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别7: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种商品消费量的最优决策 (MU=0,TU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两个最高点,即AP最高点和TP最高点之间的 第二个区域)。
共性8: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研 究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的最优决策问题。
差别8: 消费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消费量 的最优决策( PxQx+PyQy=I,MUx/Px=MUy/Py;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切点) 生产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 最优决策(PLQL+PkQk=C,MPL/PL=MPk/Pk;等产量 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共性9: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反应并限制经济主体可能决策的可能线。
差别9: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 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可能线(在生产者成本 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共性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假设为是经济人。 差别2:
消费者:经济人假设是说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经济人假设是说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成本既定 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产量的最大化;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成本 的最小化。
共性10:消费者行为分析和生产者行为分析均 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无差异曲线。
差别10: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 率,即MRS12=-ΔX2/ΔX1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产量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 替代率,即MRTSLK=-⊿K/⊿L递减)
共性6: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涉 及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差别6: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MU=0,TU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 量之间的关系(MP=AP,AP最大;MP=0,TP 最大)。
共性7: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从 简单的一种变量的决策开始进行分析。
差别4: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在生产者成本和要素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产量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共性5: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
差别5: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 增加,边际效用一直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素投 入量增加,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达到最大值 后递减)。
源自文库
共性3: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 是均衡问题分析,即如何实现经济人假设也就 最大化问题。 差别3: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商品消费 中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在生产要素 的配置上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的 问题。
共性4: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是 在两个既定条件下进行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
教 学 课 件
国贸系:李晓梅
第五章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
比 较 研 究
共性1:消费者和生产者均是经济中能作出统 一的经济决策的单位。
差别1: 消费者(居民户):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消费 决策的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 生产者(企业、厂商):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 生产决策的单位,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企业组织 形式。
共性8: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研 究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的最优决策问题。
差别8: 消费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消费量 的最优决策( PxQx+PyQy=I,MUx/Px=MUy/Py;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切点) 生产者行为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 最优决策(PLQL+PkQk=C,MPL/PL=MPk/Pk;等产量 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共性9: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反应并限制经济主体可能决策的可能线。
差别9: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 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可能线(在生产者成本 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能购买到 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共性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假设为是经济人。 差别2:
消费者:经济人假设是说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经济人假设是说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唯 一目的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成本既定 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产量的最大化;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表现为成本 的最小化。
共性10:消费者行为分析和生产者行为分析均 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无差异曲线。
差别10: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 率,即MRS12=-ΔX2/ΔX1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产量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 替代率,即MRTSLK=-⊿K/⊿L递减)
共性6: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涉 及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差别6: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MU=0,TU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 量之间的关系(MP=AP,AP最大;MP=0,TP 最大)。
共性7: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从 简单的一种变量的决策开始进行分析。
差别4: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在生产者成本和要素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产量最大化的实现问 题。
共性5: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均 存在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
差别5: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 增加,边际效用一直递减)。 生产者行为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素投 入量增加,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达到最大值 后递减)。
源自文库
共性3: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 是均衡问题分析,即如何实现经济人假设也就 最大化问题。 差别3: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商品消费 中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在生产要素 的配置上进行选择,即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的 问题。
共性4: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均是 在两个既定条件下进行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
教 学 课 件
国贸系:李晓梅
第五章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
比 较 研 究
共性1:消费者和生产者均是经济中能作出统 一的经济决策的单位。
差别1: 消费者(居民户):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消费 决策的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 生产者(企业、厂商):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 生产决策的单位,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企业组织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