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上胸椎正骨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包括多种,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手提法:一种古代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
患者立于桌前,助手
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这种方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2.双踝悬吊法:这是一种整复脊柱的方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描述
过此方法。
患者俯卧床上,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两足由床上徐徐悬吊,使躯干
前倾于0°~30°位约15分钟,利用患者体重将压缩椎体拉开。
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使脊柱过伸,维持整复效果。
此外,对于整复后的脊柱,应予以适当固定。
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屬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还有外固定,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请注意,上述手法和固定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行操作,以免对脊柱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胸椎正位
胸椎正骨12绝(非常适用)1.立式端牵法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五指交叉环抱于后颈部,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立其后,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穿出、屈肘、掌心向上握其前臂,下肢外旋呈丁字步态。
随其吸气,顺势向上端推,至呼气最深时,再稍施向上之力,即可听到弹响声,告复位成功。
此法亦可坐位进行,操作技巧同上。
2.上肢提拉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伸直上举,医者立于旁,双手紧握肘部,随患者吸气顺势上提,至吸足气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突然行向上提拉之力,如闻弹响声即可,若未闻及,可同法反复操作数次,至复位为止。
3.端提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腋下穿出,五指交叉,环抱于胸前,随其吸气亦行顺势端提之力,至吸足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之同时,施向上顿错之力,也可以达到解除滑膜嵌顿,使受累关节恢复正常的效果。
4.掌按法操作技巧:患者俯卧位,上肢置龄躯体两侧。
医者立于旁,上肢伸直,腕部背伸,五指并拔,手掌根部按于病变椎体棘突处,另一手叠压于手掌背侧,运力于掌根,沿胸椎棘突排列的方向,向前下方按压,至适度时再稍施旋按之力,可听到清脆的小关节弹响声,告手法复位成功。
5.斜扳法操作技巧: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立于旁,一手背伸腕关节,五指微屈,以掌根按于相应胸椎棘突部位,另一手从对侧腋下穿出,朝后内方向拉扳,双手同时交错用力,使病变部位得以康复。
6.推扳法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内收屈肘,对侧下肢内收并屈钱屈膝,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推肩关节后方,另一手按压屈位之膝部,双手向相反方向一推一扳,亦可听其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7.顶拉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右足踏在坐位上,屈镜屈膝各90度,胫骨结节顶住病变胸椎棘突处,双手从腋下穿出,掌心向后,置于肩前方,上下肢同时一前一后交错施力,听到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提示手法成功。
8.胸部按压法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体部,令其作自然胸式呼吸数次,并随呼吸的节律调整用力的轻重,在呼气至最大限度时,施以突发之力,闻及弹响声,示胸椎小关节已复位。
整脊正骨手法
可听到一清脆的复位声。手法结束。
2. 4. 4 整复后,让患者趴在床上休息15分钟。腰椎
刚刚整复后很容易再次扭伤,因此最好能住院治疗,
而且最好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都配戴护腰,
以防止再次扭伤。
急性腰扭伤,手法相同,效果显著。
2. 5 骶髂关节半脱位整复手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
多数是一侧,用“4”字法检查,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侧发
生了半脱位。以右侧骶髂关节半脱位为例。
2. 5.拉患者双腋下。
2. 5. 2 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抬起患者的右腿,右
手从患者右膝窝下绕过,然后搭在左臂肘关节上,左
手扶持患者的右膝,即把患者踝关节夹在腋下。医生
2. 3. 1. 3 复位后同样要求患者卧床15分钟,整个整
复手法结束。
2. 3. 2 卧位整复手法(双人整复法)
2. 3. 2. 1 患者俯卧手术床上,全身放松;助手两手握
患者两脚踝部,准备向下牵拉;医生用拇指或掌根按
压的错位的棘突。
2. 3. 2. 2 准备好后,医生发令,助手向下牵拉,医生
脚踝复位手法
.衝力活動技術
操作者兩手十指交扣圍繞患者足踝部,無名指準備確緊扣於距骨頸部,兩手拇指則交扣於足底,。借被動踝關節背屈和長軸牽拉,找出受限卡住之角度,此時用衝力活動技術,經由操作者雙手頓力,使關節延長軸方向超越彈性障礙,到達副生理空間,讓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及滑液囊得到調減壓力、關節錯縫歸位的目標。
2. 2. 3 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
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2. 2. 4 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2023《医学课件》正骨八法CATALOGUE目录•正骨八法简介•手法操作•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禁忌•康复与护理01正骨八法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正骨八法的基础。
源自《黄帝内经》从东汉末年至今,正骨八法在历代医家和武术家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中医理论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指导正骨治疗。
武术理论运用武术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指导正骨治疗。
理论基础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因跌打损伤、扭伤、骨折等引起的骨关节损伤和疼痛。
禁忌症对于肿瘤、结核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以及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等,不宜使用正骨八法治疗。
适应症与禁忌症02手法操作总结词通过旋转关节的方式,使错位的骨骼或关节恢复原位详细描述旋转复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正骨手法,适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等部位。
通过轻柔的旋转手法,使错位的关节逐渐复位。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过度旋转造成损伤。
手法一:旋转复位法总结词通过屈伸关节的方式,使骨骼和关节得到放松和调整详细描述屈伸收展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关节。
通过反复屈伸关节,可以放松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用力或过快频率造成肌肉疲劳。
手法二:屈伸收展法手法三:端挤提按法总结词通过端挤和提按的方式,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关系详细描述端挤提按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部位。
通过端挤手法调整关节位置,再用提按手法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以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柔和均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03临床应用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指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髋关节外展支架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胸椎解剖及正骨手法
• 禁忌;不可歪斜颈椎椎体。
俯卧分筋搓骨法
• 患者俯卧,术者站与患者一侧,一手鱼际压于患处(椎弓
处),另一手压于对侧下或上一椎弓处,双手同时向掌指
方向发力。本法可解决胸椎旋转性错位。
• 禁忌;不可粗暴发力。
45度冲压法
• 解决t1~4的前后位错位问题。
• 要领;掌握45度的角度,当患者呼气快结时顺势轻轻发力。
胸椎正骨手法
单掌定点牵靠法:
• 可准确解决胸椎椎体的前后移位和旋转错位问题。
• 要领:定点手心和腹部紧贴,另一手置于患者腋下,双手
配合腹部同时发力。
• 禁忌:勿粗暴牵拉发力。
肩胛分推法
• 可解决c6、7至t4椎体的旋转错位,如肩胛岗及肩胛内缘不
适。
• 要领:俯卧颈椎椎体中立位旋转向患侧,一手固定头部, 一手牵推肩胛骨上缘、内缘。
胸骨
•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皮下,呈扁长形,分胸
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 两侧连接上7对了软骨。135.8401.9959联系我
们,领取相关视频教学课程。 • 胸骨柄上端宽厚而下端薄且较窄。胸骨、肋骨、 胸椎三者为主体,通过肋椎关节及肋软骨的连 结,形成骨性胸廓,具有保护内脏的重要作用。
胸椎部肌肉
顶力。 • 禁忌;不可将患者颈椎压成前屈位。
胸椎保健
• 平时注意不做软沙发,不窝在沙发上睡觉,不靠在床头看 书、看电视。伏案时一定要坐姿端正,保持胸椎中正直立,
多做后仰动作,适当吊单杠等都有利于胸椎保健。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生中很关键的事。
棘突,棘突较长伸向后方、依次相掩,呈叠瓦状。
3;上4个胸椎后关节与水平面呈45°角度,下八个胸
椎后关节与水平面呈60°角度。
正骨手法有哪些
正骨手法有哪些正骨是中医治疗骨伤的手法,属于祖国医学中“十三科”之一,通过推、拽、捺、揉、拽等手法对脱臼以及骨折等进行治疗。
还可搭配针灸、艾灸、敷药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
以下就带领大家走近中医正骨,对常用的正骨手法进行如下科普。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枕颈、寰枢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伤者采取坐位,也可以是仰卧体位,低枕接受治疗。
医师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托起患者的头部向上仰,之后再侧转,提醒患者要放松脖颈,缓慢动两三下,当患者头部转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有限度的“闪动力”,能够使错位的关节实现复位,这种操作复位时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低头摇正法此种手法适合颈椎2-6后关节的旋转复位,伤者可选择侧卧、平枕以及低头的位置接受治疗,医师一只手轻握患者的后颈,通过木质按压到错位部分的横突隆起下端,当成定点,另外一个手托住患者的面部并当成动点,并将枕部当做支点,以此进行头部的转动,当摇动头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动点部位的手快速施以“闪动力”,与此同时定点部位的拇指压住,形成阻力。
使关节在动点和定点的互相作用下复位,根据这种方法重复约2-3次进行复位治疗。
侧头摇正法适合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错位和侧弯与侧摆型错位。
伤者采用侧卧、头前屈,医师一只手扶着患者的头耳区,另外一个手扶着伤者后颈。
拇指置于错位横突的下放,作为定点,将伤者头部抬起呈屈状进行摇头,接下来的操作和低头摇正法相同。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适合枕颈与枕寰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患者以仰卧、坐位以及低枕的体位接受治疗。
医生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个受托住患者的下颌,让患者的头部朝上,这能够让患者C2-7颈椎的后关节形成一个定点,之后侧转,嘱咐患者要放松颈部,慢慢转动二三下,当患者头部转为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闪动力,就能够帮错位的部位实现复位,这种方式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俯卧摇肩法这种方法适合从第5颈椎到第2胸椎范围的旋转错位。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部分患者在牵引治疗时,症状加重,引发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纵向性骨性损害,不但不能矫正旋转式错位或混合式错位,反而加重扭伤该部的椎周软组织,使扭转状态的血管受牵张,加重了血流障碍而引发眩晕。
而对于前后滑脱式错位者,牵引能使椎间韧带伸张,部分达到牵引复位的目的。
正骨推拿法,是在明确关节错位方向的情况下,进行轻巧的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椎管、椎间孔、血管通道、椎间关节间的横向骨性损害的治疗。
病因分型是主治法的选用依据。
1.“骨关节损变型”:即现行的标准,其病理变化是椎间盘变性、膨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皱折,其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定位诊断相一致的,属纵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牵引疗法”。
2.“关节功能紊乱型”:是椎间关节错位,包括前后滑脱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左右旋转式错位、倾位仰位式错位、混合式错位等五型,均属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正骨推拿疗法”。
3.“软组织损变型”: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由椎旁软组织直接引起,而并无上述两型的脊椎病理性体征。
主治法以局部软伤治疗为主,如“小针刀、水针疗法、浮针疗法、软伤手法、理疗等”。
4.“混合型”:是由“骨关节损变型”合并“关节功能紊乱型”者,就是椎间盘变性的失稳期(尚未形成骨桥前),在该椎间发生关节错位者,属于既有纵向压迫源,又有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颈椎是“牵引下正骨法”,胸腰骶椎是“牵抖冲压法”。
软组织损伤、变性是脊椎病的基础病理,无论是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者老年性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椎病,其椎周软组织必定有新的或陈旧性的损伤(占100%),故脊椎病的病因分型中,无论哪一型,其病椎周围都可检出软组织劳损体征。
辅助诊断一、颈椎病的异常X线表现颈椎曲度改变:侧位片显示为变直、反张或成角。
椎间隙变窄。
骨质增生:包括椎体前缘、后缘骨质增生,以及关节突关节和勾椎关节的增生。
胸腰椎训练——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胸椎伸展训练卧姿胸椎伸展。
俯卧于训练球上并将训练带固定在球下。
使头和颈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抬胸使其离开训练球。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弹震式坐姿肩伸展。
坐于训练球上把背和颈挺直。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坐姿划船。
伸直双腿坐下,将训练带套于脚上并用双手握住两端。
将下背部和颈挺直。
曲肘向后拉训练带。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坐姿逆式扩胸。
坐于训练球上把背和颈挺直。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胸椎旋转训练坐姿胸椎旋转(初始姿势)。
双腿外展坐下使下背部处于中轴位置。
曲肘使十指在颈后交叉。
将大的训练环的一端坐于身下另一端缠绕于双肘。
坐姿胸椎旋转(结束姿势)。
朝向天花板抬双肘,伸展上背部。
使下背部挺直。
保持然后返回原位。
坐姿胸椎旋转(初始姿势)。
双腿外展坐下使下背部处于中轴位置。
曲肘使十指在颈后交叉。
将大的训练环的一端坐于身下然后在体前交叉后另一端缠绕于双肘。
坐姿胸椎旋转(结束姿势)。
把颈和背挺直,将身体旋转至对侧。
腰椎侧弯训练站立并抬高股方肌。
将训练环的一端套在被训练的大腿上方另一端则踩在对侧的脚下。
屈膝屈臀抵抗训练带向上提臀。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腰方肌收缩-放松(伸展)。
站立,向被拉伸的体侧的对侧倾斜身体。
使臀和膝处于额状面。
将训练带一端踩于脚下然后用被拉伸侧(对侧)的手握住训练带另一端将其拉至头顶上方。
腰方肌收缩-放松(收缩)。
抵抗躯干的侧向弯曲而向对侧弯曲上半身从而使身体保持自然的站立姿势。
稳定骨盆然后放松返回初始位。
腰椎伸展训练俯卧屈曲。
俯卧在训练球上,将训练带固定在球下。
使头和脊骨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
伸直双肘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初始位。
跪撑伸展(结束姿势)。
使背部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抵抗训练带伸展下背部。
确保不要弓背。
跪撑伸展(初始姿势)。
单膝跪立,将训练带缠绕于肩胛骨上,提臀。
双臂交叉于体前。
侧卧抬臀。
侧卧将训练带一端用手按在地上。
抬臀离开地面把背挺直。
视频图解:胸椎整复法,您不容错过的传统正骨法!
视频图解:胸椎整复法,您不容错过的传统正骨法!按动疗法的脊柱调整手法源于传统中医推拿中的正骨手法,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吸收了现代中外手法治疗的技术经验,逐渐形成以引导患者主动运动、注重呼吸配合为特点的,扳、牵、旋、顶多法并用的脊柱小关节整复技术。
国内目前有数十种整脊技术,手法各有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各技法虽姿势、手形、体位各异,但其起效均通过牵拉、扭转、按压之力作用于脊柱,达到矫正畸形、纠正错缝、消除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目的。
按动疗法认为,脊柱整复技术的基础在于对脊柱各节段关节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等知识的掌握,其操作要求轻灵短快,强调发力的短促有力、精准可控。
要实现操作中的力合劲整、定位准确。
胸椎整复法胸椎牵提法1.上段胸椎牵提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
医者位于患者身后,右侧上肢从患者上肢之前绕至患者背部,左侧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患者后侧并扣住患者左侧前臂,待患者放松后,医者双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上段胸椎牵提法2.中段胸椎牵提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
医者位于患者身后,双上肢从患肢上臂之前绕至身后,并且分别扣住患者双侧小臂,待患者放松后,医者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中段胸椎牵提法3.下段胸椎牵提法患者取坐位,双手平行置于胸前,位于前正中线。
医者位于患者身后,双上肢从患者腋下绕至患者胸前,扣住患者胸前双手腕,待患者放松后,医者双侧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拉起,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下段胸椎牵提法4.膝顶臂提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置于颈后。
医者位于患者身后,单足踏于方凳之上,膝部顶住患者偏歪棘突。
医者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紧握患者前臂远端,并以前臂背侧托住患者上臂近腋处。
若患者上段胸椎偏歪者,患者上身略后倾;若患者下端胸椎偏歪者,患者上身略向前倾。
嘱患者深呼吸,医者在患者吸气同时,迅速将患者上臂上提,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膝顶臂提法胸椎整复法俯卧位胸椎整复法1.俯卧肘压复位法患者俯卧位,头部放平,保持颈部放松。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又称整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在此基础上,经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形成正骨十法。
1.正骨手法的使用原则(1)明确:正骨手法实施之前,需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便做到“心中了了”,便于采用相对应的复位方法。
(2)及时: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整复。
伤后4~6 h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整复也相对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10日内可考虑整复,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3)稳妥:对骨折的复位,要求术者双手有良好的劲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应用暴发寸劲,同时又需要较长时间力量较大的拔伸牵引力,更需要心灵手巧,训练有素。
另外,整复骨折时全神贯注,体会手下感觉,并随之调整动作和力度,做到“手随心转,巧从手出”。
(4)轻巧:实施正骨手法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使骨折端按设计要求移动,使复位准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施行正骨手法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力学原理,掌握技巧,动作轻巧,切忌鲁莽粗暴。
(5)到位: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对对位、对线的要求,达到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的要求。
(6)麻醉:伤后时间不长,上肢的简单骨折,估计整复较易者,选择骨折端的血肿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或者是复杂骨折,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
2.正骨十法(1)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术者用手仔细在骨折局部触摸,结合X线片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整复过程中,要反复进行“手摸心会”,了解对位情况。
这是施用手法前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正骨过程的始终。
(2)拔伸牵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能纠正骨折后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以便进一步整复。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简述正骨八法
简述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骨骼结构、纠正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
以下是对正骨八法的简述:
1. 推法:通过手掌、拳头等部位对患者的关节、肌肉进行推按,以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度。
2. 按法: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拉法:利用手部和身体的重量对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伸展性。
4. 针法: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可以使用针灸技术来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比如针刺关节周围组织来缓解疼痛。
5. 扭法:用手部或身体的力量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扭转,以调整骨骼结构和改善姿势。
6. 摇法:通过摇晃患者的身体来缓解肌肉疼痛和增强运动能力。
7. 颤法: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震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8. 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揉捏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
- 1 -。
胸椎自我复位的锻炼方法
胸椎自我复位的锻炼方法胸椎是人体的中段,承载着身体的重量和压力,经常长时间的坐姿或站立姿态,会导致胸椎发生偏移和扭曲。
胸椎的偏移和扭曲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如颈椎病、肩颈痛、头痛等。
因此,及时对胸椎进行自我复位和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胸椎自我复位的锻炼方法:1. 仰卧位胸椎自我复位仰卧在地上,将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放松全身。
接着,缓慢地将双腿屈曲,双脚贴在地面上,保持一定的宽度。
然后,将双手放在胸前,肘部向外打开,成“W”字型。
接着,慢慢地向上抬起头部,将肩部离开地面,同时向上拉伸背部。
保持这个姿势约10秒钟,然后慢慢地放下头部,放松身体。
2. 双膝胸部拉伸坐在地上,将双腿屈曲,双脚贴在地面上,保持一定的宽度。
然后,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慢慢地将双膝拉向胸部,并尽量将头部靠近双膝。
保持这个姿势约10秒钟,然后慢慢地放松双膝,让身体缓慢回到原来的姿势。
3. 俯卧位胸椎自我复位俯卧在地上,将双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放松全身。
接着,将双脚并拢,伸直双腿。
接着,将双手放在脸颊下方,然后慢慢地向上抬起头部,将肩部离开地面,同时向后拉伸背部。
保持这个姿势约10秒钟,然后慢慢地放下头部,放松身体。
4. 站立位胸椎自我复位站立在地上,双脚并拢,身体直立,然后放松全身。
接着,将双手放在腰部,然后慢慢地向后弯腰,将背部向后拉伸。
保持这个姿势约10秒钟,然后慢慢地站起身体,放松身体。
这些胸椎自我复位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胸椎的偏移和扭曲,同时还可以增强胸椎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动作需要缓慢、轻柔地进行,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建议每天进行胸椎自我复位的锻炼,可以在早晨和晚上进行,每次进行10-15分钟左右,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如果出现严重的胸椎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正骨十四法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2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3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4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5
整复后
整复前
手法整复6
整复前
整复后
“正骨十四法”优点
1、操作简单 2、规范合理 3、副作用小 4、临床疗效好 5、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提按升降----
把下移的骨折段向 上提、上移的骨折端同 时向下按、矫正骨折端 的前后、上下移位。术 者利用手指、手掌或前 臂的交叉、对向用力, 以达到“突者复平、陷 者复起”的目的。
利用手掌或手指, 分别置于骨折两端的隆 突处,进行向移位的相 反方向内外用力推端, 把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 的骨折复位。
正骨十四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战 胜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我、 改造自我的过程。在劳动、生活 中、在纷乱战争,创伤骨折是不 可避免的。为了繁衍发展,随着 文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就总 结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骨十四法”概述
佛山中医院的“正骨十四法”是陈渭良院 长继承已故岭南骨伤名家李广海的疗伤技法精 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加以发展、创新 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完整的正骨诊疗方法。经过 五十二年的临床实践,疗伤数百万例,收到了 良好的疗效。
脊椎矫正之胸椎手法若干
脊椎矫正之胸椎手法若干脊椎矫正之胸椎手法若干第二节胸椎部复位手法胸椎在解剖结构上较为稳定,活动度很小,这就给我们的脊椎复位带来了困难。
在复位手法操作中,要熟练掌握技巧,把握好整复的时机。
因胸椎后关节呈冠状面,胸肋关节和肋横突关节与胸椎后关节相联结,胸椎椎间盘前后等高,且较薄,加上胸廓的保护作用,故胸椎不易作旋转动作。
胸椎棘突细长并向下方呈叠瓦状,故在定位时棘突与椎骨约差一个节段。
手法复位施治时应注意这些生理特点。
在复位操作前,需要在复位的棘突处施行一定时间的揉、按和滚等放松手法,放松局部的肌肉组织,为复位作准备。
在颈胸交界处及上、中胸椎段者,多选用坐位推正法或卧位冲压法,在中、下位者,多选用旋转复正法或定位摇正法。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根据个人习惯采用不同的手法。
下面我们介绍胸椎段复位的一些常用基本手法。
一、推正法1、坐位推正法:适用于第1~4胸椎,有时可达5~7胸椎。
手法操作同颈椎整复法中的坐位推正法,只是在应用中,患者的头颈有轻微的后仰,以便使力可以直达胸椎,且拇指推动棘突的力度亦较大。
2、坐位后伸推顶法:适用于单纯凸出者。
病人正坐位,医生坐于病人后方,摸准后凸棘突后,以右(左)手掌心窝顶住后凸棘突,嘱病人尽量后伸,使上身重量尽量落在医生手掌上。
左(右)手从病人胸前伸过,握拿其前臂,借病人后伸之力,向后上方提拔,待病人后伸到最大限度,右(左)手掌朝关节突关节方向推顶棘突,此时若有一弹响声,则示复位成功。
3、卧位掌指推正法:适用于任何一个胸椎的错位。
以棘突偏右为例,患者俯卧,胸下垫一薄枕,薄枕应置于将要整复的部位。
医生站其右侧方,左手拇指或中指面平放于棘突偏歪的右侧约0.5寸,右手掌跟部按压于拇指或中指上,并向棘突旁推动拇指或中指。
待推动至极限时,稍侯片刻,接着双手同时用力向左侧快速推动棘突。
此刻多有指下棘突的滑动感或弹响声。
此手法亦可变通为:以左手或右手掌跟部,或是以肘尖部抵压住棘突右侧旁,向对侧推按,以便整复错动部位。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治疗方法,也称为“八法正骨”。
1. 推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推动肌肉、
筋膜、骨头等,以达到调整身体结构、纠正错位的效果。
2. 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拉伸肌肉、
筋膜、韧带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舒缓紧张的效果。
3. 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在患者身体表面按摩旋转,以促进血液循环、松解肌肉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4. 捏法:指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皮肤,以刺激穴位和神经末梢,调
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5. 扳法:指用手掌或手臂扳住患者关节或四肢进行牵引和旋转,以增
加关节活动度和纠正错位的效果。
6. 搓法:指用双手相互握住患者的肌肉或骨头,进行搓动和摩擦,以
增加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7. 捶法:指用手掌或拳头轻敲患者身体表面,以刺激神经末梢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8. 掐法:指用手指捏住患者皮肤或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上胸椎正骨手法
简介手法如下,手法运用熟练后,可以:熟练,自如的矫正C6---T5的胸椎肋椎,胸肋关节,胸廓等的偏歪旋转不对称等,有些手法很多朋友平时也常用,但似乎效果并不像我说的那么好,
手法应用后效果不好,有时是手法本身应用时的问题,比如手法的选择,发力的角度和疾病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导致手法应用不准确,选择不合理,虽然是看起来小小的几节椎体的问题,但从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以及患者的诸多情况看,常常需要的是2个或者3个手法的组合应用,有些人在坛子大谈基础,基础,说出来的确实和实际临床完全脱节的所谓基础,让人莫衷一是,更有的大师狂谈法无定法法聪手出之类的,如要让其谈及其高深手法则一副高深莫测舍我其谁的态度。
法不误人,其实是人自误,我在上胸椎的治疗上或者是颈椎的治疗上,临床颈椎加胸椎不过是6个手法,加一个小小的牵引,根据患者椎体的侧歪,反弓反曲,而自由组合,3个或4个组和应用,有规律可循,有窍诀可言。
即便是一个环枢关节的复位,也有数个手法的组合应用,绝非哪些大师所谓的一个旋转或者这个那个手法可调整。
以后有时间会慢慢向各位介绍,只是要打破某些大师的神秘光环或者蛊惑
人心的东西,我曾有一篇帖子说过手法是可以速成的,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实各位想想,学了那么多大师的手法,买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临床常常是顾此失彼?很多人也许有过亲身的体会,就是有时下中药时,有时一个病人,一样的方子用药,有时只是君臣佐使彼此搭配的不同,而效果确实天上地下,你参加了了那么多学习班,买了N多书,可否有人告诉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手法组合?
坛子也好,大师也好,最津津乐道得是某手法治疗某移位,椎体有某某移位,看某移位摸某移位也学了,也操作了,为何一遇陈年久病特效手法不特效了,非得刀子针子锥子凿子锤子一通上去才可能搞定?
陈年者往往都是铰链状的复合移位,上下交锁,需要仔细寻找关窍之处2个或三个四个手法配合方可收效,过分强调单一椎体的旋棘突旋,左右偏歪前俯后仰,并试图用某针对单一椎体的复位手法,急性期或初次发病尚可,对慢性期,久病,复杂的颈胸腰椎疾病只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这几个手法可依个人操作习惯选择2个或3个每次,属模糊类的智能万能手法,利用关节锁定后人体的失稳后锁住关节以下人体三分之二近百斤的体重的牵引和肌肉的拉力拉开关节,促使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移位回味,就像捉蛇,把住蛇尾一抖,蛇得浑身关节随即抖开。
手法很普
通,也很常见,只是有些手法平日看到时没有详细介绍其原理功用被大家忽视而已,所以有些文字就照搬或略作修改某书或某大师之处,皆非本人原创某某手法。
1 挺胸端提法
患者正坐,双手抱头,医者站与患者背后,一脚踩与患者所做凳子边缘,膝盖顶与患处,一般直接顶T5或T6,无需定点TI或T几,双手穿过病人双臂间向下抱托与患者下胸椎或软肋,患者后仰放松,医者顺势往斜上一拉,无需太多力气,关节锁住,病人完全仰躺医者顶膝(很重要,否则病人会被膝盖顶的背痛),顺势一拉即可,一般即可听到T5以上胸椎噼啪逐节复位声。
膝顶可顶椎体,也可椎旁,自行调整。
做的正确一般即可闻到从T5依次往上的劈啪声,有时可到C6或C7,患者要坐凳子前缘,医者脚踩后缘,要完全放松。
2 拢胸上提法
患者站位或坐位均可,以站位为例,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抱与颈后,颈67左右的位置,胖人搭在一起即可,不必交叉抱住,医者站与患者背后,双
手由两侧环抱患者臂膀,双手与患者肘部相扣,以胸部或斜向左侧或右侧胸顶在患者T5椎体或椎旁,抱患者后仰患者放松失稳时寸劲斜上抱提,可闻数声乃至十几声二十几声咔哒声。
这个手法很有意思,不做解释。
3 抱颈提胸法
患者坐位站位均可,以站位为例,患者双手抱头,医者站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下穿过十指交叉抱与患者颈椎,其余同上,发寸劲上提,可闻一声或数声咔哒声,有时可达到患者C567,有时也甚至可继续往上。
4 挺胸扶臂端提
患者坐位双手抱头,医者坐或站与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腋下与颈椎两侧穿过,握住患者左右上臂,胸部顶住患者胸椎56左右,患者后仰放松医者顺势向斜上提。
熟练掌握后即可随心整复上胸椎的各类关节移位,我不用卧位的冲压之类的手法,坐位的和站位的做好了很轻巧,也很巧妙,可定点也可不定点。
我自己有时不舒服,就教给来推拿的患者,指点几次患者立马即可掌握,且做的也相当好,坐位膝顶抱提的那个,即便是诊所的小护士也可立马掌握,熟练应用,呵呵。
另如看不明白,第三个手法坛子里有发郝长海教授的视频的,里面有,第四个就是医者手的位置不同,其余同上。
剩下的请参阅苟亚伯的那个手疗法大全,有类似的可触类旁通。
截了几张手疗法里的图,主要是看类似的地方。
手疗法一书里有的是站位,这个是可站可做。
我这个手法其实除了第一个剩下的差不多,不过是为了运用着依个人习惯给个选择的余地而已。
但这套手法的最大好处是不定位,不管什么方向角度的,尤
其是针对上胸椎侧弯的,且其还有自动令颈椎复
位的功能。
我个人无论上胸椎何种移位,还是侧弯,还是为了让颈椎自动复位,就其中很固定的2个手法。
病人在软组织充分松解的情况下,有时咔哒声可是C345都可以出来。
另外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可以直接对环枢关节起到调整作用。
管他什么毛病上来一提一拉,嘿嘿即可。
巧劲很安全,诊所里的小姑娘给示范2遍就可把我160斤体重做的咔咔响。
另外我曾有贴提到反弓的病人可迅速回复曲度,我这个胸椎的手法就有关键的解锁颈椎的作用,对颈椎侧弯反弓变直,环枢关节有解锁自动调整颈椎的作用,这不是单一的胸椎复位手法可比的。
我提到的组合运用就是为了对颈椎的自动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