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一.桥梁简介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市之间,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路线全长32.4公里,
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桥梁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 (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二.创四项世界之最
1. 最大主跨
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2. 最深基础
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3. 最咼桥塔
原先世界上已 建成最高桥塔为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297米的桥塔,苏 通大桥采用 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 高桥塔。

4. 最长拉索
苏通大桥最长 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 索长100米, 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1. 主桥结构体系研究
桥梁对静、动力反应敏感,为改善结构性 能,需对桥梁结构体系进行
研究 设计采用阻尼装置, 设计要求高、参数复杂,国内没有类似工程经验 ;
2. 抗风性能研究
风性能进行研 究为保证桥梁安全,需采取必要 的减振措施; 3. 抗震性能研究
松、软地层条件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困 地震动力反应 敏感,设计难度大国内抗震计算 取减、隔震或 消能措施;
4. 防船撞系统研究
船撞力大,船撞对结构受力影响明显需采 方法主动防撞是利用南通现有的 VTS 系统对江 控被动防撞
是充分考虑到船撞力对结构的影响 5. 超大群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基础位于软弱土层中,承受的静、动力荷 力传力机理复 杂,群桩效应突出,国内外规范 术指标严,工 艺要求高超大规模钢吊箱水上拼 体积混凝土承 台施工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
6. 冲刷防护设计与施工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大、冲坑形态复杂,为 保证施工期及运营期结构安 全,需对河床 进行永久冲刷防护,国内外缺乏 相关理论与经验防护工程规 模大,现场条 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7. 超高钢混桥塔设计与施工
.工程中的十大关键技术
风荷载是桥梁的控制荷载之一,对结构设 计影响大桥梁风致振动是桥
梁设计必须解 决好的关键问题,必须采用风洞 试验对风动力参数及结构抗
难而复杂,桥梁结构特性对
方法、软件难以适用必须采 用主动、被动防撞相结合的
面航行船舶进行实时跟踪监 ,确保受力安全;
载大,桩基数量多,结构受
难以涵盖大规模水上施工技 装与沉放风险高,难度大大
索塔抗风 与静力稳定性问题突出,钢混结 大风
和温度对 施工的影响十分突出,国内外尚 部钢混结构施工精度、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结 &超长斜拉索减振技术
斜拉索风雨激振理论原因不清,设计考虑 施须经实验研究确定
9.主梁架设技术
块件数量多、重量大,斜拉索长,施工架 设难度大;悬臂长度大、施 工周期长,抗 风安全突出;结构柔,施工技术 要求高,施工控制困难;
10.施工控制技术
施工控制是保 证斜拉桥成桥线形和结构内力的 重要途径;非线性、温 度等对超千米 跨径斜拉桥的影响突出,现有理 论、分析手段难以全面考虑 大跨径斜拉桥施工过程复杂、体系转换多,技 术、材料、外界环境及施工 工艺影响大,施工控制技术难度大。

四.结构特点
1.主塔
索塔全高300. 4 m ,其中上塔柱 高91. 4 m ,中塔柱高155. 8 m ,下 塔柱高53. 2 m ,塔底面塔肢中心间 距62. 0 m ,塔柱采用 变截面空心箱形 断面,塔柱底 部设实心段。

索塔在 64. 3 m 处设置横梁,采用箱形变高结 构。

索塔锚固 区采用钢混结构,钢锚箱 共30节,总高 度73. 6 m ,自上而 下分为A ,B ,C 三种类型,其中 A 类和c 类钢锚箱各一节,B 类钢锚箱28 节,标准节段 高2. 3— 2. 9 m ,底节钢锚箱 高3. 6 m 。

钢锚箱端部承压板 与混凝土塔壁 相连,表面焊有剪力钉,剪力钉 埋入混凝土塔壁;底节钢锚 箱与混凝土塔 柱连接,用以传递斜拉索竖向分 力。

索塔采用液压爬模进行施工(底部实心段采用支架滑模施工),共分为 68个施工节段,标准节段高 4. 5 m 。

索塔横梁采用支架现 浇,与塔柱异步 施工。

钢锚箱采用工厂制作、预拼,现场安装
、栓接的施工方法。

在中下 塔柱,每隔一 定高度设置水平支撑,施加主动
顶撑力,以消除由于塔柱倾
斜产生的变形和应力。

2.主塔基础
南、北主塔基础均采用131根D2.8m/D2.5m 变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 (钢护 筒内径
2.8m ),梅花形 布置。

桩长分别为 北侧基础117m 和北侧 基础114m 。

承台为哑铃型, 在每个塔柱下承台 平面尺寸为50.55 X 48.1m , 其厚度由边缘的5m 变化到最厚处的 1
3.324m ,其顶部与塔柱的接触面垂 直于索塔塔柱 的中心线。

两承台之间采 用12.65 X 27.1m 系梁相连,系梁的 厚度为6m 。

钢护筒壁厚不小于25mm ,钢护筒底部标高分别为北侧基础 -62.2m 和南侧 基础-56.1m 。

构受力机理复杂,设计难度 无经验可循如何保证桥塔上
构耐久性具有很大挑战性; 困难,斜拉索减振与抑振措
3. 斜拉索
采用1770MPa 平行钢丝斜拉索,最大规格为PES7-313 ,单根最大重量为59t。

斜拉索在钢箱梁上锚固点的标准间距为1600cm,边跨尾索区为1200cm ;在塔上锚固点间距为230~270cm。

斜拉索设计寿命为50年,并考虑其可更换性。

斜拉索减振措施的目标是将拉索的最大侧向振幅控制在其长度的1/1700 以内,根据对拉索减振的有关专题研究结论,苏通大桥采用阻尼器、气动措施并用的减
振方案。

4. 主梁
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混凝土结构;箱梁顶宽1640cm,底宽750cm ;根部梁高1500cm,高跨比为1/17..9,跨中梁高450cm,高跨比为1/60,梁高按1 .6次抛物线变化;箱内顶板最小厚度为32cm,腹板厚度采用70cm、60cm、50cm、45cm 四级变化,底板厚度由170~32cm 渐变。

为保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可靠性,设计时用进口精轧螺纹粗钢筋及相应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5. 辅助墩和过渡墩
南、北近塔辅助墩基础均采用36 根D2.8/D2.5m 变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钢护筒内径2.8m),行列式布置。

桩长分别为北侧基础105m 和南侧基础108m。

承台平面尺寸52 X 32.5m,带有8 X 8m的倒角,厚度由边缘的4m变化到最厚处的10.3m。

承台整体呈棱台状。

钢护筒壁厚不小于25mm,钢护筒底部标高分别为北侧基础-
46m 和南侧基础-37.3m。

南、北远塔辅助墩基础均采用19 根2.8m/2.5m 变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钢护筒内径2.8m),梅花形布置。

桩长分别为北侧114m,南侧116m。

承台平面尺寸均为43.2X 19.3m,带有5X 5m 的倒角,厚度由边缘的4m 变化到最厚处的
8.3m。

钢护筒壁厚均不得小于25mm。

钢护筒底面标高分别为-41.2m,-40.4m。

南、北过渡墩均采用19 根2.8m/2.5m 变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梅花形布置。

桩长分别为108m,114m。

承台平面形状与远塔辅助墩相同。


护筒壁厚均不得小于25mm。

钢护筒底面标高分别为-37.7m,-32.4m。

感想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了很多大跨度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等。

在过去的10 年中,我国的大跨度桥梁也蓬勃发展,修建了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的大跨度桥梁。

在这些桥梁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当属斜拉桥了。

由于有着很大的跨越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刚度比较大),还有其优美的外形,所以被广泛采用。

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10 大著名的斜拉桥排名榜上,中国的就占了8
座,其中以主跨1088m 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之最,居于世界斜拉桥之首。

虽然斜拉桥有众多的优势,但是其缺点还是很存在的。

首先就是其稳定性,与悬索桥相比,其稳定性较好,但是与梁桥和拱桥相比,还是差很多,尤其是在沿海风力较大的地区,其抗风性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就是其昂贵的造价,与梁桥相比,其造价要高出好几倍。

还有就是其后期的维护,就单单换索一项,费用就极其昂贵。

然而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这些人才有用武之地,科学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进步。

通过对《大跨度桥梁》这门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各种大跨度桥梁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使我们清楚当前国内和国外桥梁的差距,看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努力使我国从一个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说只是些皮毛而已,距离真正的实际操作还差很远,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实习,然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观看,实际操作并不多,没有实际操作,就不能清楚工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所在,也不能清楚的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

即使大学毕业后就去参加工作的,我们也是从最基本的学起,到慢慢掌握这些东西,可是等到那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求学欲望的下降,要想有创新,要想为桥梁工程有突破性的进展,似乎可能性不大。

所以我选择了继续求学,不为其他的,就想趁着现在还年轻,还有求学的欲望,想为桥梁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考研选择的方向就是现代桥梁设计和计算理论,研究大跨度桥梁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在发展轻质高强材料的前提下,改革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造价,同时也希望在大跨度桥梁抗风抗震方面有所创新。

在目前我国处于桥梁大国而非桥梁强国的这个背景下,我相信,本着我们民族好学的精神,勇敢的探索精神,一定能使我们的桥梁工程有跨越式的创新,是我变为真正的桥梁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