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20日是父亲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好比是一棵大树,给孩子支持和依靠,因此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不过,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不少父亲却把“带孩子”的任务推给了妈妈,对孩子甚至于“不闻不问”,父亲的缺位势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父亲常给孩子开家长会吗?孩子有心事,会和父亲讲吗?父亲在家庭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

小学生倾向于找妈妈谈心

父亲给孩子开过几次家长会?平时孩子的功课,都是谁在辅导?孩子有心事,会找父亲交谈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随机抽取了湖明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调查。

“平时开家长会,主要是爸爸来开,还是妈妈来开?”在这一问题上,30.4%的学生选择了“爸爸”。不过,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所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绝大部分老师告诉记者,如今家长来给小孩开家长会,基本上是爸爸妈妈参半,在一些外来子弟学校,爸爸参与的比例还会更高一些。

“平时晚上在家辅导功课,主要是爸爸在辅导,还是妈妈在辅导?”在这一问题上,选择“爸爸”的占34.9%,妈妈的27.9%,爸爸妈妈差不多的占37.2%。从这一数据看,7成以上的爸爸加入辅导孩子功课这一大军。

“平时有心事时,你主要找谁倾诉?”43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找爸爸的仅2人,找妈妈的24人,爸爸妈妈都会找的17人。在这一问题上,爸爸的比例明显低于妈妈,孩子更倾向于找妈妈谈心。

[1]

一些爸爸教育方式粗暴

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郑德忠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平时来家长会的多半是父亲,平时与老师交流沟通孩子学习情况的也是父亲比较多,因为父亲的文化水平相对母亲高,与老师沟通起来更顺畅。

不过,郑德忠指出,目前一些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仍很粗线条,甚至是过于粗暴,对孩子就是罚、跪、训。针对该校的情况,父亲的家教方式基本可分为三大类,三分之一的父亲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过问;三分之一的父亲也会管一些,但过问得不是很勤;三分之一的父亲则非常不关心。

郑德忠说,“非常不关心”的父亲,不关心的原因有三,一是工作忙,没精力管;二是孩子是双差生,对孩子没信心;三是观念上的问题,特别是家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家长,父亲更关注男孩,而比较少关注女孩。

父爱缺位孩子易出问题

“孩子出问题,往往都是父爱缺位。”在平时的工作中,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林赞歌接触了不少“问题孩子”,最后细细一追究,发现罪魁祸首往往都是出在父亲身上。

前段时间,林赞歌就接触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一年半前,母亲带着来咨询过两次。孩子非常内向,学习也不出众,与孩子和孩子母亲交流之后,林赞歌发现,孩子的问题出在长期与父亲的交流过少,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明显缺位。

事后,林赞歌想找孩子父亲一起参与探讨,结果被该父亲拒绝了,因为在这位父亲眼里:

孩子的问题,怎么是自己的问题?平时,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单一地指责和教训,孩子犯了错,从不过问“为什么”。平时因工作忙,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从来不过问。

一年半后,这个家庭重新找到林赞歌。因为孩子越来越叛逆,平时会恐吓威胁母亲,甚至演变到有自残倾向,此时父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缺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而有了父亲的参与和改变,林赞歌欣喜地看到,这对父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也慢慢在好转。

[2]教师解读

父亲要“充电”育儿知识

在湖明小学班主任老师杜文斌看来,在家庭中,父亲好比大树,母亲则是芳草地。母亲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塑造上。

杜文斌说,父亲不能来参加家长会,原因很多,但首先要承认,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母亲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参与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指导,父亲更多的是承担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因此,留给孩子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杜文斌认为,排除这一原因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杜文斌老师看来,目前一些父亲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平时很少进行这方面的“充电”,平时对孩子的成长较少问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知如何教育、引导,唯有靠打骂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造成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及品德偏差。其次,有的父亲信奉“树大自然直”,扮演着不参与者的角色,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交往,忽视观察孩子心理、行为特质,使孩子缺乏必要的成就动机,对学业不感兴趣,责任感差。

杜文斌认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是由父母双方共同组成的,父亲提高参与度,家庭教育的天平才能平衡,孩子成长的土壤才会更加肥沃。

[3]专家解读

父爱缺失孩子容易两极化

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林赞歌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份问卷的数据比较真实。传统观念中,父亲比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从数据反馈来看,父亲的参与度比想象的多了,特别是年轻爸爸们的参与度更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林赞歌说,相比而言,男性比较粗线条,不够耐心,在教育方式上很容易过于简单化。在平时的咨询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孩子出问题,关键问题出在父亲身上。尤其是男孩,随着孩子上初中、高中,就越需要父亲的融入教育。父亲的参与,会让孩子更有阳刚之气,更有责任心,视野更开阔,知道如何成为一名男子汉。相对母亲而言,父亲更有“威信”,父亲是一座大山,如果对孩子科学教育,效果更好。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果父爱缺失,很可能导致两极化,要么孩子非常叛逆,要么孩子非常自卑。而对于女孩子,父亲的缺位,很容易导致孩子早恋,甚至过早发生性行为,因为孩子长期父爱得不到满足,她会投向别人的怀抱,这样的案例平时也接触了不少。

林赞歌说,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尤其是父亲的教育。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与时俱进,及时捕捉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特别是父亲,切忌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停留在儿童期,以为孩子都要听父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