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8

《商场现代化》2006年9月(中旬刊)总第479期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竞争的格局不再仅仅局限于区域范围内各个地区间的竞争,而是作为更大的区域经济体,在更广阔更开放的空间范围内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为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我国必须发展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应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经济运行的特征日益表现为以都市圈区域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

京津冀地区自古以来联系就十分密切,进入新世纪,京津冀地区更是因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人缘、地缘和业缘密切联系的经济统一体,很可能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区域内部各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已初具规模,由于受到历史、行政、经济、市场、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崛起。

京津冀地区从战国时期就密切交往,北京古称蓟,为燕国首都;邯郸是赵国首都,两国交往十分紧密,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民族及风俗习惯相同,文化统一;随后在将近一千多年的时间中,京津冀广大地区都在缓慢而同步地发展着;到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全国首都的政治中心功能凸现出来,广大津冀地区处于从属地位,拱卫京畿,经济以服务北京为中心,平稳的发展着。直到建国后这一格局仍然保持,并有所发展,形成了京津唐工业区及环渤海经济区。现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又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机遇,即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与建设,在即将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中具体落实。

一、京津冀都市圈定义分析

“都市圈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基于紧密的自然联系和经济联系,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综合运输网络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具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所共同构成的功能一体化区域。”世界上著名的都市圈有美国东北部以纽约为核心的都市圈、欧洲西北部的北海都市圈、日本的东海岸都市圈和韩国以首尔、仁川为核心的首都圈等。

我们现在所说的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核心,涵盖了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8个城市的广大地区。占地约为18.3万平方公里,人口为6918.7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1808.2亿元,它既是我国

的首都所在地,又是我国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现状及其评价 1.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劣势分析

(1)经济:①京津冀地区经济缺乏总体规划,市场建设无序,区域概念淡漠,各地政府为了地区利益,各自为政,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在本地区内实行贸易垄断,割据市场形成一个个封闭的“诸侯国经济”,对资源和生产要素展开争夺,这就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

②区域经济生产建设中,基础建设布局重复和区域工业结构趋于雷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但全而不精的生产体系。忽视生产技术档次的提高,专业化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专业化,产业结构雷同、重叠,没有创新,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能力低下,不利于企业和地区的发展。

③作为核心城市的北京和天津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辐射能力较弱,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群在对外竞争中所能获得的经济发展空间,核心城市国际化将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现在北京、天津两市经济实力在国内很强,但与上海乃至纽约、东京等国际性大都市相比, 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规模差距和产业层次上的差距”。

④京津冀地区经济成份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大, 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干预经济的力量比市场力量强大,计划经济沿袭的行政壁垒难以打破,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是巨大的负担,使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明显,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阻力较大,难以有效进行资源市场配置,经济活力低。

⑤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北京和天津从各方面指标看,都优于河北省,但两市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已远远超过了自身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两市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缺乏,交通阻塞,成为制约工业开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

(2)政策:①计划经济遗留下的行政壁垒有待突破,否则将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发展长生不利影响。

②政策待遇上的差距, 由于三地区存在着特殊的经济关系和区因素的共同影响,三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与京津不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

(3)城镇建设:①大力发展次一级增长中心,京津周边相对独立

王宪明 王立平 河北大学

[摘 要] 京津冀地区自古联系紧密,从战国的“燕赵之地多壮士”,到后世的“直隶(今河北)拱卫京畿”,再到二十一世纪,三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继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崛起之后,京津冀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类研究相继发表,本文从整体上介绍京津冀都市圈未来发展趋势及如何构建和优化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 经济 政治 文化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研究综述

229《商场现代化》2006年9月(中旬刊)总第479期

的其他城市在发展上相互脱节,彼此间的空间联系松散且薄弱。除了北京、天津两极以外,中小城市特色不突出,产业承接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基于市场的经济联系还不够紧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②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相互连接、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与网络体系, 农村对大城市经济依赖性不十分明显,小城镇在区域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中介作用。

③政府缺乏有效的参与和导向,缺乏区域组织保障系统以及协调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4)生态环境:①植被破坏,土壤肥力降低,土地日益盐碱化、沙漠化、板结化,不利于广大华北地区农业大发展,无法为京津冀都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基础和物质生活保障。

②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重工业企业密集的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石家庄市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惟一的省会城市,糟糕的环境,不利于吸引投资,不利于提升城市档次,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优势分析

(1)经济:京津冀都市圈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重工业基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从历史上看,近代天津是北方工业、金融、商业和贸易中心, 天津的发展带动了京、唐、秦皇岛等地的工业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经济带,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变成一个强大的工商业城市, 现在,北京在经济实力上堪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

(2)政治:京津冀都市圈处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信息优势。

(3)资源:京津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华北大平原物产丰盈,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地处中纬,温带气候;蕴含着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能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4)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渤海湾漫长的海岸线和若干港口,陆海空交通极其发达。

(5)科技:京、津作为两大直辖市, 云集了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一流的人才、技术, 科技人才众多, 是我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又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工作重点1.全面制定并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重视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从宏观、长远和空间的视角,协调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要求,明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进一步发展的整体定位,确定区域的发展整体目标和重点;(2)围绕规划区内各地区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自行解

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与共享、投资环境的营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等,提出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布局方案;(3)研究提出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加以解决。

针对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应扬长避短地加速都市圈发展。着眼于城市内部的规划改造,将目光投射到城市之外,探求整个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并使规划保持适度弹性,先制定规划后随实际调整,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规划应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同时,对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及时加以协调沟通,保持规划的动态性。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使得城市功能走向国际化。城市分布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区域协作是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共赢”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京津冀广大地区协调产业升级与传统产业转移,产业集中与疏散之间的关系,集中资源和要素,有效地发展重点区域与城市,在促进产业集聚过程中实现区域生产力的优化布局。

京津冀地区应构建好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交通和环保的一体化,推进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

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一体化不是泯灭各个城市的发展个性与独特优势,而是强调各个城市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要鼓励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把鼓励政策、限制政策和诱导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各个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且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促进城市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优势互补。

2.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的实现途径

构建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从易于突破的交通设施建设领域入手,逐渐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协调一体化的各项合作。建立跨区域、综合性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完善的交通体系有利于降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运行成本,加速区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运营效率。

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金融支持基础雄厚的特点,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向产业链条下游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整个京津冀应该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注重运用现代先进技术与实用技术,改造京津冀地区能源、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同组建区域跨地区、多功能、外向型企业集团,推动京津冀联合向纵深发展,还要在基础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建立起合作开发、利益均沾、一荣俱荣、资源共享的机制。

加强京津冀地区共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全局发展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共建京津冀地区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