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1. 引言1.1 背景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除了胰岛素抵抗外,还常伴有明显的肥胖症状。
二甲双胍是目前一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单药治疗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加用其他药物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是两种新型的口服药物,能够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血糖生成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将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抵抗,并有助于体重的减轻。
本研究旨在比较加用西格列汀与加用吡格列酮两种治疗方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药物选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势,寻找出对于这类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随着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决策依据,推动疾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预计能够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难度较大。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有一部分患者对其单药治疗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提高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在我院经过临床专业医生诊断为患有社区2型糖尿病并进行后期治疗的78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吡格列酮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后期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当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处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药物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因此该种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社区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00-02本次研究内容是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联合吡格列酮药物的方法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随机抽取参与研究与后期治疗的是78例在我院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为(58.0±6.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8.0±4.0)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5.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7.0±5.0)月;将本次参与研究的78例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都为39例患者。
排除标准:(1)经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其他方面疾病严重影响到本次所要研究的各项指标。
(2)不属于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需要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1. 引言1.1 背景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二甲双胍是首选的口服药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考虑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是两种主要的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控制水平。
目前关于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比较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在于探讨这两种药物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还将评估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对比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确诊为2型糖尿病超过半年,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且在二甲双胍治疗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仍高于7%。
这些患者应该没有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且未接受任何其他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唐宁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唐宁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3月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住院序号奇偶数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不良反应较少,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2 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与肥胖、遗传、生活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在其病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身体各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发生原因为缺乏胰岛素,机体胰岛素作用降低,激素敏感性抑制酶作用降低[1]。
该病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干预、生活方式改善、节食与运动来进行治疗,其中口服降糖药为最关键、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降糖药物。
近年来吡格列酮这一药物在该病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为进一步观察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
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32例,年龄41~74 岁,平均(59.36 ±4.17)岁;病程 1个月~4年,平均( 3.10 ± 0.53)年;观察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 40~73岁,平均(59.9 ±4. 21)岁;病程2个月~4 年,平均(3.15 ±0. 50)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可对比。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邓晋红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9(018)011
【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 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 例)、二甲双胍组(40 例)及联合治疗组(40 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 h 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总页数】3页(P809-811)
【作者】邓晋红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张莉
2.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宁建霞
3.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
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
4.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张莉
5.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1];李健[2];胡德龙[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治疗老年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素强化 治疗 可 以 明显 改 善血 糖 水平 , 减 少糖 尿 病 的相关 并 发 症 的发 生 _ 3 J 。本 研 究 采 用 吡 格 列 酮 联 合诺 和灵 3 0 R治疗 T 2 DM,取得 了较好 的临床
效果 , 现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其 是老 年人 , 各种 原 因引起 的活动 能力下 降 , 加 重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5—1 9 通 信 作 者 :单 清
( 下转 第 1 3 3面)
第2 4 期
鲍颖芳 等 : 原发性醛 固酮增多症 2 4 h动态血压特点
・1 3 3 ・
地 预测 61 1 ] 1 管病 事件 [ 8 l 。本研 究 中 P A 患者 动 态 血压均值 、 脉压 、 血 压 负 荷 及 昼 夜 节 律 均 发 生 异 常, 较之 E H 患者 的动 态血 压指 标变 化更 为 显 著 , 提示 发 生心 血管损 害 的潜在 危 险增加 。
选取 本 院 2 0 1 1年 3月一2 0 1 2年 1 2老 年 肥
( P B S ) 、 胰 岛素使 用量 、 Hb A1 C百分 比。
胖T 2 DM 患 者 5 8例 , 均 符合 下 述 标 准 : ① 符合
1 9 9 9年世 界卫生 组 织 ( WH O) 制定 的糖尿 病 诊 断 标准 , 且 空腹 血糖 ( F B S ) ≥1 1 . 1 r n mo l / L, 糖 化 血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我院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二甲双胍,疗程12 w,对比其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FPG、2 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ISI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发病类型90%以上[2],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为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该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45.3岁,所以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6个月~4年,平均2.5年。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62.1±3.8)岁;对照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62.5±4.1)岁。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肥胖标准按照《内分泌学》第2版肥胖症标准[3]。
1.3排除标准有明显脑梗死、心绞痛等大血管病变病史;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调脂、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等同类药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孕妇或计划孕妇的成年妇女;严重肝肾异常、甲亢、急慢性胰腺炎、感染、创伤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好 的效果 ,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胰岛素 ,值得l 床推广使用 。 【 关键词 】 吡格列酮 ; 二 甲双胍 ; 2 型糖 尿病
中图分 类号 R 5 8 7 . 1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4 ) 8 — 0 0 3 4 — 0 2
该方式治疗结肠癌 ,国内已进行 了不 少的实践 ,在 具体 手术 中 , 腹腔镜结 肠癌切 除术 占据较 大 比例 。传统 方式治疗该 病 ,基本
效接 近 ,但腹腔镜手术 可 以有效 降低患者术后 并发肠梗 阻和切
口疝 的几率 ,由于其 独到 的微创效 果 ,更加有 利于促进 患者尽 都是行 开腹手术 。腹 腔镜手术 与之相 比 ,术 后复发及 远处转移 快康 复 。对 于不 同分期 的结肠 癌患 者 ,该 手术方 式疗 效更 佳 , 结果 比较差异极 小 ,对 于患者的创伤极 小 ,既可 以有 效减轻 患 患者痛苦小,病情预后好,方式更佳,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治疗 者痛 苦 ,又可 以有 利促进 胃肠功能恢 复 ,还可 以有效 降低对 患
中国实用医药,2 0 1 2 , 7 ( 2 8 ) : 8 9 — 9 0 .
范 围及恶性程 度 ,准确进行分期 ,是获得满意疗效 的重要前提 。
选取 2 0 1 0年 6 - 1 1 月 于笔者所 在 医院门诊诊治及 住 院的体 重指数 ( B M I ) ≥2 5 k g / m 的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1 0 0例 ,所有患
① 中山市占镇 医院 广东 中山 5 2 8 4 2 1
用E l 服盐 酸吡格列酮分散片 ( 生产厂家 : 陕西辰 济药业有 限公 司,
及胰 岛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 :在治疗 6 个 月后 , 两 组患者 的血糖及胰 岛素水平 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治疗后治疗组 的血糖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齿 Leabharlann 不仅符合其发病机 制, 而且具有治疗效果好、 副作用低 的优点 , 值 得在 基层医院推广使 用。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 吡格列酮
【 中图分 类号 】 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2 — 0 2 9 8— 0 l
2 型糖 尿病足 以胰 岛 B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 、 肝脏 和周 围组织 出现胰 岛素抵抗 而引发 的一组 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 主要特征 的代谢 性疾病。临床循 征医学研究 证实 , 肥胖是 2型糖尿病独立的高危 索 , 流调显示 8 0 %—9 0 %的 2 型糖 尿病患者伴有 超 重或肥胖 。由于肥胖 导致 患者体 内产生胰 岛索抵抗 、 高胰岛素 症 , 继 而胰岛功能进 步 的损害 而加 霞病情 … 。我院 自2 0 1 3年 1 月 一1 2月应用 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 伴有 肥胖症 的患者 3 6例 , 取得满 意的治疗效果 , 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
1 5年 第 2期
吡格 列酮 治疗 2型 糖 尿 病伴 有肥 胖 症 患者 的疗 效 观 察
3
卢 山
( 江苏省盐城 市射 F  ̄ - g - 杨 氏骨伤 专科 医院 江 苏 盐城
2 2 4 3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察 吡格列 酮治疗 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 观察组给 予二 甲双胍 +吡格列 酮治疗, 对 照组给 予二甲双胍治疗 , 观察 两组患者的血糖 、 血红蛋 白水平 、 二甲双 胍的使 用量及 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 、 血红蚤 白水平 、 二 甲双胍的使 用量及副作 用发生率分别 为: 5 . 1 3± 0 . 5 6 m m o l /L 、 5 . 6 7± 0 . 7 8 %、 9 7 土 2 . 5 6 g 、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血糖升高、肥胖和代谢紊乱。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物,但对于一些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探讨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均是较常用的二线口服降糖药物,分别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二者均具有降糖、降重、减少循环血脂等作用。
二者都可作为添加治疗选项,但二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尚未有明确的比较。
本研究旨在比较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为了完成本次研究,我们招募了100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的患者。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的治疗。
在治疗开始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经过3个月的治疗,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西格列汀组中,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而体重也有所减轻。
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
在吡格列酮组中,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水平同样显著下降,而体重减轻的幅度甚至更大。
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也有所改善。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对比之下,吡格列酮组的疗效似乎略优于西格列汀组。
除了疗效之外,我们还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西格列汀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在吡格列酮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咽痛、咳嗽、鼻塞等症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30mg,q.d)联合二甲双胍(500mg)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将161例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30mg q.d+500mg bid)作为观察组、二甲双胍组(1000mg bid)作为对照组。
24w后,观察HbAlc、AST、Cr、FBG、BMI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单药组HbAlc、AST、Cr、FBG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优于极量单药二甲双胍。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ia Zhengxiang(Pharmacy department, BaoDing First Hospital ,BaoDing ,071000, P.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on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161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etformin groupand pioglitazoneplus metformin group. Both of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the treatment for 24w.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changes in FBG, AST, Cr , HbA1c, BMI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24-week treatment ,FBG、AST、 Cr、HbA1c and BM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ropped off more sharp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have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Key word metformin; pioglitazone; type 2 diabetes;2型糖尿病(DM2)是一种由于胰岛素抵挡、胰岛功能受损而导致高血糖的慢性、进行性代谢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加二甲双胍,而治疗组服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胰岛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能严重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其发病率居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排列第三[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5%~1.8%,而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有80%伴有超重或肥胖。
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包括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等[2]。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治及住院的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肺功能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且均未使用胰岛素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61.5±6.2)岁,BMI 平均(26.8±6.7)kg/m2,糖尿病平均病程(6.1±3.2)年;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6岁,平均(59.5±6.0)岁,BMI平均(27.1±6.3)kg/m2,糖尿病平均病程(6.7±3.4)年。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
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改善T2DM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了解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合并肥胖及血脂、血压等异常时血糖和其他指标的变化,并与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相比较。
资料与方法对象:T2DM患者53例,病程均在2年之内,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MS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调脂药物,并排除不宜使用降糖药物病例。
53例分为两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
A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50±5岁。
B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4岁。
两组例数、性别组成、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0.5g,3次/日,同时A组服用格列吡嗪5mg,2次/日,B组服用吡格列酮4mg,1次/日,为期6个月。
除药物外,均行饮食控制,并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指标测定: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测定SBP、DBP、BMI、HbA1c、FPG、2hPG、FIns、2hIns、TG、L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HOMA-IR 公式)。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75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门诊收集113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57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15克/次,每日1次,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和二甲双胍组(56例,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治疗期12周。
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不同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糖尿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为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群,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
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13.13%。
我们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7例,并用二甲双胍作为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5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门诊收集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吡格列酮)57例,对照组(二甲双胍)56例,治疗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岁。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方法通过分别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4例,观察1年后的血糖指标及BMI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者,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使用;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1]。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的存在,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调节高血糖。
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4例。
三组病例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础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30mg/d吡格列酮1次,500mg二甲双胍2次;对照1组口服30mg/d 吡格列酮1次,对照2组口服500mg/d二甲双胍2次。
整个治疗持续1年,治疗期间除进行常规饮食疗法和运动锻炼,不接收任何影响血糖的药物治疗。
1.3观察内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自肘部静脉抽取5ml 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定期检查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FPG、2hPG、BMI和HbAlc;FPG低于6.66 mmol/L、2hPG低于8.33mmol/L或血糖下降程度大于30%为显效;空腹血糖在6.66mmol/L-8.33mmol/L、2hPG低于8.33mmol/L 为有效;治疗前后未发现血糖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 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化学毒素 、 食物毒素和 药物等对肝脏 造成 的损伤 , 能促进肝 细
胞 的再生和修复。
本文研究表明 , 使用 熊去 氧胆酸胶囊 ( 优思弗 ) 和水飞蓟 宾( 水佳林 ) 治疗非酒精 性脂 肪肝 , 均取得较为理想 的疗效 , 两
2 . 3 治疗费用 : 6个 月的治 疗期 间 , 观察 组 平均 总 体费 用为
[ 1 ] 徐坚忠. 熊去氧胆 酸治疗非酒精 性脂肪肝 的效果及 医疗
费用观察[ J ] .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 2 0 1 2 , 1 9 ( 1 4 ) : 1 0 . [ 2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 非酒
精性肝病诊疗指 南 [ J ] . 中华肝病学杂志 , 2 0 0 6 , 1 4 ( 3 ) : 1 6 1 . [ 3 ] 李广明. 降脂保 肝汤 为主治 疗非酒精性 脂 肪肝 6 O例 的
4 参 考 文 献
性脂肪肝两大类 , 非酒 精性脂 肪肝 的典型病 理特 征是 大泡性
或 以大泡性为主的肝 细胞 脂肪变性 , 若经过及 时的治疗 , 可 以 阻 止 其 进 展 演 变 为脂 肪性 肝炎 、 肝 纤维 化 和 肝 硬 化 j , 使 患 者
预 后 得 以改 善 。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 亲水性胆 汁酸制 剂 , 最早 是从 中国黑 熊 胆 汁 中 分 离 出来 , 经 口服 后 , 先在 空肠 以 非 离 子 形 式 扩 散 吸 收. 后 在 回肠 以 主 动 转 运 形 式 被 吸 收 , 在肝 脏 中与甘氨酸 、 牛
刘 妙, 张 翔 ( 广 东 省 东 莞 市 麻 涌 医 院 内科 , 广东 东莞 5 2 3 1 4 2 )
[ 摘 要] 目的: 观察 吡格列酮 和二 甲双胍联合诺和灵 3 0 R治疗体重超重 2型糖 尿 病 的疗 效性和 安全性 。方 法 : 选 取体重 超 重 的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5 8例 , 将其 随机 分 为 两组 , 观察组 2 9例 接 受 吡格 列 酮 、 二 甲双 胍 和 诺 和 灵 3 0 R 治疗 , 对照组 2 9例 用 二 甲 弧联 合诺 和灵 3 0 R治疗 。疗程 1 2周 , 观察 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体重指 数 、 糖 化血红蛋 白均 明显改 善 , 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每天口服二甲双胍0.5 g,观察组每天口服二甲双胍0.25 g联合吡格列酮15 mg,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变化及效果。
结果: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观察组患(P<0.05);对照组患者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有所下降。
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
标签: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1-0022-01据调查,我国约有9000万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高达9.7%[1]。
为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程、疗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25~81岁,平均(39.0±5.8)岁。
治疗前空腹测量血糖大于7.0 mmol/L,饭后2 h测量患者血糖大于11.3 mmol/L。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肝肺功能异常。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二甲双胍0.5 g,3次/d,疗程3个月;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同时口服吡格列酮15 mg,1次/d,疗程3个月。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糖、HOMA-IR、BMI、血脂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何煜;黄龙【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1)6【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DM)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或)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治疗后血糖仍高,空腹血糖(FPG)>7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P2 hPG)>11 mmol/L的2型DM患者按腰围/臀围比值(WHR)分为2组,Ⅰ组(肥胖组):WHR男性≥0.95,女性≥0.85,共28例;Ⅱ组(非肥胖组):WHR男性<0.95,女性<0.85,共12例.在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对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后,两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Ⅰ组HOMA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升高(P<0.01),两组总胆固醇(TC)降低(P<0.05),Ⅰ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P<0.05或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升高(P<0.01),以Ⅰ组明显.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分泌,调节脂代谢紊乱,降低血糖,使用时注意选择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病例.【总页数】3页(P889-891)【作者】何煜;黄龙【作者单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柳州,545002;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柳州,54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生脉散加减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J], 李海玲;吴怀庭;苏建英;唐雨时;梁国雄;>梁露2.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3.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4.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J], 武静5.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成方;马超;熊家义;陈炜炜;李仿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2 2组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均 较 低 , 中对 照组 ) 其 有 6 发生 体质 量增 加 , 发生 低 血 糖反 应 ; 例 4例 观察
组 有 5例 发生 体 质 量 增 加 , 5例 发 生低 血 糖 反应 , 1
为 内源 胰 岛素水 平 升 高 , 当升 高 的胰 岛 素水 平 不 足
实 用 临 床 医 学 2 1 第 1 卷 第 6期 0 0年 l
P a t a C ii l dc e 2 1 , ! ! 垒 r c cl l c ii , 0 0 i n a Me n
—
・
1 3 ・ 1
吡格 列酮 联 合 格 列 吡 嗪 治 疗 2型糖 尿 病 3 0例 疗效 观 察
剂 吡格列 酮联 合 促泌 剂格 列 吡 嗪治疗 初发 2型糖尿
病3 O例 , 果 良好 , 效 报告 如下 。
同时配 合饮 食及 运 动治疗 。采用 葡萄 糖 氧化 酶法测 定静 脉 血糖 , 比较 2组患 者 治疗 前及 治疗 1 周 后 空 2
腹血 糖 ( P 、 后 2h血 糖 ( P 、 化 血 红蛋 F G) 餐 2h G) 糖 白( Al ) 空腹 血 清胰 岛素 ( is 的变化 。 Hb c 、 F n)
1 2 方 法 .
糖 尿病 长期 高血 糖将 增 加微 血管 及大 血 管并 发
症 , 患者 生活 质 量受 到严 重 影 响 。如何 针对 2型 使 糖 尿病 的病 理生 理 基 础 选 择 药 物 治疗 以控 制 血 糖 、 减 少慢 性并 发症 的发 生 、 减缓 并发 症 的发展 , 治疗 是 2型糖 尿病 患 者 的最终 目标 。本 文应 用 胰 岛 素增 敏
合 19 9 9年 WHO 糖 尿病 诊 断 标 准 。未 服 用任 何 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7-9564(2007)01-0090-02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沈亚非 杜 伟 马艳蕊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肥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肥胖和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超重或肥胖。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二大重要因素。
吡格列酮是一种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提高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32例体重指数(BMI)≥25kg/m2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均来自本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
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0±5.2)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2±3.8)年。
所有患者均除外并发严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
实施本方案前,所有患者空腹血糖为7~12mmol/L,32例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6例。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商品名:卡司平,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30mg/d,一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 G)、餐后2h血糖(2hB 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二组治疗后症状及体重变化 二组治疗后,患者口干、多饮、多食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组个别患者体重略有增加,而对照组体重有所降低。
2.2 二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用药16周后,二组FB G、2hB G、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之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x±s)组别n体重(kg)FB G(mmol/L)2hB G(mmol/L)HbA1c(%)FINS(mU/L)PINS(mU/L)治疗组16治疗前72.2±10.39.9±2.713.5±4.210.2±1.818.3±6.933.2±8.6治疗后72.9±10.57.1±2.239.3±5.038.6±1.2315.1±7.3325.7±6.83对照组16治疗前72.6±9.99.8±2.514.1±3.810.5±1.617.9±6.531.8±7.9治疗后71.1±10.27.2±2.839.5±4.538.7±1.3317.8±6.231.2±7.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P<0.052.3 二组治疗前后胰岛素的变化 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P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FINS、P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P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痛、乏力表现,另外还有1例有轻微的消化道不适,踝部水肿均未影响整个治疗。
对照组则有3例出现轻度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反应,未经治疗自行缓解。
二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及心功能损害。
3 讨论目前认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主要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来调节某些与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有关的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如与脂肪分化有关的PPAR基因[1]。
PPAR-γ激活后可产生以下几个生物效应:①能够阻止高血糖对酪氨蛋白激酶的毒性作用,促进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磷酸化,增强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②抑制肝脏中长链脂肪酸氧化,抑制1,6-二磷酸果糖激酶,减少肝脏中葡萄糖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
③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 L U T)4的表达,使其向细胞表面移动,活性增加,导致葡萄糖摄取与转运增加。
④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瘦素基因的表达,增加解偶联蛋白(UCP)[2]、脂蛋白脂酶(L PL)的表达,促进能量消耗、降低血FFA浓度并减轻其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6周后,FINS、PINS和HbA1c均明显下降,说明单用吡格列酮30mg/d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
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和PINS有所下降,这与国内外的研究[3,4]相似,表明吡格列酮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效应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国外研究[5]同时发现吡格列酮除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外,还有轻度降低高血压、减少蛋白尿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之中。
有报道[6]称吡格列酮能抑制狼疮性肾炎动物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炎性介质NO。
新近研究提示[7]:吡格列酮具有抗炎症因子的作用,该作用并不依赖降糖效果所带来的间接效应。
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水肿等偶有发生,但反应轻微,治疗后未出现心、肝、肾等功能损害。
因此,本研究认为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口服降糖药。
4 参考文献 [1] Y oon J C,Chickering TW,Rosen ED,et al.Peroxisome prolifera2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target gene encoding a novel an2giopoietin-related protein associated wit h adipose differentia2tion[J].Mol Cell Biol,2000,20(14):5343-5349 [2] Fukui Y,MaSui S,Osada S,et al.A new t hiazolidinedione,NC-2100,which is a weak PPAR-gamma activator,exhibit s potent・9・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 an.2007,Vol.10,No.1antidiabetic effect s and induces uncoupling protein1in white ad2ipose tissue of KKAy obese mice[J].Diabetes,2000,49(5):759-767 [3] 任跃忠,宋作琏,单江.吡格列酮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2(1):55-56 [4] Edwards G,Lee CE,Maher LJ,et al.The effect s of pioglitazone,metformin and gliclazide as monot herapy or in combinationon3-hour O GT T investigations[J].Diabetes,2003,52(Suppl1):A141-142 [5] Parulkar AA,Pendergrass ML,Granda-Ayala R,et al.Nonhy2poglycemic effect s of t hiazolidinediones[J].Ann Intern Med,2001,134(1):61-67 [6] Rely CM,Oates J C,Cook J A,et al.Inhibition of mesangial cellnit ric oxide in MRL/lpr mice by prostaglandin J2and prolifera2tor activation receptor-gamma agonist s[J].J Immunol,2000,164(3):1498-1504 [7] Noriko Satoh,Y oshihiro Ogawa,Takeshi Usui,et al.Antiat hero2genic effect of piogllitazone in type2diabetic patient s irrespec2tive of t he responsiveness to it s antidiabetic effect[J].DiabetesCare,2003,26(9):2493-2499[2005—12—20收稿 2006—07—06修回]《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主任委员:朱 勇 副主任委员:姚 林 栾 奕 秘 书 长:陶映雪 常务编委:(以下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曹锦康 曹仁烈 陈 亮 陈郁生 谌贻璞 池芝盛 储榆林 丁育基 董景五 杜 智 高润霖霍 勇 贾振庚 焦书竹 金西铭 康笃伦 李嘉猷 李文硕 凌 锋 刘秉锟 刘国仗 吕俊升栾国明 栾 奕 罗明绮 马明信 马腾骧 麦永嫣 潘纪戌 秦 川 斯崇文 唐福林 陶映雪王成友 王明海 王维民 王以朋 王拥军 王玉平 魏经汉 乌正赉 吴蕴真 夏泽民 谢惠民许 丹 姚 林 尤玉才 于景惠 余满松 张孔来 张 磊 张树基 张 伟 章文华 赵福运仲人前 周惠平 周际昌 周玉淑 周正炎 朱文玲 编 委:陈学荣 丁 毅 董佩英 杜宏伟 杜金梁 段明科 段小贝 付占昭 高秀江 高玉兰 高中度葛立三 宫运刚 郭薇媛 韩 萍 洪 佳 花 蕾 黄 枫 黄晓鹂 姬曙光 姜玉凤 金秀萍李福顺 李桂荣 李甲辰 李建明 李世波 李 莹 刘冠贤 刘水生 刘亚丽 柳景华 卢培杰陆永明 马建国 马龙义 马新华 孟庆杰 孟 挺 强亦忠 乔汉臣 沙一岭 石书才 史 明苏玉国 孙泽民 唐绍奇 王 超 王崇道 王翠兰 王鹤云 王立平 王善文 王士咏 王晓林王 馨 王云华 魏晓东 邬玲仟 吴兆龙 徐桂荣 徐 莹 徐应军 杨冬梅 杨 方 杨俊泉杨 涛 尹安东 于冶铭 曾繁祥 张达鉴 张建国 张 翔 张小平 张运生 赵连英 赵晓春郑安令 周建生 宗树平《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 主 编:姚 林 副 主 编:栾 奕 编辑部主任:栾 奕 副 主 任:陶映雪 主任助理:王铁军 刘 利 责任编辑:张晓峰 高秀宏 邴晓红 包树娟 兼职编辑:张淑贞 马 琳 英文编辑:张勤丽(兼) 技术编辑:刘 瑞 王家颖 张 静 网络编辑:逯岩峰 何晓梅 特约编辑:(以下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安世英 安守宽 蔡平伟 陈卫国 邓金锋 段 辉 高仁杰 顾汉民 胡杨中 姜桂峰 李继安李厥京 李 军 李 君 李少君 李慎惠 李彦文 李 艳 梁建平 梁金荣 梁淑鲜 梁云峰林惠英 刘福臣 刘 军 刘润秋 刘 诗 刘先玲 刘增民 马士臣 潘晓文 覃兴乐 邱 方史宝明 宋永红 宋永熙 苏 枭 苏玉国 孙四华 谭宝麟 谭敦勇 王连城 王金土 王小娟吴家璧 徐伟祥 姚水明 姚绪庚 尹素凤 于明忠 岳彩云 张保军 张庆山 张铁昆 张廷久周凤华 周永新 朱跃国 邹 宁・19・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1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