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熊鹏君
(国航112 201110621056)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
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
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
进行了慎重
第一季度第三季度
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
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投资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初达到峰值,接近60%;全国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攀升,泡沫现象严重,集聚较大金融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金融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较大转变,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遵循“有保有压”的原则,通过结构调整,抑制诸如房地产行业、国内股市等行业和领域投资需求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第二个子阶段为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地回收流动性和紧缩银根。
第二阶段,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施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了抵制日渐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央政府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维持总量平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从2007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票,紧缩力度不断加大。[1]因此,通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来缓解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第三阶段,即2008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加大,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5次的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明确取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规划的硬性约束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上述几次重大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并继续发挥着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直接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终于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为了缓解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资金,从而,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尽管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仍然不可低估。突出的表现是:
(一)国内经济出现了增长迅速下滑的趋势
自去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连续5个季度的回落,沿海地区的一
些工厂面临着经营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
(二)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加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会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直接加剧;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长期预期。就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出的次贷巨亏引发的全球性股灾。就1月份而言,全球股市就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这样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上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2】
(三)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看: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3】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美国经济下滑乃至陷入衰退,将会减少美国居民的进口需求;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以及美联储降息造成的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将会削弱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美国经济下滑如影随形的美国贸易保护压力上升,也使得中国对美商品出口环境更加恶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下滑趋势,将会拖累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然而一旦欧盟和美国这两大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陷入衰退,我国出口行业将在2009年的增长形势便不容乐观。考虑到过去几年内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个百分点,一旦净出口出现负增长,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冲击。
(四)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1万亿美元。事实上,不论次贷危机如何继续下去,不论美国政府救市与否、如何救市,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都已经受损,区别仅在于受损程度轻重而已。例如,如果美国政府放任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破产,则中国外汇储备中4000多亿美国机构债面临违约,市场价值将会急剧缩水。而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无非意味着两房的信贷风险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市场价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