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课件

合集下载

王付经方研究;大承气汤讲稿

王付经方研究;大承气汤讲稿

王付经方研究;大承气汤讲稿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寒下,一个方叫大承气汤,这个方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重要到什么程度?张仲景有多少个方?有260个方。

猜一猜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哪一个方最多?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大承气汤次数是最多,这说明大承气汤是临床中治疗诸多病的一个重要方。

下面我们看一下,大承气汤方的组成有几味药?四味药。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学这个方要重视几方面的内容。

一个方面方的组成重要,第二个方面方的用量比例关系直接关系到疗效。

从今天来看,好多人都会用大承气汤,用了大承气汤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总是不够理想。

为什么?关键就是量的问题。

量的比例关系,尤其是方中大黄、厚朴用量的比例关系。

为何要强调这一点?大黄是什么性?厚朴是什么性?它们之间的用量关系。

根据方的组成用量,决定这个方在用法方面直接关系到疗效。

想一个问题,四味药煎煮的方法有几种?四味药煎煮的方法有三种。

先煎枳实、厚朴,大概煮多长时间?二十五分钟。

然后加入大黄,大概煮十五分钟。

猜一猜,芒硝煎煮多长时间?说到这里,先问我们在座的女同学,在家做过饭没有?做过吧?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问我们男同学在家做过饭没有?男同学最起码应该做过方便面?要问同学们,做饭水烧开了,水要沸腾,水沸腾一次大概需要几分钟?假如说这样大一锅水吧,沸腾起来下来了,大概水滚一下需要几分钟?看看谁做的饭是真的?大概需要几分钟?同学们说一秒钟,那就是一秒钟左右。

芒硝煎煮多长时间?就是一两秒钟。

这个药怎样煎煮?我们要告诉病人,药煎好了,要端下来的时候,往里边一放,估计端下来已经超过两秒钟了。

当然有一个同学说,端下来还是滚的,放到里边也行。

一句话,煎煮的时间一定一定要短。

芒硝这一味药,煎煮的时间长影响疗效。

现在好多大夫开芒硝的时候,干脆说不熬冲服,这是影响疗效。

我们到临床中,应该告诉病人怎样煎煮。

用大承气汤,一定要用名副其实。

大承气汤方的功用四个字概括,峻下热结。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一、组成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15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9克)。

二、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三、歌括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2.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3.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4.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四、功用峻下热结。

五、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六、方解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邪热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见神昏,甚至发狂。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

『方剂学』大承气汤

『方剂学』大承气汤

『方剂学』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芒硝(6g)厚朴(24g)枳实(12g)【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出汗,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其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热厥、痉病、发狂属里热实证者。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秘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分类】泻下剂-寒下【禁忌】使用本方时,应以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

正如张秉成说:“此方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

吴瑭亦说:“承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

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方解】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

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 芒硝12g 枳实9g 厚朴15g【用法】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纳芒硝,溶化服。

【主治】1.阳明腑实,胸痞腹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2.突然肠结不通,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有痛、呕、胀、闭特征者。

【证析】此属阳明腑实机理。

以大便不通为主证,按脏腑辨证,病位在肠。

胸痞腹满是气滞现象,便秘舌燥是津伤现象,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气滞津伤。

兼见潮热谵语,舌焦起刺,脉实有力,按八纲辩证,病性属于实热。

综上,此方所治是以痞、满、燥、实为其特征的实热便秘,是因伤寒邪传阳明之腑,由寒化热,或温病热入中焦,热灼津伤,引起传导失常,燥屎不行,气机阻滞的病理改变。

【病机】阳明腑实。

【治法】苦寒峻下法【方义】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则,便秘当用下法,病性属热属实,又当苦寒峻下,才与病机相符。

本方即体现这一治法。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用为主药,能挫其热势,消除致病原因;泻下通便,治疗主要证象。

然而,大黄主要是增强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软坚效果欠佳,只用大黄推荡,仍然不能速下,故辅芒硝成寒软坚,使坚结粪便变软,大黄才能起到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作用。

二药相须为用,泻下热结效力大为增强。

再佐枳实泄痞,厚朴宽满,不仅能治兼证,通过调畅气机,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大黄力量。

原方厚朴用至八两,殆即此意。

全方用药四味,虽然厚朴偏温,仍不失为寒下峻剂。

肠结不通如果不因热盛伤津,是因气机突然被阻,传导失常而呈腹痛便秘,则以痛、呕、胀、闭为其特征。

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津血流通受阻,诸证由是而生。

根据五脏六腑宜通与气血津液宜通之理,此证急宜泻下通肠,流通气血。

方中大黄、芒硝能促进肠道蠕动,泻下通肠;枳实、厚朴宽肠理气,协助芒硝、大黄开其闭结;疏畅气机的枳实、厚朴与活血的大黄相伍,又能流通气血,令腑气得通,胃气顺降,气血调和,诸证自解。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王 付
制作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四两(12g) 芒硝三合(9g) 枳实五枚(5g) 厚朴八两(24g)
大承气汤
用 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 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 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 两沸,分温再服。得下, 余勿服。
大承气汤
功用
峻下热结
大承气汤
具有促进肠胃蠕动、 改变血管性肠肽、调节血 管通透性、降低血浆去甲 肾上腺素水平、抑酸、保 肝利胆、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 止血等作用。
大承气汤配伍
方解:
1 大黄—攻下热结。 2 芒硝—软坚散结。 3 枳实—行气导滞。 4 厚朴—既理气,又温通。
大承气汤
泻下药与行气药并用, 通便借以气行,气行借以 温通,温通有利于腑气通 畅,腑气通畅则实热之邪 得泄,然则病证向愈。
用药要点
大承气汤
用方要点
以腑气不通,浊气壅 滞,舌苔黄厚燥,脉实为 辨证要点。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 阳明热结证是大承气汤主治 病证的基本适应证,而阳明热结 旁流重证、阳明热极证、阳明热 结痉证、阳明热结厥证、阳明热 结发狂证、产后宿食瘀血证、阳 明宿食重证等,属于大承气主治 病证的临床扩大应用,对此一定 要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需要帮助与解决?
接着学习下一个方!
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8
1 2 3 4 5 6 7 8
中医证
阳明热结重证: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 阳明热结痉证: 阳明热结厥证: 阳明热结发狂证: 阳明热极证: 产后宿食瘀血证: 阳明宿食重证:Fra bibliotek大承气汤
西医疾病
可以治疗消化系统之肠梗阻,急 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细菌 性痢疾,胃植物球,急性病毒性肝炎, 瘀阻性肝炎等;呼吸系统之大叶性肺 炎,腺病毒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 合症,急性肺水肿等;循环、神经系 统之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病, 高血压,心肌梗塞,高脂血症,坐骨 神经痛等;泌尿系统之肾功能衰竭, 出血热急性肾衰,慢性肾炎尿毒症, 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以及乙型脑炎, 重症颅脑损伤,流行性出血热和/或急 性肾衰竭,破伤风,正、副伤寒,绦 虫病,精神分裂症,痈疡等病证而见 上述证机者 。

5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5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5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5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胃家实症主方,金匮中也用于宿食和下利之属于食滞者。

并用于痉病,泻实热来存津液。

即斧底抽薪法,非真能镇痉。

51.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主治胃家实症。

高痞满燥实坚全备者用大承气汤,不全用此方。

52.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枳实),小承汤变方,用量不同。

承气的目标在于荡实,故重用大黄;此内行气,故重用枳朴。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53.厚朴大黄汤(大黄厚朴枳实)。

也小承气汤的变方,目标内行气逐饮,一定胃实症可用。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54.葶苈大枣汤---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汤泻肺汤主之。

55.厚朴七物汤(大黄9厚朴24枳实12桂枝6甘草9生姜15大枣3)。

即小承气汤与桂枝去芍汤合剂,是一种表里双解法,但里症重于表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茶饭如故,厚朴七物汤方之。

》。

大承气汤PPT课件

大承气汤PPT课件

泽泻、升麻相配,二者一升一降,以升清 降浊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第49页/共63页
配伍特点: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第50页/共63页
十枣汤
《伤寒论》
第51页/共63页
病案
赵某,女,三十一岁,家庭主妇,十一月偶感风寒,但无表证,仅有咳嗽, 初不以为意,未就医,后忽觉胸痛,以两侧胸胁痛为主,自觉是由咳嗽引起, 即咳则胸痛,及至后来胸闷而喘,难以平卧。
峻下 逐水
第57页/共63页
【文献选注】
柯琴:“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 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 非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 束手待毙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 毒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甘缓之 品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
第58页/共63页
思考题
• 为何不用甘草? • 仲景为何以“枣”命名? • “十枣汤”的剂型是汤剂么?
第32页/共63页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 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第33页/共63页
病机: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第34页/共63页
方义分析: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 大黄:大苦大寒,泻下积滞,荡涤邪实 与附子合用温下冷积
第二节 温 下
温下剂,适用于寒积证。 寒邪非温不化,积滞非下不除,故治当温下 。 中药里没有温下药,只有巴豆泻下力最强,然其性峻,有毒,不宜多用、久服, 而寒积病程较长,故多取寒下剂配助阳之品 。
第28页/共63页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主治】
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 苔白腻,脉弦紧。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

金匮方歌——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泻下方,必知燥屎腹中藏。

腹中硬满身洪热,大汗亡津神已伤。

利下仍知存结满,阳明实证必须详。

硝黄枳朴最攻下,得下而停救急汤。

附: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澉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208)【伤寒】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伤寒论:209)【伤寒】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伤寒论:212) 【伤寒】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

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论:215) 【伤寒】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217)【伤寒】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220)【伤寒】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中医方剂 大承气汤

中医方剂 大承气汤
痞"即自觉胸院有闷塞压重感;
满”是指脘腹胀潢,按之有抵抗;
燥”是指肠中燥屎,干结不下;
实”是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谵语、潮热、脉实有力 等。
第三部分 病机分析
2.实热燥屎结于肠胃,热盛而津液急剧耗伤。治当峻下热结,以救阴液,亦 即“釜底抽薪”、急下 存阴”之法。
3.热结旁流” 之证,乃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所致。故“旁流”是现象,“ 热结”是本质。治以寒下通之,即所谓“通因通用”之法也。
------- 顾仪卿《医中一得》
谢谢大家
临证加减
若食积者,加莱菔子、山楂,以消食导滞; 若腹大满不通者,加槟榔、青皮,以行气导滞消胀; 若气虚者,加党参或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以滋补阴血; 若阴津不足者,加麦冬、生地,以滋阴生津润肠; 若肌肤枯燥者,加海参、玄参,以润燥生津荣肌肤等。
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但是,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 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第四部分 方解
君 大黄 泄热通便,荡涤肠腹(荡热);厚朴 行气消胀(重在导滞);
臣 芒硝 泄热通便,润燥软坚(软坚);
佐 枳实 下气开痞散结(泄满);
辨证要点: 热结证(阳明热结重证):不大便五 六日,上至十余日,腹中转气,绕脐痛,拒按,烦 躁,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气短,气喘,身 重,头昏目眩,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或迟或数。
现代பைடு நூலகம்用
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兴奋肠胃蠕动、改变血管性肠肽、抑酸、改善肺组织、调节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浆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保肝利胆、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炎、抗菌、抗病毒、止血等作用。

七、大承气汤

七、大承气汤

七、大承气汤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比较多,先看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他说得很清楚,什么叫并病呢,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了另一个阴经证候,现在是太阳的证候未罢,又出现了阳明的证候,它叫二阳并病,但是他看到这个病人太阳证已经罢了,太阳证已经消失了,“但发潮热”,只是发潮热,这是阳明里实热邪内敛之后,发热的特征,阳明里实,邪热和糟粕相结,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它就不像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热邪弥散,24 小时处于一个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的状态;它也不像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热邪刚刚和糟粕相结,那个热呢还是比较弥散的,所以24 小时里热炽盛,蒸蒸发热;而大承气汤适应证是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只是出现了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漐漐然汗出”就是手脚出微汗,出小汗,漐漐然汗出是小汗出,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汗源不足,所以全身的汗出就减少,只不过阳明主四肢,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而见到了手脚出小汗,出微汗。

“大便难而谵语者”,大便难是大便燥结的表现,求之不得谓之难,解不出来,谵语是阳明燥热上扰心神的表现。

这样一个证候,热和实都具备,“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这张方子,“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枳实、厚朴先煮,“去滓,内大黄”,大黄后下,“更煮取二升”,再去掉药渣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芒硝很容易溶解于水,不用多煮,放上去之后,在火上开上一两开就可以了。

“分温再服”,就是分两次吃,“得下,余勿服”,如果大便通了,就不要再吃了。

所以这张方子,大黄是后下的,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我们这节课讲不完了,由于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

下课以后,大家结合三承气汤适应证鉴别比较表,再回去复习一下有关三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看看能不能够把这三个承气汤应用的关键问题抓住,今后学会使用它。

请大家打开讲义111 页,看倒数第二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护法 ❖ 中病即止(本方是峻下剂)
❖ 柯韵伯谓,凡药之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 气纯而和缓。
❖ 少年中国说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启超
❖ 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三七二十一,做 了再说 。
❖ 老年人三思而后行。
???
❖ 有没有峻下功效? ❖ 能不能发挥? ❖ 怎样发挥?
大承气汤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 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 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承气汤
厚朴、枳实

芒硝
大黄
大承气汤
厚朴、枳实

芒硝
大黄
❖ 柯韵伯谓,凡药之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 气纯而和缓。
病机:胃肠燥实,腑气不通。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方义解析
●本方治阳明热盛,痞满燥实具备之证。大黄苦寒, 泻热去实,推陈致新。然燥结已坚,滞留不下,则 难送难下,是以配芒硝之咸寒,软坚润燥。燥坚消 释,则可推可荡。然气机壅滞,痞满较甚之证,若 无行气破滞之品,则恐泻下之力为气滞所阻,故重 用枳、朴以通气滞,则应下之物,豁然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