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王瑞玲王成彬王建辉
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9期
随着近些年的城镇化,重庆大量的富有浓郁的歷史文化气息的建筑遗产被破坏或毁灭,造成了城市文脉的断裂。
分析重庆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对有效保护和利用重庆的建筑遗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近些年快速的城镇化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传统特色和风貌,重庆市区现有的建筑遗产、街巷、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的总量大幅度减少,目前重庆在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对建筑遗产的认知缺失,遗产保护缺乏社会基础
建筑遗产不仅仅是指单一的建筑物,它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气息,具有不可再生性,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大量建筑遗产被破坏或拆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益相关者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认识不够。
建筑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再利用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通过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建筑遗产的使用价值。
由于内在机制的缺陷使得公众对建筑遗产的认知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参与程度较低,在社会上难以形成保护建筑遗产的思潮,社会民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价值不够清楚,目前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够完善,居民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在近些年的城市更新改造中,由于人们没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到建筑遗产的价值和作用,没有认识到其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了政府工作中的“缺位”、“错位”管理现象和开发企业的随意开发现象。
实际上,标志性的地段、标志性的建筑都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如悉尼歌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
2 资金投入相对短缺,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资金的匮乏仍然是制约建筑遗产保护的一大瓶颈,保存都很难做到,更谈不上保护。
没有资金的投入,建筑遗产的保护就无从谈起。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全依靠政府,民间资金来源很少,社会资本的参与很有限。
目前重庆建筑遗产保护资金匮乏,用于城市保护的资金额度很低,没有形成从筹集、分配、运作的城市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单一。
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拔款为主,国家拔款和自筹途径为辅。
资金的严重匮乏使本该维修的建筑迟迟得不到修缮,加速了建筑的老化。
因此,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探索多种经营
模式,从根本上改变资金短缺的局面,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对接,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体系,发挥建筑遗产的市场经济价值。
3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府职能急需转变
除了国家层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外,重庆地方政府也积极制定了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规章,如《重庆市实施办法》、《重庆市文物保护条例》、《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
重庆市2013年就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纳入了政府考核的目标,要求对优秀近现代建筑实行原址、原貌保护,禁止擅自拆迁,对违反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因工作不力造成优秀近现代建筑损毁、消失的,将被追责。
为了推动文化业态进入旅游目的地,重庆市还于2014年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2015年出台了《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认定办法》,2017年10月出台了《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保护暂行办法》等。
虽然地方也出台了一些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地方政府在建筑遗产的保护中定位不够准确,职能认知不清。
建筑遗产保护的管理依据和管理程序不够明确和详细,目前重庆尚无关于建筑遗产的选定、修缮标准和审批的完整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保护过程中应该执行的程序没有具体规定,规划行政机构的自由量裁权限过大,主观判断成份过多,造成保护管理的实际效果与力度欠佳。
与此同时,管理、设计与施工队伍建设环节薄弱、管理者的素质良莠不齐,也是造成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不力的原因之一。
结束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重庆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试点工程少,保护更新手段简单化,建筑遗产保护的实施与营运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16SKGH195;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CK2015Z03。
(作者单位:1.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重庆天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4.北京千丁互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