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过渡: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西域的荒凉遥远,那为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呢?
出示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张骞出使西域的表格内容。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出示材料,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张骞?请用史实支持你的观点。
完成课本上69页的材料研读题
内容三:对西域的管理
提出问题:1、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叫什么?设立的时间、职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一、寻访丝绸之路
1路线
2作用
二、探寻”丝绸之路“的来源—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西域
2第二次出使西域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的西域的经营
教学反思:这节课采取了先探寻丝绸之路,然后再寻访丝绸之路的来源—张骞出使西域的方式进行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一种尝试,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课堂的氛围可以看出效果还不错。
古代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使“一带一路”成为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说明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本课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本课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课:出示一个活动和填空成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丝绸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那么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商品是怎样从中国运到西方的呢?这就是通过一条丝绸之路,也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其背后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一、理论层面1.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

它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网络。

丝绸之路不仅传播了丝绸等商品,还传播了宗教、科技、艺术等各种文化,对于促进世界各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丝绸之路的教学目标通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3)让学生学习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成果,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实践层面2.1 课程内容的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吐鲁番交河故城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样既能增加课堂的学术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外国学生进行友谊赛、共同制作手工艺品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来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背景。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阐述“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1.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分析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2.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起源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性。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路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3.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3.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介绍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分析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案例;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背景:古代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 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到罗马;3. 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4.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传播;5.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促进中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案例;3. 比较研究法:比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案例,如佛教传入中国;4. 比较研究:分组比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5. 总结课程: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世界的启示;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4.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检验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的掌握情况。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城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路线及影响。

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历史图片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2. 史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资料:丝绸之路地图、历史图片、相关史料等。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张丝绸之路的地图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城市。

3.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完成有关丝绸之路的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丝绸之路与当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使者,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情景导入】出示图片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申遗2013年新一届政府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中亚各国也向联合国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丝绸之路“得到如此关注?它是一条怎样的路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自主预习】一、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的地理范围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用动画的形式展示西域范围,学生在已准备的地图中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2、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提问(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3)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3、张骞西域之行让学生结合课件及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画出张骞西行路线,4、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出示材料: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史记》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强大的敌人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忘初心、不屈不挠、强烈的责任感过渡:正是因为他的精神,所以在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5、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点、经过地区和到达地点,掌握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地图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点、经过地区和到达地点。

2.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点、经过地区和到达地点的具体路线。

2.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PPT。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点、经过地区和到达地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始地点、经过地区和到达地点,强调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地图分析:学生通过查看地图,加深对丝绸之路具体路线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丝绸之路与近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文化影响:学生探讨丝绸之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影响,如佛教、丝绸、瓷器等。

七、课堂互动1. 问题解答:教师提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共同讨论。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使者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八、实例探究1. 教师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开辟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新课学习张骞通西域教师: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大月氏被匈奴驱赶,不断向中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教师:大月氏面对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进攻对当时中原统治有很大的威胁,当时的皇帝怎么做的?学生:下诏招贤令教师:我大汉王朝,经历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

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有胆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

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内容?教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什么时期?学生:公元前138年教师: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教师: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成功者具备的素质: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学生: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的坚贞不屈精神。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本课主要内容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详细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够结合地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同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掌握其主要路线和地理位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对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清晰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走向。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包括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历史再现(见课件)“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呢?【讲授新课】第一篇章凿通丝路1.揭秘西域西域是指哪里?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大体的位置,记住玉门关和阳关的位置。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句当中,哪些与阳关、玉门关有关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联系语文以及地理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以及整合的能力,形成大的网络式知识体系。

【提出问题】(1)“西出阳关无故人”说明阳关以西的西域地区和阳关以东的西汉地区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出“无故人”的关系,隔阂的关系等。

(2)中原人为什么不到西域去呢?让学生想象一下西域是怎样的情景?2.凿空西域【提出问题】(1)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路线、意义。

讨论:(1)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张骞“是一个冒险家、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你是如何理解的?3.管理西域教师过渡: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西域何时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受哪个机构管辖?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义?(1)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最新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最新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授课教师:刘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上的精美图片。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师总结:同学们非常棒!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

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讲授新课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好了!)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起航吧!首先让我们扫清字词障碍。

(师指导大月氏、张骞、巴尔喀什湖几个词语的读音。

)一、探寻丝路之源1.张骞出使西域问: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课件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学生回答。

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玉门关和阳关的(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从这两句诗中谈谈你对西域的认识是?学生回答,师强调,课件展示)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危险的地方,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派人去西域?(结合课本62页回答)课件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就这样,张骞带着汉武帝的期望与嘱托踏上了西域之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本课触及中国的边疆成绩。历史证明,新疆和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一带-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如今具有强烈的理想意义。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1)提出成绩:考虑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何异同?(2)了解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不同、商品不同和意义相反(3)引导先生了解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具体路线。
经过比较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加深先生对知识的记忆。
3、重点讲授丝绸之路的意义。
(4)提出成绩:为甚么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如此深远的意义?(5)侧重分析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的桥梁作用。
5、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6、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困难。
(9)经过播放视频,辅助先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10)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遇到哪些困难?
使先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培养先生观看视频学习的能力和提炼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7、张骞打败困难的缘由与表现的精神。8、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11)提出成绩:张骞能够打败重重困难的缘由是甚么?(12)提出成绩:表现着哪些精神?(13)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有甚么样的意义?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4、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
(6) 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是甚么?(7)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究竟是甚么?(8)简单介绍大月氏与匈奴直接的血海深仇,并指点先生对“大月氏"进行注音。
带领先生简单回顾西汉建立之初的局面和对匈奴的政策,从而引导先生考虑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

教学设计4: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4: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张骞两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学习张骞的抱负,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视野。

问题:它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中国政府要下大力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的出使西域材料一问题:请你发挥想象,根据上图设计一段张骞与汉武帝的对话。

生试说。

材料二探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历尽艰险,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提示: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学习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

问题: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目的匈奴的力量结果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答案提示: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示: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问题1: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生说:在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地区和终点;(2)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资料查询、PPT展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展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和经过地区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 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 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5. 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地区、终点;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

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起始点、经过地区和终点。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的图片,增强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的商人、使节等角色,体验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5. 资料查询法: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询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6. PPT展示法:让学生制作关于丝绸之路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制作的PPT、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在信息处理、合作、展示等方面的能力。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文明交流和影响。

3. 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角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塞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交流,以及丝绸之路对摩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以辅助教学。

2. 准备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

3. 设计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教学板书,清晰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丝绸之路》宣传片,请学生简要描述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它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a. 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需要开拓新的贸易路线。

b. 匈奴势力的削弱,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c.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情和贸易习惯。

2. 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沿途重要城市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b. 重要城市: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四郡、龟兹、大月氏、安息、大秦等。

3. 丝绸之路的贸易物品及贸易特点a. 以丝绸贸易为主,同时还有瓷器、茶叶、香料等物品。

b. 贸易范围广泛,涉及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

c. 贸易形式以官方为主,但也包括民间贸易。

4. 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a. 增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b. 增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友好交往。

c. 对后世影响深遥,为古代中国的外交形象增添了色泽。

(三)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发扬丝绸之路的精神。

(四)教室小结1. 总结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物品及意义。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终点及重要作用;(2)掌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径;(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一体化进程,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径及重要作用;(2)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及相关书籍;(2)丝绸之路地图、图片;(3)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座位安排便于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路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案例;(2)学生分析案例,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3)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丝绸之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丝绸之路地图,标注出路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 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背景。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

探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的发展原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丝绸之路发展原因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3.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角色。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融的推动作用。

3.2 教学内容探讨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事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文化交流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遗产4.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遗产。

理解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著名文化遗产。

探讨丝绸之路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遗产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丝绸之路遗产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在现代的重要性。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合作的推动作用。

5.2 教学内容探讨丝绸之路在现代的意义。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内容:1. 介绍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起源。

2. 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和路线。

3. 强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展示一幅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定义。

3. 通过地图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

4. 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 掌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 讲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教学活动:2. 通过地图展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丝绸之路起终点和相关城市的了解。

第三章: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2. 掌握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2. 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活动:1. 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图片,让学生猜测其用途和来源。

2. 讲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3. 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复兴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2. 掌握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2. 探讨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2. 展示丝绸之路复兴的现状和计划。

3. 让学生讨论丝绸之路复兴的意义和可能性。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探讨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

教学活动:1. 讲解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展示丝绸之路的保护项目和活动。

3. 让学生讨论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授课教师:刘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
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课件上的精美图片。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师总结:同学们非常棒!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

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讲授新课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好了!)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起航吧!首先让我们扫清字词障碍。

(师指导大月氏、张骞、巴尔喀什湖几个词语的读音。


一、探寻丝路之源
1.张骞出使西域问: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课件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学生回答。

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玉门关和阳关的(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从这两句诗中谈谈你对西域的认识是?学生回答,师
强调,课件展示)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危险的地方,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派人去西域?(结合课本62 页回答)课件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就这样,张骞带着汉武帝的期望与嘱托踏上了西域之行。

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张骞从长安到大月氏途中要经过匈奴的控制区。

张骞此行顺利吗?请看某小组排演的历史课堂剧-------- 《突破大月氏》
旁白:就这样,张骞在公元前138 年拜别汉武帝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一路要穿越千里荒漠,风餐露宿,自然条件相当艰苦。

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张骞:不好,是匈奴兵,快跑。

学习-----好资料
匈奴兵:站住。

(跑过来抓住张骞等人)
旁白:就这样,张骞等人被匈奴捉住,扣留十年。

但张骞持汉节而不失,趁匈奴不备,率众逃脱,辗转来到大月氏。

张骞:我汉朝想要与贵国联盟,特派小人来与贵国商议一下。

大月氏女王:请问是何事,让贵国想与本国联盟呢?
张骞:近几年来,我国一直与匈奴发生或大或小的战争。

想起匈奴人也曾经给予贵国一次侮辱,便想与贵国联手,一起攻打匈奴。

大月氏女王:我国早已与匈奴毫无干戈,以往的仇恨就让它过去吧,再也不讲什么打打杀杀了。

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您还是请回吧。

动作:说罢,一挥手准备送客。

张骞:大月氏人已无意再与匈奴打仗,我要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武帝。

旁白:这次出使,张骞并没有完成大月氏结盟的任务,但却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在回去的途中,他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后趁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他才带着匈奴的妻子回到汉朝。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现在请小组讨论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克服这些困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遇到的挫折:①去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②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③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敬佩之处:①不屈不挠,不怕艰险③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④面对困难要永不言败。

课件展示资料,历史学家翦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
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在张骞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希望同学
们在学习中也能不怕困难,开拓进取永不言败。

过渡:张骞未能说服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但是张骞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想同汉朝往来的情况。

并且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的报告给汉武帝。

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请结合图表谈谈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教师小结: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加强了交往与联系,可以说张骞等人是功不可没的。

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的精神,至今仍然存在。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与丝路有关的文章、歌曲、影视、社会活动等等。

也因此受到了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视,请看“材料研读”。

过渡:虽然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穿越到汉朝去重游丝绸之路吧。

学习-----好资料
二、重游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课本62页小字)学生打答过度:原来如此,现在我也
想运一批丝绸到欧洲去,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走?(说路线)课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见课本第二目),并演示
教师:为来让同学们记住这条路快速记忆30秒,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展示记忆成果)
2.
2.海上丝绸之路课件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教师讲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

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师:谁来说说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学生说)师课件演示
师: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来往的都有什么呢?请从材料中归纳(课件展示学生归纳)这么重要的
丝绸之路对汉代有何历史作用呢?(学生归纳)过渡: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四大发明的西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而中国文化在她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曾深刻的受到外部文明的影响,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地更新、发展。

三、对西域的管理
师:请大家自学教科书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找到答案后在书上作出标记时间大约1分钟.
1.汉代是如何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的?
2.对西域的管理有何意义?
完成填空部分: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 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今_______ 地区正式归属中
央统辖的开始。

四、合作探究、谈古论今
自由讨论: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西汉时期,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西汉的强盛;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为沿线国家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和密切民间往来及文化交流注入强大动力,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冰山一角,从中感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美丽的风光。

了解了张骞为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展望了丝路的美好未来。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交流是双向的,交融是双赢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坚持团结互助、平等互利、包容共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今天,我们重启、复兴丝绸之路,不仅是我们中国和平崛起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开放之路、友谊支路、成功之路。

而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文明、和谐和友善也是高度契合的。

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之后,能够积极去挖掘、探究鲜活的历史,能够去领略思考的魅力,爱上历史,爱上传统文化,也爱上我们的生活。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