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张喜奎教授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

张喜奎教授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

张喜奎教授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虫类药物,即由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制成的药物,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作为中医药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喜奎教授在虫类药物的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系列运用虫类药物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喜奎教授首先指出,虫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药效和疗效,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传统疾病。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蜂胶、蜂蜜、蚕蛹、蝎子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温通、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例如,蜂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蜂蜜则具有滋补益气、养阴生津、消炎润燥等功效。

这些虫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虚弱疲倦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次,张喜奎教授总结了虫类药物的配伍原则,提出了虫药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增效的配伍规律。

他指出,虫类药物应与其他药物合理搭配使用,以发挥最佳疗效。

例如,蜂胶与蜂蜜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加强抗菌消炎的效果;蚕蛹与乌龟补肾益精药物配伍,可以提高肾阳虚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此外,张喜奎教授还总结了虫类药物的有效用法和用量。

他表示,虫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体质和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法和用量,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蜂胶可以外用于伤口感染、烫伤、血肿等症状,也可以内服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蜂蜜则可以口服、外用或加入饮食中食用。

蚕蛹则可以煮汤、炒菜、煎煮等多种形式食用。

对于剂型较为特殊的虫类药物,如蝎子等,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张喜奎教授在虫类药物的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的经验总结不仅为中医药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虫类药物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治疗作用,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喜奎教授的经验总结为虫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文献

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文献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概况•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的应用及发展•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应用对现代痹病治疗的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虫类药是中医治疗痹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对于虫类药的应用也有较多的记载。

通过对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该时期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研究目的搜集并阅读唐宋金元时期有关痹病治疗的文献,对其中的虫类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药性、功效及适用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并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探讨。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概况虫类药的应用历史及发展虫类药在古代医籍中已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载有蜣螂、蚱蝉、蜂房、白僵蚕等。

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的应用逐渐发展,如《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方书中有许多虫类药用于痹病治疗的方剂。

虫类药的药性多为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多用于舒筋活络、化瘀止痛、祛风除湿等,如蜂房、蜣螂可舒筋活络,蛴螬、白僵蚕可祛风除湿,蚱蝉、蝼蛄可利水消肿等。

虫类药的药性及功效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的应用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如《千金方》中的“蛴螬丸”、《外台秘要》中的“白僵蚕散”、《太平圣惠方》中的“蜂房散”等方剂,均以虫类药为主要成分,主治痹痛、关节疼痛等症。

虫类药在痹病治疗中多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与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温阳散寒药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同时,虫类药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剂量和用法,以保证安全有效。

03唐宋金元时期虫类药的应用及发展用于治疗各种痹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虫类中药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虫类中药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前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众多的中药中,虫类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备受关注。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虫类中药的讲座,通过学习,我对虫类中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虫类中药的来源、分类、药性、功效、应用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1. 虫类中药的来源:虫类中药主要来源于昆虫纲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蜈蚣等。

这些昆虫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2. 虫类中药的分类:虫类中药根据其来源和药用部位可分为全虫、虫体、虫卵等。

其中,全虫指的是整个昆虫体,虫体指的是昆虫的一部分,虫卵指的是昆虫的卵。

3. 虫类中药的药性:虫类中药的药性多样,既有寒凉、苦寒、辛温等,又有甘、酸、咸等。

药性不同,功效各异。

4. 虫类中药的功效:虫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等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虫类中药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病、皮肤病、肿瘤等。

5. 虫类中药的应用:虫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可内服、外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内服时,可煎汤、研末、泡酒等;外用时,可煎水洗、研末撒等。

三、心得体会1. 虫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独特:虫类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等。

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虫类中药的应用广泛:虫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病、皮肤病、肿瘤等。

这使得虫类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 虫类中药的配伍原则:在虫类中药的应用中,配伍原则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虫类中药,并与其他中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4. 虫类中药的注意事项:虫类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剂量、煎煮方法、服药时间等。

此外,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虫类中药。

5. 虫类中药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虫类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常见的一些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

常见的一些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

常见的一些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谭烽【摘要】活血化瘀类中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瘀证,但还存在一些人们所不了解的有效成分,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该研究从药理角度出发,选取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即益母草、红花、当归、丹参、水蛭、桃仁的标本进行观察,结合相关书籍、临床经验和实验进行研究,以此深入了解其有效成分和功效,使这些使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未来被更广泛地应用。

%Blood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but also has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some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need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ected pharmacological, common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namely, motherwort, safflower, angelica,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semen persicae leech, 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book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its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efficacy, make these make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uture be more widely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3页(P161-163)【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作者】谭烽【作者单位】重庆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重庆 4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近年来,通过多方研究,得到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血瘀证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虫类通络法临床应用和评价

虫类通络法临床应用和评价

四、虫类通络法临床应用与评价
(二)重要疾病虫类通络法处方选萃与评价
消渴
无论上、中、下消,其病理主线均为燥热伤阴 ,潜台词是瘀热互结,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以清热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优选通络药物 :水蛭、地龙、白花蛇、乌梢蛇、地鳖虫、僵 蚕、蝉蜕。
评 价
1 提倡合理饮食及量化运动原则,鼓励
每天步行 5000——7000 米。在此前提 下,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用水蛭、 白花蛇、僵蚕以提高疗效。丹参合地 龙为黄金药对。
笔者简介
致力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脑、心、肾领域医、 教、研27年。在活血化瘀及虫类通络法治疗 相关疾病,尤其是缺血性疾病方面取得优异 成绩。共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十余项,获 得各级科技进步奖7项,撰写专著7部,发表 论著六十余篇,在缺血预适应与神经元离子 通路以及中药学干预方面已达一定深度。
现正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 课题三项,上海重大科研课题一项,上海市 卫生、教育科研课题各一项。
三、活血新概念。
本文认为完整、科学、有效的“活血”应涵 盖三要素,其表达式如下:
理气+化瘀+通络=活血
三要素从理论上阐述了血流不畅原因,血流 和通路的状态及应对策略。因为气虚 / 气滞 ,血流运行动力不足,故瘀阻经络。因为血 流速度锐减而停滞经络;因为经络不畅或闭 塞而阻碍血流正常运行。
四、虫类通络法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3 4 5
行痹者选用僵蚕、全虫、蝉蜕为佳。 着痹者选用蜈蚣、地龙为佳。 痛痹者选用蜈蚣、全蝎、地鳖虫为佳。 顽痹者常有气滞血瘀,选用白花蛇、全蝎、蜈蚣为佳。 以上治疗未奏效时,加用炙马钱子1克水煎服,每日一 剂,效优。
6 偏上肢者通络药合用姜黄、羌活;偏下肢者通络药合

土鳖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土鳖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包括某些 实体肿 瘤。《 药性 论》 载土鳖 起缓 中补 虚 之功 效 , 访 1 随 2年 , 活 1 , 生 0g丹参 2 , 0g 白芍药 1 , 5g 重楼 2 , 0g 虫 “ 留血 积 聚” 《 草 通 玄 》 其 如常 。 破 ,本 载 桃仁 1 , 0g 白花蛇舌草 3 , Og茯苓 1 , 0g
临床应 用及 药 理研 究 等 3个方 面 , 对 常在补气 基 础上 加 土 鳖 虫等 治 疗 _ 。 生为肝癌致 病 的关 键 , 癌 的癌 毒 因 3 J 肝 近年来 土鳖 虫抗肿瘤 作用 的研究 进展 周 岱翰治 疗肺 热 痰 瘀 , 阴两 虚 型骨 素中, 气 血瘀 、 凝 、 浊 、 热 、 毒 占 痰 湿 湿 疫
综述如下 。 1 本草文献记载 巨细胞瘤 肺转 移 1例 , 用 千 金苇 茎 重要 地 位。脾 胃为后 天 之 本 , 肝求 方 治 汤合麦 门冬 汤 , 加 用 土鳖 虫 以疏通 效 , 并 当以脾健为先 , 见 肝之病 , 即“ 知肝 我国现 存 最早 的 中药 学专 著 《 神 肺络 , 和气 顺 , 血 痰化 瘀 消 , 事半 功 传脾 , 起 当先 实脾 ” 同时要 解 毒 散结 , 。 农本草 经》中已有 土 鳖虫 治疗 肿 瘤 的 倍 之效。又因患者 脾 胃功能 虚弱 症状 扶正 祛 邪 , 用土 鳖 虫 、 蛭 、 蝎 等 常 水 全 相关 论 述 。土 鳖 虫 主 “ 积 瘕 瘕 , 血 破 明显 。 。隋道敬 等 用 改用茯苓 饮合 下瘀 血汤 , 见好 虫类药 以解 毒散结 ] 症 坚, 下血 闭 ” 。这 里所 谓 的 瘾瘕 , 实 转后 以大黄鹰虫 丸 口服 , 其 以巩 固治 疗 , 化岩汤 ( 物组 成 : 芪 5 , 药 黄 0 g 土鳖 虫
p l h gs es le o p a ai ni Wa r或冀 地 鳖 s y n s k

(医学专业论文)中药水蛭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及药理研究

(医学专业论文)中药水蛭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及药理研究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本试验对传统活血化瘀中药水蛭的抗凝血活性部位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

建立了水蛭提取液蛋白含量测定及抗凝活性测定的质控方法。

以水蛭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分别考察药材在不同溶媒、温度、提取时间、溶媒倍量及提取次数条件下的提取效果。

在此基础上对水蛭提取物的抗结石、抗纤维化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初步建立了在60"(2条件下,采用lO倍于药材重量的4%NaCl水溶液分3次提取药材6h(3h+2h+lh),作为干品宽体金线蛭的提取工艺。

采用10倍于药材重量的4%NaCl水溶液,在30℃条件下分3次提取药材6h(3h+2h+lh),作为活体蛭的最佳提取工艺。

本试验考察了水蛭提取物对抗酸损伤(O.1MHCL)致大鼠膀胱粘膜上草酸钙沉积的作用。

发现与肝素类似,水蛭提取物可覆着在已受化学损伤的膀胱粘膜上,抑制草酸钙在膀胱粘膜上的粘附作用。

其抗草酸钙沉积作用优于肝素。

水蛭提取液也可溶解部分白内障皮质变性蛋白,但纤溶活性很弱,不随时间而延长。

其纤溶活性仍需通过进一步药理试验加以证明。

关键词;水蛭;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抗结石;抗纤维化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anticoagulationsegmentofthe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Leechhadbeenextractedandisolated.ThemethodsofqualitycontrolwithproteindeterminationandanticoagulationoftherawmaterialwerealSOestablished.Thefactorssuchassolventextracting,temperature,time,thefoldofsolventandthenumberoftheextraction,whichcouldaffectthedifferentextractionprocessoftheWhitmaniaPigmWhinls.nhadbeenhavestigated.Theoptimumextractionprocedurewasselected谢th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l)andthecontentofproteininextractfromleech.Onthebasisofallthework,thepharmacologicalactionsoftheextractfromleechthatCallresistcalculusandfibrosiswerepreliminaryevaluated.TheoptimumextractionprocessconditionsofthedryWhitmaniaPigraWhlmRIlwerefollowedas:adding10foldof4%NaClsolvent,extractingfor6hunder60。

虫类药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进展

虫类药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进展

虫类药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进展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率突然、疾病凶险、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1.中西医对中风病的认识1.1中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是指患者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疾病。

《灵枢》:“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留独,发为偏枯。

”东汉张仲景首创“中风”病名,其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气、虚等。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中药及针灸对于缺血性中风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且疗效确切,针灸、中药、康复、推拿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1.2西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西医学认为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的病因很多,其危险因素研究已有大量文献记载,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房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亦多而不胜举,目前尚没有十分明确的机制闸述,但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甚或遗传基因等有关。

西医学对脑梗死有系统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指导规范,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取栓等,恢复期包括系统的康复治疗。

除外急性期积极急救干预手段及康复外,更重要的是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即抗血小板聚集及危险因素、原发疾病的控制。

西医治疗虽然有效,但对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2.虫类药的作用及特性2.2虫类药的特性治疗脑中风,虫类药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从《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 28 味虫类药,到明代的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中的相关记载已经多达99 种。

虫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可加强活血通络功效,多项系统调查及研究表明急性期使用虫类药物临床疗效更佳。

吴鞠通谓:“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

王京奇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

王京奇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
2 0 1 4年 1月第 2 1卷 第 1 期
中 国中 医药信 息 杂 志
・1 0 9・
王京奇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
张静 , 王海峰, 阎晓悦 , 刘红娟, 指 导 :王京奇
北京市 门头沟 区中医医院, 北京 1 0 2 3 0 0 关键 词 :名 医经验 ;王京奇 :虫类药
D 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I 1 .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4 . O 1 . 0 3 6
活血化瘀药难达病所, 而虫类药善于搜风通络, 又 善 龙, 味咸 , 性寒, 归肝 、肺 、肾经 , 具 有清 热 、镇 惊 、通 治痰瘀顽症, 故 治疗 此 类 疾 病 临床 必 用 虫 类 药 , 其 中 络 、平 喘 、利尿 的作 用 。土 鳖 虫, 味咸 , 性 寒, 有 小 毒, 以蜈蚣 、全 蝎相 须 应用 最 多 。蜈 蚣 , 味 辛 、性微 温 、 络 止痛 , 舒利 关 节, 益 肾助 阳 。《 医学 衷 中参 西录 》云 : 归肝 经 , 功 效破 血逐 瘀 、续 筋接 骨 , 主 治瘀 血经 闭 、血 续 筋骨 有 奇 效 。乃 厥 阴经 药 也 。咸 能 入血 , 故主 心腹
平, 有全 蝎不 能 制止 之风 者 , 用蜈 蚣 则无 不止 。
龙等 , 作 用于 气分 为主 , 能通阳散 结, 使清 阳之 气流 通, 以治 病在 气分 ;有 血者 走血 , 如 土鳖 虫, 作 用 于血分 为
主, 能活血祛 瘀, 使 凝着 之血流 通, 以治病 在血分 。
案例 1 :患 者, 男, 7 2岁, 2 0 1 1年 l 1 月 l 8日就 诊 。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7

浅析虫类活血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

浅析虫类活血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

浅析虫类活血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及并发症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现代医家愈加重视活血化瘀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常规用药多不能奏效,而虫类活血化瘀药物活血力强,易达病所。

近年含有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的中药复方、中成药以及其提取物愈来愈被众多医者认可,结合辨证论治,“活”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糖尿病;临床应用;经验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升高,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虫类活血化瘀药主要有全蝎、蜈蚣、水蛭、地龙、穿山甲等,属中药血肉有情之品,活血力强,善治病位深,病情重,迁延日久,难以治愈的疾病。

现对临床应用虫类活血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经验作一探讨分析。

1 中医辨证依据1-1 糖尿病与血瘀糖尿病历来受到医家重视,郭渝南[1]总结糖尿病最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外感六淫、饮食不洁、情志失常、劳欲失度,于内禀赋不足、五脏柔弱等因素影响,耗伤肺、胃、肾阴,而致阴虚燥热、瘀血内阻为其病理改变。

阴虚内热,损津耗液,则血脉为之虚涩而成血瘀,气阴两虚者血液生化乏源、运行无力,亦生瘀血,血瘀又使血脉不通,脏腑失养,因此消渴常与瘀血有关。

血瘀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热灼津亏、气滞、气虚、阳虚寒凝、痰湿阻络、久病、情志因素等均可导致血瘀,从而导致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产生或是加重病情。

自祝谌予教授[2]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从血瘀论治糖尿病也愈来愈受到医家重视。

1-2 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的优势糖尿病病变部位广泛,常多脏器同时发病,其并发症是因糖尿病病程延长而致的神经、血管、肾、及心脏等多组织的慢性病变,累及全身各大血管和微血管,一般活血化瘀药物难以到达,疗效欠佳。

《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

”本类药物属血肉有情之品,通络走窜,搜剔逐邪,活血化瘀之力强,化痰散结之功效显著,尤善治疗病情复杂、迁延日久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大黄蜇虫的功能主治

大黄蜇虫的功能主治

大黄蜇虫的功能主治简介大黄蜇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蜂科。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功能主治大黄蜇虫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祛风解毒:大黄蜇虫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等病症,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

2.活血化瘀:大黄蜇虫内含有一种特殊的酶类物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淤滞,有助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瘀血性痛经、瘀血性紫癜等。

3.止痛舒筋:大黄蜇虫具有麻木、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筋骨酸痛等症状。

4.消肿止痒:大黄蜇虫可以减轻皮肤瘙痒、肿胀等症状,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

5.杀虫驱蚊:大黄蜇虫自身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具有驱蚊杀虫的作用,可用于防止蚊虫叮咬和驱赶室内害虫。

6.提高免疫力:大黄蜇虫提取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7.抗菌消炎:大黄蜇虫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8.调节内分泌:大黄蜇虫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一些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使用方法大黄蜇虫的使用方法如下:•内服:将大黄蜇虫研磨成粉末,每次2-3克,可以泡水冲服或用其他药物进行配伍,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调整用量和服用时间。

•外用:将大黄蜇虫研磨成细末,与其他药材配伍外用,可以制成药膏、药酒等形式,涂抹于患处。

注意事项使用大黄蜇虫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禁忌:孕妇、婴幼儿、哺乳期妇女以及严重过敏体质的人群禁用大黄蜇虫。

2.用量控制:内服时应控制用量,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大黄蜇虫过敏,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配伍禁忌:大黄蜇虫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铁制剂、抗凝药物等,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质量保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大黄蜇虫及相关制剂,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大黄蜇虫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解毒、活血化瘀、止痛舒筋、消肿止痒、杀虫驱蚊等多种功能主治。

巧用虫类药,疗效建奇功

巧用虫类药,疗效建奇功

巧用虫类药,疗效建奇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虫部106种,介部26种,共128种。

临床常用药40余种。

大致可分为卵生,化生,理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编著《中医学》1982年版常用中药424种,其中常用虫类药43余种。

当前重关对水蛭,蛇虫,全蝎,蜈蚣,蟾酥,土鳖等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论证其对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流变速度,全面提高微循环功能,广泛应用了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展示了广阔前景,推进了中医药面向世界的步伐。

虫类药是指生物界中的少量寄生虫,微生物,昆虫,两栖爬行类动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虫乃生物之微者,其类繁多,故字从三虫会意。

”“其物虽微,不可与麟,凤龙为伍,然有羽,毛,鳞,介,倮之形,胎,卵,风,湿,化生之异,蠢动含灵,各俱性气。

”对于气滞血瘀,瘀血停着,络脉郁滞,绌急,瘀阻,瘀塞,积聚,癥瘕有解毒,行血,通塞,通络,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医圣张仲景指出,飞者升,走着降,灵动迅速,血无凝着,气可宜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

具有搜剔疏拨,追拨沉混气血之邪的独特疗效。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朱良者通晓中医理编,擅长使用虫类药,临床疗效显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笔者学习先贤之经验,在长期临床用药中,不断思索,积累,总结,常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散结药物中选用2-3种虫药物,有很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肿瘤等,可谓:巧用虫类药,疗效建奇功。

1.加大清热解毒能力,以外科疾病的疮,痛,疔,斑都具有红,肿,热,痛,痒等症状。

外感六淫,邪从火化,或嗜食灸,膏粱厚味,痰热内生,或皮肤外,感受火毒。

《灵枢痈疽》:“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

寒邪客于经络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痛肿。

”火毒是引起疮痈的致病原因,而火毒壅遏脉络,肉理,引起营卫留不通,形成气滞,血郁,痰结则是疾病的发病机理。

其二,气有余,是火,热是自身阳气郁结而化,六淫侵袭的途径虽有不同,气因郁而化热则一。

虫类通络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虫类通络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等 症状 。逐 瘀 通 络 等虫 类 药 物 ,如 全 蝎 、蜈 蚣 、穿 山 甲 、 白花 蛇 、地 鳖 虫 、地 龙 、水 蛭 等 性 善 走 窜 ,为 搜 剔 通 络 止 痛 之 品 。 现 代药 理 研究 表 明 :全 蝎 提 取液 对 血 小 板最 大 聚集 率 有 明 显 抑 制 作用 ,使 血 栓 重量 明显 减 轻 ,纤 维 蛋 白原 含 量 和优 球 蛋 白溶
实用 心 脑 肺 血管 病 杂 志 2 1 00年 2月 第 1 8卷第 2期

15・ 9

综 述

虫类通 络 药 物治 疗脑 梗 死 的研 究进展
赵建喜 ,杨光福
【 关键词】 虫类 ;通络 药物 ;脑梗死 【 中图分类号】R7 3 3 【 4.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7 (00 2— 15— 3 0 8— 9 1 2 1 )0 0 9 0
并很 快 溶解 ,形 成 消耗 性 低 纤维 蛋 白血症 ,使 血栓 溶 解 ,并 抑
制 血小 板 聚集 .防 止血 栓 形 成 j 。
3 炮 制 方 法
虫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有两千多年历史 ,经历代 医家不断探 索在品种 、用法 、功效等方面得到了逐步发展和完善 ,但必须
据病选法 ,辨证选药 、把握用量 、注重炮制 ,才能充分体现其
丸、散剂一般每次用 12~ . g . 30 。凡血虚生风者忌用 ,孕妇慎
用 或忌 用 。
27 蜈蚣 . 属 蜈 蚣 科 ,性 温 ,昧 辛 ,有 毒 ,入 肝 经 。汤 剂用 3— g 6 ,散 剂用 1~ g 2 。外 用 适量 。血 虚及 孕 妇忌 用 。
解时间明显减少 ,表明全蝎提取液可通过促进纤溶 、抑制血小

虫类药运用经验

虫类药运用经验

虫类药运用经验作者:张彦明黄佩军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年第08期[关键词]虫类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56—011、祛风止痒通络白花蛇1、乌梢蛇、蜈蚣2、全蝎、僵蚕3、蝉蜕药性善走窜,具有较好的祛风止痒通络。

1.1白花蛇与乌梢蛇均人肝经,可随血走窜,善通四肢筋络,乌梢蛇可增强白花蛇祛风通络、解毒除湿之功效。

临床上用此药对治疗风湿顽痹,一则由经人络,祛除湿毒,致病之邪以治标,二则可辅助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以治本。

1.2蜈蚣和全蝎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熄风止痒,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善于走窜,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全蝎辛平有毒,善入肝经,具有搜风发汗之功,熄风止痒力强,两药相伍效更佳,对伤经性疼痛效果最佳而为首选。

1.3僵蚕和蝉蜕僵蚕咸辛平,归肝肺两经,具有熄风止痉,疏风泄热,散风止痒,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蝉蜕甘寒,人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解痉,退翳明目,两药均入肝经,且具疏风泻热,解痉平喘,化痰散结之功,在治疗肺系痰热方面协同增强,尤善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对于咽喉肿痛及感冒发热也效佳。

治疗荨麻疹,症见瘙痒剧烈,风吹即犯,属伏热夹湿,外感风邪之属于腠理者以白花蛇12g,蝉蜕6g,为主加入茵陈12g,土茯苓12g,白术10g以清热利湿,防风8g,薄荷3g,荆芥6以疏风,常得显效,对经期发疹、奇痒难忍、而色无华,气短乏力,属冲任失调,血虚生风者,以四物汤养血补血,及以乌梢蛇16g,防风10g,僵蚕10g,祛风止痒,常得显效,对皮肤瘙痒,抓甚时皮肤破损糜烂流水者,为风邪兼加湿热滞于肌肤。

治以乌梢蛇lOg,僵蚕lOg,蝉蜕6g,防风12g,以祛风止痒;土茯苓20g,苦参20g,白鲜皮20g,以利湿解毒。

2、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土鳖虫、地龙、穿山甲、僵蚕等药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对淤血为患的一类疾病。

蚂蚱的中药功能主治

蚂蚱的中药功能主治

蚂蚱的中药功能主治蚂蚱的概述蚂蚱,又称为蝗虫、螽斯,是一种常见的昆虫。

在中药学中,蚂蚱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

它具有一系列的中药功能和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蚂蚱的中药功能蚂蚱具有辛、温、有毒的性质,主要具有以下中药功效:•活血祛瘀:蚂蚱入药后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中医药治疗中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痛经、乳腺增生等。

•驱风止痒:蚂蚱具有驱寒驱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皮肤病等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瘙痒感。

•解毒抗病:蚂蚱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净化体内的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

•调理气血:蚂蚱被认为具有温阳补益的功效,可以调理气血。

它常被中医医生用于调理血虚、气虚等症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

蚂蚱的主治蚂蚱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的主要主治包括:1.痛经:蚂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和不适感。

中药师常常会将蚂蚱用于治疗痛经症状。

2.风湿性疾病:蚂蚱具有驱风止痒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皮肤病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乳腺增生:蚂蚱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改善乳腺增生症状,减轻乳腺胀痛和乳房肿块。

4.皮肤病:蚂蚱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炎和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疮疡等。

5.虚寒体质:蚂蚱具有温阳补益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寒、畏寒肢冷的人群,可以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如何使用蚂蚱蚂蚱是一种中药材,通常使用时需要经过加工和炮制。

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服:将蚂蚱煎煮成汤剂,每日分数次服用。

2.外用:将蚂蚱研成细末,与适量的药物配合,制成外用药膏,涂抹在患处。

3.研粉:将蚂蚱研成粉末,可以配合其他草药,制成丸剂或颗粒剂,用于口服。

在使用蚂蚱时,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遵循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蚂蚱作为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药物过敏:如果对昆虫或虫类过敏,应避免使用蚂蚱。

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肾脏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肾脏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讨论一:中医药与肾病大黄蟄女丸对慢性肾腺病肾腺保护作用的研堯迸展*谢帆,吴思雨,许陵冬**(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摘要: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病程较长,终致脏腑亏损,瘀血内生,使疾病缠绵难 愈。

大黄蛰虫丸为经典名方,可以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缓中补虚。

临床研究表明,大黄蟄虫丸在糖尿病肾 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能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及提高血 浆白蛋白,改善肾纤维化指标及凝血指标,改善营养状况,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速度。

实验研究表面大黄 蛰虫丸具有保护足细胞、降低蛋白尿、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抗炎及调整脂质代谢紊乱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doi: 10.11842/wst.20191105012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大黄蛰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DHZCP)源于 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主治“虚劳干血”,全方有 大黄、水蛭、蛰虫、黄芩等12味中药,其中以虫类药为 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缓中补虚。

慢性肾脏病 多以正虚为本,且病程较长,终致脏腑亏损,瘀血内 生,使疾病缠绵难愈,临床常表现为尿蛋白难消,水肿 难消,面色黧黑,疾病反复。

DHZCP治疗多种慢性肾 脏病具有良好疗效,尤其对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防 治,这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有关。

以往对DHZCP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炎肝 硬化、妇科及外科等疾病,观察发现DHZCP在临床肾 病的治疗中亦有良好疗效,故本文对DHZCP在肾脏病 领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临床研究1.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DM)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现代医家祝 谌予、仝小林等强调了瘀血在糖尿病病机中的重要 性,认为瘀血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影响病程收稿日期:20丨9-11-05修回日期:2020-02-04转归,导致糖尿病肾病(DN)迁延不愈,逐渐恶化。

虫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虫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惊 止痉 。用 于风 湿顽 痹 , 体 麻 木 , 肢 筋脉 拘 挛及 中风 口
眼歪 斜 , 身 不遂 等 。用 于麻 风 疠 毒 , 半 手足 麻 木 、 皮肤
瘙痒 等 。或用 于 4 J急 慢 惊风 , 伤 风 。 ,L 破
2 溯 源
化 痰散 结 。用 于 惊痫 抽搐 、 中经 络 、 风 口眼歪 斜 。亦用
黑, 反易 解 。 病 机 为邪 热 与瘀 血互 结 。 使 用虫 类 药 其 故 水 蛭 、 虫 直人 血 络 , 血逐 瘀 , 仁 活血 化瘀 , 黄泄 虻 破 桃 大
水蛭 : , 咸 苦寒 , 。 血逐瘀 消症 。 于症 瘕 积 聚 , 平 破 用 血瘀 经 闭及 跌 打损 伤 等 ,亦可 用 于 中风 、胸 痹 、肿 瘤
汤等使用虫类药的方剂 ,提出对于正虚血结之症瘕积
聚 、 病 虚 劳 , 用下 瘀 血 之缓 剂 , 久 可 用破 瘀 消症 的虫类 药 配合 益 气 、 血 、 补 扶正 之 品 , 以攻 补兼 施 。 宋 代 的杨 子靖 , 《 氏家 藏 方 》 在 杨 中对 于 临床 疑难 顽 疾 如 中风 、 痫 、 癫 风湿 病 、 痹 、 ,L 喉 / J 急慢 惊 风诸 病 重 ] 视 虫类 药 的 使 用 , 后 世 医家 树 立 了典 范 。举 例 而 言 , 为 对 于 中风 , 氏在 治疗 上 突破 前 人 的藩 篱 , 杨 主要 选 用 虫 类 药蜈 蚣 、 蚕 、 蝎 、 僵 全 白花 蛇 头 、 蛇 头等 , 乌 以奏 祛风 化痰 、 肝 熄 风 、 血止 痛 、 神定 惊 , 窍 辟秽 , 平 行 安 开 活血
消症 , 攻毒 散 结 。用 于 症瘕 积 聚 、 闭 ; 用于 痈疽 、 经 亦 恶 疮 、 疬 、 瘤等。 瘰 肿 乌梢 蛇 : 平 。归 肝经 。祛 风通 络 , 惊 止痉 。用 甘 定 于 风湿 痹 痛 或破 伤 风 ,,L 慢惊 风 , 挛抽 搐 等 证 。 4 J急 痉

张晓杰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张晓杰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张晓杰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虫类药作为传统中药的一大类,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具有活血化瘀、行气破血、搜风通络等作用。

很多医家擅长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类疾病,虫类药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以及外科疾病等诊治中占据重要地位。

张晓杰教授在吸取古代医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运用虫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虫类药;皮肤病;张晓杰张晓杰教授,山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中医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在皮肤病治疗上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善用虫类药物治疗皮肤病。

现报告如下。

1虫类药物的概述虫类药,是指药用动物的干燥全体、除去内脏的动物体或部分、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生理或病理产物以及虫类加工品。

虫类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具有活血祛瘀、破积消癥、行气和血、疏风泄热、搜风剔络、通达经络等作用。

而风、热、毒、瘀多为皮肤病发病致病因素。

2虫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分类2.1活血祛瘀药例如水蛭、蛰虫、炙山甲等,功效活血化瘀、攻坚破瘀,可用于淤积性皮炎,各类皮肤血管炎性疾病。

2.2祛风药分为三类。

①熄风定惊药:如全蝎、地龙,可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不愈的皮肤顽癣;②疏风清热药:如蝉蜕、僵蚕等,可用于风邪为犯所致的脂溢性脱发、荨麻疹等;③搜风解毒药:如乌梢蛇,可用于瘀滞风盛的银屑病。

2.3攻毒消肿药如虫,可用于恶疮疽。

2.4重镇安神药如磁石、赭石、牡蛎,可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虫类药治疗皮肤病典型病案举隅31病例1王某,男,34岁,脱发加重8年余。

诉平素头油分泌旺盛,每天须清洗头发,头皮时有瘙痒,皮屑较多,平时易心烦易怒,眠差梦多,现患者头发较稀疏、柔软,舌淡红,舌尖红,苔薄黄。

诊为:脂溢性脱发。

予方:当归12g,赤芍12g,红花12g,防风9g,芥穗9g,苍术9g,连翘21g,知母9g,蝉衣15g,白僵蚕12g,炙山甲9g,陈皮9g,苦参12g,白鲜皮30g,丹参15g,栀子9g,夜交藤15g,水煎服14付。

虫类活血化瘀方药研究源流及对血瘀证治的再认识

虫类活血化瘀方药研究源流及对血瘀证治的再认识

虫类活血化瘀方药研究源流及对血瘀证治的再认识
周杰明;林于雄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1997(028)004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周杰明;林于雄
【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福建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4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血瘀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评价 [J], 李建生;李彬;余学庆;陈萍;侯政昆;李素云;王明航
2.活血化瘀方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瘀证患者细胞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 [J], 李彬;侯政昆;李建生;赵君玫;陈萍;李素云;王明航
3.浅谈中医血瘀证治源流与发展 [J], 谢辉;龙志江;罗尧岳;朱久宜;周小青
4.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 [J], 许佳;骆云鹏;王静;;;
5.第七次广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老年病活血化瘀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第四期广西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康复培训班会议纪要[J], 黄修解;康善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探讨

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探讨

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探讨
李晓亮;吉晓瑞;张晓丽;郑学军;雷彩霞;晋秋月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3(21)5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病科的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西医强调抗血栓、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虫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其逐瘀通络的功效显著,常用的中药包括全蝎、蜈蚣、水蛭、虻虫、土鳖虫等。

此文就虫类药的药理作用及中医认识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191-194)
【作者】李晓亮;吉晓瑞;张晓丽;郑学军;雷彩霞;晋秋月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会
2.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3.基于"毒-瘀"理论分析虫类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4.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5.虫类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7, 6(1), 1-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17.61001文章引用: 许佳, 骆云鹏, 王静. 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17, 6(1): 1-6.Progress of Research on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Medical Insects in TCMJia Xu 1, Yunpeng Luo 2*, Jing Wang 3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2Institute of Tumour Pathophysiolog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3Shanghai Billion-Health Management Company Chongqing Company, ChongqingReceived: Jan. 20th , 2017; accepted: Feb. 10th , 2017; published: Feb. 14th, 2017Abstract This review article collects and analyzes the medical insects of 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stasi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explores the pros-pects for medical uses of some common TCM insects. It show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 has an effect on anticoagulant and antithrombotic action as well as blood-rheology improv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good at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thrombotic diseases. So we should exp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sect drugs and have a positive outlook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 Promoting Blood-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Antithrombotic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许 佳1,骆云鹏2*,王 静3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2重庆医科大学肿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重庆3上海亿保健康管理公司重庆健顺公司,重庆收稿日期:2017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14日摘 要本文为探讨某些常用昆虫药医用前景,通过收集分析其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表明药用昆*通讯作者。

许佳等虫在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作用,且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等病症效果显著,证实拓展虫类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药用昆虫成功地应用于活血化瘀领域奠定理论基础,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积极的展望。

关键词昆虫中药,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药用昆虫系具有药用作用,可用以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某种疾病的昆虫。

中国使用昆虫类药防病治病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成书于战国时期之《山海经》,记载动物药占83种,如“河罗之鱼,食之已痛”、“青耕之鸟,可以癒疫”[1]。

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共载录365味中药中的昆虫,包括水蛭、地龙等,计28种。

到了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更推动对虫类中药的研究。

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药用昆虫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及抗癫痫等方面均取得十分喜人的功效。

本文拟通过分类探究常用昆虫药的活性成分,拓展昆虫中药在活血化瘀方面临床应用途径。

常用活血祛瘀类昆虫药物有:水蛭、虻虫、土鳖虫、蛴螬、鼠妇、红娘子、青娘子等。

兹以水蛭、土鳖虫、虻虫为例加以说明。

2. 常用药用昆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2.1. 水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水蛭药性咸、苦、平。

有小毒,归肝经、膀胱经。

现代研究发现,水蛭主含蛋白质,含17种氨基酸,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活性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系统,如水蛭素、菲牛蛭素和森林山蛭素等;第二类是其他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他活性成分,如溶纤素和待可森等。

水蛭分泌物中含一种组胺样物质,肝素及抗血栓素等[2]。

水蛭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2.1.1. 抗凝血作用、抗血栓作用水蛭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释放,血小板聚集,及大白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3]。

名为WP-30的新型肽有效衰减大鼠体内血栓形成[4]。

水蛭活性部位明显溶解体外血栓、纤维蛋白平板和全血凝块,且显著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5]。

水蛭素为从水蛭中提取的一种抗凝血蛋白质,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及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有效抗栓药物[6]。

2.1.2. 降血脂作用及对脑血肿或皮下血肿的作用水蛭可有效调节兔血脂的循环代谢,降低其血脂水平以抑制兔高脂血症的形成和发展。

且不同剂量水蛭对兔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7]。

有实验表明,复方水蛭口服液明显扩张脑部血管,促进脑出血大鼠脑血肿的吸收以及脑组织的修复,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8]。

水蛭注射液有明显促进家兔皮下血肿的吸收,改善出血水肿区域的血液循环及利于皮下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9]。

许佳等2.1.3. 对组织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水蛭素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冠状动脉痉挛,显著保护心肌缺血;亦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等[10]。

水蛭注射液有较强的抗组织缺氧作用,可使断头引起的小鼠全脑缺血所致的张口呼吸时间显著延长[11]。

2.2. 土鳖虫(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土鳖虫性寒,味咸,有小毒。

归心、肝、脾经。

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挥发油、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甾族化合物、酚类、有机酸及生物碱,亦含铁、锰、锌、铜等8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2.2.1. 抗凝血作用、降血脂作用及促纤溶作用土鳖虫冻干粉通过调节肝脏中ApoE基因和LDL-R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高脂血症家兔血脂[12]。

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备的土鳖虫多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对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影响,具有抗凝血作用[13]。

用土鳖虫给大鼠灌胃7天后,血液纤溶酶原(Plg)和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明显提高[14]。

2.2.2. 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管生成土鳖虫有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改善红细胞塑性功能[15]。

2.3. 虻虫(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虻虫味苦、微咸,性凉,有小毒;归肝经。

现代研究表明,其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胆固醇及钙、镁、铁、钴、铜、锰、锶、锌、铝等。

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2.3.1. 抗凝和对纤溶系统的作用虻虫唾液中提取的tabRTS显著抑制血管生成,具有抗凝血作用[16]。

虻虫中的多糖类物质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且能降低内、外源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活力,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发展[17]。

2.3.2. 其他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18]。

3. 常用药用昆虫的现代临床应用3.1. 水蛭的现代临床应用水蛭常见临床应用,体现在:3.1.1. 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性疾病水蛭酶解物可降低泡沫细胞内的脂质含量,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且具有抗oxLDL对泡沫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故用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9]。

有人治疗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以水蛭粉治疗的70例患者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 [20]。

口服水蛭胶囊和蜈蚣胶囊,配合针刺风池穴(GB20)、完骨(GB12)和天柱穴(BL10)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总有效率达86.7% [21]。

水蛭注射液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水蛭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且水蛭组无一例发生出血倾向或发热等过敏反应[22]。

3.1.2. 肝炎、肝硬化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显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95.83%,疗效肯定,值许佳等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23]。

以水蛭为君药组成血隆冲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108例,其治疗慢性肝炎总有效率为94.0%,治疗肝炎肝硬化总有效率为84.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4]。

3.1.3. 输卵管阻塞及骨质增生症、腱鞘囊肿内服通歧1号方(川芎、山甲、水蛭、皂刺、通草、丹参等)和离子导入仪导入通歧2号方(山甲、水蛭、皂刺、三棱、莪术、血竭等)治疗输卵管阻塞236例,治愈率达92.37%,安全有效无副作用[25]。

采用纯中药制剂-复方穿蛭透皮贴剂(主要为阿魏、甲珠、三七、水蛭、土虫、杜仲等)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总有效率达94.0% [26]。

治疗200例腱鞘囊肿患者时,采用复方穿蛭透皮贴剂配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对于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优先考虑[27]。

3.1.4. 瘢痕挛缩及颜面损伤性血肿水蛭素作用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h后MMP-2、MMP-9表达含量均增加,有利于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沉积[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