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学课程设计(满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学生姓名梁桂星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

●班级1220301

●指导教师刘金辉

●学号201220030127

●日期2015年5月5日

目录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

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 (3)

第一节地形地貌 (3)

第二节气候水文 (3)

第二章地质条件 (3)

第一节地层岩性 (3)

第二节地质构造 (4)

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 (4)

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岩层含水性: (4)

第二节水化学成分特征 (7)

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7)

第四节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8)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8)

第一节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 (8)

第二节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8)

第五章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9)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地形地貌

所研究的区域长14.5公里,宽9.4公里,为褶皱构造,主要勘查区域在褶皱的向斜区。褶皱走向近东—西,开阔对称。区域东侧有一条断裂穿过,西侧有一条主要河流,走向为西北—东南,水流向东南方向。地形东部较高,向西到河流处最低,因此,区域由东北方向集水汇集到主河流。

第二节气候水文

东王村地区降水量及气温资料如下:

该地区气温和年降水量在夏季高冬季低,落差大,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较大,主要降雨集中在5--8月份,气温最低1.8℃,最高28.7℃。该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成了众多的河流、泉,较多的岩溶发育,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第二章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层岩性

地层:由于此区域为一大向斜构造,因此会出现地层重复。在区域中间为上侏罗统,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裂隙闭合,上面覆盖有第四纪冲击砂砾石;由中部向两翼依次出现中侏罗统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下侏罗统页岩,距离底部15m处夹厚度3—5m的可采煤层,

裂隙闭合;二叠系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前泥盆系片麻岩和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与上覆岩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第二节地质构造

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东部地区的断层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A∩D片麻岩和片岩,由A-A’水文地质剖面图知上盘下移,为正断层,西南边断层为同沉积断层。此区域为一大向斜形成,为东北走向,。有一条断层,为北南走向,倾向西,倾角85度,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前泥盆系片麻岩和片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逆断层。

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岩层含水性:

1、岩性:由上到下为第四纪薄层冲击砂砾石,侏罗纪页岩和薄层砂岩,二叠系厚层纯质石灰岩,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

①第四纪,岩层有砂砾岩组成,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流量为3.1L·S ¯¹·m¯¹,为强含水层。

②晚侏罗世,由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组成,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岩层含水性差。

③中侏罗世,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 L·S¯¹·m¯¹,泉流量为2.3 L·S¯¹,岩层含水性好。

④早侏罗世,由页岩和距离底部15m处夹厚3~5m的可采煤层组成,裂隙闭合,为隔水层。

⑤二叠纪,岩性为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随构造发育,泉流量569 L·S¯¹,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 L·S¯¹·m¯¹,含水性差异性大。⑥石炭纪,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14 L·S¯¹,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7 L·S¯¹·m¯¹。

⑦前泥盆纪,为片麻岩及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泉流量为0.18 L·S¯¹,钻孔单位流水量为0,岩层含水性中等。

2、裂隙发育情况:裂隙张开,形成含水层,如在中侏罗世中的长石

石英砂岩,石炭纪中的页岩夹薄层灰岩,裂隙较为发育;裂隙闭合不易形成含水层而成为弱含水层,如晚侏罗世中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和早侏罗世中的页岩夹煤层,裂隙不发育。二叠系的纯质石灰岩裂隙发育较好,形成较好的含水层,并形成了岩溶,中侏罗统的裂隙张开形成较薄的含水层。

3、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发育,使得岩层极易透过给出水并给出

相当数量的水,易形成含水层;反之,无岩溶发育则不容易形成含水层。如二叠纪泥质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夹薄层砂岩发育较少,不易形成含水层,而岩溶在A∩D和D地层出的断层附近呈线状分布可能由断层控制其成因,而在P地层中的分布大致和向斜轴部平行呈带状分布,可能由褶皱控制其成因,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二叠系岩溶发育并大范围内均有出露,其它岩层没有岩溶发育。

4、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泉的出露位置主要是第四系和石炭系与早侏罗世相交处,少量存在于前泥盆系,其中分布于石炭系早侏罗世为下降泉,第四系和前泥盆系出现的主要为上升泉;泉的出露受断层和河流分布影响,少量出现于古风化壳和变质岩区,第四系泉的流量为200 L·S¯¹,晚侏罗世泉的流量基本上为0,中侏罗世泉的流量为2.3 L·S¯¹,早侏罗世泉的流量也基本接近于0;其中中侏罗世夹在早侏罗世与晚侏罗世之间为承压水层,其排泄方式以上升泉的方式排出,二叠系因为灰岩区岩溶发育较强,其泉涌量较大,为569 L·S¯¹,且分布极不均匀;石炭系因为有裂隙存在其泉为上升泉,且因为灰岩夹薄层,所以泉的涌出量较低为0.14 L·S¯¹;前泥盆系主要是变质岩区,因发育风化裂隙,其泉的形式主要是下降泉,泉涌量为0.32 L·S ¯¹。由于岩性为页岩和薄层砂岩,透水性较差,而又岩层不整合面接触带,于是地下水出露成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多在二叠系和下侏罗统岩层交接处和断层处出露。

5、第四系冲积物钻孔单位涌水量为3.1 L·S¯¹·m¯¹,而晚侏罗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