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第10章全球环境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学》_第10章_全球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学》_第10章_全球环境管理
9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 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 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 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 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1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 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 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 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 治问题。
规划理事会
环境秘书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规划局
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 登记
国际资源查询系统
全球观察 地理物理
全球污染与健康 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
经济与社会规划 技术协作训练
环境基金委员会 环境基金
国际基金委员 会
29
UNEP的环境观察与评价组织
为了完成观测评价世界环境状况这一重要任务, UNEP专门成立了三个重要的附属组织,以从 事环境观测和评价工作。
32
33
《保护臭氧层公约》及其议定书
1985年3月22日,22个国家和欧洲经济委员会 在维也纳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该公约是UNEP首次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 性国际环境法文件,也是第一部全球性的大气 保护公约。
1987年9月14日至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的国际会议上,来自4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代 表,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氯氟烃使用 量的保护臭氧层的决定书——《关于消耗臭氧 层物质的议定书》。
区域性国际组织:包括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如国际自 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及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等。他们 在全球环境保护中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下面简要介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自然保护 基金会的情况。

环境管理学ppt

环境管理学ppt

2020/8/23
22
(四)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质量管理
• 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 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或适宜程度。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 保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财产而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 量所作的规定。
• 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根据 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可划分为:大气环 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声学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固 体废弃物管理等。
2020/8/23
28
三、环境管理学的内涵和特点
• 内涵:
环境管理学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目 标,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理论和 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它综合运用环境 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类-环 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采用各种手 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关 系,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2020/8/23
23
2.生态环境管理
• 生态环境,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由各要素 以不同的结构形式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状态的自然 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基础。
• 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空气、土地、水、生物、矿物、 气候等,也可称为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 生资源
• 在生态环境管理中,重点是对自然环境的要素进行管理 。
第二节 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发展
一、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管理方法的演变
2020/8/23
2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环境 – 概念 – 特征
• 环境问题 – 概念 – 产生与发展 – 中国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 .P2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3.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P74.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

P7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P156.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

P16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

P178. 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

P2110.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

P231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12.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学重点知识

环境管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1、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1981年,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组织环境污染治理为中心。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6、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7、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8、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性质划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9、环境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章1、可持续发展(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6、三种生产的关系:7、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2)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章1、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环资委)。

《环境管理学》课件

《环境管理学》课件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二
某内陆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重点讲述城市在限制机 动车、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绿地等方面的努力。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三
某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探讨如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主要关注农村地区 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农业污染防治 、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
详细描述
循环经济理念强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 生,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生态平衡理念
总结词
生态平衡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基石,它主张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确保自然环 境的健康与安全。
详细描述
生态平衡理念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 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防止生态失衡。同时,要加强对 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修复 受损的生态系统,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 稳定。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以实现长期的、健康的、稳 定的发展。它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正,以确保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循环经济理念
总结词
循环经济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张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 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某矿业企业的环境修复与治理项目,讲述 企业在关闭矿井后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和 环境整治的经验。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污 染治理等方面,展示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和挑战。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一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

a.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 决条件。
b.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 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宏
观和微观层次,是根本保证。
c.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
污染的产生—微观层次是关键。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 是从日本环境政策中的“污染者负担”的原 则引申过来的。 • 实现这一政策,要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经济行为主体的环境责任问题: a.污染防治责任: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内化到企业自身的生产中去。
•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 • 是对“三十二字”方针的重大发展 • 是环境管理思想与理论的重大进步
• 对“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理解与分 析
a. “三同步”的前提和基础是同步规划 —
体现了预防为主
b. “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实施
c. “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发展 — 是制定
环境保护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环境管理的模式、手段和职能
(一) 环境管理模式
• 环境管理模式:指在特定的环境管理组织 模式中所确定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 区域管理模式
(2) 行业管理模式
(3) 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环境管理手段
• 环境管理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 段(1。) 法律手段 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 和持续性 (2) 经济手段
• 管理的对象:人(人的三种基本行为)
• 管理的核心:限制 • 管理的范畴:次生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内涵 • 环境管理应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 (1)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 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 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 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环境科学概论20 全球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概论20 全球环境管理

2.国际环境情报网
联合国于1973年1月建立该 情报网,主要包括全球环境监 测系统(1979年我国正式参 加)和国际环境资料来源查询 系统。监测系统拥有143个国 名科学家和家技的术3人万员,他们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现代化工 具昼夜监视着气候的变化、污染及其对健康、自然资源和 海洋的影响。查询系统包括分布于129个国家的6000个机 构和600个数据库,每年要回答世界各国一万多条有关环 境的查询,为各国了解全球的环境状况,采取环境行动提 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分4种类型。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 的环保民间组织,如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基金会、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各地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二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保民间组 织,如自然之友、地球村,以非营利方式从事环保活动的 其他民间机构等;三是学生环保社团及其联合体,包括学 校内部的环保社团、多个学校环保社团联合体等;四是国 际环保民间组织驻华机构。环保组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 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该协会是由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科学工作者及自然保 护专家联合组成,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群。该组 织设有濒于绝灭物种、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生态学、环境 规划、环境政策、法律和环境教育等六个委员会,共有科 学家和专业人员700多人。我国于1980年参加。
著名的国际环保组织包括地球政策研究所、绿色和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美国山岳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保 护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等,他们在推动国际环保运动 的发展、开展国际环保合作、协助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绿色和平组织
1970年由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于加拿大,原为小 组。1971年小组派象征和平和健康环境的“绿色和平”号 船前往北冰洋中的阿姆奇特卡岛,抗议美国在那里进行核 试验。之后,该小组改称为绿色和平基金会,1979年该组 织在荷兰正式成立。绿色和平组织主要是通过包括冒险行 为在内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以期拯救地球。迄今已发动 过大量支持裁军、消除核武器与核军舰的和平运动,也进 行着反污染、反转嫁污染、反捕鲸、反对在南极进行商业 活动、反对焚烧固体危险废料、反对捕杀袋鼠、保护海洋 生物等多种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工作。绿色和平组 织已在2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1993年有430万人为其捐款。 作为国际性民间组织,其在环境保护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凡响。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____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问题(严格)环境科学中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1、农业文明以前的远古时代---不存在2、农业文明时代---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3、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灾难具体: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耗竭、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气物分类:1、按性质分: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等),二次污染问题(酸雨、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荒漠化),矿藏资源衰竭问题(煤炭、石油)2、介质:大气、水体、土壤3:、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4、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产生的原因:单个的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结果——环境外部性,环境资源为可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人类社会物质流动:索取资源——加工——流通——消费——弃置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最后背)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三、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根本目的: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已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一、环境管理的主体——由谁来管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性力量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推动作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环境管理的最终推动着与直接受益者二、环境管理的对象——管什么管理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管理领域划分:1、要素环境管理---水、气、声等自然环境要素2、产业环境管理---人类社会的产业活动,工农业等3区域环境管理---城市、农村等4、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落到环境管理的主体上按环境物质流分: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产业环境管理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重点中心(国家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外部性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最后背)生命周期评价(LCA)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内涵、特点1、概念和内涵——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2、特点:首先,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科学其次,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科学再次,环境管理学是正在发展的科学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简介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1、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国务院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机构……. 4、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5、地方环境管理机构二、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基本政策: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2、基本方针:i、三十二字方针ii、三同步、三统一方针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1、“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三同时”:建建设项目中防止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新五项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中国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投资(最后背)环境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根据最新气候模式预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 以每10年0.2~0.5℃速率升高,到21世纪末,气 温将增加1~3.5℃ 。
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北极熊溺死
2、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暖化将提高海洋表面
蒸发量,从而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大气成分变化已使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其总体发展趋势是: ⑴中纬度地区的降雨量增大; ⑵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 ⑶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
⑸能源开发利用不符合可持久性原则; ⑹迅速而又未经良好规划的都市化,特别是沿 海地区的都市化,正在给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 造成严重负担; ⑺周期复杂且常不为人知的全球生物化学相互 作用正在因人类干扰导致广泛的水文变化、气 候变化、酸化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生物生 产力急剧丧失。
这些变化都与当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方式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口增长是 导致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主要驱动因子。
一、人口增长
从1850至1999年底短短150年,世界人口 由10亿激增到60亿,预计到21世纪末世界人 口还将增加一倍,高达120亿。
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人类将需要 更多粮食、衣物和能源,意味着人类将更快地、 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加迅速地 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巨大人口压力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根源, 因此有效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已成为解决全球 环境问题的关键。
3、全球云量分布变化 自20世纪以来全球云量有增加趋势,例
如在印度过去50年内云量增加7﹪,欧洲80年 内增加6﹪,澳大利亚80年内增加8﹪,而北美 在过去90年内增加9﹪。云量增加对气候变化 将产生复杂的综合影响。
4、海平面上升 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
20cm,全球温暖化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南极 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高山冰川融化是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

《环境管理学》课件

《环境管理学》课件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保 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 政策、加强生态监管、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 制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向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来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制度。该制度基于"谁污染、谁 付费"的原则,通过对不同污染物和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 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 重要的环保资金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
总结词
土壤污染防治旨在保护土壤资源免受污染和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 估、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等措施,降低土壤 污染风险,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保项目参与
参与全球环保项目,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进程。
跨国企业环境管理
推动跨国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加强国际环境 监管合作。
国际环境条约遵守与执行
遵守并执行国际环境条约,推动全球环境保 护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管理学-精品文档32页

环境管理学-精品文档32页

"丝绸之路"上的交河故城历史名 城,
西域小国楼兰
陷入沙漠中的统万城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酸雨蔓延 • 森林锐减
• 土地荒漠化 • 大气污染 • 淡水资源枯竭 • 海洋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险废物和有毒化 学品的扩散
15个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
段,对于人类有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 进行的调整,以期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的一种活动。
• 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它是人类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
• 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
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 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 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 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 《环境保护法》中的解释:“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 村等。 ”
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人工环境)
(二)环境问题
• 涵义: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最初被认为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 ——此后,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角度探究其发生原因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 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
传统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与缺陷
基本观念 发展观 伦理道德观 价值观
特征与缺陷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学-10-循环经济

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学-10-循环经济

经 济 发 展 预 警 系 统 构 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绪 论
(一)经济增长的代价与循环经济的提出 (二)循环经济基本原则、体系和层次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四)循环经济学:学科基础和学科特征
(一)经济增长的代价与循环经济的提出
1.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2. 循环经济思想的源起-“天人合一观” 3. 循环经济的提出 4. 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5. 两种发展“范式”的比较
1.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崇拜自然阶段
征服自然阶段
人类社会的早期
人类进入16世纪后
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群 在生产中软弱乏力,人
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 的产生,及第一次工业

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狭隘
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

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

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力量不断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发展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 蒸汽机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 ,继而又步入以电子计算机
阶 段
、核能开发、空间技术、生
物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
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
自然对人类大规模报复
环境污染 引发的生 态失衡
资源枯竭 导致的能 源危机
人口爆炸 带来的粮 食短缺
2.循环经济思想的源起-“天人合一观”
天人一体的世界观 天人合德的价值观 天人相参的生态观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 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资源
污染 产品
资源
污染 产品
资源 再生资源
产品
4. 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2)
5. 两种发展“范式”的比较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

环境问题:土地、森林、灾害、生物多样性、大气、淡水、城市面积、海岸和海岸区。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物质流动:原始文明:索取、消费、弃置。

农业文明:索取、加工、消费、弃置。

工业文明:索取、加工、流通、消费、弃置。

环境观念的转变环境行为的转变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环境管理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环境管理学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1、把环境问题看成一个技术问题,一治理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2、把环境问题看成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手段的管理阶段。

3、把环境问题看成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和谐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

可持续发展原则:1、持续性原则[环境和资源是可持续法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证。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以不损害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即,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得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2、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是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和两级分化。

代际公平是当代人不能以内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3、共同性原则。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全人类的责任和道义】管理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群体分类理论:友谊性群体、任务型群体、命令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要: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环境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所谓环境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实现共赢的过程中,规则是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规则实际上就是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的总称。

规则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的保障,因为共赢并不是双方都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妥协。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国家环境主权原则是当代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 原则,是核心,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全球环境管 理中的应用。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 环境主权,即对于本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问题 拥有在国内的最高处理权和国际上的自主独立 性。
23
《人类环境宣言》第7条指出:“种类越来越多的 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 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 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 求共同的利益。”《里约宣言》也强调,世界各 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内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 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
18
19
20
全球环境管理的三个特点
一是这些原则必须是各个国家都遵循的根本 准则,它们构成全球环境管理的基础。
二是这些原则必须贯穿于整个全球环境管理 领域,包括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 资源等。
三是这些原则应该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必 须得到各国的承认。
21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 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 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 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6
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 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 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活动的 情况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的 基本原则立场
3
4
5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 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 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 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9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 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 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 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 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1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 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 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 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 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 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 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 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 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11
1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两大类。这些环境问题都是人为作用的结果, 虽然每一具体的环境问题都有其各自的人为 原因,但从整体来看,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 消费方式、贫穷、人口增长速度及不合理的 国际经济秩序都是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 原因。
现在的全球环境问题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 年间人类社会行为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结 果,而未来的全球环境将会怎样,则取决于 人类社会现在和将来采取什么样的理性和明 智的措施来限制和改正自身不合理行动。因 此,未来全球环境把握在现在每一个国家、 企业、个人的手中,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理念, 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全球 环境发展趋势。
15
16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自然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对人类 的环境行为进行全球管理
地球环境中的财产属全人类所共有,共有财 产需要人类共同给予保护
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安全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也需要通过共同的行动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 管理
17
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对象是全球“人-环境”系统。因 此,全球环境管理的目标既不是以保护人体健康为 主,也不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宗旨,而是保护人类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保护人类的长远生存与 发展。
全球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 协调各主权国家的主流意志,制定有关的国际法律 原则、规则和制度,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规范各国的行动,使其符合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保障全球环境资源 的合理利用,促进和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正常 发展。其内容包括:一是污染控制管理;二是资源 管理。
第十章 全球环境管理
1
第一节、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第二节、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行动 第三节、中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的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态度
2
课程内容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 分析
介绍在全球环境保护中 起着重要作用的国际组 织主要的全球环境保护 行动重要的环境保护国 际条约及双边多边条约
7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 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 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 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 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 全方位的。
8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 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 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 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 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 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 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 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国际环境合作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信息、教育制度及有关的国际机构。 相互通知和协商。 共同努力提高现有技术,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技术,并
加以广泛应用。 交换有关专家和科学人员。 援助发展中国家。
24
该原则包含两个相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有区别的责任。共同的责 任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都负有共同的责 任,都应该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业。有区别的责任是指各国虽然负有保护 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应负有的 责任是有区别的。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主要包括 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越境转移、海洋污染、水源污染、生物多样 性减少、土壤资源破坏等方面。
13
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发展不足(贫穷)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14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