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铁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金华至建德铁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Zhejiang Huanke Environment Consultancy Co.,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O一七年七月
受建设单位金黄铁路(金华至建德段)建设筹备组的委托,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环咨)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协助建设单位完成公众参与工作。

根据国家及浙江省有关规定,并经金黄铁路(金华至建德段)建设筹备组同意,现向公众进行环评信息公示,并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下一阶段,环评单位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一步修改完善。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
新建金华至建德铁路
1.2 项目规模与基本走向
新建金华至建德铁路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线路起自既有杭长客专金华站,经金华市婺城区、金华市兰溪市和杭州市建德市,终至在建杭黄客专建德东站。

工程正线全长64.477km,其中金华市境内33.474km、杭州市境内31.003km,金华南存车场动车走行线0.961km。

1.3 建设单位
金黄铁路(金华至建德段)建设筹备组
1.4 本项目环评工作概要
受建设单位金黄铁路(金华至建德段)建设筹备组的委托,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环咨)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6年11月10日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并开展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现场监测工作,于2017年7月10日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1.5 项目工程内容
1.5.1 项目技术标准
正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1。

表1.1-1 新建金华至建德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表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
线间距 4.6m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3000m
最大坡度20‰,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0‰
牵引种类电力
动车组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最小行车间隔(min)3min
配套工程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2。

表1.1-2 配套工程主要技术标准表
编号工程内容
正线
数目速度目标值(km/h)动车组类型
牵引
种类
1 金华南存车场走行线单线60 动车组电力1.5.
2 线路
本工程线路包括正线工程和配套工程。

1、正线工程
金华至建德铁路起自金华站高速场,出站后沿杭长客专及既有沪昆线前行,上跨既有金千铁路,走行在既有沪昆及杭长客专之间。

随后线路以800m半径下穿杭长客专后走行于金华市婺城区,经雅宅村东侧并上跨二环西路,经宗宅村南侧,王店村北侧,于后王地村西侧上跨杭金衢高速公路,经马淤村、栅川村、烟溪村南侧,并既有金千线前行,经红狮水泥厂厂区与新建办公区之间区域后折向北。

经嘉宝物流西侧,穿嘉宝化工部分围墙,于兰溪电厂上跨兰溪电厂专用线站场区,穿旭阳钢业,走行于立马建材集团及南方水泥厂西侧。

随后线路经碧霞宫村东侧,上跨方溪水库及拟建S45省道,走行于新向阳公墓西侧、石门槛景区西侧及浙江永进化工厂旧址处,于化里村东侧设兰溪东站。

出站后线路上跨规划S319公路,经朱山村西侧,于陈家井工业园西侧上跨S314公路,经黄泥岭村西侧,于长塘后村西侧跨越兰江,依次经午塘村东侧、花塘村西侧、五白源村东侧,线路北行至俞坞溪沟处折向东,与南山下村西侧设大洋站,出站后线路上跨拟建临金高速公路后折向北,经蒋家村东侧,于梅城既有严州公路大桥西侧530m处跨越新安江,依次经下秦村东侧、上秦村西侧并折向西,于华云化工公司处上跨G320公路及杭新景高速公路引入在建杭黄铁路建德东站,其中右线下穿杭黄客专后引入在建建德东站,线路正线全长64.477km。

2、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为金华南存车场动车走行线,线路长度0.961km。

1.5.3 轨道
正线一般地段铺设有砟轨道,长度大于1km的隧道及隧道群(含隧道间路基、桥梁)地段铺设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正线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金华南动车存车场走行线采用有砟轨道。

1.5.4 路基
全线线路总长64.477km,路基长度约9.66 km,占线路总长14.98%。

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路堤坡面防护、路堑坡面防护、陡坡路基、深路堑、顺层路堑、松软土及软土路堤、膨胀土路基、危岩落石路基等。

1.5.5 站场
全线设金华、兰溪东、大洋、建德东4个车站,其中金华为既有车站,建德东为在建车站。

1.5.6 桥涵、隧道
正线设桥梁41座/37.52km,设隧道21座/21.902km,桥隧比约85.02%。

1.5.7 动车组设备
1)既有动车组设备
区域相关的既有动车组设备主要有上海动车段、南京动车段及其管辖的若干动车运用所。

2)设计动车组设备
在金华南站设存车线6条(按长编组考虑),负责动车组的存放作业。

1.5.8 电气化工程、通信工程
正线采用AT供电方式,动车存车场走行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外部供电电压220kV。

全线共新建AT牵引变电所1座。

采用GSM-R 移动通信系统。

1.5.9 综合维修
本工程在兰溪东站设维修工区1处,在大洋站设值守点1处。

1.5.10 给排水
工程新增用水量为1194.7 m3/d;新增排水量为578.9 m3/d,其中生活污水309.1 m3/d,生产废水48.6 m3/d,动车卸污221.2 m³/d。

1.5.11 房建、暖通
本项目全线房屋建筑面积总计26746m2。

本线地处夏热冬冷地区,不设采暖。

1.5.12 临时工程
工程设计临时用地147.61hm2,经水保方案优化,弃渣场占地面积减少11.80hm2,增加临时堆土场占地10.49hm2,增加中转料场占地3.50hm2,综合比较,方案调整优化后工程占地增加2.19hm2,工程占地类型主要是林地,其次是耕地。

1.5.13 建设工期
工程计划工期3.5年。

1.6 项目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
1.6.1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1、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容性分析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区,项目区涉及金华、杭州两市。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国函[2016]161号),工程沿线区域不属于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要求。

2、与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工程线路穿越了穿越了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禁止开发区,但绕避了风景名胜区中的核心景区,线路主要以隧道和桥梁的形式从上述禁止开发区的边缘地带穿越,工程在区内的土地占用和区域分割等方面均作出了严格的控制,不会诱导线路穿越区域产生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土开发,建设不违背禁止开发区的管控要求。

1.6.2 与国家及区域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1、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工程新建金华至建德铁路为时速250km/h的高速铁路,项目搭建了沪昆客专和杭黄客专间的直线径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 号)高速铁路“八纵”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辅助通道,是长三角地区内连接杭州~(台)温州的重要径路。

本工程的功能定为、线路走向和设计标准均较好的符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

2、与浙江省铁路网规划相容性分析
根据《浙江省铁路网规划》,本工程列入规划的“两轴、四连、六射、二十二市郊线”组成的城际客运网络,本工程建成后通过路网可以起到沟通金华、建德城际间客流的功能,线路走向与省铁路网规划线路走向符合,因此从总体上本工程能与浙江省铁路网规划相符合。

1.6.3 与沿线城市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本工程选线已征求了沿线城镇人民政府和规划部门的意见,能做到和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相协调。

2 项目环境现状
2.1 生态环境现状
(1)野生动植物
沿线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及各种经济林为主。

沿线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兽类、鸟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其中兽类主要有野兔、松鼠、刺猬等;鸟类主要有野鸭、山雀、布谷鸟、燕等;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鲫鱼等;爬行、两栖类主要有乌梢蛇、水蛇等。

(2)水土流失
项目所在区域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沿海岛屿和杭州湾两岸存在着极少量的风力侵蚀,侵蚀模数约为1000~3000t/km2.a。

根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金华市及建德市属于重点预防保护区,兰溪市属重点治理区。

2.2 声环境质量现状
全线共设监测断面78个,监测值昼间为42.0~68.0 dB(A),夜间为38.1~58.6
dB(A)。

其中:
(1)受既有铁路影响的敏感点
1)4b类区
共设置24个监测点。

受既有沪昆客专运行噪声影响的8处监测点的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6.7~63.2dB(A)、夜间为50.1~58.1dB(A),昼夜间均达标;
受既有沪昆铁路、金千铁路运行噪声影响的15处监测点的噪声值昼间为59.3~66.8dB(A)、夜间为50.2~55.9dB(A),昼间可达标,夜间有1处监测点超标0.9dB(A)。

2)2类区
共设置20个监测点,现状值昼间51.5~68.0dB(A)、夜间为42.7~57.6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有10个监测点超标,超标量为1.4~8.0dB(A),夜间有10个监测点超标,超标量为3.7~7.6dB(A)。

(2)仅受既有公路噪声影响的敏感点
共设置72个监测点。

监测值昼间46.5~63.7dB(A),夜间39.7~54.3dB(A),昼间有26处监测点超标,超标量为0.1~3.6dB(A),夜间有26处监测点超标,超标量为0.3~4.1dB(A)。

1)4a类区
共设置3个监测点,监测值昼间60.1~65.2dB(A)、夜间为51.2~58.6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4a类标准,昼间均可达标,夜间有1处监测点超标3.6dB(A)。

2)2类区
共设置4个监测点,监测值昼间57.5~63.5dB(A)、夜间为45.2~53.2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有2个测点超标,超标量2.4~3.5dB(A),夜间有3个测点超标,超标量为0.2~3.2dB(A)。

(3)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敏感点
共设置了98个监测点,现状值昼间为42.0~65.3dB(A),夜间为38.1~57.8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有
8个监测点超标,超标范围0.2~5.3dB(A),夜间有8个监测点超标,超标范围
1.6~7.8dB(A)。

2.3 环境振动质量现状
根据50处振动敏感目标的监测结果,沿线振动现状值昼间为58.96~69.23dB,夜间为58.96~66.55dB。

其中有4处敏感点受既有铁路振动影响,其振动现状值分别为昼间67.52~69.23dB,夜间为65.10~66.55dB,对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 的标准要求,昼夜间均达标。

另外46处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振动及公路振动影响,其振动现状值分别为昼间58.96~69.23dB,夜间为58.96~66.37dB,昼夜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标准要求。

2.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沿线建德境内大洋溪、新安江、长宁溪水质较好,所有监测指标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水质较好。

相比而言,工程兰溪境内兰江及金华江水质稍差,金华江COD Cr、BOD5分别为Ⅳ类及Ⅴ类,兰江BOD5及总磷为Ⅴ类及劣Ⅴ类,表明钱塘江上游地区水质相对较差。

上述水质监测结果也与历年钱塘江、富春江水质监测结果一致,即上游金华、兰溪地区水质较差,建德境内钱塘江水质受兰江水质影响较大。

2.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金华市2015年环境质量公报,金华2015年空气PM2.5浓度下降15.7%,优良率上升8.6%,酸雨率下降13.8%。

全市8个城市Ⅰ、Ⅱ级空气质量天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在70%以上,其中磐安县达到94.6%。

金华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64天,占73.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2014年增加了29天;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54μg/m3,同比下降15.7%,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排在全省前两名。

8个县级以上城市降水pH值在3.06~7.61之间,平均为5.08、同比上升0.08,酸雨率范围28.3%~94.5%之间,平均为57.8 %、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

根据杭州市2015年环境质量公报,杭州201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市区环境空气中SO2年平均浓度为16μg/m3,同
比下降23.8%,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

NO2、PM10、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9μg/m3、85μg/m3、57μg/m3,分别超标0.22、0.21和0.63倍,但同比分别下降2.0%、13.3%、12.3%。

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5mg/m3,同比上升15.4%;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67μg/m3,同比下降1.76%。

降尘平均浓度为5.11吨/平方公里·月,达到浙江省控制标准,同比下降9.88%。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环保措施
3.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3.1.1 施工期
1、噪声
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等固定源,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压路机各种运输车辆等流动源。

各施工阶段常用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车辆噪声。

2、振动
本工程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来机械设备的运行。

3、污水
施工期新增污(废)水主要为施工营地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SS、动植物油等,本项目一般一个施工点约100~150人,每人每天按0.04m3/d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6m3/d,生活污水水质为COD:200~300mg/L,SS:20~80mg/L,动植物油:20~50mg/L。

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维修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类比相同施工场地,废水产生量约为2m3/d,废水水质为COD:50~80mg/L,SS:150~200mg/L,石油类:1.0~2.0mg/L。

4、环境空气
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工程活动主要有: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导致废气排放量的相应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拆迁及沙、石、灰料等装卸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车辆运输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等,在行车道两侧扬尘的TSP浓度短期内可达8~10mg/m3。

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
也会随之消失。

5、固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场地、工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

3.1.2 营运期
1、噪声
主要来自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源强依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 年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 号)确定。

2、振动
运营期沿线敏感点的主要振源为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主要发生于列车走行时车轮与轨道的撞击,振动源强大小与轨道结构、列车运行速度、车种、轴重等因素直接相关。

源强根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修订稿)》的通知”(铁计函[2010]44号)确定。

3、污水
本工程运营期排水主要来自于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金华南动车存车场的集便污水及工区产生的少量生产废水。

全线用水量4145.4 m3/d,其中既有用水量3800 m3/d,新增用水量345.4 m3/d。

全线污(废)水排水量为362.9 m3/d,其中既有排水量190 m3/d,新增排水量为172.9 m3/d。

新增排水量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计106.3 m3/d,生产废水排放量计9.0 m3/d,动车产生的高浓度粪便污水57.6 m3/d。

4、环境空气
本线为电力牵引的客运专线,车站不设置锅炉,不会对铁路沿线的空气环境产生影响。

5、固废
营运期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旅客候车、列车垃圾等,采用定点投放、收集后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或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对环境影响轻微。

3.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 生态影响评价
1、对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分析
①规划符合性分析
通过衔接线路方案与《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线路规划符合性情况如下:由于金建铁路工程为国家近期新增铁路项目,未纳入《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

根据《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照《“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本工程主要以桥梁、隧道的形式穿越“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穿越长度约为6000m,其中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约600m,外围保护带约5400m。

②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衔接
工程避开了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即核心景区),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越“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的二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带。

穿越景区范围53.84%线位区段为隧道穿越,且隧道进、出口及斜井等露出工程远离风景区一级保护区及主要景点,对风景资源无显著影响。

穿越景区范围89.09%处于外围保护带,仅拟建新安江大桥跨越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而新安江大桥主桥推荐方案主梁采用混凝土梁,塔墩外形呈水滴状,外形柔美,高耸挺拔,结构造型曲直相间,双塔空间索面气势宏伟,视觉效果尚佳;在对新安江大桥的设计中将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好美观设计,尽量减少水中墩,加强桥墩及桥台的植物绿化设计,减少景观突兀感。

距离工程线位最近的景点为开元寺,属严东关景区内景点,位于新安江以北,严州大桥东侧约150m 处,与工程线位直线距离约800m。

受严州大桥西侧山包遮挡,开元寺景点处可见部分主要为新安江大桥局部工程;而列车通过大桥时间较短,且受严州大桥视线影响,景观敏感度较低。

总体而言,工程穿越景区主要以隧道穿越形式为主,且多涉及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带,工程对风景区资源无显著影响。

考虑到工程对景区内的植被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爆破施工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需合理选择爆破方法,控制最大用药量,以保证爆破施工时对周边景区景点无有害影响;在施工期加强管理,及时
进行植被恢复等缓解措施以减少对风景区环境资源的影响。

③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铁路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土地资源,风景名胜区内项目永久占地包括路基、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占地面积共18.60公顷,仅占景区总面积的0.45%,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

铁路工程用地呈条带性分布,穿越总长5500m,其中隧道2961m、桥梁2149m、路基390m,隧道占穿越长度的53.84%。

根据现场踏勘,景区内隧道进、出口远离风景区核心景区。

铁路永久占地虽然使景区范围内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的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减小面积较小,永久占地无论是对工程吸引范围区域还是对通过景区范围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较轻微。

工程占地主要呈窄条带状均匀分布于沿线地区,线路横向影响范围极其狭窄,仅20-110米,且临时用地在施工完成后随即恢复,所以线路施工及建成后不会使沿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太大改变,也不会对土地资源及其承载景观类型产生较大影响。

④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将造成路基、桥梁等永久占地内植被的永久性消失和临时用地内植被的暂时性消失。

由于这些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内常见种类,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因此本工程建设不会造成通过景区植物种类的减少,更不会造成区域植物区系发生改变。

工程在风景区内以隧道形式通过的区域,由于隧道上方植物的根系一般小于10m,且其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隧道施工不会对其顶部植被造成影响。

铁路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林地植被将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其辅助设施,形成建筑用地类型。

由于原来整片封闭的林地要留出一条带状空地,使森林群落产生林缘效应,从林地边缘向林内,光辐射、温度、湿度、风等因素都会发生改变,而这种小气候的变化会导致林地边缘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沿林缘一林内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般研究认为,边缘对小气候的影响可从林缘延伸至林内15-60m 处。

另外由于皆伐地的彻底暴露,林外的空地经常由外来种控制,外来种有入侵边缘的趋势,而且,干扰越大,越利于其入侵,外来种的大量涌入甚至能影响小片段内原来的群落结构。

从植被分布情况来看,这种生态效应主要在景区内工程沿线以马尾松、桔树为主的区域比较明显。

可以预见,由于森林边缘效应,在铁路隔离栅外大约60m 范围内,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产生
一定的变化,林下耐荫的常绿灌木以及草本将会逐渐被阳生或半阳生植物所替代,而林缘外侧的空地将会被强阳生的灌木和杂草占据。

工程沿线人类活动强烈,而沿线野生动物以生活在农田中的小型野生动物为主,这些动物已经适应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工程主要以桥梁、隧道方式通过,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景区范围内野生动物活动造成阻隔,也不会影响其种群数量。

⑤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工程以桥梁形式跨越新安江,跨江桥梁桥位与河道基本垂直。

桥梁基础施工采用钢吊箱围堰施工,墩塔采用劲性骨架支撑分段现浇,主梁利用梁上吊机,水上取梁,双悬臂对称施工,仅一次跨中合龙,合龙快捷,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

但桥梁基础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场地内施工废水漫流进入河道,增加地表水体悬浮沙含量,恶化河道水质;而桥涵工程施工将引起河流过流面积缩小,桥涵两端施工可能破坏河岸迎水面,产生水土流失,并对沿线景区河流泄洪、农田灌溉以及公共交通等产生影响。

路基工程土壤侵蚀以路基边坡和路堑边坡侵蚀为主,施工期间由于路基裸露,土方压实程度不够,降雨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对沿线景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可使土壤肥力下降,砂粒石块沉积于农田,使农田变性或弃耕。

景区范围内的隧道工程山体开挖将扰动表层植被,改变局部地貌。

同时,隧道出渣及临时堆放若处置不当将产生局部水土流失;施工过程将产生一定数量的泥沙含量很高的高浊度污水,若无组织漫流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对周围景区环境造成污染。

⑥对“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视线景观影响分析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程度的量度,是景观醒目程度的综合反映,与景观本身的空间位置、物理属性等都有密切关系。

景观在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越大或持续的时间越长,景观的敏感度就越高。

本工程穿越景区总长5500m,其中隧道2961m、桥梁2149m、路基390m,隧道占穿越总长度的53.84%,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穿越景区对景观的影响。

同时,为保证与周边的景观协调,减少对风景区内景观视线的影响,桥梁设计时将采用体现新安江特色的建筑形式等,使桥梁与周边景观相融,使本工程的建设在格局、形式等均符合风景资源保护的整体要求。

施工后完成对施工开挖面的景观复绿等工作,以保证本项目建设对风
景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路基、站场、桥梁、隧道的建设以及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的设置会破坏或占用部分植被资源,但所经区域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内常见种,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因此工程建设将会造成评价范围内植物面积减少,但不会造成评价区域植物种类减少,更不会造成区域植物区系发生改变。

施工期临时用地会占用沿线区域部分林地、园地,破坏土地附生植被、硬化土壤,将野生动物从原有的庇护场所或栖息环境中驱离;施工期路基、桥梁等工程场地呈线性分布,开辟了有异于周围环境的景观廊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两侧动物的活动产生阻碍;此外,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振动、水污染、粉尘污染和光污染也会对周边野生动物产生驱赶作用,迫使其远离施工区域,从而对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活动会对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栖息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并迫使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离开原有栖息环境迁移,但施工地点主要位于河流台地或山坡中下部等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动物均是常见种类,可以在工程所在区域的其他范围内寻找到相同和替代的生境,不会面临因栖息环境破坏带来的种群灭绝。

对于分布在海拔较高区域的动物,因为工程线路形式决定了施工活动范围不会扩展至该区域,对其影响较为有限。

铁路属于线性工程,施工影响的范围局限在离中心线位一定范围内,施工期一般在3.5年左右、时间较短,故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等影响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较为有限的。

3.2.2 声环境影响评价
营运期
1、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
本次评价在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内共布设了38个预测点。

设计年度近期: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4.1~63.6dB(A)和49.8~54.7dB(A)。

设计年度远期: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5.1~64.0dB(A)和50.7~55.1d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