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40余年的恩恩怨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40余年
的恩恩怨怨
麦克阿瑟和马歇尔同是1880年生人,只是前者是生于年头的1月26日,后者生于年尾的12月31日,这仿佛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同样是美国最高军衔获得者中的两人之间存在的巨大的隔阂。
在他们第一次发生联系的时候,两人都还是军官学校的学生,那时候,麦克阿瑟中尉和马歇尔少尉是利文沃斯堡步骑兵学校的同班同学。
从一开始,这两人就仿佛天差地远。
麦克阿瑟出身于军人世家,父亲是有名的美军英雄。
他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分数是洗点有史以来三个最高分之一。
毕业后作为父亲的副官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曾在国外任职。
在利文沃斯堡步骑兵学校里,高大英俊的麦克阿瑟永远趾高气昂,无论才干气质阅历都俨然是优等生中的领袖,如同一群美丽的天鹅中王鸟凤凰一般的存在。
马歇尔,他的父亲虽然也是军人,但是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毕业的学校是维吉尼亚军事学院,虽然也算是名校,但地位与西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学院学长赞扬以第八名的成绩毕业的马歇尔的一句话,“如果他去当军人的话,成就会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
”如果两校相当,A校的优等生超过B校的一般生,不是理所应当的吗?院长的话下意识中其实承认了自己的学校比不上西点。
毕业后,马歇尔的经历乏善可陈,一直没有得到晋升使得他自己一度曾经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个军官。
在利文沃斯堡步骑兵学校里,马歇尔除了从来没人见他擦过的皮靴却总是很光亮这点有些奇怪之外,就是个毫不起眼的学生,像煤堆里的黑猫一样,根本没人注意他。
可是,到了学习结束的时候,就像那些老套的励志故事中必然会发
生的那样,大家惊奇的发现,无声无期、存在感薄弱的马歇尔超过了天
才麦克阿瑟,成为年级成绩第一的人。
这时候马歇尔的皮靴总是很亮的秘密也被人发现了,原来他暗中一直在努力的刻苦学习,每当发困想睡
的时候就擦皮靴来提神,然后继续用功。
刻苦的天才胜过了天生的天才,大家都非常的惊讶,当然,其中心理最复杂的就是那个风头被压下去了的人。
麦克阿瑟不禁在心里想着:这个小子,是个会在暗地里下功夫的人啊……
那一年,麦克阿瑟和马歇尔都还是27岁的年轻军官,虽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也不可能知道等着自己的会是什么。
最大的光荣
一战期间,1918年11月,马歇尔在美国远征军总部肖蒙任参谋,麦克阿瑟则是在美军42师任参谋长。
当时德军败局已定,但是色当还在
德军手中。
色当,由于在先前的普法战争中法国被大败于此地,因此在
心理上占领色当具有莫大的意义,可以说谁占领了色当,谁就得到了一
战中最大的光荣。
美42师位于被德军占领的色当仅仅3英里的位置上,对色当可说是伸手可得,同时法军也在拼命往色当进发,可还远远落在
美军身后。
为此麦克阿瑟摩拳擦掌,坚信那最大的光荣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可是,正因为光荣巨大,谁占领色当就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美军总部参谋马歇尔为此询问自己的上司,是否应该下令美军停止前进,让法国人去占领色当。
得到的回答是,不必等待法军,无论是哪只部队,只要先赶到就可以对色当发动攻击,防区分界线不再具
备约束力。
让马歇尔依样发布命令。
结果,“分界线不再具备约束力”这一句造
成了后来叫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本来呢,取消分界线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前线部队奋勇争先的,可是,分界线在军事上之所以存在有其基本的存在意义,让军队的指挥、队列不至于混乱。
一取消,麻烦就来了。
因为美42师的防区离色当最近,临近的美1师一接到取消分界线的命令就呼啦啦的拥进42师的防区内,原本让一个人走的路,变成了两个人走,命令系统也变成了两个,A安排a 走的路,a到了以后发现接受B命令的b已经在了。
其结果就是,道路变得拥挤不堪,谁也走不动。
麦克阿瑟气得暴跳如雷,一个人开着车跑1师的队伍里大吼,“这里是42师的地盘,不是42师的人都给我滚出去!”得到的回答:“你谁啊!?”“我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谁啊?你们听说过吗?”“没听说。
”“看他那样子一点不像军官,也不像美军。
”麦克阿瑟为了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外出不穿正规的军服,脖子上藏着母亲织的领巾,腰上别着象牙手枪就四处走动。
42师的人见得多了也习惯了,别的部队的军官们有的也可能听说过传闻,可是他眼前的这些士兵可是从没见过这样子的军官。
于是就有人嚷,这个大概是德军的间谍吧,先绑起来再说了。
麦克阿瑟气的大喊,“你们敢绑我!我是42师的参谋长!我是麦克阿瑟!”“下他的枪!……都跟你说没听说过麦克阿瑟是谁了……”
好不容易打电话到42师师部证明了身份,麦克阿瑟才给放出来。
就在美军不同部队之间拉拉扯扯,谁也不能前进一步的时候,法国人也赶上来了。
一个法国将军对着美国大喊:“色当是法国的!只要法
国人没有进城,不管是里面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法国的炮弹都会一直
往里面发射!哪个不信的就试试看!”
没人去试。
倒不是真怕他,而是,本来就动不了的队伍,法国人挤进来以后更是动不了
了。
炮弹在天上飞,人在地面上吵,谁也前进不了一步。
直到11月11号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停战,色当还是在德军占领之中,最大的光荣没了,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麦克阿瑟那是相当的生气,大骂肖蒙总部的人是肖蒙帮,是废物,是王八蛋。
“如果没有那条毫无常识的命令,色当早就落入42师手中
了”“那条鬼命令是哪个肖蒙小子起草的!”后来他知道了,起草命令
的原来是马歇尔那个小子……“他是不是嫉妒我,不想让我获得功绩啊,从以前就是这样……”后来麦克阿瑟又听说了,那个把他抓起来让他受辱的1师,马歇尔曾经当过那个师的代理参谋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一定是这样的。
”麦克阿瑟这时候不知有没有下
定什么决心。
那是他心里的东西,我们也看不到,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是可以看到的。
10余年的中校
一战结束了,军人们的命运向着两个极端发展。
一方面,那些老将
们功成身退了,才华卓越的年轻人可以得到更高的位置。
另一方面,没
有战争就不需要那么多军队,大部分人要被裁掉,没被裁的在一个小型
的军队里要升迁也很困难。
麦克阿瑟是属于前者的,官运亨通。
1919年,麦克阿瑟成为了西点军校的校长,西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27年任美国奥委会主席;30
年受临时上将军衔,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成为了和平时期美国军队中最
有权势的人。
当然,这个时候的麦克阿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朋友,他很快就会知道“道格拉斯对他是多么的感激“了。
马歇尔就比较倒霉。
战后马歇尔先是做原远征军潘兴将军的副官,后来去过很多地方,还来过中国,但是到了1933年,他53岁的时候,还是个中校团长。
就在这时候,马歇尔的老同学,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上将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要命令他为国民警卫队的师长
了。
马歇尔被这个命令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为什么,升官不好吗?因为,那虽然说是师长,可国民警卫队不是军队,如果被调到那去,一般以后就不会被考虑升职了。
马歇尔马上给老同学写信,“我作为军人,几十年来没有违抗过军队的命令,没有一次提过个人的要求。
可是这次我请求您重新考虑一下对我的任命。
我已经53岁了,做了十几年的中校,为了在退役前得到上校的军衔,我需要在目前的职位上继续待下去。
”他也知道老同学对他是什么看法,光写信大概没什么用,就找了老上司潘兴将军,拜托他帮自己说说情。
潘兴一向很看重马歇尔的才能,在私人方面也得过他不少帮助,所以一口答应了会帮这个忙。
作为原远征军司令,潘兴同时也可以说是麦克阿瑟的老上级,他原以为这就是件小事情,跟麦克阿瑟打个招呼就可以解决了,他可不知道这两人的感情“深厚”到了什么程度。
结果,潘兴在麦克阿瑟那里碰到了软钉子。
麦克阿瑟表面上对老将军倒还很尊重,但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说什么也不行,说多了挂你电话。
把老将军气得直瞪眼,“怎么着,人走茶就凉了?我这老脸不能丢在麦克阿瑟这小兔崽子手里!”
在老将军看来,这件事已经不是马歇尔个人的问题,而是变成了自己的尊严问题。
他马上给罗斯福总统和老部下陆军部长德恩写信,推荐马歇尔升为准将。
罗斯福对潘兴的来信很重视,写了个备忘录叫陆军部长德恩去处理。
德恩也收到了老上级的来信,本来就很愿意办这件事,有总统的备忘录就更好说了。
可是,潘兴百密一疏,信里没告诉说麦克阿瑟和马歇尔有仇。
结果德恩拿着总统的备忘录找谁来办这事呢。
找到了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
于是,这事就黄了。
面对直接上司德恩的交代,麦克阿瑟倒也不敢象对潘兴那样直接拒绝,但是他可以晃点德恩。
“准将?太低了。
马歇尔这人我很了解,以他的条件可以当少将。
”“那更好了,怎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