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三篇小说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三篇小说的比较
李维201004101127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写有关沈从文的论文,之所以对这个作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是由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与众不同表现决定的,因为他既不从属于任何的党派政治,又不从属于现代商业文明,他只是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周遭的一切。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沈从文的这一点独特之处,才让我觉得他的创作更接近我心目中的“文学”的定义。在积累了更多的材料和阅读了更多的沈从文的原著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一定的文艺理论的基础之上,再回过头来看沈从文的作品,确实给人更上一层楼的开阔。
沈从文的所有创作之中《边城》、《三三》、《萧萧》三部小说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三部作品在我看来是沈从文比较成熟的三部作品,我想在沈从文所有的创作之中这三部作品应该在某一个方面具有代表性,所以这里拿出来做特别的分析。
《边城》、《三三》、《萧萧》三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共性的,小说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甚至是人物特征在某些方面都有其共通性。而且这三部小说创作的时间也是十分的接近,《萧萧》最短写在一九二九年冬,然后是《三三》写于一九三一八月年。最成功的应该就是《边城》,这一部作品作者一九三三年冬至一九三四年春完成,这也是三部作品里面最长的一部。可以说这三部作品,大致体现了作者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沈从文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或者可以这样说,这三部作品代表了他的一种创作风格。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他以川湘交界的茶峒小镇为创作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突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寄托了作者“爱”与“美”的文学理想。《边城》这部爱情悲剧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作者所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朴的人情美、人性美、人心向善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由此托出了作者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时期的那块湘西神土。
《边城》故事的最后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我想这也并不就是悬念,只不过是作者,不愿意破坏故事的美感而故意设置的一个所谓的“悬念”,像这样的手法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之中的应用也并不少见,就像“梁祝化蝶”一样,只不过两种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我本人觉得《边城》本来应该就是一个悲剧,这一点或许从汪曾祺的评述之中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得出一些问题。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和沈从文一样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作为师承关系,汪曾祺很好的继承并发展了沈从文的乡土叙事风格,汪曾祺也由此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他是这样评价《边城》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萧萧》中的萧萧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也没有完整的家庭的乡村姑娘,小说之中的萧萧很小就被嫁当童养媳,后来因萧萧爱情萌动而越界怀孕,花狗也因为不愿付负责任而出逃,萧萧因为怀孕被囚禁,按照当地的规矩,萧萧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被发卖,要么沉塘。但是萧萧戏剧性的逃过了被沉塘发卖的命运,并且顺利的产下了私生子,意外的被夫家重新接受,并且他的这个私生子也娶了童养媳,又有一个和她相同命运的女孩,一切又回到原点。
似乎萧萧的悲剧更能说明一种历史的悲剧,生活绕了一个圈,又回到原点。但是细细品味作者又的确不是在说明某一个人生哲理,它更像是在描述萧萧那种身处悲凉之中却又毫无意识的悲哀,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主题,在这一部小说之中体现得并不是那么的充分,那
就是沈从文的“乡下人”眼光来审视城市,沈从文曾经在各个场合说过自己只是一个“乡下人”,对沈从文来说,当他的生命足迹穿梭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都市空间时,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乡下人”。他在很多的场合提到自己就是一个“乡下人”,比如说在《新湘行记》中他是这样说的“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型,不易改变。”
沈从文的“乡下人眼光”在这一部小说之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女学生作为小说的后景不断的从庄子边“经过”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而这一种乡下人的眼光在《三三》里面体现的最为充分
三三是杨家碾坊的女儿,三三年幼时父亲早逝,和母亲一起长大,十五岁的三三和城里来乡下养病的白脸少爷相遇,从此之后三三心里对白脸少爷多了一份介怀,三三的爱情也就此萌动,直到有一天母女两到城里去看白脸少爷的时候,却又听到少爷已经死去的消息,白脸少爷的死打破了三三一切关于爱情的幻想。故事就这样结尾,没有戏剧没有冲突,全篇充溢着的就是这样一个悠忽而来又悠忽而去的梦境。《三三》从故事本身来看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但是我们从小说里面却读不出一点爱情悲剧中悲的味道,沈从文巧妙的利用爱情悲剧把现实世界与理想的湘西世界相连,将爱情的悲剧包裹在理想的湘西世界之中,这是沈从文小说独特性的体现。
《三三》里面的乡下人眼光应该是最明显的了,面对城里来的白脸少爷,三三充满了乡下人的好奇,甚至是少爷身边的一个丫鬟三三也报以怀疑,不理解以及乡下人的欣羡,而三三的母亲则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小说之中三三母亲对于城里生活的渴望我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她不知道城里有更多的人想逃离那里,希望获得他们不曾拥有的自由祥和的生活。
三三除了描述那种纯净蒙昧的感情之外另一个主题便是从乡下“生”的一面暗示城市生命的“死”,白脸少爷到乡下来就是养病的,这也许就是是某种暗示,在小说之中城市生活是“病”的是“死”的。沈从文的乡下人眼光是独特的,从偏僻的湘西到现代都市,沈从文遭遇并且真切体验到了乡土中国在现代转型时代所产生的现代性问题。由于自身承受这巨大的文化反差与冲突,沈从文的现代性体验,较之他人更为强烈。我想或许这就是沈从文的独特所在。
分析这三部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其实萧萧、三三还有翠翠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姑娘都没有完整的家庭,都没有受过教育,但是她们都是一样的温婉如水、恬淡自守,这些姑娘不仅拥有美丽的面庞,更加有一颗朴实纯洁的内心。这些都是沈从文笔下最具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她们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
在这三部小说之中都有着一个悲剧的内核,《边城》的结尾是天宝死,爷爷死,傩送远走,会不会回来,我更倾向于回不来;《萧萧》的结尾花狗出走,萧萧也免于沉塘或者发卖,甚至养了一个私生子在婆家,并且这个私生子也娶了童养媳,似乎一切又回了原点,显示出一种充满历史循环感的按惯性生活的自在生活图景,或许这就是这是小说最显悲的地方,也是沈从文作品思想核心美丽总是让人忧愁的体现;《三三》的结尾白脸人最终病逝,就是这个白脸男人的病逝终结了三三所有关于爱情的幻想。
这三部小说在情节上面是有相通之处的,这三部小说归结一下,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同时包裹这个内核的就是湘西美好的边地风光,以及当地居民淳朴善良的民风,以及当地人与人之间美好而淳朴的情感。读沈从文的小说我们总是会为这样的一些细节所打动但是我们却又很少关注到作品真正要传达的最本质的东西,作者在植入这一个故事原型的时候用以包裹的东西实在是很精美,这就是当我们真正发现故事的悲剧内核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觉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