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3036085336c1eb91b375d32.png)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全部患者均先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BG、F-INS、HbA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做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药敏反应,无因药物不适而中止用药的病例。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初诊2型糖尿病【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sulin with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therapy to begi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Methods: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5 were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all patients were first used metformin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foundation,and treated with insulin.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tformin treatment,combined use of insulin and pioglitazone.Results:after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PG,2 HPBG,F - INS,HbAlc was have the obviously improved(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improve the index obviously do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atients(P < 0.05),the course of treatment,all patients did not see drug hypersensitivity,drug without discomfortand suspend the administration cases.Conclusion:insulin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irst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blood sugar,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2型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90%以上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1]。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51fc1476eeaeaad0f33076.png)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在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其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组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089-01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占据了绝大多数[1,2]。
本次研究探讨了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将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50例2014年1月—2018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为35~65岁,平均(48.68±2.27)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为36~66岁,平均(49.12±2.14)岁,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孕妇以及拥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药物治疗,药物采用由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42d06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7.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25T01:50:34.65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曹潇[导读] 本研究旨在分析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T2MD患者的临床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8年2—12月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1—11月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HbA1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NS、2hINS水平及HOMA-IR均较治疗前均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T2MD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指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081-022型糖尿病(T2MD)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进而引起高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多尿、多饮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1]。
目前,二甲双胍是治疗T2MD一线药物,但部分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降糖效果欠佳。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用于T2M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T2MD患者的临床效果。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237e400360cba1aa911da19.png)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DOI:10.16658/ki.1672-4062.2017.01.091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
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PG (5.6±1.0)mmol/L,2 hPG(7.7±0.4)mmol/L,HbA1c(6.8±0.7)%,胰岛素平均用量(8.6±1.2)U,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P>0.05)。
结论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优于单纯胰岛素注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胰岛素;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机体仍具备产生胰岛素的功能,但胰岛素作用效果较差,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属临床最常见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
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方法,部分患者后期则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研究发现,单一用药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该院近年来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
实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2.6±7.3)岁;患者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4.7±1.1)年。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6bd286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6.png)
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1月·药物与临床·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机体仍具备产生胰岛素的功能,但胰岛素作用效果较差,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属临床最常见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
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方法,部分患者后期则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研究发现,单一用药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该院近年来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
实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2.6±7.3)岁;患者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4.7±1.1)年。
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2.4±7.5)岁;患者病程5个月~15年,平均病程(4.8±0.9)年。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与排除纳入标准[2]:①病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空腹血糖(FPG)≥7.0mmol/L 或餐后2h 血糖(2hPG)≥11.0mmol/L;②胰岛素注射指征;③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并发症;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③研究用药及成分禁忌症;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用药及一般治疗。
1.3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选用长效作用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药品规格:3mL:300U/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
用法用量:初始剂5~10U,于固定时间(一般为早晨)皮下注射1次/d;然后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实际血糖检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以尽量稳定控制血糖在标准水平内为宜。
卡双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卡双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0935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5.png)
卡双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娄东亮【摘要】目的:观察卡双平(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双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8.33%)和观察组(10.00%)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卡双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效,且安全性等同.【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22【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2型糖尿病;卡双平;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疗效【作者】娄东亮【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我国肥胖人群与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均有逐渐增多趋势[1,2]。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靶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低,需以降糖药物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3,4]。
本文观察卡双平(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均曾接受双胍类、磺脲类药物降糖,长期用药后效果降低,血糖难以控制;排除有慢性胃肠疾病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且自愿参与。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1岁,平均(59.41±4.35)岁;病程2~16年,平均(6.30±1.28)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4ad3a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9.png)
门冬胰岛素 (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实施治疗的价值。
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01-2021.06时间内,在我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以随机盲选法分组。
在常规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片,在试验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统计血糖控制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
结论:通过联合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具有更高安全性,适宜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2型;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疗效;血糖水平[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mbined use ofinsulin aspartic (30) and pioglitazone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01 to June 2021.06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sulin aspartic (30) +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r between 2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he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has higher safety,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 】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Insulin aspartic (30); Pioglitazone metformin; Curative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s近年来,基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1]。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硐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硐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a6ccd1152d380eb62946d0f.png)
1 临 床 资 料
木 组 病 例 均 均 在 全 麻 下 于 术 治 疗 , 中 占据 胸 腔 的 巨大 张 其 力 性 囊 肿 3例 ,2例 术 前 放 管 引 流 减 压 。单 纯 囊 肿 摘 除 l , 8例
1 一 般 资料 . 1
本组共 2 ,男 1 ,女 9例 ,年龄 4个 月~ 8例 9例 5岁 ,平
本 组 患 小 儿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手 术 治 疗 ,其 中 占据 一 侧 胸 腔 的 巨 本 组 无
大 张 力性 囊肿 3 ,单 纯 囊肿 摘 除 1 例 , 肺段 切 除 3 ,肺 楔 形 切 除 2倒 ,肺 叶 切 除 4例 ,全 肺 切 除 1 。结 果 例 8 例 例
手 术死亡。术后并发 支气管胸膜瘘 3例。有 1 例愈合 ,2例再次手 术。感染 2例 ,经抗感染后痊 愈 ,惠儿随访 1 6 ,肺功 — 年 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乐杰. 2 妇产科学 []第 6 北京: M.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04 22 20: 7. [】 乐杰 妇产科学[】第 6 北京: 3 M.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04 28 20: 6.
胰 岛素联合吡格列硐及二甲双胍 治疗 2 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郑 立 军
( 龙 江 省 齐 齐哈 尔 市泰 采 县人 民 医 院 1 20 ) 黑 640
均 I , 术 前 经 脚 片及 胸 部 C 检 查 ,表 现 为 单 个 或 多 个 圆 1月 T
肿段切除 3例 ,肺楔 彤切 除 2例 ,肿 叶切除 4例 ,全肿切 除 l 例 ,术后积极抗炎 、正确咳痰 、排痰等治疗 。 。结果本组无手 术死亡 , 术后 并发支气 管胸膜瘘 3例 , 0 5%筒萄糖注射液 3 ml 0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88226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6.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陈镇涛;王苓【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炎性因子水平,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c=6.51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期刊名称】《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者】陈镇涛;王苓【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二甲双胍可降低大血管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仅靠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并不理想[1]。
吡格列酮属于胰岛素增敏剂,而胰岛素增敏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降低血糖等作用[2]。
为进一步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以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新诊断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与分组所纳入的94例受试者均为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未应用过任何降糖药物;6.5%<糖化血红蛋白(HbA1c)<9.5%;7.0 mmol/L<空腹血糖(FPG) <13.9 mmol/L;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80e01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1.png)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李翔,祁梅(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大连116021)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
研究组选择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照组选择二甲双胍。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 l c、HOMA-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6.32±0.78)mmol/L、餐后2h血糖(7.41±0.4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98±1.15)mmol/L、(8.74±1.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c、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bA l c(6.34±1.22)%、HOMA-IR(5.48±0.47)%均低于对照组的(7.88±1.42)%、(7.4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可更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不良反应更少,治疗方法安全、高效。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临床疗效;胰岛素增敏糖尿病属于高发病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根治方法。
2型糖尿病已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因,临床治疗以减少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外周组织糖代谢,降低不良反应为重要研究内容[1]。
二甲双胍作为常见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糖代谢,但单一用药临床效果不理想。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f977e0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f.png)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张静;李万根;麦坤仪;宫雅南;朱沛庄;邓煜辉【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07)006【摘要】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1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组(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组(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总页数】2页(P705-706)【作者】张静;李万根;麦坤仪;宫雅南;朱沛庄;邓煜辉【作者单位】广东省粤北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2.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3.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4.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J], 李亚玲5.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1];李健[2];胡德龙[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意义初探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意义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07532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8.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初探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降低肝脏对血糖的产生、增强肌肉对血糖的敏感性等途径发挥降糖作用。
而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肠道中的二肽基肽酶-4而增加胰岛素素释放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有关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将就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1.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我们来了解一下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血糖。
它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阻断葡萄糖的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降低血糖。
它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吡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一方面,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降低血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来降低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在多个环节同时发挥作用,使降糖效果更显著。
3. 临床研究显示已有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研究表明,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另一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整体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4. 临床意义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1db3929aeaad1f346933fca.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30mg,q.d)联合二甲双胍(500mg)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将161例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30mg q.d+500mg bid)作为观察组、二甲双胍组(1000mg bid)作为对照组。
24w后,观察HbAlc、AST、Cr、FBG、BMI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单药组HbAlc、AST、Cr、FBG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优于极量单药二甲双胍。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ia Zhengxiang(Pharmacy department, BaoDing First Hospital ,BaoDing ,071000, P.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on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161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etformin groupand pioglitazoneplus metformin group. Both of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the treatment for 24w.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changes in FBG, AST, Cr , HbA1c, BMI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24-week treatment ,FBG、AST、 Cr、HbA1c and BM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ropped off more sharp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have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Key word metformin; pioglitazone; type 2 diabetes;2型糖尿病(DM2)是一种由于胰岛素抵挡、胰岛功能受损而导致高血糖的慢性、进行性代谢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1ca3787fd5360cba1adbc3.png)
(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四平 160 ) 300
【 摘要】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惠者胰 岛素抵抗 的疗效。方法 随机、平行对照的为期 1 2周试验 。吡格列酮
与二 甲双 胍 组 4 5例 , 列 酮对照 组 4 毗格 5例。结果 吡 格列 酮 -二 甲双胍 组 H A。从 (.±23 下 降至 (.±1 )% 而对照 组则从 (. b b c 8 2 - )% 67 . 3 81
1 ・临床研究 ・ 6 o
疗 则 可显著 改善预 后 ,故颅 脑损伤 患者 发生创 伤后 密切观察 生命 体 征及及 早的C 辅 助诊断 等非常 重要 。本文 中我 们就重 型颅脑损 伤合 T 并脑 积水 的有 效方 法进 行研 究 ,将脑 室- 分 流术 与腰大 池. 腔 腹腔 腹 分 流术 的 效果 进行 对 比 ,发现 腰大 池- 腹腔 分 流术 在一 次成 功 率 、 Sl n 准评 估结果 及并 发症 发生率方面 均有 明显的优 势 ,与 腰大 a mo标 池 与腹 腔想 通有 关 ,其这 一特 点使 其引 流管缩 短 的同 时p,也 降低 】
J n a 2 1 , o.0 No2 a u  ̄ 0 2 V 1 , . 1 参考文献 【】 郑虎林, l 霍龙伟, 白磊,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积水的引流治疗 等. 观察[.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 () 3 916 . ] 2 1 98: 5-3 0 0 1 1
[】 段军伟, 2 唐晓平, 王远传, 腰池持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 等.
颅 脑 损 伤 术后 并 发慢 性 脑积 水[】 J. 创 伤杂 志 ,0 02 () 中华 2 1 , 6: 6
49 . 0 9 5 0.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2913bf20066f5335b812122.png)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
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改善T2DM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了解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合并肥胖及血脂、血压等异常时血糖和其他指标的变化,并与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相比较。
资料与方法对象:T2DM患者53例,病程均在2年之内,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MS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调脂药物,并排除不宜使用降糖药物病例。
53例分为两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
A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50±5岁。
B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4岁。
两组例数、性别组成、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0.5g,3次/日,同时A组服用格列吡嗪5mg,2次/日,B组服用吡格列酮4mg,1次/日,为期6个月。
除药物外,均行饮食控制,并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指标测定: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测定SBP、DBP、BMI、HbA1c、FPG、2hPG、FIns、2hIns、TG、L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HOMA-IR 公式)。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75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75](https://img.taocdn.com/s3/m/e48dd343b9d528ea80c77988.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门诊收集113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57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15克/次,每日1次,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和二甲双胍组(56例,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治疗期12周。
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不同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糖尿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为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群,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
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13.13%。
我们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7例,并用二甲双胍作为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5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门诊收集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吡格列酮)57例,对照组(二甲双胍)56例,治疗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岁。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992848a011ca300a7c39086.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5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值得借鉴。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综合征,在糖尿病患者中占了90%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加强重视。
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当属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机制,基础治疗方案为控制饮食与运动干预基础上采取药物有效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并缓解胰岛素抵抗。
从以往研究来看,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我院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应用在2型糖尿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WHO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近期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衰、肝肾病变、肿瘤、胃肠道疾病等患者[2]。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最小者40岁,最大者77岁,均值62.4±5.9岁;病程4-20年,均值10.6±3.9年。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ec08add31126edb6e1a10bd.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郭朝英成年人是2型糖尿病高发人群,胰岛功能缺陷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水平下降,或是人体胰岛素利用有效率低,都会导致机体血糖水平上升,进而诱发血管、神经系统等病变,威胁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健康[1]。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老龄化与糖尿病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研究重点探讨联合用药效果,合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并设置对照组验证其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2例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治疗2018年7月-2019年8月。
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5例、2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50岁,平均(62.35±2.14)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7例、2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50岁,平均(63.27±1.35)岁;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询问后得知其近期未服用降糖药,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未超过8%,否认药物过敏史。
所有患者资料无缺失,两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单纯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吡格列酮(生产单位: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97;规格:15mg),采用口服用药方式,用药剂量:15mg/次,1次/日。
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吡格列酮用药规格同对照组,二甲双胍(生产单位: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634;规格:250mg)口服,用药剂量:0.5g/次,2次/日。
1.3观察指标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果。
1.4统计学分析SPSS21.0分析,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为计量资料。
P<0.05为差异明显。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桓国平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桓国平](https://img.taocdn.com/s3/m/6f788b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0.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桓国平发布时间:2023-06-19T00:59:18.1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桓国平[导读] 目的:主要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应用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84例患者仅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额外应用吡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然后观察两种用药方式取得的效果。
结果:从实际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不仅在血糖控制效果方面更为突出,而且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更少,两项指标存在明显性差异。
结论:在针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适宜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通过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
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16099摘要:目的:主要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应用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84例患者仅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额外应用吡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然后观察两种用药方式取得的效果。
结果:从实际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不仅在血糖控制效果方面更为突出,而且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更少,两项指标存在明显性差异。
结论:在针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适宜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通过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效果;不良反应糖尿病属于当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时间通过饮食、药物来控制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07-27T15:11:45.1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山河
[导读]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的特征。
王山河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宁波 315033)
【摘要】目的: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90例,采取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糖尿病;联合使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49-02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的特征。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紊乱,长时间的代谢紊乱会引起多系统的损害[1]。
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改变胰岛素功能障碍,恢复糖代谢。
我院近年来通过采用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方式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近年来到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除外治疗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脑、肾疾病,高血压,严重感染,胰腺炎及酮症酸中毒的患者[2]。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7.2±1.4)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6±0.7)年;对照组180例,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4±1.5)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4.9±0.5)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12)进行治疗,750mm/d,连续治疗15周。
观察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同时,每天注射胰岛素(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287)一次,初始剂量为0.2u/kg,每周按照空腹血糖值进行调整,酌情增加剂量。
同时在早餐后联合服用吡格列酮片(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48),30mg/d。
连续治疗15周。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国药监局降糖药物评价标准,按照空腹血糖(FBG)的测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标准。
显效:FBG降低>30%或<7.0 mmol/L;有效:FBG降低10%-29%或<8.5 mmol/L;无效:FBG无变化或降低<10%[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将检验标准设为0.05,当P<0.05时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通过严格的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明显,说明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由于传统治疗措施的不完善及发病机理对胰岛素制剂的限制,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难以通过单独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压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
作为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使肝糖输出降低,同时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抵抗有所减轻,也可抑制食欲以抵消胰岛素的增重效果[4]。
而吡格列酮也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的受体,来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索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5]。
故三者联用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的前提下,经对比分析发现,由表1的数据得出,通过对患者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且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青华,周绮妮,冯萍.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应用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663—664.
[2] 孙丽,谷丽梅,陈亘卓.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2):161—162.
[3] 王宏,叶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6.
[4] 秦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3,37 (1):46—47.
[5] 全会标,高勇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