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黄金周假日经济利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黄金周假日经济利弊分析

摘要:从1999年到2008年,黄金周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自1999年以来,黄金周就一直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大好时机。从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黄金周”继续为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虽然“黄金周”的运作还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取消之声不时有之,但“黄金周”仍然吸引人非议。。“七年之痒”拷问之下,黄金周何去何从?本文详细阐述了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期望

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交通,破坏

一、黄金周的总体概括

“黄金周”是1998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一项经济活动或说制度安排。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期,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为解决难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均不太理想。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利用假日到故宫视察,看到了假日消费市场高涨的场景深受触动。很快,有关部门便提出了利用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具体做法是把两个双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结合,形成一个比较长的假日时间。到了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到目前,“黄金周”

已经历了7年。由于它在短期内对国内经济尤其是对市场消费的影响,社会各界包括经济学家对其上升到“假日经济”的高度来认识。除了拉动经济增长外,对人们休息权的尊重也是当初实行“黄金周”的一个因素。从整个人类的休息权演变来看,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初,工人每周要工作6天,一天工作10小时,到20世纪初,美国的工人每周仍要工作60小时,直到1935年,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才规定,一周工作5天每天8个小时。可以说,休息是人类固有的权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新中国从建立开始,我国实行的都是每周6天工作制。到1995年5月1日,我国才实行双休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年假休假办法,把“五一”、“十一”、春节休息延至7天,于是“黄金周”应运而生。这对商家而言,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难得的休闲、会客时期,而对于旅游业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期。

二、“黄金周”曾经风光无限

1、据了解,我国实行七年“黄金周”后,累计出游人数已达11.8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5亿元之多。不可否认,“黄金周”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机会,而且仍在扮演着“经济增长点”的角色。但是,翻看近几年来的“黄金周”新闻,冷静思考“黄金周”的7年历程,从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从运动式的旅游方式到给社会造成的供给压力,从服务质量下降而造成的大量投诉,从旅游业的盲目过度开发到对资源的破坏,“黄金周”遭遇的尴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黄金周”设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拉动经济扩大消费,营造所谓的“假日经济”。现在看来,经过几个“黄金周”,并不能达到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经济出现不正常波动。因为,“黄金周”仅仅是改变了消费时间和消费地点,从全年的消费总量来看,并没有得以改变。因为,消费总量主要是由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的。例如,“黄金周”导致消费者旅游或购物的增加,是商家利用了集中营销策略和消费者存在一定的盲目或非理性消费造成的。五月“黄金周”,使当月销售额大量

增加,但“黄金周”过后则出现连续几个月的消费急剧下降,十月“黄金周”也是如此。由此看来,“黄金周”只是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时间,从全年看并不见得会增加多少消费总量。

3、在现实生活中,“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经济解读。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有一点更重要,“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和愈加丰富多彩。

三、黄金周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不少否定“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方式的观点,包括也遭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并指出“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存在四大弊端。

1、“黄金周”被限定于“五一”、“十一”和春节,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其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平稳的发展。

2、“黄金周”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3、“黄金周”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一种“一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4、“黄金周”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寻策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如欧美国家一般多是在年底前的圣诞节,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春节前后,日本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左右。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一年之内集中全体国民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周假,更少有国家通过政府发布通知将假期间的两个周末上移下错,来将三天的假期延长成七天的长周假。这些国家如遇一年一次的两三天以上的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或政府部门自行决定自己单位是否要将周末上移下错,而不是一个政府统一的全国性的行为,如欧美国家一年一度最长的全公众的圣诞节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调休多少个假日。国际上很少有一周之内全国都不上班,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关门,而且一年之内重复三次全国上下统统放假的状况。

中国采用的是阳历制,每周休息两天,这和世界上大多国家是接轨的。中国的大中小学的假期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也是基本接轨的,每年分为寒暑假,一般冬天一次,夏天一次。另外就是两个周末在全国范围内人为调休的做法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习惯的。实际操作上,在国内的许多机关企业,甚至外企,都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