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写作之古代汉语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写作之古代汉语部分
古代汉语论文写作是本科汉语言专业论文写作训练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语言学论文的范畴。与别的课程的论文写作一样,古代汉语的论文写作同样要求有观点、材料和论证的过程,但是,古代汉语论文还有它的特点,即讲究务实,忌空泛,有怎样的材料说怎样的话,不能作空虚想像之谈。套用前人的话来概括,就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王力先生在谈古代汉语论文的写作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论文的选题
二、论文的准备
三、论文的撰写
我们就以此为顺序来讨论古代汉语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的选题
1.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方向
从古代汉语的内容来说,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专题可作为选择论文题目的方向。
文字研究的选题可以围绕在汉字的字形演变、古文字字形的考释、字形与六书理论的关系、异体字、繁简字等方面展开。
音韵研究的选题是指对汉语古音的探讨,可以是对历代韵书作某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对某本古籍(或韵文)的古音实际作研究,包括声母、韵母、调值等等。
训诂研究指的是对古代汉语词义的解释,可以通过对某一本或几本书对上古汉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义进行考释,当然也可以对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词义(俗语词)作考释,也可以集中对某一类实词作探讨,如连绵词、叠音词等。
语法研究是指对古代汉语的句法、特殊句式、习惯句式、虚词等方面作的研究,可以是一种句式历时的或共时的研究,也可以集中力量对一部古籍中的一个虚词或一种句式作全尽的研究。
修辞研究是指对古代汉语的修辞(散见的)理论和特殊的修辞现象作研究,可以是对一类修辞现象作研究,如互文见义、并提、省略等,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书的各种或一种独特修辞现象作研究。
古代汉语论文的选题还可以将古代汉语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对古代汉语现象的研究得出某一古代作者在思想、文学风格、地望和时代
考证上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如考古学、民俗学、文学等)的研究来证明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真实面目。总之,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内容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2.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
此处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的大小问题。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毕业论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并且完成得较好。
有的同学说,我想写一篇关于第一人称代词的论文。这属于语法方面的论文。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许多,显然这样的范围太大。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到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对这两个代词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选题还是太大,可以再进一步缩小到对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的研究。教材上选的南京大学中文系82级学生陈肖霞的论文《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就是这样的一篇论文。古代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是不是等值的,如有差异,差异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定论,于是该学生选择了这样的一研究范围,通过对《十三经》的语言材料作穷尽式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摒除“吾”、“我”是一对变格的看法,它们的差别是词义本身的差别,“我”强调与其他人称的对立,“吾”则有属于‘我的’意味。这样的论文选题范围大小比较适宜。当然,如果范围再小一点也是可以的。打个比方说,在《左传》一书中,“吾”和“我”的用例都有不少,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异同呢?与别的古籍或一般情况比较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做这样的研究分析,其选题范围自然又小了一圈。我们可以由这个例子推广到其他的研究领
域。
从字数上来说,古代汉语论文短的有几百字、一千来字,如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对虚词的考释,非常短小,非常精致。古代汉语论文长的当然可以是一本书的量,一般在三千字到一、两万字之间。我们作为成人本科学生,古代汉语毕业论文的字数最好是在5000字至10000上下。
论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呢?王力先生以为,讨论问题要深入,最好的是能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好文章流传下去。这个标准对我们同学而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时,要想到这一点,要提出新问题,要有新观点,这是写出好文章的最起码的要求。人云亦云,或写似曾相识的文章,都是不能达到好文章的标准的。论文的好坏,还可以中论述内容范围的大小来看,如果能通过论述一个小题目,反映出一个大规律,一个普遍规则,即以小见大,这样的文章便是好文章。王力先生称之为“小题目做大文章”。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前面所说的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中的文章,就有这样的意味。
3.古代汉语论文的性质
古代汉语的论文性质有两种:
一是解决汉语史中的某一个问题,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作比较的研究,也可以举另一篇论文为例。如复旦大学中文系95级毕业生王兰的《“於菟”语源考》,该论文对前人多有讨论的“於菟”一词的来源作了有意义的分析,认为该词来源于苗瑶词汇。
二是综合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问题和得出结论。这种论文属于综述性的文章,写作这样的文章首先要将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都摆列出来,将各种说法都讲解清楚,将各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有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有择善而从的意思。这样做文章可以将本来让人感到十分纷乱的头绪理清楚,让人知道谁的研究合理,谁的研究还有缺陷,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不要再花费时间,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值得去继续进行研究。这样写文章,对于学习而言,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写一篇论文,就会对一方面的问题有最全面的认识。
所以,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也要考虑的古代汉语论文的性质。
二、论文的准备
论文的准备问题,其实就是在进入写作阶段之前如何充分占有资料的问题。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资料的。有时一个小题目,也会准备很多的参考资料,做很多卡片。做卡片有利于论文写作,在读资料时,只要看到与自己研究论题有关的材料,就要记录在卡片上,并且要分门别类,便于查索。有时写一万字的文章,可能收集的材料有几十万字,做的卡片有几千或上万张。资料占有要充分,要越多越好。在收集资料方面,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有一句话,叫“竭泽而渔”,最好是将塘里的水抽干,所有的大鱼小鱼统统地捞上来,做学问正是如此,一定要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
论文的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提出一个论点,就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证据,有什么证据讲什么话,没有证据的观点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再奇巧、好看也是不能成立的。作为论据的材料要能够说明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质”和“量”。
所谓论据的“质”是指当你收集了很多材料后,要精选出最能说明问题的一部分作为引入论文的论据,具体而言,包括
①证据是否清楚明白?
②是否具有代表性?
③是否存在版本校勘上的问题,有两种以上说法的可能?
④是否与所要证实的某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一致?
所谓“量”是指论据的数量。有时在论述一个问题时,找到了材料只有一条,这就是孤证,孤证不能证明论点,否则就是对科学精神的违背。黎锦熙先生曾经谈到立论时说过:“例不十,法不立。”树立一个观点,没有一定数量的论据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