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
![肺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a5232ae2bd960590c67755.png)
肺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中医内科)一、病名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心悸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见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至喘脱等危重症候。
二、病因病机1、久病肺虚;2、感受外邪三、诊断依据1、咳嗽气喘、胸闷,甚至心悸气短、全身浮肿,喘促不得平卧,张口抬肩,唇甲发绀等;2、有肺系疾患基础,多因外感等诱发;3、经X线、CT等排除肺TB及心脏器质性病变。
四、辩证论治1、痰浊壅肺(证型)症状:咳嗽痰多,色白粘连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厚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除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小青龙汤加减:五味子20、干姜15、细辛10、麻黄15g、杏仁15g、白芍20g、法夏15g、甘草6g、厚朴20g、苏子15g、茯苓20g、陈皮15g。
2、证型: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胀满,痰黄,粘稠难咯,或身热恶寒,汗出不多,瘦黄,便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边尖红,脉数滑。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五味子15g,干姜10g、细辛10g、麻黄10 g、杏仁15 g、白芍20 g、法夏15 g、石膏40 g、甘草6 g、浙贝20 g、栀子10 g、苏子15 g。
3、证型:痰蒙清窍症状:神志恍惚,谗妄,燥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紫暗,脉细滑。
方药:涤痰汤合升降散加减。
法夏15g、胆南星10 g、陈皮15 g、枳壳20 g、茯苓30 g、红参10 g、菖蒲15 g、竹茹30 g、僵蚕10 g、蝉蜕15 g、姜黄15 g、葶苈子20 g。
4、阳虚水泛(证型)症状:颜面、双足浮肿,腹部胀满有水,喘咳、心悸、咯痰清稀,脘痞,纳呆畏寒,尿少,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腻,脉沉细。
肺胀(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3f395f705cc1755270999.png)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
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烦躁,心慌等。
胸部隆起呈桶状,叩之呈过清音。
听诊有痰鸣音及湿罗音,心音遥远。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候。
4.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痉厥、出血等。
(二)西医诊断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某些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粘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可闻收缩期杂音。
腹部:肝界下移,右心功能不全时干颈反流征阳性,出现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其他:长期低氧病例可见杵状指/趾,高碳酸血症或右心衰竭病例可出现双下肢可凹形水肿。
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
![肺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网)](https://img.taocdn.com/s3/m/575100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2.png)
2010年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优化一、定义:1>中医定义: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寒,或唇甲紫绡,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2、西医定义: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重度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当这些疾病表现与肺胀相似者,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主症: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喑,或唇甲紫绡,皖腹胀满,肢体浮肿中等为主要表现,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②兼症: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组,脱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症侯。
③诱因:有长期慢性喘咳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5T0年或更长时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
④脉象:浮紧、滑、滑数、沉细无力、结代等。
(-)西医诊断依据:参照1996年10月第11版《实用内科学》制定。
①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史;②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胸部叩诊为过清音,肺部闻及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锣音,且心音遥远。
③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治疗:(一)外寒里饮: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喑淡,苔白滑,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干姜5g、细辛3g、半夏10g、甘草5g、五味子5g、白芍IOg优化:表寒不著,咳嗽胸闷气喘为主,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解表化饮,兼清郁热;中成药:温肺化痰口服液:IOm1Tid;分析总结评估:2010年我科共收治外寒里饮型的肺胀病人18例,治愈14例,好转2例,其中咳嗽胸闷气喘者重改用射干麻黄汤加值蚕5g、全虫5g等药物治疗后缓解较明显。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88ee5ff9e3143323868930c.png)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1)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2)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3)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0ee43524de518964b7de9.png)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肺胀病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1)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2)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深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深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a5a19bf102de2bd960588c7.png)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饮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fc3c34431b90d6c85c7ed.png)
目录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7)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93)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98)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3)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8)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医病证部分》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d33b93186bceb18e8bb0d.png)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要点进行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
3.常因外感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体征:有或无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闻及干、湿啰音。
2.辅助检查1)肺功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2)胸部X片/胸部CT:早期可无变化,或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气肿。
3.临床评估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
既往史: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吸烟史以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COPD家族史。
4.诊断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应该考虑COPD诊断: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的接触史。
确诊需要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以确认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2.感受外邪:直接因素;3.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二)病机: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三、辨证论治(一)中医治疗1.痰热蕴肺证:咳嗽,咯黄或白痰,粘稠难咯,喘息气促,动则尤甚,胸满闷,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加减炙麻黄10g 生石膏20g 法半夏15g 甘草5g苦杏仁15g 桑白皮15g 栀子10g 黄芩15g黄连10g 浙贝母15g常用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可加瓜蒌皮、鱼腥草、蒲公英等;痰多者可加海浮石、竹茹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咽痛者可加射干、马勃、蝉蜕、板蓝根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郁金等;阴虚者加麦冬、北沙参、石斛、玉竹等。
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29f88da58da0116c174958.png)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6fd7a2cc22bcd126ff0cb7.png)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进行诊断。
(1)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2)既往有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吸烟、感染等。
(3)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FEV1/FVC<70%。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2007年),属于COPD的患者。
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考虑COPD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 的金标准。
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凡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及(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COPD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二)病期诊断1. 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用药。
通常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当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加重的征兆。
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首次将急性加重期定义为在COPD病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急性加重,病情变化大于每日自然病程变化程度,并且需要改变日常治疗方案。
2.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三)证候诊断1.外寒内饮证: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息促,咯痰稀白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面色青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郁肺证:咳嗽喘急,胸满气粗,咯痰色黄或白,粘稠难咯,身热,烦躁,汗出不畅,口渴欲饮,溲黄,便干。
肺胀病诊疗方案
![肺胀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3f0f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0.png)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断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旳《中医内科常用病诊断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和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断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初期仅于活动时浮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平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旳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达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原则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规范()》进行诊断。
(1)症状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上午较重后来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明显。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旳典型体现。
初期仅于活动后浮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平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浮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急等。
(2)体征COPD初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浮现如下体征:一般状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予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削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浮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https://img.taocdn.com/s3/m/67d216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8.png)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七版)、《中医急诊学》(任继学主编)。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3.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机复杂,虚实夹杂,“痰、瘀”表现突出,临床以复合证型常见,治疗上以祛邪为主;严重阶段可发生肺衰、心衰、关格、血证、脱证等危重变证,形成脏竭证。
(二)证候诊断(1)痰湿阻肺证症见胸中胀闷,咳嗽咯痰,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弦滑。
(2)寒饮停肺证症见胸中胀闷,喘促气急,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咯痰,痰多稀薄色白,舌薄白滑,脉弦紧。
(3)痰热壅肺证症见胸肋胀闷,咳逆喘息,痰多色黄,质黏不爽,口渴烦躁,漫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症见胸中胀闷,气喘咳嗽,咯痰不利,口唇紫暗,肢末发给,平卧困难,腹胀肢肿,舌质瘀暗,苔腻,脉象沉涩。
(5)肺肾气虚型症见胸中胀闷,呼吸浅短,甚则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咳嗽,痰白如沫,心悸,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脉弱而数或结代,舌淡或紫暗。
(6)水气凌心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不得平卧,动则喘咳更甚,心悸气短,烦躁不安,尿少肢肿,形寒肢冷,颜面灰白,口唇青紫,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口服汤剂与运用中成药治疗1、痰湿阻肺证治法:化痰燥湿,健脾益肺方药:半夏厚朴汤合茯苓饮加减。
法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茯苓15g、白术12g、杏仁10g、党参15g、紫苏子15g、生姜g、枳壳10g、甘草6g中成药:桔红丸、通宣理肺片2、寒饮停肺证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6g、白芍12g、细辛6g、干姜6g、桂枝12g、五味子6g、制半夏12g、甘草6g中成药:桂龙咳喘丸3、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定喘汤加减。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疗方案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89d663524de518964b7dd1.png)
湖北省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肺胀二、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
其它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胸廓隆起如桶状,扣之成过清音,听诊有痰鸣音及湿罗音,心音遥远。
病程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征积、神昏、谵语、出血等证。
(5)辅助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电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
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1)病史特征:患病过程应有以下特征:①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②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③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④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愈渐频繁。
⑤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史:COPD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并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2)症状:①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着。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肺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37b60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e.png)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2、西医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2、诊断要点:1)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多年,反复发作,一般经10-20年形成。
病程: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多见于老年人。
2)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3)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4)兼证: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或并发眩晕、鼓胀、徵积、神昏、谵语、惊厥、出血等。
5)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诊断要点:1)危险因素①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②职业史、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③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④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2)临床表现(1)症状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
②咳痰:通常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偶带血丝,一般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常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⑤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活动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①视诊、触诊:缩唇呼吸;皮肤及黏膜紫绀:呼吸变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1)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多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的范畴,长期临床治疗证实中医中药既能缓解COPD的症状,又能增强患者体质,减少发作次数,阻止病情发展和反复加重,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价值。
COPD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宜分清标本虚实,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一、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以咳嗽,气喘,咯痰,烦躁,胸满,憋气为主症,甚则以面色晦暗,唇紫甲青,心悸水肿,或神志昏迷,或出血为主。
(3)听诊检查两肺或一侧有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性啰音。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2)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等危险因素接触史。
(3)体查及影像学提示肺气肿征。
(4)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二)病期诊断1.急性加重期:指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2.缓解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阶段。
二、辨证论治1.急性加重期:(1)寒饮伏肺主症:咳嗽气急,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
舌淡苔白滑,脉细弦或沉弦。
治法:温肺化痰,涤痰降逆方药:小青龙汤加减:咳甚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鸣气促甚者可加地龙、僵蚕化痰解痉;气逆者,加代赭石降气;便秘者,加全栝蒌通腑涤痰。
无表证者可予以苓甘五味姜辛汤。
(2)痰浊阻肺主症:胸满,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
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治法:化痰降逆平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浊壅盛,胸满,气喘难平加葶苈子、杏仁;脾胃虚弱加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痰浊夹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红、赤芍、水蛭中成药:①复方川贝止咳露(本院制剂) 15ml,每日3次,口服。
②橘红痰咳液 1支,每日3次,口服。
(3)痰热壅肺主症:但热不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方药:加味苇茎汤;麻杏石甘汤加减:内热较重,加黄芩、栀子、芦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
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
中成药:①5%GS 250ml + 痰热清针20ml ivgtt qd②5%GS 250ml + 清开灵针20ml ivgtt qd③鲜竹沥口服液 10ml/次,口服,每日3次④蛇胆川贝液 10ml/次,口服,每日3次(4)阳虚水泛主症: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阴盛阳衰而下利甚者,去白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
中成药:①喘可治针,2ml~4ml,肌注,每日2次。
②5%GS 250ml + 参附针20-60ml ivgtt qd(5)痰蒙神窍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鸣声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或谵妄,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严重者昏迷;或肢体震颤,抽搐。
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痰热内盛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竺黄、竹沥;热结大肠者,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肝风内动,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热伤血络,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
中成药:①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口服或鼻饲,每6-8小时1次。
②5%GS 250ml + 清开灵针20ml ivgtt qd;③5%GS 250ml + 醒脑静针20ml ivgtt qd2.稳定期:(1)肺脾气虚主症:咳嗽,气喘,面白少华,少气懒言,乏力纳差,易于感冒,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细。
治法:健脾益肺,培土生金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怕冷畏风明显,合桂枝汤以调和营卫;若形寒肢冷,脉沉细迟,为阳虚甚者,加附子助黄芪以温阳益气;若见痰多色白,脘闷纳呆,加橘红、砂仁、焦三仙以理气消食化痰。
中成药:①肺康冲剂(本院制剂)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②玉屏风颗粒,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
③陈夏六君子丸,一次6g,一日3次。
④5%GS 250ml + 黄芪注射液 20ml ivgtt qd。
(2)气阴两虚主症:咳喘时作,干咳声低,气短难续,无痰或少痰、痰夹血丝,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百合固金汤加减。
加减:痰粘难咯,加瓜蒌、杏仁、梨皮等润肺化痰;咳血者,加丹皮、赤芍、白及、藕节、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若气短明显,呼吸浅促,不足以息,加沉香、紫石英、灵磁石、胡桃肉等补肾纳气。
①肺康冲剂(本院制剂)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②5%GS 250ml + 生脉注射液 20ml ivgtt qd。
③5%GS 250ml + 参麦注射液 20ml ivgtt qd。
(3)肺肾气虚主症:胸满气短,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肺益肾,止咳平喘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肾阳虚者可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钟乳石。
中成药:①肺康冲剂(本院制剂)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②百令胶囊 3-5粒一日3次③金水宝 2粒一日3次④喘可治针,2ml~4ml,肌注,每日2次。
三、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①体针取穴:肺俞、膻中、大椎、足三里等手法:补法,每周1至2次,可加用艾灸,留针约20分钟。
②穴位注射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操作:黄芪注射液2ml,或核络注射液2ml,上述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常规注入。
三个穴位交替,每周2次。
2.艾灸取穴:实证、痰热证:定喘、尺泽、肺腧、丰隆;虚证、寒证:肺腧、肾腧、天突、膏盲。
操作:将艾灸治疗仪电极贴紧穴位,开启电源,调节热度,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方便安全。
3.穴位敷贴穴位敷贴1号方:(药物组成:白芥子15%、细辛20%、甘遂30%、延胡索15%、黄芩20%)主治:肺胀属痰热证、实证。
选穴:定喘、尺泽、肺腧、丰隆;穴位敷贴2号方:(药物组成:白芥子50%、细辛20%、甘遂15%、延胡索15%)主治:肺胀属寒证、虚证。
选穴:肺腧、肾腧、天突、膏盲;用法:将药饼分别贴在所定穴位,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贴3~4 h,每周2次。
4.仿生足疗仪主要适用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脏腑病症有调节和平衡作用。
用法:开通电源,调节至低档、时间,将双足裸露,足底充分接触足疗仪,逐渐调高档位,直到最大耐受,时间40分钟,每日1-2次。
5.康复治疗呼吸肌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体操、太极拳、气功导引、饮食疗法、心理健康指导等。
6.通腑灌肠复方大黄灌肠液150ml,保留灌肠30分钟,1-2次/日。
COPD急性发作期还可予以中药灌肠治疗,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腑气通有利于急性发作期病情缓解,对神志不清者有促醒作用。
四、辨证调护(1)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2)休息、起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
可在床边扶行活动。
有气促、心悸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坐卧位。
有浮肿时抬高患肢。
(3)饮食调护一般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宜少量,多餐,多吃高纤维食物,禁吃产气性食物,如豆子、土豆`、耦等;禁止抽烟和饮烈性酒。
辨证饮食:①寒饮伏肺: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少量,多餐。
可配食葱白姜豉汤、姜豉饴糖饮。
忌食生冷瓜果、腌菜及肥甘厚腻之品。
②痰热壅肺:宜多吃清热化痰鲜蔬菜、水果。
如梨,可生食,或与贝母炖食,有润肺化痰止咳作用。
忌辛辣、油腻、燥热之品。
③阳虚水泛:以高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香菇等。
宜控制进水量,低盐饮食;忌食动物脂肪。
(4)特别指导①预防呼吸道感染:清除口腔病灶,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②大便通畅。
③戒吸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源。
④经常进行呼吸运动锻炼。
⑤需要时,按护士指导的方法进行吸氧及雾化吸入。
⑥尽量多摄入营养,增加体重。
四、优化内容:由于肺胀是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结合现代医学观点,重新对其分期分型,按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型论治,急性加重期表现为邪实为主,治以祛邪为主,缓解期表现为本虚为主,以固本治疗,更符合临床实际。
同时,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依据,急性发作期还可予以中药灌肠治疗,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腑气通有利于急性发作期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