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7-9564(2007)01-0090-02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沈亚非 杜 伟 马艳蕊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肥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肥胖和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超重或肥胖。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二大重要因素。
吡格列酮是一种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提高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32例体重指数(BMI)≥25kg/m2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均来自本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0±5.2)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2±3.8)年。所有患者均除外并发严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实施本方案前,所有患者空腹血糖为7~12mmol/L,32例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6例。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商品名:卡司平,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30mg/d,一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 G)、餐后2h血糖(2hB 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二组治疗后症状及体重变化 二组治疗后,患者口干、多饮、多食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组个别患者体重略有增加,而对照组体重有所降低。
2.2 二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用药16周后,二组FB G、2hB G、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之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x±s)
组别n体重(kg)FB G(mmol/L)2hB G(mmol/L)HbA1c(%)FINS(mU/L)PINS(mU/L)治疗组16治疗前72.2±10.39.9±2.713.5±4.210.2±1.818.3±6.933.2±8.6治疗后72.9±10.57.1±2.239.3±5.038.6±1.2315.1±7.3325.7±6.83对照组16治疗前72.6±9.99.8±2.514.1±3.810.5±1.617.9±6.531.8±7.9治疗后71.1±10.27.2±2.839.5±4.538.7±1.3317.8±6.231.2±7.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P<0.05
2.3 二组治疗前后胰岛素的变化 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P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P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P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痛、乏力表现,另外还有1例有轻微的消化道不适,踝部水肿均未影响整个治疗。对照组则有3例出现轻度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反应,未经治疗自行缓解。二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及心功能损害。
3 讨论
目前认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主要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来调节某些与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有关的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如与脂肪分化有关的PPAR基因[1]。PPAR-γ激活后可产生以下几个生物效应:①能够阻止高血糖对酪氨蛋白激酶的毒性作用,促进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磷酸化,增强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抑制肝脏中长链脂肪酸氧化,抑制1,6-二磷酸果糖激酶,减少肝脏中葡萄糖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③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 L U T)4的表达,使其向细胞表面移动,活性增加,导致葡萄糖摄取与转运增加。④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瘦素基因的表达,增加解偶联蛋白(UCP)[2]、脂蛋白脂酶(L PL)的表达,促进能量消耗、降低血FFA浓度并减轻其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6周后,FINS、PINS和HbA1c均明显下降,说明单用吡格列酮30mg/d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和PINS有所下降,这与国内外的研究[3,4]相似,表明吡格列酮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效应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国外研究[5]同时发现吡格列酮除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外,还有轻度降低高血压、减少蛋白尿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之中。有报道[6]称吡格列酮能抑制狼疮性肾炎动物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炎性介质NO。新近研究提示[7]:吡格列酮具有抗炎症因子的作用,该作用并不依赖降糖效果所带来的间接效应。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水肿等偶有发生,但反应轻微,治疗后未出现心、肝、肾等功能损害。因此,本研究认为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口服降糖药。
4 参考文献
[1] Y oon J C,Chickering TW,Rosen ED,et al.Peroxisome prolifera2
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target gene encoding a novel an2
giopoietin-related protein associated wit h adipose differentia2
tion[J].Mol Cell Biol,2000,20(14):5343-5349
[2] Fukui Y,MaSui S,Osada S,et al.A new t hiazolidinedione,NC-
2100,which is a weak PPAR-gamma activator,exhibit s potent
・
9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 an.2007,Vol.10,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