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城市化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三亚市城市化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核心提示: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拥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岛1.05平方公里。三亚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建设中的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新城。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一、城市概貌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拥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岛1.05平方公里。三亚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建设中的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新城。三亚市总面积1915.21平方公里,依据现行总规,至2010年规划期末,市区规模为52.41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5万人,户籍人口54.58万人,其中农垦系统人口6.62万人。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7年,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2008年,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3亿元,增长16.8%,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30572元,同比增长1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
61.4%。2008年,三亚城镇化水平达到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城市发展难点分析
(1)经济起步较晚
由于三亚长期孤悬南海,受海峡屏障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在二十多年前,三亚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蛮荒之地”。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亚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当时三亚还只是一个城区面积约四平方公里的小渔港。和很多东南沿海的城市一样,三亚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并不长。
(2)没有工业基础
从一个偏僻的渔村发展到如今的热带滨海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曾经给三亚带来了加速度效应。但是,进入21世纪,这种经济模式并没有给三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三亚市的决策者也清晰地认识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的提高,经济增长造成的复合型环境污染难以修复。如果把发展思路局限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上,也许会为城市带来短期效益,但效益的背后,却是以牺牲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3)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旅游业是三亚的核心支柱产业。2008年,三亚的旅游业收入为91.05亿元,占了该地年产值的很大一部分。三亚所独有的原生态海洋资源和宜居环境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各地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如果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话,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难以为一座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所以,三亚应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可持续的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发展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年轻的旅游城市三亚来说,每向前走一步都必须多方面地统筹兼顾,这无疑也是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点。
三、城市动力分析
(1)区位优势
三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广州出发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国真正的南大门。三亚还是保护南海诸岛的后方基地,其战略位置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海洋生态资源
三亚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大小岛屿40个。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鱼类1064种,虾类350种,蟹类325种,软体动物70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402种,鲨鱼翅、海参、石斑鱼被誉为“崖州三珍”。珊瑚保护区面积85平方公里。
(3)宜居环境
三亚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8.9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全国第一。三亚年均气温26.2℃,长夏无冬,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大气质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被
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随着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三亚人均寿命超过73.5岁。
(4)特色旅游资源
三亚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媲美的。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众多山头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湾和城市景观的制高点,构成了三亚市特有的自然景观。三亚面临南海,海湾较多,众多海湾各有佳景。三亚海水清澈、能见度高,水温适中,全年适合游泳。三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流穿过,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是著名的白鹭栖息之地。
三亚市区座落在这样一种幽美的以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的建设注意城市与自然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构成了三亚市区独特的环境特色。
四、城市定位分析
当前海南正在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海南旅游发展龙头的三亚正以国际化标准致力于打造“一港两地”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即国际旅游自由港、国际著名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式度假最佳体验地。三亚确立了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定位为“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围绕这一目标,三亚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战略方针。力争到2010年把三亚建设成为带动琼南发展的南部中心城市,国内外游客旅游度假、健康休闲的“大阳台”,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热带滨海度假休闲目的地。
五、城市规划分析
为充分利用海南经济特区的特殊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三亚按照点线面逐步推进,文化旅游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了三亚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实力三亚、活力三亚、美丽三亚、和谐三亚、文化三亚”等“五个三亚”建设目标。
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三亚正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构建新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城乡全面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彰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独特魅力,三亚将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力争今后几年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力争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5500元;努力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