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环保成为全球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开始推广循环经济,中国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再生产的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再利用。
其理念是“以废为宝,循环再生”。
循环经济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即内循环经济和外循环经济。
内循环经济是指企业在内部实现循环利用,并尽可能少向外界发出废物和污染物。
企业通过生产机制的完善和产品设计的可回收性,实现资源的闭环循环。
外循环经济是指企业通过产业的协同作用,在外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实现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协同发展。
三、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 内循环经济模式中国政府依靠税收激励和经济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实现内部循环经济。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将地区间的资源利用达到尽量设计的效果。
中国的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主要采用内循环经济模式。
例如,钢铁企业采用废钢、废铁等废物循环利用,使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另外,建筑材料等领域也在积极开展内循环经济模式,并得到了广泛推广。
2. 外循环经济模式外循环经济是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政府通过设立科技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等政策,鼓励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例如,石化行业中的煤化工领域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在煤油和化肥生产链上,利用气化技术可将煤气转化为产品并循环利用。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中,如太阳能和风能,在不同的产业链上都体现了外循环经济的模式。
实现各个环节间的协同发展,寻求区域间优势互补,可以让新能源产业链更有效地发挥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
政府需要更多关注,对科技专项资金、产业转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日益稀缺,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循环经济理论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为基本目标,提倡“废物即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的定义、特点、模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循环经济指的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一种经济模式。
简而言之,循环经济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循环经济具有资源节约的性质,它能够将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从而减少了对新资源的需求。
其次,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废弃物排放,通过资源的再循环,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循环经济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模式目前,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产品再制造模式产品再制造是指将废弃的产品进行再生产,通过重新设计和再制造,使其达到与新产品相同的产品质量,并且成本更低。
产品再制造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废物排放,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废弃物再利用是指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使其成为有用的资源。
废弃物再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是指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再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生态工业模式生态工业是指将企业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收和利用。
三、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各国都开始逐步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docx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引言1960年以来,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循环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文献接踵而来。
但是,循环经济的各项理论仍比较分散,没有同意的定位和框架。
本文主要从下述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价。
最后对循环经济的未来进行探索。
一、循环经济的研究概况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是“宇宙飞船经济”但是他的概念是由Prarce 提出的,20世纪末循环经济被引入到中国,之后迅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循环经济已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循环经济作为一门学科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已有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而言的,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以这种本质作为循环经济的起点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就是资源循环利用。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其定义比较权威的已经超过了十种,中国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各执己见,至今无法统一。
这就说明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研究主线。
既然如此,循环经济的研究核心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资源加工成产品,产品报废成了废物与资源加工成产品,产品在进行利用形成再生资源的根本区别只是对“废物”观念不同罢了。
第二者的循环本质是废物资源化,循环模式的核心在于把废物看成资源,这是从全局的视角看待资源问题。
废物资源化就是变废为宝。
这个过程前期需要的政F的干预。
并不是所有的废物都可以变废为宝。
这要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废物要具有其发挥的作用;第二,废物能够具有其研发的意义即科研发性;第三经济行为主体可以从其获得利益。
利用“废物”的时候要合法,只有拥有了“废物”才能够合理的开发研究,因此合法便是利用的前提,拥有研究技术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变废为宝这个过程中,这三个条件很难都具备,这时需要依靠当地政F的干预以及人脉关系,从而推进“废物”的开发利用。
上诉模式季节为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物质循环模式。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行的,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就是研究其客观运行规律。
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大体分物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等四个方面,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依据客观规律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应该说,这“四个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行的,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就是研究其客观运行规律。
1 循环经济的物理学理论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一规律称作质量守恒定律。
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任何过程包括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或生产和消费之后的物质都不会消失,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在循环经济中“原料”和“废物”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废物”也可能重新变成为“原料”,再次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形成新的物质循环。
一个部门单位的废料成为另一个部门单位的原料。
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来分析循环经济:一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结构不同,但物质并没有消失,其总量是不变的;二是循环经济的任务是在物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不同表现形态或结构的物质进行转化。
废物转化为原材料,污染物转化为清洁物,实现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2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篇范文]
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描述: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点评专家:段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个体的先进技术对于经济和社会等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整体理论和方法研究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国家资源和环境等形势的整体客观把握,对基本形势的判断,避免战略,甚至是国策的失误。
比如,过去各国科技之争的制高点之一在于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把不可再生的矿物质挖出来,提高其利用率。
但现在不同了,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如何把已经挖出来的物质资源回收再利用等。
正是通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等研究,使我们对当今国内外的总体形势有了一些新认识。
”在明亮的会议室里,段宁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三大定理构建理论框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物质代谢总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各国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和争论的这一问题,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本理论问题。
”段宁说,课题组在对国内外大量数据和事实广泛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6年左右循环经济科研实践的经验,通过理论提炼和数学推导,提出了赶不上定理、上升多峰原理和物质减项定理和完全循环原理,比较系统地从自然科学层面解答了这一重要问题。
赶不上定理是指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在时间足够长的增长过程中,人均物质消费量上升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物质强度下降的速度赶不上人均GDP增长的速度;上升多峰原理是指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总的趋势是人均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人均物质代谢规模永远随其上升而上升,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两者不同程度的、相对的或绝对的脱钩会反复发生;物质减项定理是指停止使用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课题组通过研究,认识到了污染物排放量与物质消费总量密切相关,如果不减少我国的生产物质消费总量,污染排放量难以削减,国务院的“十一五”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主要污染物要下降10%”的刚性指标就难以实现。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第一篇: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后,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在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的关注。
自2002年以来,循环经济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循环经济论文达500余篇。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由理念传播、概念诠释阶段发展到理论体系建构阶段,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
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度对循环经济作了多种界定。
1.狭义的循环经济涵义。
诸大建指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毛如柏认为,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开放(或单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
解振华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段宁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任勇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的、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期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少的废物排放、最小的环境破坏来实现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1]。
一、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循环经济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并通过循环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对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搜寻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来作为案例,站在微观而具体的视角,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循环经济。
例如,以西王集团形成的原料循环利用、产品梯次开发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个案,通过总结西王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企业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启示和借鉴,对我国要实现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实践意义。
(三)时代意义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是深入贯彻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落实十八大强调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符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切合当前的大政方针,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一)当前学术界研究概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将循环经济概念引入我国后,学者们便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对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1.著作类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循环经济发展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推动合同能源管 理在能耗企业中的运用,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发挥表率作用 , 从而 节 能产 业 的 形 成和 发展 。
为保证合同能源 管理模式顺利实施 , 必须 在财政、 金融、 税收等方面进行扶 持。 在大 选 择 。 有相关的政策和 制度作为保证。 型公共 建筑 中推广合同能源 管理模 式能 第三, 制定和规范合 同能源管理制度
( 作者 单位 : 重庆 大学建设管理 与房
地产学院)
第一 , 制定有 关大型公 共建筑节能政 够 起 到 很好 的示 范 作用 。
、
国 外循 环 经 济 研 究 状 况
方法论体系 。 一德 国的循 环 经 济 立法 走 在 世 界 前 列 , 张 等 产 品 和 资 源 循 环 利 用 的 策 略 进 行 了 些 发 达 国家 成 功 地 进 行 了循 环 经 颁布 了 《 循环 经 济与 废 弃 物 管 理法 》 日本 研 究 ; 质 减 量 化 及物 质 减 量 化 与 经 济 发 ; 物
策性建议
不开政府 的支持和引导 , 尤其是 目前我国 和发展。E MC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和应
节 约 能 源 是 我 国一 项 长 期 发 展 战 略 , 的节 能 产业 正处 于起 步 阶 段 , 更需 要 政 府 用 价 值 , 必将 成 为 我 国 节 能 产 业 的 必然 势
机构与 E MC的双赢 ,从而形成 了政府机 筑 节 能 的形 式化 。 目前 , 府 节 能 的经 济 控 制 机 制 , 立 与 社会 主 义 市 场 机 制 相 适 政 建 构与 E MC双方 实施 节 能项 目的 内在 动 意 义在 于 能 有 效减 少 能 源 消耗 , 高 资源 应 的 、 进 合 同 能 源 管 理进 行 的节 能 法 规 提 推 力, 加快 了节能产 业的发展 ; 最后, 政府在 利 用 率 , 约 财 政 支 出 , 低 行 政 运 行 成 体系 、 节 降 政策支持体系、 技术服务体系、 监督
(完整版)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摘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为把握中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动态,本文对其发展概况、理论发展、基本概念、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实践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从循环经济理念、具体实践形式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一、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及其概念1、历史由来与理论发展概况早在1904年,俄罗斯思想家B.H.维尔纳茨基就明确提出,将来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不仅要为社会的命运负责,而且也要为整个生物圈的命运负责,因为在那时生物圈的发展将要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向全球的普及,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和探索客观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
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1968年4月,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第三章专门写了《人均资源利用》,说明资源循环问题。
循环经济也拓展了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总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写了《公共资源管理》,探讨通过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生和循环问题。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
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对策也相继出现,比较著名的有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戴利的“稳态经济理论”、库普斯的“资源高价理论”和“消费限制理论”、柯尔姆的“环境使用税理论”,以及托宾等人的“福利经济指标体系理论”等。
2、概念与内涵循环经济,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一、循环经济的起源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
“3R”来自于杜邦的“3R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入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企业层面的降耗、减污减排,区域层次的废弃物交换和传递,社会层次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从企业层次来看,最典型的循环经济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制造法。
从区域层次来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
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最全面的国家,已经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一系列具体法律;美国没有全国性循环经济法规,但半数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
针对不同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方面,SujitDas(1995),HirohisoKishin(1998),YasuoKondol(2001),JohnE.Tilton(2002),S.Spatari(2002),StuartKoss(2003)分别对电冰箱、汽车、塑料包装材料、废金属、纸张等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物质减量化及物质减量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方面,Cleveland和Ruth指出,特定企业或工业的原材料使用范围、运行机制、使用模式、物质减量化等对经济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物质替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HondF,2000);在原料与能量流动(工业代谢)的研究方面,Ayres等人(2002)对经济运行中原料与能量流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的研究方面,多年来LCA理论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产品生态设计的研究方面,AllenbyB.R.(1991a;199lb)对有关企业产品为环境而设计(DfE)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生态工业园与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方面,Frosch和Gallopulos (1989)对工业生态学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在技术变革和环境的研究方面,S.Erkman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环境系统分析是技术研究方法的基础,并诠释了工业生态技术;在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手段、立法等研究方面,Wulf-PeterSchmit(2001)提出了推行生态型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常润清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1期【摘要】国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从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以来,经济学家开始了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我国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本文从循环经济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如何发展方面做出了综述。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环境问题;综述改革开放后的近20年间,我国开始真正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轨道,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直接后果是,我国也进入了资本主义传统工业化的技术经济范式轨道。
以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循环经济模式,就成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的重要出路。
一、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循环经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下介绍并分析比较了几种代表性的循环经济理论。
(一)吴季松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吴季松综合各方面的陈述,给出了新的循环经济的定义,即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考虑社会与自然两种财富,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社会消费和生态修复等各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国民经济体系。
吴季松提出的“新循环经济学”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从一变二—修复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自然财富,即修复和维系生态系统。
二是从一变三—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
它研究的是这三个大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关系。
三是从二变三—研究资源循环。
事实上,大部分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资源循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四是从三变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循环经济学认为,科学技术在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发展中将成为第一要素,改变人类经济。
五是从3R变5R—再思考(rethink),创新经济理论;减量化(reduce),建立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再使用(reuse),建立优化配置的新资源观;再循环(recycle),建立生态工业循环的新产业观;再修复(repair),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研究综述)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完整一致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人们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循环经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使命,其理论体系虽仍在发展之中,但已经对实践产生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是互促共进、密不可分的。
循环经济理论的萌生与发展从理论渊源上看,最早系统分析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是马克思。
在分析资本循环与利润率变化时,马克思认为,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即所谓生产排泄物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是生产条件节约的一个途径。
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循环经济”一词,但从他的一系列分析中可以得到三点理论启示:一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生产条件节约;二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应该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三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资本逐利的行为。
显然,马克思是从节约资源从而节约资本和提高利润率的角度来认识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并没有把循环利用废弃物与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把这种以节约为目的的资源与废弃物循环利用定义为古典循环经济。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用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的观点,这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理论萌芽。
这里的单程式经济,是指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废弃物”的技术经济模式。
循环式经济是指把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变为再生资源,再回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经济模式。
鲍尔丁的循环经济思想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古典循环经济思想的范畴,但他提出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式经济,不是基于资本的节约,而是基于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把循环经济提高到了技术经济范式层次。
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其关注点越来越多地汇集到环境治理与保护上。
一方面,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后人类开始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从西方经济学观点来看,市场价格机制可以解决短缺问题:资源短缺必然会引起价格上升,迫使生产者通过技术创新节约使用日益昂贵的资源,或者寻找替代资源。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济模式,通过合理地规划和设计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将废弃物重新进行包装、加工、再利用等操作,从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效益。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发展环境国际上,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项之一。
比如,欧盟制定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美国在2015年制定了50个环保计划,其中“循环经济”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三、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应用现状在中国,循环经济理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制造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
四、循环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社会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普惠性社会治理。
五、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未来,循环经济理论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循环经济在未来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案例分析:一、中国大唐集团的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大唐集团在燃烧燃煤时,产生的灰渣大量占据空间,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唐集团设立了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将灰渣加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实现了灰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化。
二、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的循环经济战略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采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废弃物利用和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措施纳入设计中,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真正做到了绿色、可持续的建筑工程。
三、澳大利亚Hoppers Crossing的可再生能源项目Hoppers Crossing是一座集太阳能板、地热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一体的城市。
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致力于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循环经济强调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并将其循环利用,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对理论研究的总结,揭示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理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是“回收利用”,即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1.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原始资源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2.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循环经济强调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作用。
通过在生产、消费和处理环节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刺激创新和就业,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循环经济的应用领域循环经济的理论原理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业、能源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循环经济的原则被广泛应用。
制造业企业通过设计可再生产品、优化物料利用和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2. 农业循环农业是农业领域中循环经济的应用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和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
3. 建筑业建筑业是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优化设计和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和能源消耗。
4. 能源循环经济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能源的再生利用和转化。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关 于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刘 薇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 北京 100 ) 0 11
摘 要: 循环 经济是 一种源 于生态经济理论 的新 的经济发展 模式 。当前 国内外 对循 环 经济的理论依 据和 实践基 础进 行
了较 深入 的研 究 。 但缺 乏循 环经济发展 模式的创新研 究。通过 有针 对性 的选取循 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研 究 角度 , 着重 对
堑壅整竖
关键 词 : 循环经 济; 发展 模式 ; 综述
中图分类 号 :14 5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6 9 (09)50 2 -3 17 -9 5 20 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
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 , 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 比每个公 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之和还要 大得多 的群 体效益 。对于生态工业园的定义 由于研究者考察对象 的不 同而略有差异, 但本质上无太大区别 , 主要可概 括为两个方 面, 一是追求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二是园区 内各
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在生产模式上有相似之处 , 也有不 同之
处 , 环农业 思想 是对 生 态农 业 思 想 的继 承 和发 展 , 生 态 循 是
农业学的深层次应用。循环农业理论又发展 了生态农业 理 论, 从而使循环农业具有更明确的操作原则以及判断标准 ,
并且更 为 明确地 提 出 了农业 生 态 功 能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的联 结思想 。循 环农 业发 展模 式 研 究 的 另 一特 点 是 向 区域领 域
19 92年美国 Id o n i 发展研究所提出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g
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引言:循环经济被视为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了日益紧张的资源局限和环境压力。
因此,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和发展模式,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一、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1.1 资源的再生利用循环经济通过推动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源过度消耗并常常变成垃圾。
而循环经济通过废弃物的再加工、再利用和再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延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1.2 能源的节约利用循环经济强调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循环经济减少了对有限能源资源的独占和浪费,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环境保护与污染减排循环经济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
传统经济模式中,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一直是严重问题。
而循环经济通过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实现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1 “三废”资源化利用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广泛采用“三废”资源化利用模式,即废弃物资源化、废水资源化和废气资源化。
通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废物减量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2 “产业共享”模式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倡导了产业共享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产业之间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推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3 “绿色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绿色消费模式也是中国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后,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在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的关注。
自2002年以来,循环经济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循环经济论文达500余篇。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由理念传播、概念诠释阶段发展到理论体系建构阶段,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
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度对循环经济作了多种界定。
1.狭义的循环经济涵义。
诸大建指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毛如柏认为,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开放(或单程)物质流动模式相
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
解振华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段宁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任勇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
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的、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广义的循环经济涵义。
范跃进、吴宗杰、李建民认为,循环经济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追求这三个系统之间达到理想的组合状态。
马世骏认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吴绍忠认为,循环经济就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中,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冯之浚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
次深刻的范式革命,这种全新的范式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有本质区别:从强调人力生产率提高转向重视自然资本,强调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财富翻一番,资源使用少一半”,即所谓“四倍跃进”。
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增加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张录强、张连国把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复合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指出这个系统不是纯粹自发地演化出来的,而是在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循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后,人为建构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广义的循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和物质、能量、信息循环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大多数学者支持循环经济的“3R”基本原则:减量化,即减少进入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流量;再利用,即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即把废弃物再加工后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
徐匡迪提出“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
季昆森认为,“4R”就是“3R”+再思考。
崔和瑞认为,“4R”原则是“3R”+再回收。
任勇认为,在“3R”原则中,还需要增加“无害化”原则。
李赶顺提出“6R”之说:“3R”+可再生+可替代+可恢复重建。
丁同玉提出新“3R”原则:算账、调整、重构。
笔者认为,循环经济原则的实施须以民众形成自觉意识并广泛参与作为社会基础。
循环经济发展应以在全社会首先普及循环经济意识为前提。
须知,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是人,人决定经济行为。
因此,循环经济实施原则是:民众认知+“3R”的“4R”原则:民众认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而且,第一个“R”处于统领地位。
三、循环经济的本质
1.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
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段东平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即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发展。
毛如柏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2.曲格平、刘平宁、李赶顺、刘学敏、左铁镛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是运用(遵循)生态规律的经济,主张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3.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别。
解振华认为,循环经济不必要求经济活动按生态经济规律进行,而是要运用经济规律来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学者主张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希望人类活动能按照生态学要求进行,在完全不改变自然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但这是难以实现的。
因为人类经济活动遵从的是经济规律,而不是生态规律。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个经济人都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在生态环境可以作为免费的生产条件使用时,生产者总是倾向于违背生态学规律而使用它们创造更多的利润,生态伦理和道德显得十分无力。
李凤岐从结构、功能、行为、特性、规律、目的等六个方面对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作了详实的分析,以阐述二者的异同: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及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应用,强调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四、循环经济的价值
1.经济价值。
诸大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经济强
国的需要。
张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能部分地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经济运行的规范有效。
齐建国认为,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最高形式。
2.环境价值。
一些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他们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论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实际上揭示了循环经济巨大的环境价值。
3.社会价值。
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的直接保障,也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间接保障。
诸大建认为,循环经济是对工业化运动以来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分裂的发展模式到三维整合的发展模式的变革,它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就业统一起来,要求从三维分裂的发展走向三维整合的发展。
潘岳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不发达地区及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与发展空间,有助于生态环境公平,进而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五、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徐大伟认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是兼具微观、宏观和宇观思想的、以“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矛盾及其运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冯之浚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整体论、系
统论、组织理论和协同理论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
朱铁臻认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被多数学者视为循环经济的基础。
陶火生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建构原则是以一系列的生态原理和规则为依据的,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辩证结合。
金涌提出循环经济有五大自然科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普力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近代信息学的发展、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
六、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有些学者依据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原理来研究循环经济战略,其基本理念是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启动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学术界从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重点、战略对策等方面全方位研究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马凯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齐建国、杨青平、谢旭人等学者分别论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诸大建比较了中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战略定位、理论基础、体制安排、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不同,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c模式;“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阶段。
这些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考虑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殊背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
总体定位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循环经济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有基于生态效率的工业生态学方法(孙启宏,段宁,2005;冯久田,2006);有包括结构功能原理、自组织原理和系统控制论的系统科学方法(李长安,2005;吴季松,2005;张录强,2007)。
系统科学的学者主要运用能值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学者主要运用价值分析和物质流分析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者主要运用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
在研究范式上,学术界分别运用系统分析(杜世勋,曹利军,2005;张连国,2007)、能值分析(蓝盛芳,2004)、物质流分析(陈效逑,2001)及价值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流和经济流。
(责任编辑:闫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