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策略(常青)
常青1
目录基本信息人物简介主要成果常青研究室简介中国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本信息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东南大学职称:教授(博导)职务:建筑系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2-中国传统建筑简介: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人物简介常青,男,1957年8月生于西安。
1982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工学学士);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及自然科学史所(科学史硕士);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工学博士);1991年起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先后任博士后、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
先后任建筑系副系主任(1995-2003)和系主任(2003至今)。
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政府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历史建筑保护学术委员会主委。
1999年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担任瑞士苏黎世高工(ETH)建筑系国际评估委员,2009年被美国建筑师学会评选为荣誉会士(Hon. FAIA)。
世纪之交以来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项目。
领衔创办中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
主持上海“外滩源项目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保护与再生工程”、“豫园方浜路保护性改造工程”、“东外滩工业文明遗产保护与再生概念规划研究”、杭州钱塘古镇再生设计,上海市援藏重点项目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复原工程”等。
曾获首届Holcim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和全国建筑勘察优秀设计奖和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等。
撰著和编著有《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中华建筑志》、《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大都会从这里开始-南京路外滩段研究》等。
主讲上海市和国家精品课程,获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保护古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
遗产。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
1. 文物保护法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是保护古建
筑的关键。
这些法律应该包括对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维护的具体
规定,以及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
2. 定期维护,古建筑需要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修复受损的部分、清理和保养建筑结构。
定期的维护可以延长古建筑的寿命并保
持其原貌。
3. 合适的使用,古建筑的合适使用是保护的关键。
建筑物应该
被用于符合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活动,同时要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损
害的使用方式。
4. 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
识和重视程度。
这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发布宣传资料来实现。
5. 技术保护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监控摄像头、温湿度
传感器等设备,对古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 国际合作,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际合
作可以提供资源和经验交流,促进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保护需要政府、专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技术手段和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来保护这些宝贵的
文化遗产。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然而,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者废弃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寻找并实施一种综合的策略。
首先,建筑遗产的保护应该从法律层面入手。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建筑遗产的基石。
只有明确界定建筑遗产的范围和价值,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此外,建立起专门的机构负责建筑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人员和足够的资源,以便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维护建筑遗产。
其次,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
只有了解建筑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和规划使用方式。
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建筑遗产的价值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推动其保护和利用。
同时,文化传承则是将建筑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社区参与,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建筑遗产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建筑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筑遗产的利用也是其保护的重要方面。
建筑遗产的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加强其保护的动力。
通过开发文化旅游景点、打造文创产业基地等方式,可以使建筑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修复和利用老旧建筑,可以降低新建筑的需求,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压力,同时也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最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只有将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全社会的议程和行动中,才能形成强大而稳定的力量。
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外,广大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
毕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积极推动建筑遗产的利用,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
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引言:历史建筑作为一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确保后代能够欣赏历史建筑的魅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一、文化意识的提升1. 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
学校应将历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2. 加强宣传推广: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通过媒体传播历史建筑的精髓,引起公众对其保护的关注,培养人们对历史建筑的珍视之情。
二、规范保护管理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规范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
从立法层面明确历史建筑保护的权责,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
2. 加强监测与修复:建立专业监测机构,对历史建筑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隐患并修复。
同时,修复历史建筑要注意保持其原有风貌和历史痕迹,避免过度修复。
三、科技手段的应用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运用遥感技术、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精准的捕捉和记录,以便复原和修复。
2. 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在历史建筑内部和外部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历史建筑的状况,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风险。
四、加强合作与国际交流1. 加强国内外合作: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交流经验与技术,共同保护历史建筑。
2. 参与国际组织及项目: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项目,寻求国际合作与支持,获取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五、培养专业人才1. 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包括文物保护专家、建筑师、工程师等,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2. 鼓励学术研究与创新: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力度,推动保护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持续发展。
结语:保护历史建筑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
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
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在全球各地,历史建筑见证了人类的历史遗产与文化发展,承载着我们深深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历史建筑已经逐渐消失,使得我们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建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我们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建筑承载着一代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是我们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展望未来的重要桥梁。
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历史建筑是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从历史建筑的风格、布局、装饰元素等方面,我们可以追溯历史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精神信仰。
其次,历史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过去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传承给后人,为后来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需要我们建筑工作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共同努力。
首先,强调的是保护原貌,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形状、风格和结构,以维持原有的历史闪烁。
其次,是恢复和修复工作,对于历史建筑的损毁和破败部分进行修补和恢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原貌。
同时,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保持建筑原有的历史风格及其历史环境,防止现代建筑风格对其的影响。
而对于无法保留的部分,则应尽可能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使之成为融入当代背景的城市建筑。
三、努力建立有效的保护策略为了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
首先,应提高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教育。
其次,应尊重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再者,需要设立历史保护区,实施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对历史建筑和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此外,应鼓励私人修复、利用和开发历史建筑,唤醒公众对历史建筑的关注和重视。
四、深度融合现代科技进行修复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建筑修复,可以大大提高历史建筑修复的精度和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和3D建模技术,获取历史建筑的精确数据。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文化遗产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然而,如何在保护的同时进行更新和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保护与更新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建筑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文化遗产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代表着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保护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人提供珍贵的资源和参考。
例如,古代的宫殿和城堡代表着君主制度的辉煌,而传统的庙宇和寺庙则体现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保护这些建筑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祖先智慧的敬意。
其次,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也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许多文化遗产建筑位于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它们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建筑可能会受到自然破坏、人为侵害或城市拆迁的影响。
因此,保护这些建筑不仅能够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建筑也是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然而,仅仅保护文化遗产建筑还不足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更新也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通过改造和利用这些建筑,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将古老的仓库改建为现代的艺术中心,不仅可以保存历史痕迹,还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场所和机会。
同样,将废弃的庙宇改造为文化教育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更新还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护与更新可以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建筑的功能和价值。
然而,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
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历史较久远的建筑来说,成本会更高。
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人企业都可以成为资金的来源,但如何平衡利益和权益,让这些建筑得到持续的保护和更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_常青
。
如 历史 街 区 及 广 场
,
是集体 记
“
h i s to ri c b ui l di n g
一
直 是有 区 别 的
,
后 者 可概 括所
“
忆的 空 间 载体
(
,
可 以 印 证 其 本 身及 其 所 在 地 的
,
身份
”
有 具 历 史 保 护 身 份 的 建筑 或 的
“
而 前 者却 在 作为
目
的 是 为 价值 认 定 提 供 可 靠 依
“
这 些 价值 也 是 环 境 和 文 化 的 可 识别 性
。
据
(
。
而 价值 认 定 的 核 心 是 辨析建 筑遗 产 的
it
真 实性
”
多 样性 知
,
,
以 及 认 同 感 与 归 属 感 的 重 要源 泉
1
这
一
认
a u t he n t i c
y )
。
文物
”
i
d en t i ty )
由来
因 而 具 有 历 史 纪 念 价值
(
m e m or y )
。
古迹
”
的 身 份认 定 之 外
》
,
近 年来
、
,
台 湾地 区 制 定
、
其二
,
某个时 期 艺 术 风格 和技术特 征 的 代表
,
,
作为 具象
《
文 化 资 产保 存 法
已 将 古迹
》
文物保护法
感
理念
,
、
信仰
、
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
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建筑遗产不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更成为一种珍贵的经济资源,其经济学价值和经济学问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关注。
遗产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需求结构,提升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促进了文化和经济消费活动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断消失的资源被逐渐认知,它们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及多重价值凸显出来。
1遗产经济学视野中的建筑遗产1.1遗产经济学和建筑遗产遗产经济学将遗产视为一种经济资源,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思考方式对其进行研究。
其主要内容是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研究遗产的利用、资源配置及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经济学问题,使遗产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从而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扩大的精神文化需求,达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域文脉传承的目的。
对建筑文物的经济学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AlanPeacock介绍进文化经济学的[1]。
20世纪80年代以后,遗产经济学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领域的不断扩张,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对建筑文化遗产本身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对如何使遗产更科学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再生问题的探讨。
其中,经济学的涉入是建筑遗产研究领域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战略性公共资源,与国家和民族一般价值观相联系的,是一个国家的“意义资源”和“启示性资源”,能超越文化对立,“通过分享对方的价值而建立相互理解并共同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意义。
”[2]建筑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消费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可评估的市场价格,或可带来的经济利益。
它既取决于遗产本身的素质和保存情况,又与保护和再生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可再利用的机会成本、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政府及社会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有关,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
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建筑作为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崛起,历史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建筑遗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历史建筑的有效方式。
一、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建筑遗产保护是对历史建筑的钦佩和尊重,也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为了给未来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让后代子孙能够从中了解并汲取历史的智慧与经验。
其次,建筑遗产保护对于促进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呈现出的建筑风格都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景观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此外,历史建筑也是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保护历史建筑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保护历史建筑的有效方式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
政府应当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立法的力度,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税收政策激励,鼓励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
2. 加强文物普查和研究工作文物普查是保护历史建筑的第一步,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逐一登记,建立起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准确基础。
此外,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工作,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建筑文化。
3. 引进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技术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工作。
同时,建立并普及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中的文物修缮与利用策略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中的文物修缮与利用策略导言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破损和衰败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修缮与利用策略成为了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文物修缮与利用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文物修缮的意义和目标文物修缮是指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保养和修复的过程。
它旨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征,同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文物修缮的目标是恢复历史建筑的原貌,使其能够继续发挥其历史和文化的功能。
文物修缮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的材料、结构和风格等因素。
修缮过程中需要采用符合历史建筑特点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与原始建筑保持一致。
同时,修缮过程中需要尊重历史建筑的原始结构和风格,避免过度修缮导致历史建筑的失真。
二、文物修缮的挑战文物修缮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历史建筑的修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知识。
修缮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这些材料和工艺往往比较昂贵且难以获得。
此外,修缮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修缮团队和技术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其次,文物修缮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历史建筑不仅仅是文化遗产,它们也是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修缮过程中需要兼顾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和提升其利用价值。
这需要制定合理的修缮方案,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既保持了其历史特点,又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文物修缮与利用的策略为了解决文物修缮中的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修缮与利用策略。
首先,需要建立专门的修缮机构和团队,负责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队应该包括建筑师、工程师、考古学家等专业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其次,需要加强对文物修缮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增加对历史建筑修缮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修缮。
保护历史建筑措施
保护历史建筑措施引言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过去的文明和技术成就。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建筑面临着许多安全威胁。
本文将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从多个方面来确保这些珍贵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基本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的稳定性。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烟囱和屋顶的修复、油漆和涂料的补充等,以维持建筑物的原貌和功能。
2. 控制人员流量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控制人员流量。
一方面,过多的人员流动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损坏,例如踩踏和碰撞等。
另一方面,历史建筑内的人员流动也可能增加火灾和事故的风险。
因此,建立合理的参观和管理系统,通过限制人员流量、设置警示标识和引导线路等方式,可以降低损害和风险的发生。
3. 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是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安装摄像头、闸门、入侵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保护。
这些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威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4. 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复和重建当历史建筑需要修复或重建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
根据建筑的历史和原始结构,选择符合保护和传统价值的材料进行修复工作,以确保修复后的建筑物与原始建筑风格一致,并且能够承受时间和自然破坏的考验。
5. 加强火灾风险管理火灾是威胁历史建筑的常见风险之一。
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扩散,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安装火灾报警器、消防设备和紧急疏散通道,同时培训员工和参观者如何应对火灾紧急情况等,以保护历史建筑和人们的安全。
6. 定制保护计划和规划保护历史建筑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保护计划和规划。
这包括编制历史建筑保存的法律法规、制定建筑保护和管理的标准,以及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这些计划和规划将帮助组织和管理者制定合适的措施,确保历史建筑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设计策略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设计策略引言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破损、拆除和遗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设计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1.1 保护历史记忆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见证,它们记录了过去的时光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保留历史记忆。
1.2 传承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代表了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它们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独特的建筑文化,使后代子孙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1.3 促进可持续发展历史建筑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还包括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我们可以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2.1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是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
保护方案应该尽量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和完整性,避免过度修复和改建。
在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
2.2 可持续性原则历史建筑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方案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充分利用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3 参与性原则历史建筑保护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共识。
保护方案的设计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尊重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形成共识。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2.4 灵活性原则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可能面临不同的保护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遗产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者破坏的命运,这不仅导致了历史文化的流失,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制定合理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成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社会参与以及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来研究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一、政策制定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
首先,建立健全保护建筑遗产的法律法规,明确建筑遗产的定义和范围,明确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执法机构。
其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给予保护建筑遗产的私人业主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补贴,鼓励他们进行修缮和再利用。
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建筑遗产评估和管理体系,对建筑遗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监管。
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二、社会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首先,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认知和意识,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
其次,建立建筑遗产保护的志愿者队伍,联合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
志愿者可以参与修缮、讲解、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工作,为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贡献力量。
此外,积极与相关的学术机构合作,开展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培训,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社会的广泛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实施。
三、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
通过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建筑遗产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记录和保护。
其次,利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建筑遗产的修缮和再利用。
在修缮过程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建筑遗产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建筑遗产与现代功能相结合,实现再利用的目的。
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
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建筑遗产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财富,保护与修复建筑遗产是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维护与传承的责任。
本文将就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进行探讨,包括保护与修复的意义、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来说明。
一、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遗产是历史记忆的载体,通过保护与修复可以使后代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曾经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貌。
其次,建筑遗产是地域文化的象征,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色,成为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最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城市注入文化魅力。
二、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与策略在保护与修复建筑遗产时,需要采取科学、综合的方法与策略,以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 调查与评估:在进行保护与修复前,需要对建筑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详细调查建筑的历史、结构、材料等信息,了解其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 修复原则:在修复建筑遗产时,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即尽可能保留原有材料和构件,尊重历史特征和风格。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复策略,如结构加固、材料保护等。
3. 环境保护: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还需要关注其周边环境的保护。
合理规划和设计周边环境,保持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遗址。
4. 社会参与:通过加强社会参与,培养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提高社会的历史文化素质,形成广泛的保护氛围。
三、实际案例分析1. 故宫博物院修复工程: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经过多次修复和保护,如今依然焕发着灿烂的文化光辉。
故宫修复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注重保护修复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使得故宫得以延续和传承。
2. 布拉格城堡修复:布拉格城堡是捷克的象征,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战乱的摧残,保护与修复工作历经数十年。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筑遗产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建筑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自然退化、人为破坏和经济压力等。
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筑遗产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建筑遗产首先需要了解其价值和意义。
建筑遗产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上的建筑物,更是背后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建筑遗产,我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的辉煌和智慧,也能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保护建筑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修复和维护。
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因素,建筑遗产通常会出现各种损坏和退化。
修复建筑遗产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建筑历史学、建筑结构学和材料科学等。
同时,保护建筑遗产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来规范建筑保护的行为,同时提供经济支持和补贴。
与此同时,可持续利用建筑遗产也是建筑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持续利用建筑遗产意味着在保护建筑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将老旧的仓库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或将古老的别墅改建成酒店。
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建筑本身,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可持续利用建筑遗产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首先,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特色。
其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功能转换,使建筑可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最后,综合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可持续利用的长期效益。
同时,教育和意识提高也是保护建筑遗产的关键。
人们应该了解建筑遗产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其中。
政府可以举办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建筑遗产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建筑保护专业人才。
总之,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技术、政策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保护建筑遗产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可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让它们永远陪伴着我们的城市生活。
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
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概述建筑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瑰宝,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建筑遗产常常面临着被拆除或破坏的风险。
保护建筑遗产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考虑。
因此,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一、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1.1 历史文化的传承建筑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建筑遗产,我们可以将历史的记忆传递给后代,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历史的痕迹,增强文化认同感。
1.2 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建筑遗产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
保护建筑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建筑遗产的保护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1.3 建筑遗产的社会意义建筑遗产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社会的共同记忆。
通过保护建筑遗产,我们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建筑遗产的保护也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2.1 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
保护建筑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还需要将其融入到城市更新的进程中。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建筑遗产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2.2 保护与创新的结合建筑遗产保护需要与创新相结合,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保护建筑遗产不意味着僵化地保持原貌,而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改造和更新,使建筑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2.3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保护建筑遗产不应只满足眼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
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3.1 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需要依托于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策略2
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策略2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策略2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保护、功能需求、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设计策略,旨在实现历史建筑的完整保护和有效利用。
首先,保护性改造的设计策略要遵循历史建筑的原有结构和风格。
这意味着在改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建筑原有结构和形式的破坏,保留建筑的历史特色。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背景,根据这些历史元素来指导改造设计。
其次,再利用的设计策略应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
历史建筑可能用途陈旧不再适应现代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造来适应新的功能。
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功能的空间,例如将教堂改造为图书馆或文化艺术中心。
另外,历史建筑的改造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建筑的环境性能。
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如再生木材和可回收材料等。
此外,历史建筑的再利用还需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整合。
设计师应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其与周围的街景和景观相协调。
建筑的外观和色彩选择应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致,且重要的历史元素应在设计中得到突出展示。
最后,为了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维护计划。
这包括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建筑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的持续可用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策略。
设计师应将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注重建筑的功能需求、可持续发展、环境整合等方面,以实现历史建筑的完整保护和有效利用。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持久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与历史保护如何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
建筑与历史保护如何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历史建筑作为建筑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
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是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在如今追求现代化的社会中,建筑与历史保护如何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保护历史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对于人们了解过去和传承传统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历史建筑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法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保护原则、技术手段和环境背景等因素。
首先,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优先保存原有的历史建筑,尽量保留其建筑风貌和原始结构。
其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和改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恢复建筑原有的功能。
同时,也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确保历史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的风貌。
三、修复历史建筑的挑战与难点修复历史建筑虽然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点。
首先,历史建筑的修复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能简单地进行重建或改造。
其次,历史建筑的修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其原有的结构和建筑特点。
同时,还要解决古老建筑材料的稀缺性和合适性的问题。
此外,修复历史建筑还需要保证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
四、建筑与历史保护的案例建筑与历史保护并非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实际上已经有众多成功的案例。
例如,中国的故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圣母院等历史建筑,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当地城市和国家的重要象征。
这些案例表明,只有充分重视历史建筑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才能够保留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五、促进建筑与历史保护的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建筑遗产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的见证,因此,正确的保护和修复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原则1.历史真实性原则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历史真实性。
这意味着保留原有建筑的历史痕迹和风貌,尽可能减少对其结构和外观的改动。
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保持建筑原有的材质与色彩,并通过严谨的考古和文献研究,恢复建筑的原貌。
2.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保护工作应注意利用可再生的材料,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确保修复后的建筑长久保存并对环境造成最小的负面影响。
此外,应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确保保护与修复工作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3.综合管理原则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需要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方法1.文物保护与修复对于建筑遗产中的文物,应采取科学的保护与修复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彻底详细的文物调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特点。
其次,基于文物的状况,采取适当的保护手段,包括环境控制、防护措施等。
对于受损较严重的文物,需要进行修复,但修复过程中应注意保留原有的痕迹,并通过专业机构的协助进行修复工作。
2.结构保护与加固建筑遗产的结构保护和加固是保护工作中的重点。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评估,分析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加固方案。
在加固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结构,并采用适当的加固材料和技术手段,确保建筑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3.环境保护与整治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还包括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
保护和利用设计实验--常青访谈
保护和利用设计实验--常青访谈
张婧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 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对象是广义和宽泛的,它涵盖了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建筑和环境.这一课题的真正内涵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建筑",而应该是城市设计研究领域内的课题.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张婧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常青藤人文别墅精装庭院景观设计师访谈 [J], Scott;Clements
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常青——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3.为每一个常青树人烙上“中国印”——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J], 万玉霞;钱艳玲
4.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校长万玉霞:让生命之“树”常青 [J], 吴爽
5.生态常青,绿色永存——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宗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的遗产保护运动 3.中国的遗产保护运动
随着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北京、上海 和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都提出了保护第一 和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都提出了保护第一,发展要确保城市遗产 保护第一, 无恙,以保护作为发展筹码的理念和政策,甚至与社会经济、文 无恙,以保护作为发展筹码的理念和政策,甚至与社会经济、文 化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直接挂钩。
2、保护与再生的技术应用研究: 保护与再生的技术应用研究:
A·价值的技术支撑 如何整体把握住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 用好、 如何整体把握住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 , 用好 、 用足 这一资源,既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更是一个价值 这一资源,既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更是一个价值 判断和实现这一价值的技术支撑问题。 判断和实现这一价值的技术支撑问题。
2.保护工程学的基础 2.保护工程学的基础
开辟建筑学领域有关建筑遗产保护的新方向,为保护工程学 开辟建筑学领域有关建筑遗产保护的新方向,为保护工程学 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增强学术基础,进而对城市保护与发展 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推进性影响。
三、研究的关键点及其方法
1、文化内涵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文化内涵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保护工程实践
近年来主持“外滩源” 工程前期研究及概念设计、 近年来主持 “ 外滩源 ” 工程前期研究及概念设计 、 外滩轮 船招商总局大楼外观复原与内部更新设计研究、 东外滩” 船招商总局大楼外观复原与内部更新设计研究、“东外滩”旧工 钱塘古镇保护性改造( 业区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研究、杭州钱塘古镇 业区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研究、杭州钱塘古镇保护性改造(都市 新水乡)概念设计研究。 新水乡)概念设计研究。 近来又完成了上海南京路外滩段 近来又完成了上海 南京路外滩段 历史街区保护与振兴前期 南京路外滩段历史街区保护与振兴前期 研究;上海市援藏重点项目“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 研究;上海市援藏重点项目“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复原设计 研究等重要项目,在海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研究等重要项目,在海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二、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地域建筑文化的走向 1.地域建筑文化的走向
将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研究运用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 社会实践,从风俗性和地域性的角度,深入探索我国地域性建筑 社会实践,从风俗性和地域性的角度,深入探索我国地域性建筑 文化的渊源、演变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走向, 文化的渊源、演变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走向,研究保护与更新 的策略、方法和相关技术条件。 的策略、方法和相关技术条件。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策 略、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常青
一、研究的国内外背景
1.保护是西方的一项国策 1.保护是西方的一项国策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的城市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的城市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 型深入发展,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 美国于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收法》 美国于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收法》中为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提 供了税收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明确地将保护与再生看作推进城 供了税收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明确地将保护与再生看作推进城 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政策之一, 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政策之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个重 要的城市建设与建筑实践领域。
4.保护是挑战和机遇 4.保护是挑战和机遇
事实上,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行业已面临着更激烈的国 事实上,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行业已面临着更激烈的国 际竞争,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特殊 际竞争,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特殊 的机遇,许多建筑(含规划与室内) 的机遇,许多建筑(含规划与室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各级市 政管理部门、文保管理部门都急需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工程方面 的专项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以与国际水准接轨。满足这一城市 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必要性与紧迫性。
C·历史价值的再生 因此从历史场景的形成及作用的角度重新认识城市建筑遗 产的价值,激活和提升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潜在价值, 产的价值,激活和提升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潜在价值,探索具有地 方代表性的都市历史场景和民俗节场再生的可行性, 方代表性的都市历史场景和民俗节场再生的可行性,即是本研究 的关键所在。 的关键所在。 D·整体保护的方法 将建筑遗产及其文化现象中的有形和无形的建筑遗产作为 一个整体来研究。如建筑仪式、 一个整体来研究。如建筑仪式、营造工艺和空间制度等是作为文 化遗产的整体而存在的,应对其进行地区性分类重点的调查、 化遗产的整体而存在的,应对其进行地区性分类重点的调查、实 录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整体保存和保护的理论和策略。 录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整体保存和保护的理论和策略。对包括 木、砖、石及其装饰元素的营造工艺进行详细地追踪调查,特别 石及其装饰元素的营造工艺进行详细地追踪调查, 对活着的技艺和地方名匠进行调查实录研究(实例为“香山帮” 对活着的技艺和地方名匠进行调查实录研究(实例为“香山帮”, 钱塘古镇)将成为此方面研究的一个重点。 钱塘古镇)将成为此方面研究的一个重点。
四、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理论研究成果
项目建议人长期从事建筑理论与历史教学、 项目建议人长期从事建筑理论与历史教学 、 研究和建筑工 程实践。 2002年 领衔创办了我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 程实践。 2002年,领衔创办了我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 保护工程新专业。1999年起,连续主持“ 保护工程新专业。1999年起,连续主持“建筑人类学的理论与应 用研究” 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 用研究”、“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等两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风土建筑专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2003)。 所授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先后获校优质课程( 1998) 所授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先后获校优质课程 ( 1998 ) 、 精 品课程(2003)称号,上海市精品课程(2004)荣誉。出版《 品课程(2003)称号,上海市精品课程(2004)荣誉。出版《西 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 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中国建筑志》(获第四届国家图 中国建筑志》 书奖最高奖的系列丛书之一) 书奖最高奖的系列丛书之一)、《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等有影 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 响的著作多部。 响的著作多部。
2.保护在西方的比重 2.保护在西方的比重
调查表明,实际上当代欧美城市建设领域70 调查表明,实际上当代欧美城市建设领域70%左右的建设量 70% 都与历史环境及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密切相关。保护城市建筑 遗产已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 建筑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成部分。建筑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成部分。建筑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一点已在世共识。但是如何在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实现建筑遗产 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实现建筑遗产 前沿课题。 的保护与再生,在国内外建筑界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 的保护与再生,在国内外建筑界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
B·技术关键问题 历史环境整体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研究; a·历史环境整体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遗产的物理环境改造技术,如材料、管线及施工技术研究; b·建筑遗产的物理环境改造技术,如材料、管线及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遗产的数字化技术研究。 c·建筑遗产的数字化技术研究。
C·预期研究成果 城市历史环境及建筑遗产保护的设计规则及技术标准; a·城市历史环境及建筑遗产保护的设计规则及技术标准; 基于再生设计的技术应用研究,包括结构、管线、生态技术等; b·基于再生设计的技术应用研究,包括结构、管线、生态技术等; 数字图像中国建筑遗产(如常青研究室正在进行的数字《 c·数字图像中国建筑遗产(如常青研究室正在进行的数字《清明上 河图》研究) 河图》研究)。
3、保护人才培养
在项目建议人所指导的研究生中, 在项目建议人所指导的研究生中 , 每年都有优秀硕士论文 获得者。2003年所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上海市选送参加全 获得者。2003年所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上海市选送参加全 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比,2004年所指导的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被 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比,2004年所指导的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被 推荐为优秀博士论文。这些论文均属本建议项目范畴。 推荐为优秀博士论文。这些论文均属本建议项目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