如商品税的课税对象 是商品,税基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
❖税基~税源:税源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税基可能是支 出
❖税基选择是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两方面问题:
以什么为税基:收益、财产、支出? 税基的宽窄问题:大体相当于征税范围
补充:税负痛苦指数(Tax Misery Inde福布斯》推出的统计,我国税负痛苦指数世界排 名第四!前三名是法国、比利时和瑞典。
6、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 最低界限。是对低收入者的照顾。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 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 税收效率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
❖ 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
征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 商品流转税
商品流转税(commodity tax)是以流通过程 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1.商品流转税可根据计税依据分为周转税和增值税。 1)周转税(circulation tax)是以商品的交易额为计税 依据的税收。2)增值税(value added tax,VAT)是以 商品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PBULIC FINANCE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三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强制性
1.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2.征纳过程具有强制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
1.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 具有无偿性。
2.就财政活动总体或全 部纳税人而言,这种无 偿性又是相对性。
PBULIC FINANCE
八、 课税环节
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时候) 发生。根据课税环节的分布数量,税收又可划 分为单一环节的税收和多环节的税收。
1.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和收入的循环中,只在 某一个课税环节上进行课征的税收
2.多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流转或收入形成和分配过 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
第三节 税收原则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原理

• 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 • 大城市1.5元-----30元; • 中等城市1.2元-----24元; • 小城市0.9元-----18元; •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12元 。
(3)分类分级税额
《车船税》船舶----净吨位
• 净吨位 年税额 • 200吨以下 3元/吨 • 201-2000吨 4元/吨 • 2001-10000吨 5元/吨 • 10000吨以上的6元/吨
•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 2、地方税----营业税、财产类税收、 行为类税收等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 源税、证券交易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 税收负担和税负转嫁
• 一、税收负担 •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通过法律规 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
3、税收的特点。 4、税负转嫁的条件。 5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 6、税率的种类。 7 、税收按管理权限分类的方法如 何?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20
25 30 35 4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3)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4)全率累进税率 • 3、定额税率。 • (1)地区差别税额 • ( 2 )幅度税额 — 资源税(除原 油、天然气以外)、城镇土地使 用税
• (五)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数 额或数量 • 1、从价计征 • 2、从量计征
• (六)纳税环节 • (七)纳税期限 • 1、按期纳税 • 2、按次纳税 •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 (八)减税免税 • 1、从时间上看分为无期减免、定 期减免和临时减免 • 2、从内容上看分为税基式减免、 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 (九)违章处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税收的调控功能是次要的、辅 助性的——首先保证市场机制完成 基本功能,税收变量调节功能居 第二位的。
– (2)二者合点:(着眼于分工区别) ①税收中性——注重发挥“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
②税收调控——充分运用“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
税收调控是税收中性逻辑延伸,必然 要求
• (3)二者有效协调 –(1)加深对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 理论认识:
–(2)中性税收的确定:税收作用倾向于 或注重于减少税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直接税)税率结构愈简单,差别愈小, 中性程度愈高。
• 二税收中性不排斥税收调控
• (1)市场缺陷两类 –市场自身形成表现
–“合成谬误”
• (2)政府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 税收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有直接有效性
• (3)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 – (1)调节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税率
•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 • 协调税收管辖权的途径
(1)限定各国唯一行使居民(公民)税收 管辖权 (会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2)限定各国唯一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 (会损害发达国家利益) (3)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 辖权,在发生冲突时, 承认一种税收 管辖权的优先地位
(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
• 属地原则 :地域管辖权 收入 来源管辖权 • 属人原则 :居民(公民)管辖 权
• (2)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2)同种税收管辖权重叠:居民管辖权 居民管辖权
权 地域管辖权
地域管辖
• (3)国际重复征税消极影响 – (1)加重跨国纳税人负担 – (2)不利于国际资源有效利用 – (3)违背税收公平合理原则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4 日星期 三1时44 分29秒 13:44:2 91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1时44 分29秒 下午1 时44分1 3:44:29 20.10.1 4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420.1 0.1413: 4413:44 :2913:4 4:29Oct-20
(1)高税率≠高税收 (2)同择多的税收,可以有两 种税率
(3)从理论上存在一种最佳税 率
• (三)税负转嫁
• (1)含义:通过流通过程税收部分或 全部转给他人负担 ,纳税人≠负税人

• (2)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2)后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3)混转: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4)消转:税收被新增利润消化掉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413 :44:291 3:44Oct-2014-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3: 44:2913 :44:291 3:44W ednesda y, October 1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1420.1 0.1413: 44:2913 :44:29 October 14, 2020
• 各国采取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 法
–(1)免税法——放弃行使居民(公民) 税收管辖权
• 免于征税(跨国收益所得 一般财 产价值)
– (2)扣除法 • 税款=(应税国外所得-外国税款) ×本国税率
– (3)低税法 • 税款=居民国外收入×较低税率
–4 .抵免法 • 税款=国外所得×本国税率-国外 已纳税款
–(2)区别:
»国家税收:政治权力(强制) 征纳关系 独立税种
»国 际 税 收 : 非 政 治 权 力 (非强制)协调关系 没有 独立税种
• 二国际重复征税
–(1)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居民
管辖权
公民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 (1)国际重复征税 –含义——两个国家同一时期同一所 得征收相同类型的税收
相关概念——税收管辖权 :征税 方面行使管理权力范围
从量 税——数量、重量、体积
中央 税
• 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地方税
地方共享税
中央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 一、税收负担水平
• (1)宏观税率——反映税收与经济总量之间 关系
小口径 ——中央 政府税收 /GNP或GDP
• 国际上广为使用口径
中口径 ——中
央地方政府税收/GNP或GDP
大口径 ——

• (3)税负转嫁的条件:
(1)基本条件——商品价格浮动
(2)约束条件——商品供求弹性(以需 求弹性为例四种典型情况)
(1)供给有完全弹性 税负完全由消费 者承
(2)需求有完全弹性 税负由生产者负 担
(3)供给完全无弹性 税收由生产者承 担
4.需求完全无弹性 者承担
税负完全由消费
(3)课税范围宽窄与征税对象的不 同对税负转嫁程度影响
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GNP或GDP
• 影响宏观税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 (1)生产力发展水平 横向:发 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不断上升趋势
纵向:是
• (2)政府职能大小 社会职能 宏观税率不断提高
经济职能
–(3)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 制
中央集权计划体制——高 联邦制市场体制——低 • (2)“拉弗曲线”——最佳税率 • 拉弗曲线形象说明了税率与税收 之间关系,给人以启示
– (2)调节产业结构 减免 加征
– (3)调节各种收入 企业 防止贫富悬殊 居民
• (三)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偏差协调 • (1)二者偏差:基点不同
• 税收中性——市场配置相适应 • 税收调控——政府干预相适应
• (2)二者切合点:
–(1)二者切点:(重要程度、层 次有区别)
–①税收中性功能是主要的基本的— —市场机制自身功能是主要的、基 本的,税收政策选择在于保证市 场机制基本功能的发展
第八章 税 收 原 理
•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 第四节 税收中性 • 第五节 国际税收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概念 (1)含义——国家为实现职能无偿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 政治权力 • 法律手段
(2)违者受到法律制裁
(2)进一步理解: • 历史范畴——随国家产生而产生 征纳关系 • 经济范畴——表明经济关系 •分 配 范 畴 — — 无 偿 分 配 分配关系
税收饶让: • 税款=国外所得×本国税率-包 括减免额在内的已纳税款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420 .10.14 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3:44:29 13:44:2 913:44 10/14/2 020 1:44:29 PM
• 讲调控不偏废中性,提高“两个比 重不以牺牲中性为代价。
• 讲中性不忽视调控、放弃调控
–(2)不断实践税收中性与税收调 控的有效协调
• 简化流转税 体现中性
• 完善所得税
• 消费税 →体现非中性
–(3)不断完善税收中性与税收调 控的关系→如继续统一内外资企业 所得税
第五节 国 际 税 收 •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 日下午1 时44分 20.10.1 420.10. 1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14 日星期 三下午1 时44分 29秒13 :44:292 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 020年1 0月下 午1时44 分20.1 0.1413: 44October 14, 20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14日 星期三1 时44分 29秒W 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 10.1420 20年10 月14日 星期三 1时44 分29秒2 0.10.14
谢谢大家!
•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 强制性 • (1)征税 = 国家政治权力 ≠生产资料占有
(2) 无偿性 • (1)征税不付出任何代价 • (2)是对具体纳税人而言 (3)固定性 • (1)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比 例(数额 对象 ) • (2) 固定性是相对的,只是在一 定时期内不变
• 只有同时具备“三性”的才构成 税收
范围宽窄 宽(易转嫁)如: 白酒→啤酒→矿泉水→自来水
窄 (不易转嫁)
征税对象 商品税 (易转嫁)
所得税(不易转嫁)
(4)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与税负转 嫁的关系
转嫁所得>商品销量损失(实施 转嫁)
转嫁所得<商品销量损失(不实 施或少实施)
第四节 税 收 中 性
• 一、税收中性的含义 • 1 税收中性含义(前提是明确两个概念)
• (1)国际税收及其产生条件 –(1)含义——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 两个国家以上分别行使权力
– (2)产生条件 • ①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跨国财产所得
• ②与税制发展密切相关——以所得税 为主现代直接税的出现
• (2)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基础
–(1)联系:国家税收 国际税收 规则和惯例
第二节 税 收 的 分 类
流转课税 所得课税 • (1)按课税对象分类 财产课税 行为课税 资源课税 直接税——不易转嫁
• (2)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容易转嫁
间接税——
•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税金作为商品价格组 成部分
价外税——税金作为商品价格以 外附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