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态培育到社会心理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4期

2015年8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5No.4

Aug.2015

从社会心态培育到社会心理建设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写入国家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 心理建设”的思想,梁启超㊁蔡元培等人也把社会心理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㊂鉴于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全面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软实力,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心理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内容㊂关键词:心理建设;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中图分类号:C 91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15)04-0001-06

收稿日期:2015⁃05⁃13

作者简介:王俊秀(1963 ),男,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

在改革开放35年的进程中,我国在不同的时期重点推行经济建设㊁法制建设和社会建设㊂当前,社会结构调整,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进入了一个常态化阶段,应明确地把社会心态培育㊁社会心理建设纳入治国方略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调动社会心理资源,形成经济建设㊁法治建设㊁社会建设和心理建设不偏废的社会发展思路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 心理建设”的思想,基本的意图是启迪民智,改变民众固有的心理,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共同进步㊂在新的历史时期,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具有新的意义㊂社会心理建设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使得社会心态环境不断改善,个人和社会的心理更加健康,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逐渐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具有更高的社会和国家认同㊁社会凝聚力更高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实践㊂

一㊁从社会建设到社会心理建设的深化

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社会建设主要包括2个方面:(1)实体建设㊂诸如社区建设㊁社会组织建设㊁社会事业建设㊁社会环境建设等㊂(2)制度建设㊂诸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㊁社会流动机制建设㊁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㊁社会保障体制建设㊁社会安全体制建设㊁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㊂社会实体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制度建设则使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1]㊂这其中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实现社会的有序㊁和谐㊂

也有学者把社会建设界定为是整体社会建设前

提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㊂成伯清在回溯西方社会学 社会建设”思想演进过程后发现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共同体的建构,是共同情感和道德规范的建构㊂他认为:西方社会学所强调的 好社会”其实是

在更广泛和更普遍的意义上回复到 社会”的本义,也就是好伙伴㊂并认为: 好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培育和提升社会资本,而扩充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则是建构各种各样的共同体,而共同体则建立在2个基础之上:(1)提供情感纽带,把人们转化为类似扩展家庭的社会群体㊂(2)传承共享的道德文化,并根据现实需要重塑这种道德框架㊂这种共同体的建构,依靠的是各个群体各个层面的出自不同方向的努力[3]㊂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情感, 好社会”的建设是以共同情感建构为基础的,社会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到情感维度,以培育积极的共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让人在共同情感中获得意义㊁价值和尊严,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共创美好社会的热情[4]㊂

还有的学者直接关注到了社会建设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内在关系㊂有学者指出:社会心态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当社会出现问题㊁产生矛盾㊁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处理失当,矛盾得不到化解,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㊁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㊂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进行社会建设㊂这种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识与共同努力,而共识的基础是意见和利益的共享[5]㊂也有学者提出:社会建设必须关注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得以有效进行的公众心理基础,不良的社会心态对社会管理起妨碍和破坏作用㊂认为社会心态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公共利益的需求和对公众个体利益的保障,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要切实尊重公民的价值和尊严,致力于公众幸福感的提升[6]㊂

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培育社会心态的社会管理目标,提出要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㊁理性平和㊁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㊂党的 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要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㊁理性平和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㊂”把社会心态培育写入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㊂鉴于社会心态内容的复杂性, 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社会心态培育和社会心理建设将成为今后很长时期内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目标㊂

二㊁从社会心态问题看社会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从启动社会心态培育到全面启动社会心态建设也是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决定的㊂根据多年的研究,目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以下从社会心理需求㊁社会道德和价值观㊁社会情绪㊁社会关系和矛盾等方面简要概括㊂

(一)社会需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新常态”后,将长期面对民众需求不断提高㊁不断丰富,而社会发展与之差距拉大形成的矛盾局面,表现为民众需求层次多㊁标准高㊁问题多㊂首先,民众基本生理需求标准提高:洁净的空气㊁无污染的水㊁改善的住房㊁高水平的医疗㊁宜居的自然环境㊁顺畅的交通等成为迫切的需求;民众对安全的食品㊁安全的交通㊁安全的生产环境㊁有效的灾害防范等也有更高的要求㊂其次,社会性需求也更高:家庭养老育幼的负担和难度增大,生育意愿减弱,家庭的稳定性降低;原本由家庭化解冲突㊁提供支持的功能被转移到社会和政府;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变中,人们的归属需求㊁社会支持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人社会的契约诚信规则还未建立;民众的社会参与需求增强,民主意识㊁权利意识㊁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升;社会转型中社会越来越分化和更加多元,不同群体的需求表现出很大的差别[7]㊂

(二)社会价值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个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近年的调查发现:强调物质拥有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趋于增强;青年人传统的性观念和传宗接代观念淡化;家庭中以传统的亲情为核心的价值变得更加多元,表现为突出的利益权衡的趋向;民众的权利观念增强,权力监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愿增强,不满于权力等级区分造成权力距离拉大;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隔膜,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仁爱友善的人际关系;人们的公平正义观表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服务的特点㊂在经历了 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发生了重构,传统的道德观念影响越来越弱,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主流道德观㊂生活中不断发生的恶性社会事件使中国人的道德滑坡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㊂社会法制体系的建立虽然成效显著,但作为法治社会核心的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却远没有形成,在社会缺乏公德意识的情境下,公民的法律行为很难养成㊂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对同一件事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并得到不同理论和社会思潮的支持,但多元价值观背后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共享价值观念,没有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的互信无法实现,社会的共识无法达成,社会的合作无法进行[8]㊂

(三)社会情绪

虽然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情感体验是积极情感,体验到愤怒㊁担忧㊁悲哀和厌恶的消极情感相对较少,但消极社会情绪依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㊂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凸显,社会情绪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核心㊂一方面,社会矛盾的表现是爆发激烈的社会情绪,另一方面,社会情绪又成为这些矛盾㊁冲突的动力成分㊂在影响比较大的社会事件中都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如 什邡事件” 启东事件”中民众的愤怒, 7㊃23”动车事故引发的悲愤,湖南 永州事件”初期民众的同情和愤怒,反日示威的仇恨,湖州织里事件中的敌意,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等㊂大量负向情绪的累积成为一种社会情绪气氛,在不发生任何事件时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诱发因素,情绪强度将迅速攀升,成为助推社会事件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