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ppt

合集下载

鹅的几种主要传染病的防治PPT

鹅的几种主要传染病的防治PPT

鹅传染病对养鹅业的影响
死亡率高
增加养殖成本
一些烈性传染病如禽流感、小鹅瘟等, 一旦爆发,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 成大量鹅只死亡,损失惨重。
为了防治鹅传染病,养鹅户需要增加 疫苗采购、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方 面的投入,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
生产性能下降
感染某些慢性传染病的鹅只,虽不一 定立即死亡,但生产性能会明显下降, 如生长缓慢、产蛋量减少等。
创新防治技术
加强科研力度,探索新型的防治技术,如开发新型疫苗、药物等,以提高防治 效果和降低防治成本。
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防疫知识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向养殖户宣传鹅传染病的防疫知识,提高其防疫意识,使其能够自 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培训养殖户掌握防治技术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
鹅禽流感
病原
01
A型流感病毒
症状
02
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
防治
03
加强养管理,定期消毒,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发病后及时隔
离并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Part
03
鹅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
根据鹅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合理配置饲料,确保鹅获 得足够的营养。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鹅的几种主要传染病 的防治
• 鹅传染病概述 • 鹅的几种主要传染病 • 鹅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 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展望
目录
Part
01
鹅传染病概述
鹅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鹅体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 状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

《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44页PPT

《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44页PPT
《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

常见鹅病诊断与防治 ppt课件

常见鹅病诊断与防治 ppt课件


种鹅未免疫 7日龄内免疫
鹅浆膜炎
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
性败血症。 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今几年雏鹅群也发生流行,
该病常发生于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 冬季和春季较为多发性。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其他病原微生物 的并发感染、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应激因素 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鉴别诊断
与小鹅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等。 与鹅流感:发病日龄、病理变化。 与鹅副粘病毒病:流行病学、病理变化 与鹅鸭里默氏杆菌感染:心包炎、触片染
色。
预防措施
禽呼肠孤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鹅毒株与鸡S1133和PR株抗原性差异较大
种鹅防疫:开产前15天用油乳剂免疫。
雏鹅防疫:种鹅已免疫 10日龄免疫
雏鹅主动免疫 : 未免疫的种禽群或 种禽 免疫后100天所产蛋
各种抗生素均无效,特异性防制有赖于被 动免疫
鹅副粘病毒病
各种年龄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8%。 对鹅和鹅胚,鸡和鸡胚均属于强毒力的毒
株,对雏麻鸭无致死力。 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 病毒抵抗力不强。
及雏鸭,仔鸭发病死亡,称之“新鸭疫” 对养鹅,鸭业危害很大。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差异很大。 鹅,鸭毒株除了对鹅鸭有高致病力外,对
鸡也具有高致病力。
鹅源毒株感染SPF鸡,死后冠发紫. 鸭源毒株感染SPF鸡,死后冠发紫.
有一种H5亚型流感毒株对不同日龄和品种 的鹅群有高度致病性。
雏鹅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95%。 产蛋种鹅发病率近100%,死亡率40%-80%。 纯种番鸭死亡率高于其它品种。 一年四季均发生,以冬春为主要流行季节 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蛋传染。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鹅常见病的防治目录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

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

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

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

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

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

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症状: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

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

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4.鹅卵黄性腹膜炎。

症状:由大肠杆菌引起。

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

停止饮水,衰竭死亡。

病程2-6天。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

课件:小鹅瘟

课件:小鹅瘟

亚急性:肠道变化更为明显,严重者肠栓从小肠中下段至直肠内。 病死雏鹅肝脏肿大,呈深红色或黄红色。 胆囊肿大,胆汁充盈,颜色变深。 脾脏和胰腺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灶。
• 显微病理变化:
消化道:小肠膨大处的变化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假 膜脱落处残留的黏膜组织仍保留原有轮廓,但结构已破坏。
固有层中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嗜中性粒细胞 浸润。
小鹅瘟发病及死亡率的高低,与母鹅的免疫状况有关。病愈的雏 鹅,隐性感染的成鹅均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成鹅通过卵黄将抗体 传给后代,使雏鹅获得被动免疫。因此,在每年全部更新种鹅的地 区,本病的爆发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大流行的一、二年内 都不致再次流行。在不是每年更新全部种鹅的地区,不表现明显的 周期性,每年均有发病,但死亡率较低,在20%~50%之间。
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2周龄以上,尤其是3-4周龄。 患病雏鹅精神沉郁、消瘦、站立不稳、拉稀。稀粪中杂有多量
未消化的饲料、纤维碎片和气泡。少数幸存者在一段时间内生长不 良。
最急性型 双腿麻痹、倒地乱划,抽搐而死
急性型 腹泻,排黄白色或青绿色稀粪,肛周羽毛被污染。
五、病理变化

感染雏鹅剖检病变以消化道炎症为主,随病型不同有一定的差异。
最急性:病变不明显,仅见于小肠前端黏膜肿胀,充血,覆有大量浓厚的淡
黄色黏液。
急性:全身败血症状,机体脱水,皮下组织充血。
心肌苍白,肝肿大。
多数病例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特别是在靠近卵黄柄和回盲部的肠 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呈淡灰白色,体积比正常肠段增大2~3倍,形如
香肠状,手触肠段质地很坚实。
栓子物很干燥,切面上可见中心为深褐色的干燥肠内容物,外面包裹着厚层 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凝固而形成的假膜。 具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雏鹅,脑血管充血,大脑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

医学课件鸭病诊治图谱细小肝炎小鹅瘟图谱

医学课件鸭病诊治图谱细小肝炎小鹅瘟图谱





初 精
雏 番 鸭
神细
沉 郁
小 病 毒




雏番鸭细小病毒:雏番鸭发病后迅速脱水消瘦, 死后双脚干瘪,体重明显减轻。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雏发生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 小肠的中后段膨大,触感硬实(上为正常对照)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雏发生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小肠粘 膜脱落,黏膜下层出血,肠办容物呈灰白色柱状(由纤维
雏番鸭细小病毒
• [防制]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注意保 温,保持棚舍干爽清洁及合理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 本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可供使用的 疫苗及其应 用方法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二联弱毒 疫苗,主要 用于雏番鸭,经皮下注射1—2头份/ 只;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二联油乳灭活苗, 主要用于种鸭产蛋前和产蛋中期的免疫,以使其后 代雏鸭获得天然被动免疫力,经肌肉注射1—1.5 毫升/只。另外,对雏番鸭还可使用雏番鸭细小病 毒病——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或雏番鸭细小病毒 病——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或在发 病时作治疗。另外,对 发病雏鸭群,在注射高免 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的同时,适当使用一些抗 生 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也是有益的。
• 症 状 雏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发 呆、常跟不上群、蹲卧、眼半闭、不爱吃食或不食。发病半天到一天即发 生全身性抽风,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故有“背脖病”之称(图)。两脚痉 挛性地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一般病鸭出现抽风后十几分钟即死亡。 有的可持续5小时
纤维素较薄)
小鹅瘟: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小肠粘膜脱落,粘
膜下层潮红,肠内有白色长索状的纤维素性凝固物。
雏番鸭细小病毒

《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

《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
晦暗无光,颜色苍白。

②肝脏暗黄红色、明显缩小,仅为原来的1/2-1/3。
③胆囊肿大(超过正常2-4倍),充满暗绿色胆汁。

④脾脏和胰腺充血,部分病例有灰白色坏死点。
⑤部分病例有腹水。
⑥胸腺充血。


⑦腺胃黏膜肿胀,附有较多黏性分泌物。
⑧肾暗红,浑浊肿胀,质脆。

⑨脑膜及实质血管充血。亚急性型更易发现上述特有的

①该病毒经56℃ 3h、65℃ 30min毒力不受影响, ②在PH3.0溶液中37℃条件下耐受1h以上。 ③对胰酶、氯仿、乙醚和多种消毒剂不敏感。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本病仅发生于鹅(白鹅、灰鹅、狮头 鹅与雁鹅)与番鸭。主要侵害 3 ~ 20 日龄的雏鹅与 雏番鸭。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 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 成年禽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2. 传染源:病雏及带毒成年禽。 3.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为主。

③往往无前期症状,常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
现衰弱,倒地两腿乱划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
死亡。

④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


2.急性型
在第2周内发生的多为急性型。 ①病鹅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进而废绝,渴欲增 加,缩头,行走困难,常离群独处。 ②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粪便中 带有纤维碎片或未消化的饲料而产生气泡)的稀粪。 ③呼吸困难,喙的前端色泽变暗(发绀),眼鼻端有 浆性分泌物,嗉囊有多量气体和液体。
小鹅瘟(Gosling

Plague)
(鹅细小病毒感染GPI、雏鹅病毒性肠炎GVE)

动物传染病课件 小鹅瘟

动物传染病课件  小鹅瘟
施外,主要依靠疫苗,高免血清和卵黄液进行防治。
• 使用小鹅瘟强毒株疫苗对成年种鹅和番鸭进行接种可
产生较强的母源抗体,并通过卵黄传递给初生雏,但
可能造成强毒株扩散,目前少用。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七、防 制
• 目前多使用小鹅瘟弱毒苗用于种鹅(番鸭)和雏鹅
(番鸭)的免疫接种。种鹅(番鸭)于开前15~45d, 皮下肌肉注射弱毒疫苗2~4头份,可使整个产蛋期孵 出的初生雏得到母源抗体有效保护,如种鹅(番鸭) 未免疫,应对初生雏进行免疫接种,通常每只1头份, 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三、流行病学
• 病雏及带毒成年禽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
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本病传 播的主要途径。本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将 病毒传给孵化器中易感雏鹅和雏番鸭造成本病的垂直 传播。当年留种鹅群的免疫状态对后代雏鹅的发病率 和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 根据本病仅引起雏鹅、雏番鸭发病的流行特点,结合
严重腹泻与神经症状的出现以及小肠出现特征性的急 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可作出初步 诊断。本病确诊需经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特异性抗体
检查。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六、诊 断
• 本病主要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 鸭瘟特征性病变是在食道和泄殖腔出血和形成伪膜或
• 病毒经65℃ 3h滴度不受影响,在PH3.0溶液中37℃条
件下耐受1h以上,对氯仿,乙醚和多种消毒剂不敏感, 能抵抗胰酶的作用。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 病毒存在于病雏的肠道及其内容物,心血,肝脾、肾
和脑中,首次分离宜用12~15胚龄的鹅胚或番鸭胚, 5~7d死亡,绒毛尿囊膜水肿,胚体全身性充血、出血 和水肿,心肌变性呈白色,肝脏变性或坏死,黄褐色, 鹅胚和番鸭胚适应毒可稳定在3~5d致死,胚适应毒能 引起鸭胚致死,也可在鹅、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 3~5d内引起明显细胞病变,经H.E染色镜检,可见到 合胞体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01小鹅瘟

01小鹅瘟




最急性型仅见肠道有急性卡他性 炎症



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肠道外观肿胀, 小肠中下段黏膜坏死、脱落



病程较长时,在卵黄蒂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 极度肿胀,质地坚实,状如腊肠,剖开后可见 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肠腔。



小鹅瘟,小肠膨大大肠 段的剖面,可见肠壁变 薄,肠腔内有栓塞状物 堵塞,表面包有凝固的 纤维素性渗出物。



最急性型通常发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见任何症 状,突然倒地死亡



精 神 萎 顿 、 厌 食



很快双腿麻痹、倒地乱划,抽搐而死



急性型常发生于1~2周龄的鹅,病初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腹泻,排白色 或淡黄绿色粪便,肛周羽毛被污染



病鹅站立不稳


1.严格兽医卫生管理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雏鹅和种蛋,对环境和用具、种 蛋定期严格消毒,严防疫病传入。 孵房消毒,新购入雏鹅隔离20天再混群。
2.免疫接种
(1)目前有弱毒疫苗可用于产蛋前1个月种鹅
免疫(流行严重地区2次),使整个产蛋期所
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获得坚强免疫力。 (2)弱毒苗接种1日龄雏鹅。

荧光抗体:肝冰冻切片作荧光抗体染色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防 治
• 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给无母来自抗体雏鹅注 射,能有效预防本病。 •血清治疗量2~3ml/只,预防量0.5~1 ml/只。

兽医课件-小鹅瘟

兽医课件-小鹅瘟
出的雛鵝獲得堅強免疫力。 受威脅的雛鵝:1日齡皮下接種小鵝瘟弱毒疫苗,如種鵝未
免疫。 被動免疫:出殼後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
3、亞急性: ➢ 15d以上雛鵝; ➢ 精神沉鬱、腹瀉、消瘦,生長發育受阻。
1周齡以內的雛鵝,往往不見症狀,突然倒地死亡
雙腿麻痹、倒地亂劃,抽搐而死
精神沉鬱 腹瀉,肛周羽毛被糞便污染
頭頸扭曲頭頸前伸四源自病變最急性: 腸道急性卡他性炎症
急性、亞急性: ➢ 空腸、回腸:急性卡他性-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症,腸管膨
小鵝瘟
由鵝細小病毒引起的雛鵝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 敗血 性傳染病; 4-20日齡以內的雛鵝; 特徵:嚴重下痢、滲出性腸炎、腸道內形成臘腸樣栓 子; 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1956年,揚州大學的方定一首先發現並進行研究。
一、病原學
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小鵝瘟病毒(鵝細小病毒) 無血凝性 僅有一種血清型 分佈:雛鵝內臟組織、腸、腦和血血液中, 鵝胚尿囊腔中接種增殖。 對外界抵抗力強,
大,似香腸,觸之堅硬,剖檢腸粘膜脫落,與纖維素性滲 出物構成假膜,包裹腸內容物形成腸芯,堵塞腸道。 ➢ 肝臟:出血點和壞死灶; ➢ 心臟心力衰竭,心房擴張,心壁鬆弛。
腸黏膜出血,壞死、脫落 形成栓子,堵塞腸道
整個腸管內容物形成栓子,前段 呈黃綠色,後段呈紅色
心臟變圓,心肌鬆弛
五、診斷
1、初診: 20日齡內雛鵝,發病率高、死亡率高; 腹瀉,神經症狀; 滲出性腸炎變化(空腸、回腸卡他性-纖維素
性壞死性腸炎),腸粘膜和臟器出血。
2、實驗室診斷: (1)病毒分離培養 採集肝、脾、胰等組織,製成懸液; 12-15日齡鵝胚尿囊腔接種,進行培養; 5-7d收集尿囊液,尿囊液做瓊擴試驗。
(2)血清學診斷 瓊擴試驗、中和試驗、ELISA

《禽病学》课件:19 小鹅瘟

《禽病学》课件:19 小鹅瘟
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者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 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四、临床症状
小鹅瘟的症状以消化道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紊 乱为特征,但其症状的表现与感染发病时雏鹅 的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 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当发现精神 呆钝后数小时内即呈衰弱,或倒地两腿乱划,很快 死亡。
三、流行病学
易感性 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其易感性 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一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 达100%,10日龄以上的死亡率<60%,20日龄以 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传染途径 1、直接或间接接触;2、垂直传播。 传染源 病雏从粪中排出大量病毒。大龄鹅可建立亚
三种结构蛋白VP1,VP2,VP3(主要) 抵抗力较强,在-20℃至少存活2年,耐56℃达3h。 初次分离病毒可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上繁殖,不
产生细胞病变。GEF适应毒,能形成分散的颗粒性细 胞病变和发生细胞脱落,并见细胞融合成合胞体。镜 检,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培养:传代后对鹅胚或鸭胚毒力增强;无血凝活性。
或头颈向前伸
五、病理变化
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弥漫性、急性、卡他性炎症和 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小肠粘膜大片坏死、脱落, 积集于小肠后部形成特征性栓子堵塞肠腔。 全身性败血症,心衰,肝肿大。 组织学变化:心肌纤维有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肝 脏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脑膜及脑实质血管充血 并有小出血灶,神经细胞变性,严重者出现小坏死灶, 胶质细胞增生。
胆囊肿胀,胆汁充盈
最急性型仅见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 症
六、诊 断
新生雏鹅大量发病和死亡、结合症状和病变可作出 初步诊断。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病料接种12~14日龄鹅胚或番 鸭胚,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小 鹅 瘟20131022

小  鹅  瘟20131022

接种途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备注
②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
①鹅的鸭瘟弱毒疫苗
皮下或肌肉注射
肌注
鸡的1 羽份剂量
种 鹅 免 疫 程 序
20~30 日龄
②小鹅瘟弱毒疫苗
①小鹅瘟弱毒疫苗
肌注或饮水
肌注
开产前 一个月
②鹅的鸭瘟弱毒疫苗
③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 ①小鹅瘟弱毒疫苗
肌注
皮下或肌肉注射 肌注 按鸡的3~4 羽份剂量
3
病原学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20~22 nm;
1.38g/ml
无囊膜, 二十面体对称 单股线状DNA,5~6 kb
4
病原学
国内外GPV分离株抗原性几乎相同,属于
同一个血清型。
与NDV、IBV、DEV和DHV无抗原关系
与番鸭细小病毒有部分共同抗原 无血凝活性
混群前的隔离饲养
及时淘汰幸存者
全面有效的免疫接种
病死禽的处置
26
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 鸭胚化弱毒疫苗 灭活疫苗 重组疫苗?
27
免疫接种-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
小鹅瘟蛋黄液
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28
29
(一)鹅的主要病毒病
鹅的禽流 感 鹅的副粘 病毒感染
小鹅瘟 鹅的鸭瘟
易感禽种类
多种禽鸟
多种禽鸟
以后每 隔半年
②鹅的鸭瘟弱毒疫苗
③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
肌注
皮下或肌肉注射 按鸡的3~4 羽份剂量 35
(二)鸭的主要病毒病
鸭瘟 鸭流感 鸭病毒 性肝炎 鸭
易感禽类 流 行 特 点

兽医课件:小鹅瘟

兽医课件:小鹅瘟
性坏死性肠炎),肠粘膜和脏器出血。
2、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肝、脾、胰等组织,制成悬液; 12-15日龄鹅胚尿囊腔接种,进行培养; 5-7d收集尿囊液,尿囊液做琼扩试验。
(2)血清学诊断 琼扩试验、中和试验、ELISA
(3)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
六、防治
1、治疗 用抗血清皮下注射,及早注射能制止80-90%
出的雏鹅获得坚强免疫力。 受威胁的雏鹅:1日龄皮下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如种鹅未
免疫。 被动免疫:出壳后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的大批死亡。
三、症状
1、最急性: ➢ 3-5d雏鹅; ➢ 往往无前驱临床症状,极度衰弱,倒地划动,
不久死亡。
2、急性型: ➢ 5-15d雏鹅; ➢ 精神沉郁,拒食,饮水增加 ➢ 腹泻,排灰白色/黄绿色粪便; ➢ 呼吸困难,鼻流浆液性分泌物; ➢ 神经症状,两腿麻痹或抽搐。 ➢ 1-2d出现死亡。
对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但2-5%氢氧化钠,10-20%石 灰乳能将其杀灭。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鹅和番鸭易感,鸭和鸡有抵抗力。 主要感染20日龄以内的雏鹅,年龄↑—易感性↓; 1周龄内:死亡率100%, 10日龄以上:死亡率<60%, 20日龄以上发病率低,1月龄以上极少发病。
2、特点 病鹅和带毒鹅为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传播,种蛋垂直传播。 暴发:病毒垂直传播后的雏鹅群; 孵化室用具、环境,种蛋的严重污染,孵出雏鹅
3、亚急性: ➢ 15d以上雏鹅; ➢ 精神沉郁、腹泻、消瘦,生长发育受阻。
1周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见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双腿麻痹、倒地乱划,抽搐而死
精神沉郁 腹泻,肛周羽毛被粪便污染
头颈扭曲
头颈前伸
四、病变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课件(共29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课件(共29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小鹅瘟
又称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 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小鹅瘟
在临床上主要是精神萎顿,食欲 废绝,严重下痢和出现神经症状。
小鹅瘟
病变的主要特征: 发生渗出性肠炎变化,小肠粘膜
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 堵塞肠腔。
小鹅瘟
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病原
✼ 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 ✼ 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 病毒为球形,没有囊膜,没有血凝
剖检变化
1、最急性 ✼ 死亡很快,病变不明显 ✼ 只有小肠前段粘膜肿胀充血,覆盖有大量浓厚的淡色
粘液,有时可见粘膜上有出血
剖检变化
1、最急性 急性型的如病雏大于10日龄,病程
在2天以上的,可能出现特有的肠道病变。
剖检变化
2、急性
✼ 小肠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并与大量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 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使该处肠道不通,外见极度膨大,质地坚实, 形如香肠状。
肺水肿,腿剖和胸部肌肉出血等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 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与番鸭 ✼ 10 日 龄 以 内 的 鹅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可 达 95%-
100% ✼ 以后随着日龄增大而减少 ✼ 成年鹅不发病,但可携带病毒和向外排毒
2、种鹅的疫苗接种
✼ 在种鹅产蛋前10-30天用小鹅瘟弱 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每只肌注2-4 头份
✼ 如果种鹅未免疫,应对初生雏进行 免疫接种,通常每只1头份,进行 皮下或肌肉注射
防控措施
3、用高免血清紧急预防和治疗
✼ 对没有母源抗体(种鹅没注射小鹅瘟疫苗)的雏鹅在 1-2日龄时紧急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皮下注射 0.5毫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鹅瘟的流行有一定周期性。 小鹅瘟的流行有一定周期性。 在大流行后, 在大流行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获得主动免 年发生大流行。 疫,因此不会在一地区连续2年发生大流行。 因此不会在一地区连续 年发生大流行 每年全部更换种鹅群一般间隙2~ 年大流行 每年全部更换种鹅群一般间隙 ~5年大流行 一次,部分更换种鹅群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 一次,部分更换种鹅群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
流行病学
本病仅发生于4-20日龄以内各种品种的雏鹅 日龄以内各种品种的雏鹅 本病仅发生于 和雏番鸭。 和雏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易感雏鹅的 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禽类包括中国鸭、 其他禽类包括中国鸭、半番鸭和哺乳动物均 不感染发病。 不感染发病。
本病的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 本病的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雏鹅 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 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 可达100%, 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 日 %,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20日 可达 %, 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 龄以上的发病率低, 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细小病毒的外观呈圆形或六 角型,无囊膜, 角型,无囊膜,二十面体对 病毒; 称,单股DNA病毒;病毒颗 单股 病毒 粒大小,角对角直径 纳米 纳米, 粒大小,角对角直径22纳米, 边对边直径为20纳米, 边对边直径为 纳米,直径 纳米 20~22纳米 纳米, 为20~22纳米,有完整病毒 形态和缺少核酸的病毒空壳 形态两种。空心内直径为 形态两种。空心内直径为12 纳米,衣壳厚为 纳米 纳米; 纳米,衣壳厚为4纳米;壳 粒数为32个 粒数为 个;核酸大小约为 6kb。 。
鹅胚连续传十几代以后, 鹅胚连续传十几代以后,病毒对雏鹅的毒 力明显减弱, 力明显减弱,将这种传代病毒接种鸭胚成纤维 细胞培养物,不出现细胞病变,培养物中所含 细胞培养物,不出现细胞病变, 病毒的浓度也很低。经鹅胚连续传三十代后, 病毒的浓度也很低。经鹅胚连续传三十代后, 毒力显著降低,以至接种雏鹅常不能使其发病。 毒力显著降低,以至接种雏鹅常不能使其发病。
临床症状
小鹅瘟的症状以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 统紊乱为特征, 统紊乱为特征,但其症状的表现与感染发 病时雏鹅的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病时雏鹅的日龄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最急性、 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 和亚急性三种类型。 和亚急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 周龄以内的雏鹅 周龄以内的雏鹅。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当发现精神呆 钝后数小时内即呈衰弱,或倒地两腿乱划,很快死亡。 钝后数小时内即呈衰弱,或倒地两腿乱划,很快死亡。 急性型:常发生于 ~ 周龄的雏鹅 周龄的雏鹅。 急性型:常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患病雏鹅食欲减 少或丧失。站立不稳,喜蹲卧,落后于群体。排出黄白色 少或丧失。站立不稳,喜蹲卧,落后于群体。 或黄绿色稀粪,并杂有气泡、纤维碎片、未消化饲料。 或黄绿色稀粪,并杂有气泡、纤维碎片、未消化饲料。 喙端发绀,蹼色泽变暗。 喙端发绀,蹼色泽变暗。 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 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 或者出现勾头、仰头、角弓反张。 或者出现勾头、仰头、角弓反张。
在我国江苏地区很早就有该病的流行, 在我国江苏地区很早就有该病的流行,严重地影 响养鹅业的发展。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首次发现此 响养鹅业的发展。 年我国学者方定一首次发现此 病,1961年他又用成年鹅研制出高免血清,有效地控 年他又用成年鹅研制出高免血清, 年他又用成年鹅研制出高免血清 制了本病的发生。 制了本病的发生。
小鹅瘟病毒的基因型GPV基因组为单链、线状DNA, 小鹅瘟病毒的基因型GPV基因组为单链、线状DNA,含 GPV基因组为单链 DNA 有正极性链的病毒粒子和含有负极性链的病毒粒子数目基 本相等。Brown等首先发表了GPV基因组的3434个核苷酸的 本相等。Brown等首先发表了GPV基因组的3434个核苷酸的 等首先发表了GPV基因组的3434 克隆与序列。该区域包括GPV的NS和VP的部分编码区。随后, 克隆与序列。该区域包括GPV的NS和VP的部分编码区。随后, GPV 的部分编码区 Zodori等报道了GPV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截至2003年12月 Zodori等报道了GPV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截至2003年12月, 等报道了GPV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003 在世界生物基因数据库注册的GPV全长或部分基因序列有20 在世界生物基因数据库注册的GPV全长或部分基因序列有20 GPV全长或部分基因序列有 条。
田晋红等报道GPV在产蛋母鸡体内具有 在产蛋母鸡体内具有 田晋红等报道 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性。 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性。用GPV强毒或 强毒或 鹅胚尿囊液或鸭胚化弱毒人工接种产蛋母鸡, 鹅胚尿囊液或鸭胚化弱毒人工接种产蛋母鸡, 接种后5~7d在卵黄提取液中能测到病毒抗原, 在卵黄提取液中能测到病毒抗原, 接种后 在卵黄提取液中能测到病毒抗原 并一直持续到45d。说明用GPV感染产蛋鸡 。说明用 并一直持续到 感染产蛋鸡 可作为一种增殖GPV的方法,感染的鸡卵可 的方法, 可作为一种增殖 的方法 暂时保存GPV。 。 暂时保存
培养特性
GPV在进行初代分离时,只能用鹅胚、 GPV在进行初代分离时,只能用鹅胚、番鸭胚 在进行初代分离时 或它们的原代细胞培养物, 或它们的原代细胞培养物,其它的禽胚或细胞培养 物均不能使细胞增殖。将病料悬液接种到10~15日 物均不能使细胞增殖。将病料悬液接种到10~15日 10~15 龄鹅胚尿囊腔内,5~7d后胚体出现死亡,死亡胚胎 龄鹅胚尿囊腔内,5~7d后胚体出现死亡, 后胚体出现死亡 出血、肝脏呈黄褐色。在鹅胚中连续传十代以后, 出血、肝脏呈黄褐色。在鹅胚中连续传十代以后, 对鹅胚的致死时间缩短至3d左右, 对鹅胚的致死时间缩短至3d左右,死胚出现绒毛尿 3d左右 囊膜水肿,胚体多数鲜红色有充血和出血变化, 囊膜水肿,胚体多数鲜红色有充血和出血变化,心 肌和肝脏变性。 肌和肝脏变性。
GPV与本属其它成员显著不同的特点是不能 GPV与本属其它成员显著不同的特点是不能 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 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但能凝集黄牛 精子,并可用抗血清作凝集抑制实验。GPV只有 精子,并可用抗血清作凝集抑制实验。GPV只有 一个血清型, 一个血清型,与本属其它病毒不呈交叉血清学 反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GPV分离株在抗 反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GPV分离株在抗 GPV 原性上基本相同或及相近, 原性上基本相同或及相近,而与鸡和哺乳动物 细小病毒无抗原相关性 。
发病雏鹅从粪中排出大量病毒, 发病雏鹅从粪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爆 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大 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 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 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并通过蛋将病 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小鹅瘟 (Gosling plague)
小鹅瘟即鹅的细小病毒病(Goose Parvovirus,GPV), 小鹅瘟即鹅的细小病毒病 ,GPV), 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性 传染病,以渗出性肠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炎症为特 传染病,以渗出性肠炎、 13日龄雏鹅 征,致病性强,死亡率高。对10~13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 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10 13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 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 %,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 %。 亡率可达 %,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
鹅细小病毒理化特性
GPV对外界因素具有抵抗力, Sheer等人报道, GPV对外界因素具有抵抗力,据Sheer等人报道,病毒粒 对外界因素具有抵抗力 等人报道 子能抵抗各种化学物质如氯仿、乙醚、脱氧胆酸钠盐、0.5% 子能抵抗各种化学物质如氯仿、乙醚、脱氧胆酸钠盐、0.5% 酚、1:1000福尔马林等的处理,在pH3溶液中不被致弱,且 1000福尔马林等的处理, pH3溶液中不被致弱, 福尔马林等的处理 溶液中不被致弱 对热较稳定。据方定一报道,我国GPV分离株以56℃加热lh, lh, 对热较稳定。据方定一报道,我国GPV分离株以56 加热lh GPV分离株以 仍能使鹅胚死亡,不过死亡时间较不处理的延96~120h, 仍能使鹅胚死亡,不过死亡时间较不处理的延96~120h,50℃ 96~120h 下经3h, 下经7d 对感染滴度无影响。 7d, 下经3h,在37℃下经7d,对感染滴度无影响。病毒同样对乙 3h 醚、氯仿、胰酶和pH3的处理有抵抗力,经上述处理的病毒接 氯仿、胰酶和pH3的处理有抵抗力, pH3的处理有抵抗力 种鸡胚后,与未经处理的病毒没有差异。 种鸡胚后,与未经处理的病毒没有差异。
病原
早期的研究报道曾经误认为本病的病原是呼肠孤 病毒,或者认为致病因子是腺病毒。 病毒,或者认为致病因子是腺病毒。后来更加详实的 研究证明病原为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Goose 研究证明病原为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Goose plaguevirus),既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plaguevirus),既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ridae)、 G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ridae)、细小病毒亚科 (Parvoridae) (Parvorinae)、细小病毒属(Parvovius)。 (Parvorinae)、细小病毒属(Parvovius)。 (Pa 其中基因全序列有 条,由匈牙利的Zadori分别在 分别在 1995年和 年和2003年注册,全长均为 年注册, 个基因, 年和 年注册 全长均为5106 bp,有4个基因, , 个基因 个分别是结构蛋白(病毒衣壳蛋白 其3个分别是结构蛋白 病毒衣壳蛋白 个分别是结构蛋白 病毒衣壳蛋白)VP1、VP2和VP3 、 和 的基因,另一个为功能蛋白, 蛋白的基因。 的基因,另一个为功能蛋白,即REP蛋白的基因。GPV 蛋白的基因 基因组两端为回文序列折叠形成的发夹结构,中间的编 基因组两端为回文序列折叠形成的发夹结构, 码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 码含有 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 frame,ORF), 个开放阅读框 , , 右侧ORF编码 种结构蛋白,三者共用同一个终止密码 编码3种结构蛋白 右侧 编码 种结构蛋白, 子,起始密码子各不相同,分子量大小顺序是VP1、 起始密码子各不相同,分子量大小顺序是 、 VP2、VP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