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古建筑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古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以及城市化的压力等。
因此,保护和利用古建筑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保护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建筑本身的完整性。
古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建材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经过专业的修复和保养来保持其原有的美态。
例如,修复木构件的虫蛀、补充古建筑瓦片等等。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安全防范,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盗窃和损坏等不可预见的状况。
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其周边环境。
古建筑往往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如山水之间、城市繁华地带等。
因此,保护古建筑的周边环境意味着保护其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价值。
二、利用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让它们保持原貌,更重要的是让它们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古建筑的利用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是将古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艺术中心。
通过将古建筑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可以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作为博物馆或文化艺术中心,古建筑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的场所。
另一种利用方式是将古建筑改造成旅游景点。
古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故事,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关注。
通过开发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接待、餐饮、纪念品销售等。
除了以上两种利用方式,还可以将古建筑利用于商业用途。
例如,将古建筑改造成酒店、商业街或办公楼等。
这样的利用方式既为古建筑注入商业元素,又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保护与利用古建筑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学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学者和专家应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和参与,提高公众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导语:历史文化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各种保护与再利用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它们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更是人们情感认同的重要象征。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还能够推动城市发展,吸引游客与投资者,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经济效益。
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现状1.保护现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涉及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通常采取的保护手段包括物理保护、法律保护以及社区参与等。
例如,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联合保护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2.再利用现状: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再利用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酒店和商业设施等途径实现。
然而,再利用涉及到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
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方法: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人文、建筑和市场等多个因素。
因此,需要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建筑结构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
2.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文化建筑再利用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
例如,英国的波特兰石岛再利用计划以及中国的杨家村案例都是成功的范例,值得借鉴和研究。
四、历史文化建筑再利用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1.经济效益: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游客和投资。
例如,某些历史文化建筑通过改建成酒店或商业街,成为旅游热点,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社会认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然而,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者废弃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寻找并实施一种综合的策略。
首先,建筑遗产的保护应该从法律层面入手。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建筑遗产的基石。
只有明确界定建筑遗产的范围和价值,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此外,建立起专门的机构负责建筑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人员和足够的资源,以便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维护建筑遗产。
其次,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
只有了解建筑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和规划使用方式。
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建筑遗产的价值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推动其保护和利用。
同时,文化传承则是将建筑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社区参与,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建筑遗产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建筑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筑遗产的利用也是其保护的重要方面。
建筑遗产的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加强其保护的动力。
通过开发文化旅游景点、打造文创产业基地等方式,可以使建筑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修复和利用老旧建筑,可以降低新建筑的需求,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压力,同时也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最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只有将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全社会的议程和行动中,才能形成强大而稳定的力量。
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外,广大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
毕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积极推动建筑遗产的利用,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文化遗产建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些建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历史、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讨论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可行的方法和挑战。
一、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重要性文化遗产建筑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代表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保护这些建筑物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传承历史与文化:文化遗产建筑是连接现代社会与过去的桥梁,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历史和文化。
保护这些建筑物可以确保历史的传承,并为后代提供了解过去的机会。
2. 保护人类创造的杰作:许多文化遗产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
它们是我们文明和建筑技术的见证,体现了人类的工艺和建筑技巧。
保护这些建筑物可以保留人类智慧的珍贵遗产。
3. 促进旅游与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建筑通常是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保护这些建筑物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此外,这些建筑物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和教育的资源,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文化遗产建筑的再利用方法将文化遗产建筑重新利用是其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再利用方法:1. 文化艺术中心:将文化遗产建筑转化为艺术展览馆、剧院或音乐厅等文化艺术中心。
这样的再利用可以提供一个展示和推广艺术的场所,同时保持建筑物的原有风貌。
2. 博物馆:将文化遗产建筑用作博物馆,用于陈列和展示艺术品、历史文物等。
这种再利用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建筑本身,还能够传播历史和文化知识。
3. 酒店或度假村:将文化遗产建筑改建成豪华酒店或度假村,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入住体验。
这种再利用方法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护提供资金来源。
4. 创意产业园区:将文化遗产建筑用作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或创意产业孵化器等创意产业园区。
这样的再利用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有效地保护建筑物。
三、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挑战保护和再利用文化遗产建筑并非易事,面临以下挑战:1. 资金问题:保护和再利用文化遗产建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维护、修复和改建的费用。
哈尔滨市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哈尔滨市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建筑。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建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困境。
本文将对哈尔滨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传统建筑的价值与挑战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人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哈尔滨市传统建筑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受到了严重威胁,许多古老的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传统建筑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的用地价值较低,往往被大型商业综合体或高楼大厦取而代之。
其次,传统建筑的老化和维修成本较高,很多传统建筑面临着无人居住和维护荒废的现象。
此外,对于传统建筑的认知缺乏和漠视也造成了保护工作的困难。
二、传统建筑保护的现状目前,哈尔滨市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存在着一些进展和困难。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进行规范和支持。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于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往往更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传统建筑保护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缺乏统一的保护标准和规范。
三、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哈尔滨市的传统建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立法和规划。
政府应对传统建筑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对重点保护区域的规划和管理。
其次,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此外,注重传统建筑的科学修复和维护工作。
对于已经受损的传统建筑,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修复经验,采取科学的修复方法,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研究题目: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自然灾害、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导致其保存和再利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和指导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结合实地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建筑本身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等。
并且,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数据分析阶段,首先,对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对实地调查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历史建筑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最后,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并以论证的方式呈现出来。
结论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领导、专家、民众等多方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2.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和法规应更加明确和具体,确保其落地实施;3.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历史价值、功能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协调;4.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应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例如调查范围有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样本选择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深入分析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以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的宝贵财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然而,许多建筑遗产面临着退化和废弃的命运,因此,保护和再利用建筑遗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遗产的保护意义、保护方法以及再利用的潜力。
建筑遗产的保护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了解过去的一扇窗口。
通过保护建筑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文化的血脉。
其次,建筑遗产是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历史价值和独特美学的建筑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成为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地方,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保护建筑遗产还能够创造就业和经济效益。
修复建筑、开展文化旅游等活动,都需要许多专业人才和服务业务,这将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保护建筑遗产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建筑遗产的保护。
这包括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负责遗产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标准,划定保护边界,并提供经济支持和税收激励。
其次,社会应当参与到建筑遗产的保护中来。
这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民间保护组织等方式,鼓励大众了解和关注建筑遗产,同时也能够增加遗产保护的力量和资源。
另外,技术手段也是保护建筑遗产的重要途径。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数字化平台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对建筑遗产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记录和保存遗产的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再利用建筑遗产,既能够保护遗产,又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再利用建筑遗产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将古老的建筑改造成酒店、办公楼、艺术空间等。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留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美学价值,还能够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
此外,再利用建筑遗产还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建筑遗产的再利用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激活周边经济,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
然而,再利用建筑遗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建筑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建筑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过去文明的痕迹,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许多建筑遗产面临着破坏和废弃的命运。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并使其能够发挥新的功能,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建筑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建筑遗产是一种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其次,建筑遗产是一种教育资源,能够传承和宣扬历史文化,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此外,建筑遗产还具有经济价值,通过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机遇。
二、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挑战然而,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知识支持。
其次,废弃建筑的再利用面临着技术和经济的限制,需要寻找适合的功能和设计方案。
最后,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需要取得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共识,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与努力。
三、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和再利用建筑遗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建筑遗产保护主题的展览、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认识。
同时,通过教育活动和公共媒体的宣传,加强建筑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2.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同时,建立建筑遗产保护基金,吸引社会各界捐款,共同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建筑遗产保护条例和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和保护措施,加强对建筑遗产的管理和监督。
4. 促进合理的再利用。
在保护建筑遗产的前提下,鼓励寻找适合的再利用方式,如将废弃的建筑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或教育机构。
利用建筑遗产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内涵。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建筑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精神的传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化遗产建筑正面临着被损毁和破坏的威胁。
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建筑,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保护文化遗产建筑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价值,还要兼顾到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保护方案应该综合考虑文化遗产建筑的历史背景、材料的特性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
只有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扫描、数字化修复等,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建筑,使其得以延续下去。
其次,在保护文化遗产建筑的同时,合理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保护文化遗产建筑不能仅仅停留在“封存”和“保护”上,而应该更加注重其利用价值。
利用文化遗产建筑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创造就业机会。
例如,将古老的庙宇改造成文化艺术展示馆,既能展示文化遗产建筑的独特魅力,又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形式。
此外,文化遗产建筑还可以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同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也是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建筑的重要环节。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建筑需要专业人才的投入,他们具备对文化遗产建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应该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加强文化遗产建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遗产建筑,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
同时,国际交流还能促进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经验的共享,推动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展开。
总之,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建筑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方案、合理的利用和培养专业人才,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建筑的丰富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后代留下更加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一、介绍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遭到破坏和废弃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提供新的功能并使其再次焕发活力,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二、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是过去时代的见证,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可以将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代,让人们了解和体验历史的独特魅力。
2. 保护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建筑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保护这些建筑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避免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3. 促进旅游发展:历史建筑具有吸引力,并可以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人们前来参观。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三、历史建筑保护的挑战1. 经济压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这些建筑通常未能实现经济自给自足。
因此,经济压力是保护历史建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2. 建筑老化:历史建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和人为损害,通常存在结构老化、漏水等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修复难度和成本。
3. 新功能需求:为了实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需要给这些建筑注入新的功能。
然而,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1. 政策和法规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并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与再利用。
2. 宣传与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意义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历史建筑的参与和保护意识。
3. 联合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
加强各方的合作与沟通,形成联合保护的机制。
4. 可持续利用:在确保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寻找并注入新的功能。
例如,将历史建筑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赋予其新的生命和价值。
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和文化遗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在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领域中崭露头角。
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建筑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还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建筑文化。
一、数字化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文物数字化、三维建模等方式实现。
文物数字化是将文物通过数字化技术转换成数字数据的过程,可以将建筑文化遗产的样貌、结构、细节等保存下来。
通过此技术,我们可以大幅减少文物实物被破坏的风险,原样数字化可以沉淀文化的时光,为今后的文化研究与传承提供完整的保障。
另一方面,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建筑文化遗产的实物建模成数字模型,实现虚实互通。
该技术还可以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的文物复制和维修,以保护文化遗产不被进一步破坏。
数字化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建筑文化遗产的大众化传播打下了基础。
二、数字化利用建筑文化遗产数字技术也为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
数字技术使建筑文化遗产的传统知识与数字科技融为一体,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对接当代文明。
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互动式展览等方式实现。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将历史建筑的虚拟场景还原出来,通过模拟人的观察体验,如步行、观赏、录像拍摄等,感受这种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互动式展览技术可以将展览与数字化交互技术相结合,使观众能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或演绎中,以更好地感知和传承涵盖的文化。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为建筑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的教育视频,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建筑文化遗产的过程、背景、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从而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
三、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化利用的重要性数字化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可以避免人们在保护过程中的误操作、损伤等,从而为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奠定基础。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活化实践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保护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法律法规不
完善
机遇:国家政策支持、重庆城市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保护思路创新、利用方式创新、科技手段创新
实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实践、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实践、国际交流TCHING
引入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历史建筑保护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保护水平
04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01
保护与利用并重: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良性循环
02
多元化利用:探索历史建筑在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的利用
03
科技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历史建筑保护水平
• 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历史建筑价值认识不足
• 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工程资金需求大,财政投入有限
• 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法规滞后,执行力度不够
重庆历史建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庆历史建筑利用现状
• 旅游开发:部分建筑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 文化创意产业:部分建筑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社区公共设施:部分建筑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
• 科技价值:体现古代建筑技术的进步
03
重庆历史建筑的类型
• 民居:如吊脚楼、四合院等
• 宗教建筑:如寺庙、教堂等
• 园林建筑:如庄园、花园等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 文物保护单位:有较好的保护措施
• 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不足,部分建筑破损严重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 利用方式:文化演出、展览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一、现状分析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痕迹。
建筑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遗址、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等,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价值认知不足等原因,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覆盖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缺乏相关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标准,导致对建筑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存在漏洞,无法有效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不足,导致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再次,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缺乏有效机制的问题。
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但是当前我国对建筑文化遗产传承的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传承体系和培训机构,导致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的断代。
二、存在问题1. 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有效保护建筑文化遗产;2. 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3. 传承机制缺乏,导致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的失传。
三、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护建筑文化遗产。
加强对建筑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和规定,明确各方责任,提高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
2.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
应增加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扶持建筑文化遗产的维护修复和保护工作。
3. 建立传承机制,促进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建立传承体系和培训机构,培养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人才,推动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的持续传承。
四、结论建筑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建筑遗产,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也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与记忆。
我国建筑遗产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园林,到近现代的民居、工业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是后人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建筑遗产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的风险。
因此,对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建筑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价值进行概述,明确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将梳理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包括保护原则、保护策略、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传统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就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一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我国传统的建筑技艺和营造法则,如“斗拱”“榫卯”等独特的建筑结构,也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进入现代,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开始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建筑风貌保护等,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强调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完整性和持续性的保护,也注重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
在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上,我国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建筑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因此,研究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理论研究(一)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建筑遗产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痕迹和文化符号,对于传承历史、弘扬中华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建筑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保存,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二)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在建筑遗产保护中,需遵循一系列原则。
首先,尊重历史和文化意义,保持原汁原味。
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融入现代城市环境。
此外,注重原址、原件、原貌、原用途的保护,力求原汁原味的保存。
(三)建筑遗产保护的方法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应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
首先,应通过科学调研和技术手段,了解建筑遗产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其次,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整治,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功能完好。
最后,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建筑遗产管理和保护力度。
二、实践方法(一)政府引导和规划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划。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经济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遗产保护。
(二)社会参与和共治建筑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
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学术界和民众应积极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共同守护历史建筑。
各方应形成合力,共同寻求保护建筑遗产的解决方案,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在建筑遗产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建筑遗产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遗产的日常保护和维护。
三、挑战与展望(一)观念转变的需求在建筑遗产保护中,我们需要从“拆除为主”向“保护为主”的观念转变。
建筑设计中的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建筑设计中的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史遗产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
建筑设计中的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愈发凸显,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师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并为其找到新的用途。
本文将探讨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建筑设计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和方法。
第一节: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历史遗产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标志和文化认同,因此保护历史遗产对于维护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保护历史遗产,我们能够传承和传播历史知识,加深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历史遗产的保护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第二节:历史遗产再利用的意义与挑战历史遗产再利用是为了使这些遗产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并重新焕发出活力。
再利用可以避免历史遗产的废弃和腐败,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历史遗产再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历史遗产的再利用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以保留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
其次,不同的历史遗产可能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可利用性,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规划。
最后,历史遗产再利用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再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第三节:建筑设计师在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的角色建筑设计师在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历史遗产的特点和价值,以确保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不会破坏其原有的特征。
其次,建筑设计师需要具备与历史建筑风格相匹配的设计能力,以确保再利用后的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历史遗产再利用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第四节: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案例1. 罗浮宫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博物馆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的宫殿建筑,经过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了庞贝古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地。
建筑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使宫殿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和风貌,并使其适应了博物馆的功能需求。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筑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和利用建筑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首先,保护建筑文化遗产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建筑遗产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明确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建筑文化遗产,例如建筑文化遗产管理局。
这样可以实现规范的管理和统一的保护标准。
其次,保护建筑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社会意识和参与。
公众的参与是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关键。
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可以发起志愿者保护活动,参与建筑的修缮和保养工作。
同时,可以举办相关的展览和讲座,提高公众对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引导公众重视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共识和共同努力。
再次,利用建筑文化遗产需要注重功能和价值的转化。
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
保护建筑的同时,可以给建筑赋予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社会。
例如,将古老的建筑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或酒店等,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建筑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此外,保护建筑文化遗产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推进保护和交流。
例如,可以开展建筑文化遗产的联展和研讨会,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本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需要政府、公众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增强社会意识和参与,注重功能转化和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建筑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建筑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瑰宝,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让这些宝贵的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建筑遗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
建筑遗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仅仅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与智慧,也承载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因此,保护建筑遗产是每个国家应尽的责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
一、政策的制定与落地保护建筑遗产的政策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首先,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调查和评估建筑遗产的价值和状况。
这一过程需要建立专门的团队,由专业人员对遗产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鉴定。
其次,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历史建筑的各种不同类型和特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建造风格和材料,因此,保护政策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比如,对于古建筑,政府可以制定特定的修缮标准和方法,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政府的保护政策还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并以实际行动予以落实。
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保障建筑遗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同时,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筑遗产保护,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或提供文化旅游补贴。
二、现实中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在现实中,建筑遗产保护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
首先,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力量。
政府、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需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改造和利用建筑遗产来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改造。
建筑物有时会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年代久远的损坏。
在修复和改造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尊重建筑原貌的前提下进行,以保留其历史痕迹和特色。
另外,建筑遗产的保护也需要将其融入到当地社区和市民生活中。
建筑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居民情感的寄托。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举办艺术展览等方式,加强市民对建筑遗产的认同感和价值意识,使其成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亮点。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文化遗产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瑰宝,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由于时间和自然的侵蚀,许多文化遗产建筑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建筑,许多国家开始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保护和再利用它们。
保护文化遗产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原始的历史风貌。
这需要在保护建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建筑的原始元素和特征。
例如,在翻修过程中,可以使用与原始建筑相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以确保修复后的建筑物与原始建筑物相似。
此外,应避免在历史建筑上添加现代化的外观,以免破坏建筑的历史风貌。
在保护文化遗产建筑的同时,再利用它们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利用可以帮助延续建筑的生命周期,使建筑物继续发挥其社会和经济的价值。
但是,在再利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以免破坏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种常见的再利用方式是将文化遗产建筑转化为博物馆或艺术展示空间。
通过将建筑与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此外,通过展示艺术品和文物,可以加强社区对文化遗产建筑的认同感,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另一个常见的再利用方法是将文化遗产建筑转化为酒店或旅游住宿场所。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这也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在转化为住宿场所时,我们应该注意在保护建筑特色的同时,提供舒适和现代的设施。
此外,将文化遗产建筑转化为商业空间也是一种常见的再利用方式。
通过将建筑转化为商店、餐厅或办公空间,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并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这种方式的挑战在于在商业利益和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必须确保商业的发展不会对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最后,与政府、企业和社区的紧密合作是保护和再利用文化遗产建筑的关键。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保护建筑提供支持和保障。
企业和社区应该积极参与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2024年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沈阳,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近代建筑资源。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建筑,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沈阳近代建筑保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同类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参考。
二、历史建筑保护导则1. 确立保护原则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保护工作应注重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确保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 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各类建筑,如近现代重要史迹类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
同时,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也应加强保护。
3. 制定保护措施(1)修缮维护:对破损严重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其原有风貌。
(2)规划控制:在城市规划中划定历史建筑保护区,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
(3)法制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法制保障。
三、保护技术研究1.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保留建筑的原真性,而现代技术则可以提高保护效率和质量。
例如,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建筑进行精确测量,运用传统工艺进行修复。
2. 材料与技术研发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研发适合的材料和技术。
如开发耐久性强的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有效的防潮、防虫、防火等技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四、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1. 成功案例沈阳近年来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沈阳故宫的修缮工作,采用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其原有风貌。
此外,沈阳还成功地将一些历史建筑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
2. 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沈阳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卜华烨(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指导老师:汤国华一、概说1.概念1.1建筑遗产1)法定保护建筑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例如: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防汛,加之它具有居住功能,所以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一种特殊的类型。
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在竞标时即要求需要由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中方文化的纪念建筑,所以,吕彦直所设计的饱含中国建筑精粹的宫殿式建筑在竞赛时脱颖而出,虽外观上呈现中国传统建筑形态,建筑内部采用钢结构、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屋顶等结构形式,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保护的文物建筑例如: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一批旅美爱国爱教华侨捐资建成,绿色的瓦面与红色的砖墙,内部庭院楼阁,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建筑,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革之后,被损毁的锡安堂得到了修复,被保存至今。
历史建筑:指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未列入文物建筑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定保护建筑物。
广州市近年来一直进行着历史建筑的评定与保护,其评价标准即为:1)地方历史价值、2)建筑艺术、科学价值、3)历史事件载体与名人纪念价值、4)代表性、标志性价值、5)其他历史文化价值。
2)目前非法定保护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物,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
1.2.保护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中指出“保护”的内涵包括“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维持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
这一内涵对“保护”的含义作了更为确切的表述,从鉴定开始,排除不利的因素,对建筑遗产进行保存,对破旧部分进行修缮,此外,要使得存封的建筑遗产获得新的活力。
1.3.利用国家文物法指出“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则》指出:利用主要是指服务于当前的实用功能,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具体功能有“科学研究、纪念场所、教育场所、观光场所、休闲场所、宗教场所”。
保护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谈合理利用,让文物古迹发挥他的休闲、观光、纪念、教育、宗教等价值。
也可以为文物古迹带来新的生命力。
2.硕士研究生应如何研究与实践1)学习文献,关注媒体报道研究生在掌握了文献资料后,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学习,了解古迹的历史与发展,时刻关注媒体的报道,实现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2)调查、勘查、测绘,如有可能参与修缮工作。
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了解之后,对古迹进行调研与测绘会帮助形成对古迹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参与修缮工作会丰富自己对古迹的了解。
二.关于建筑遗产认定标准的认识1.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由上表可见,除国家法规外,地方政府对文物古迹更作出了详细的保护办法与规定;其次人们普遍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具体内容含糊不清,只有在理解了上述建筑遗产的分类与介绍后方可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2.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由上表可知,除国家法规之外,广州地区对于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有了更进一步的评定标准,包括建筑的建成时长,以及评定的标准都进行了细致地罗列,不难发现,历史建筑的评定比传统风貌建筑的评定更为严格,在建筑遗产中的等级也相对较高。
三.国内案例分析研究1.涉及其他政府部门例:新一军公墓新一军公墓位于濂泉路路口广园综合市场内,这里是人口嘈杂的菜市场地段,公墓内的三座建、构筑物为公墓大门、纪功亭、纪念塔成轴线依次排列,由于纪功亭年久失修,且身处菜市场内,即使是常年在菜市场内的商贩对新一军公墓也鲜有听闻。
图一:新一军的纪念塔图二:新一军纪功亭现状根据过元熙建筑师的设计图显示,公墓的设计总体呈南北向,公墓的建筑物,多集中于墓园中西部,自北往南依次为四柱纪念塔、南北大墓道东侧舍友花篮塘和凉亭,西侧设有葫芦塘与凉亭,在道路的中央设有纪功亭,道路往南设有分体式三通带河桥,往南的道路两侧设有石雕,石像以南设有5个石阶大平台,最后一级平台紧接墓门大牌坊,墓门大牌坊正前方是一座大花坛,左前方则是一栋两层的新一军公墓卫兵宿舍楼。
公墓在落成后,管理工作由新一军独自承担,并无移交地方接管。
1949建国后,国民党退居台湾,新一军公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划为军事禁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地块出租,现沦为人口嘈杂的菜市场。
1980年初,军区某部在四柱纪念塔的正上方贴身兴建了一座五层楼宿舍,由于四柱纪念塔无法拆毁,就在四柱纪念塔内僭建了五层公厕。
1993年,在台老兵来到广州,看到新一军公墓的现状心疼不已,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政协及部队磋商,终于将僭建在四柱纪念塔上的五层厕所拆除,并把已从中间折断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青石纪念碑找回恢复,但因纪念塔正面已被“恒福酒店”挡死,只能将石碑镶嵌在四柱纪念塔的背面。
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公墓列为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涉及房地产商例:金陵台事件事情缘由:诗书路金陵台地块1994年被征收,1996年开始开发,1998年因原开发商后续资金未到位,工程烂尾。
2007年,广州市翠桦置业有限公司竞拍得到该地块,因为与居民在拆迁赔偿安置的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一直僵持。
2010年前后政府敦促广州旧城大量已批未建项目尽快实施,案例经过:2012年6月开发商开拆金陵台与妙高台4栋民国建筑,这一举动引起了民间保护人士的网上抗议,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此后,文化局与规划局介入,要求开发商停拆,;同时规划局与开发商商讨未拆建筑的保护和更改开发项目的设计与政府补偿问题。
在民众与媒体的持续关注下,2012年12月规划局委托广州大学评估,广州大学自己增加测绘内容。
图三:金陵台遭到开发商的拆挖图四:重建的金陵台效果图2013年6月10日深夜至11日凌晨,开发商没有受到官方的及时制止,金陵台2号、4号与妙高台1号、3号的残留部分和尚完好的诗书路69号、71号被钩机拆毁。
这一举动第二天轰动了各大媒体,专业和群众都表示了非常大的愤慨,随后规划局发表声明谴责,经各城委专家的反复论证,政府决定:开发商负责一年内重建强拆建筑,诗书路69号、71号,由于广州大学在2012年负责了金陵台的测绘,由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和监督实施,同年年底,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如今的金陵台也得到了完整的重建。
例:智珠寺会所事件事件还原:智珠寺,位于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嵩祝寺之西侧,与嵩祝寺共同公布为一个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为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问题,北京市佛教协会与此前占用该处房产的企业,参照“谁修缮,谁受益”的文保政策,与部分企业签订租赁协议,转让两寺经营使用权进行“保护性使用”。
2012年,管理人员无视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私自将智珠寺及嵩祝寺改建为一西一中两家高档餐饮会所。
2014年12月14日,智珠寺被爆出内设豪华法式餐厅——“TRB”,嵩祝寺被爆出内设豪华餐饮、住宿服务,部分区域甚至成为只对少部分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
然而,这两座百年古庙承载的更多的是历史意义,这些意义绝非高档的中西餐馆所能表达的,嵩祝寺为明代番经厂和汉经厂遗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创建,为蒙古活佛章嘉胡图克图的宗教活动场所。
从历史意义上来看,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并且嵩祝寺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分三路,中路前后共五层殿:山门殿、天王殿、无量殿、大雄宝殿和后殿。
智珠寺共有六层殿宇。
第一层为山门殿和终鼓楼,第二层为天王殿三间,第三层为重檐四方殿,第四层为后殿五间,第五层殿五间,殿后有二层楼。
在规模上也体现了当时寺庙的地位,在构造和布局等方面,也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艺与建筑文化,因此,原先的“保护性使用”绝非如今的让高档会所藏身寺庙之中,扰乱了寺庙的清净。
四.香港经验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上岗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历史建筑保护理念1)首先做到对历史建筑分级保护,不同的历史建筑有不同等级的保护。
2)保护不是把历史建筑看作死物,而是看作有生命的资源,所以采用“保育”方式,即保护和培育,活化历史建筑。
3)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很高的建筑,定为“法定古迹”,保育方法是使它“延年益寿”,其他历史建筑保育方法是使它“返老还童”,强调活化再利用。
4)因历史建筑的活化在于公众能够欣赏他、使用它、融入现代社会,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因而保育历史建筑是全社会的事业,青少年在启蒙阶段就要接触历史建筑保育,政府各部门都要重视历史建筑的保育,及时通报,最后的“许可证”由古物古迹办事处发出。
由香港经验不难看出,有些经验是与大陆的政策有相似之处,比如对建筑古迹的划分,进行受保护程度的定级;强调建筑古迹的再生性,即对建筑古迹的活化;对建筑古迹进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用以发挥他的各种价值,让它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香港地区更是强调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很高的建筑的保护,使得这些建筑可以更加长久的存在;也强调对青少年保育历史建筑的教育,这些都值得大陆地区借鉴学习。
五.总结说到建筑古迹的保护,我们就要先从建筑遗产的概念说起,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名词的概念,只有先了解,才能谈保护;保护不是一味的保存,“保护”的内涵包括“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其次可以对建筑古迹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使得历史的建筑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它的新的价值。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应该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多阅读文献,关注建筑遗产的保护,有机会参与到建筑遗产保护的实际项目里,加深对其理解。
此外,要坚决同损害建筑遗产的行为斗争,一座建筑遗产,就如同不可再生的能源一样,损坏了一个就少了一个,所以,鉴于此,我们更应该加紧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使其免于各种摧残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