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徐州市T小学三四年级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
UNDERGRADUATE THESIS
论 文 题 姓 名: 姜倩玥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数学)
年 级 、 学 号: 2014级、140090022
指 导 教 师: 王桃英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
究—以徐州市T 小学三四年级为例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年月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设计)“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徐州市T小学三四年级为例”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江苏师范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江苏师范大学可将本学年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可采用复制、印刷、网页制作等方式将论文文本和经过编辑、批注等处理的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参考,可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呈送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本学位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徐州市T小学三四年级为例
摘要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尤其是进入小学之后,儿童相互交往的频率大大增加,同伴关系在这一时期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发现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小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同性别的同伴进行交往;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小学生倾向于选择学习好的同伴进行交往;家庭环境会影响小学生的同伴交往。

存在的问题有,“性别歧视”;攻击性行为;趋利现象;自卑心理。

在此基础上,从性别因素、儿童行为、学习成绩、家庭环境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最后从教师,家长和小学生自我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同伴关系;现状;对策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upil’s Peer Relationships—take the third and fourth grade of T primary school in xuzhou as an example
Abstract
Peer relation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valu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Especially after entering primary school, peer relationship 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ldren's future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This study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field-observation.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eer relationship.They are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end to choose to socialize with their peers;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peer relationship of stud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end to choose the partners who study well;the family environment can affect the peer relationship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roblems are, “gender discrimination”; aggressive behavior; phenomena of the interests;inferiority complex.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eer relationship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gender factor, child behavior,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family environment.At las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good peer relationship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parents and pupils themselves.
Key Words:pupil;peer relationships;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 t-----------------------------------------------------------------------------------------Ⅱ目录----------------------------------------------------------------------------------------------Ⅲ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一)研究目的---------------------------------------------------------------------------------1 (二)研究意义---------------------------------------------------------------------------------1二、文献综述------------------------------------------------------------------------------------2(一)同伴关系概念界定---------------------------------------------------------------------2(二)国外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2(三)国内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3 三、当前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4 (一)研究方法---------------------------------------------------------------------------------4(一)小学生同伴关系交往的现状---------------------------------------------------------5(二)小学生同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7四、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9 (一)同伴关系与性别因素------------------------------------------------------------------9(二)同伴关系与儿童行为------------------------------------------------------------------9(三)同伴关系与学习成绩-----------------------------------------------------------------10(四)同伴关系与家庭环境-----------------------------------------------------------------10 五、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11 (一)教师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11 (二)家长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12(三)小学生获得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同伴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而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成长与性格培养中也起着不能代替的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较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社交技巧,为未来步入社会作铺垫。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对策。

(二)研究意义
1.研究的理论意义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并深远的影响。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同伴关系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生或大学生,对于小学阶段的研究还不是那么的完全。

小学是儿童发展人际关系,培养社交技巧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丰富已有同伴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2.研究的实践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交往能力,学习交往技巧重要的时期。

小学生在进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社交技巧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如何处理同伴之间的问题也缺乏经验,同伴之间时常会产生摩擦。

对于同伴之间该如何交往,同伴交往时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都是小学生要慢慢习得的。

同伴交往和同伴的影响作用早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

在进入小学之后同伴交往的方式及特点都产生不同的变化,与学前期儿童相比,进入小学的儿童交往的频率增多,一起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逐渐增加。

随着年龄变大,心理逐步成熟,同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同伴对于儿童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儿童的心理和社会认知能力正在发展但还没有成熟,同伴交往是儿童体验情绪的变化和进行认知活动的机会,为日后走向社会和人际交往做铺垫。

同伴关系对于儿童成长和性格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同伴关系概念界定
同伴是指与个体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并且一直相处的人。

《韦氏新大学词典》中将同伴定义为“彼此之间地位平等的人”。

在心理学中,同伴是“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本文所研究的同伴关系是小学阶段的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本文所理解的同伴关系是小学阶段交往比较密切的儿童,他们自发形成的双方的相互关系。

(二)国外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概况
早期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与儿童观息息相关。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的思想与大人的思想是存在区别的。

这是当时学者没有对儿童出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的问题进行主动研究的原因。

直到十九世纪,儿童出现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才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

人们研究发现,儿童出现的大部分心理和行为问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治疗,甚至治愈。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包括理论、方法和实证等各方面。

皮亚杰在他的早期理论中就有提到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作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同伴交往中所产生的合作和感情共鸣,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认识社会的第一步,这也为儿童未来踏上社会作铺垫。

皮亚杰指出,学龄前儿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逐渐成熟,进入学校,同伴交往逐渐增多,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对于儿童的影响也逐日增加。

儿童开始体验同伴交往的冲突、矛盾、和解、共鸣……,这种同伴关系中的火花促进了儿童的成长,丰富了儿童的认知世界,加深了儿童对于同伴的理解,学习如何处理同伴之间的摩擦。

皮亚杰特地指出,同伴间的探讨和争辩可以促进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二战之后,许多学者停止了对儿童同伴关系和同伴交往的研究。

他们把注意力转
①申继亮,李虹,夏勇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②秦文波.幼儿焦虑与同伴接纳、拒绝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6):897-899.
向研究与战争有关的事项。

在冷战时期,学者才开始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儿童身上,但是主要研究的是儿童学业和智力的方面,对同伴交往的研究较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一轮的对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开始了。

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和人类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一个猜想:同伴对于儿童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交往技能会对个体有长期的影响。

一系列相关研究和实验调查都支持“儿童的社会行为影响关系模式”这一假设。

并且研究开始深入探讨儿童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的本质和意义。

①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区分关系模型和界定同伴关系意义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影响。

”这一假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同伴关系,另一方面,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也开始出现。

(三)国内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概况
在国内,最开始对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受国外的影响。

并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群体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增加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关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学者首先了解国外有关儿童交往的研究,然后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儿童同伴交往之间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这一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也有对儿童同伴交往及能力进行教育干预的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后,对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侧重于对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探讨及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对于儿童同伴关系更多的是在研究同伴交往的互动关系,其研究趋向于探讨社会系统的文化和区域价值观为背景的学校或课堂中的角色与个体特性的交互作用。

国内学者对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有几点都认同的看法: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研究应该得到重视;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交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对与小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①①申继亮,李虹,夏勇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三当前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
本研究访谈的主要对象是徐州市T小学的三、四年级的学生。

在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进行开放式的访谈。

通过与班级同学的谈话,了解他们对自己朋友以及班级同学的态度与看法,了解这些同学的性格,家庭状况,学习情况。

以此同伴分析的现状,分析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2.观察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观察法的观察对象主要为徐州市T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

主要观察他们在进行同伴交往时的动作行为以及表情情绪,记录他们产生矛盾时的人员,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并且记录下他们的情绪波动。

在记录结束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提出我的看法。

3.问卷法
本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徐州市T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该学校每个年级有十几个班级,每个班大概六七十个学生,人数众多。

学生来自徐州市的不同区,范围比较广泛,具有代表性。

本次研究一共向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6份。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总计有效问卷总计男86 122 208 151
女77 115 192 165
总计163 237 400 316
(二)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
1.小学生更趋向于与自己同性别的同伴交往
问卷共调查了316名同学,其中男生151人,女生165人。

问卷调查及观察发现,在班级中,大部分的小学生选择与自己性别一致的同学做朋友,性别在小学生的心中是选择同伴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上课分组,课外活动时,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会选择男生与女生分开活动。

在课堂中,竞赛默写单词或者其他有竞争性的活动时,即使不在一个组,男生通常会偏帮男生,女生会偏帮女生。

并且在老师处理男女纠纷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说老师偏向男生或者女生。

在小学中,小学生在交往的时候,会认识到男女之间存在差别,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2.具有攻击行为的小学生同伴关系存在问题
通过对于两位小学生的重点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

儿童行为对于小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有较大的影响。

吴同学较其他同学,更加具有攻击性,极易暴躁,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经常会与同学发生摩擦,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与他玩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排斥与他交往。

他比较容易发生矛盾,但产生冲突可以较快化解和好。

但是总体而言,吴同学比较孤僻,交心朋友不多。

韩同学较其他同学,更加容易生气,比较小气,喜欢打小报告。

比如不小心碰了她一下,一定要打回去;垃圾不小心掉到她的位置,会踢回去;调整座位让她挪动位置,会故意推动桌子,让其他同学没有位置坐;每节课上都会打小报告,而提到她自己的问题却不愿意承认……在与同伴交往中,大家通常会躲着她,不与她玩耍,也不愿意坐在她的旁边。

3.小学生倾向于选择学习好的同伴进行交往
通过问卷调查及观察发现,小学生在进行同伴交往的时候,除了会选择自己较为亲近的同学成为同伴,对于成绩好的孩子,也会有一定的好感。

通常成绩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基本上没有与之交恶的同学,而成绩不好的同学,会受到同学们的讽刺。

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认为对方很厉害,愿意与对方玩耍,愿意和对方交谈,而面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则会看不起。

4.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小学生同伴交往中产生自卑心理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只有约1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不支持他进行同伴交往,约1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对于自己同伴交往没有影响。

有约9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同伴交往存在影响。

说明父母对于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父母的相处方式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产生影响。

通过对两位小学生重点访谈发现,家里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位董同学,是转校生,原本在上海读书,开学后第六个星期才转到徐州市实验小学。

妈妈在上海打工,爸爸在徐州工作,平时陪她的时间很少。

董同学一方面可能因为是转校生,与同学们不熟,在交流时有点退缩,另一方面又很想融入到同学中去。

会把自己的零食牛奶分享出去,想获得同学的好感。

在同学需要她的时候,主动喊她的时候,她会很开心。

如果其他同学在游戏,没有喊她,她会默默的走远。

第二位王同学,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但是弟弟经常会送到奶奶家去,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待在家里。

一方面,王同学对自己的父母有埋怨,另一方面,又体谅父母的辛苦,有一种矛盾的情绪。

在小学同班交往的过程中,通常不参与同伴的游戏,找不到人玩耍倾述,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

(三)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同伴交往中的“性别歧视”
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男生与男生结伴玩,女生与女生结伴玩的现象。

在小学期间,男孩子,女孩子总是不知道如何相处,甚至会认为与异性相处是不对的,会比较害羞,或者排斥与异性相处。

小学生还未完全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
异,甚至有些小学生会,通过家长,网络,电视,对男女性别差异有错误的认知。

导致小学生男女之间交往,存在“三八线”,男孩子女孩子不能在一个组,男生认为女生软弱,女生认为男生暴力等现象。

2.同伴交往中的“攻击行为”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实施者大多是男孩子或者受家庭暴力影响的孩子。

许多男孩子崇尚武力,喜欢武术,但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武术的精神与使用方法,误把打架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这种错误的认知,一步步的把同学推远,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并且在与他发生矛盾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躲避他的拳头,先揍他。

小学生会亲近对自己友好的同学,远离、害怕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同学。

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女生,如果发生冲突,喜欢用力的拍打对方的手臂或者肩膀,并且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一旦损害到她的利益,就斤斤计较,并且一定要打一下对方,久而久之,同学们也是拒绝与她交往,在学习分组或者进行课外活动时,不愿意与她一起。

攻击性行为会使得同伴对自己躲避以及惧怕。

3.同伴交往中的“趋利现象”
在小学生交朋友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会更加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或家境优越的同学或是在班级里担任职务的同学做朋友。

小学生会下意识或无意识的,与对自己有利的同学多接触。

这样的行为有其合理性,但一旦这样的行为过度之后,对于小学生个人和整个班集体甚至学校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同伴交往所选择同伴的标准是怎样的,每个人各有不同,但这个标准的不可能仅仅只依据对自己有利。

那样的同伴之关系不纯粹,也不稳定。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同伴的行为,在班级里或学校中大量出现,会使班风或者校风不正。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小学生可能会变得虚荣,对同伴交往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4.同伴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许多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并不顺利,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有退缩畏惧心理。

这样的心理可能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对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自信,或者是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太看重。

自卑心理会导致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

当存在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在进行同伴交往时,常常会对群体活动有畏惧心理,对人际交往也是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会比较少。

小学生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趋向于选择乐观开朗外向的同伴进行交往。

那么存在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当身边的同伴减少时,可能会导致更加的不愿意与人交往。

四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生活环境靠近或参加同样的兴趣活动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生活在同一个小区中,经常经过同一条路,邻居,同桌或是父母长辈之间相互熟悉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环境和身边的同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只注意到与自己座位相近的同伴或是与本就熟悉的同伴玩耍。

随着心理更加成熟,年级的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同伴交往逐渐产生了一些规则:其一,他们会趋向于与自己性别相同的同学交往;其二,他们更多的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人做朋友;其三,他们愿意选择品行良好,能力强的人做朋友;其四,受父母长辈的思想和行为处事的影响来选择自己的朋友。

(一)同伴关系与性别因素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明显。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个两方面的原因: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能更多,他们活动方式也更加接近,便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选择同性别的同伴是受了家长的影响,在家长的观念中认为,男生和男生交往,女生和女生交往更加合适。

这样的观点影响了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关于性别方面的选择。

也反映了性别认同的作用。

当然,小学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地理解自身的性别,同性别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认可和接受,逐渐产生顺应社会认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并在将来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二)同伴关系与儿童行为
儿童的合作和友善行为使得同伴接受性提高, 而攻击和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

儿童行为会影响同伴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校中,行为表现具有攻击性,不合作,对同伴不信任的同学,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斥。

而同学的排斥会使得他更加的暴躁,具有攻击性。

同学们渐渐疏离他。

具有攻击性的小学生很少有朋友,但不是完全没有,他们可能会交到与自身一样,比较暴力,具有攻击性的朋友。

小学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遗传因素,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由人的遗传所决定。

胆汁质的人容易兴奋,急性子,性情直爽;多血质的人热情开朗,适应性强,精神愉悦;粘液质的人较安静,可以克制忍让,严肃认真;抑郁质的人沉静,易相处,比较敏感。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分为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
儿童在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还未成熟之前,会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家长在家庭中争吵,总是以动手的方式解决,孩子们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喜欢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矛盾。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小学生可能会从电视网络上,看到一些武打片,动作片,认为打架很厉害,很帅,有盲目的英雄主义色彩。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对这一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小学生则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崇尚用暴力解决。

(三)同伴关系与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通常被作为衡量学生成就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最被看重的。

儿童的在校学习成绩不仅是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小学生评价自己和同伴的重要标准。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了解自己的班级中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比较差,并且小学生比较喜欢用学习成绩作为学习结果,并且相互比较。

在小学生的心中,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与坏。

因此,他们更加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学习优秀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与尊重。

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轻视。

学习成绩和同伴关系有着相互的影响。

小学生更加接纳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比较排斥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加容易交到朋友,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人际关系也不太好,比较不容易交到朋友。

(四)同伴关系与家庭环境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模式,很多时候,是从父母长辈能力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从家长身上习得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斥。

而从家长身上习得的良好的,文明的行为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影响很大。

温暖,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信任,鼓励,民主但也权威的家长对于小学生的同伴交往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学生,会比较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同同伴之间的交往,在同伴交往中也会比较受欢迎。

然而,在压抑,专制或放任的家庭环境中,对孩子忽视淡漠,过多干预或过度溺爱的家长,对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被忽视或者被拒绝。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同伴关系的获得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生在进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把在家庭中感受到的,和在家长身上学习到同伴交往的正确的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同伴交往中,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