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中国社会面临的九大压力
1、穷人纳税养富人的压力中国的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可以说仍然处于精简--鼓胀--再精简--再鼓胀的循环之中。
冗员的分流加重着财政的负担,而人员的反弹也同样加重着财政的负担,这样一种局面依旧是当前非常严重的现实,这将继续对各级的吃饭财政施加更大的重负。
为了保饭碗,各级财政必将加大税收的征收力度。
中国统计局给出的税收高速增长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而官僚和买办则可以用各种手段进行合理避税,而穷人却必需实实在在的纳税,也就是说在中国那些掌握着80%财富的人可以不交税或少交税,而只占有20%财富的80%的人却要交税,这种竭泽而渔的社会管理形态,存在着社会承受能力的危险,由此对社会形成的压力是一种制度性的剥削压力,如果不及时得到化解,迟早将会压垮现制度框架。
而那些处于中产阶层的公务员人群,并不能认识到他们是靠吸穷人的血汗存活着,他们可能一直认为那些官僚买办支付着他们的薪金,就象狗替主人舔屁股一样,替那些官僚买办打理着一切。
在中国,政府以国家的名义从穷人那里压榨来财富,再以国家的名义送给官僚买办。
由此导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不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减少,反而是增加。
这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怪现象。
这种穷人纳税养富人的状态给社会造成压力,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失去弹性的空间,将会导致社会进入一场相当规模的****。
2、金融危机的压力一是离退休金的窟窿越来越大,极有可能成为促发金融危机的显性因素。
但这个压力会被社会道德不停的沦丧化解掉。
二是上市的种类企业,由于操作的不规范性,而国家的各种所谓监管原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
如果企业的破产之势无法阻挡,股票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将是难以想象的,由此会导致股民情绪的爆发甚至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三是由于银行的黑箱操作方式,信息高度的不透明性和高度的垄断性,在加上存款余额的居高不下和银行坏帐没有化解的有效措施,而中国的房市泡沫还不停的发泡,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能否实现软着陆,将取决于中国新一代买办官僚的的认识能否达成一致。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在内部,我们面临着高企的债务、严重的房地产危机以及制造业的不振,这些问题导致整个国家的产业陷入萧条,失业问题严重,民众怨声载道。
在外部,西方国家开始与我们搞去风险,并且出现了全面脱钩的趋势。
尽管目前西方国家还没有完全实现脱钩,但他们已经开始将制造业迁出中国,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从长远来看,我国很可能会在国际贸易中被边缘化,依靠出口火车头拉动经济变得很艰难,而当前的出口顺差只是过去惯性的体现。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
我们近年来面临了许多问题,导致国家经济陷入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困境。
这是因为还有一些经济数据支撑着整个经济的基本面,但实际上我们已经陷入了衰退。
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衰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钱不好赚了。
当只有少部分人感受到经济困难时,那可能只是某个行业出现了问题,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
但如今各个行业似乎都存在问题。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济不活跃意味着交易不旺盛,大家都在尽量削减开支并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无论承认与否,通缩已经实际存在。
当整个社会都感受到这种寒意时,说明我们的经济支柱出现了问题。
就我国而言,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重要支柱。
房地产不仅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还对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旦该行业出现问题,将会牵动多个领域。
如果其他支柱也出现问题,那么问题将继续恶化。
随着中美对抗升级,似乎作为支柱产业的出口也开始下滑。
制造业指数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说明我们的经济造血能力正在迅速下降。
简而言之,房地产面临崩盘风险,债务问题已经开始暴露,不得不通过债务展期等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手段来应对。
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似乎已经失去效果,无论投放多少流动性,都会迅速退出市场。
不知道有多少人考虑过,如果一个环节出现塌方,其他方面是否会陷入问题?我们可以简单推演,通常经济衰退源自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多因金融危机引发,后者往往由银行、企业或其他大规模债务暴雷引起连锁反应。
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
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发布时间:2009-5-17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二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解决所谓“人口太多”的问题。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口形势究竟如何呢?深入的研究告诉我们,中国正面临一场新型的人口危机,这场危机比所谓“人口太多”要严峻得多。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人口太多了。
然而,人口是否太多,不能看绝对数量,而要看人口密度。
我们来看一组人口密度的数据: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
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
而英、德、日、韩等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足以证明,中国当前的人口密度并不是中国发展的障碍。
中国当前的人口危机不是数量方面的,而是结构方面的。
人口结构主要是指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民族结构。
从年龄结构来说,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在性别结构方面,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程度,已达到世界之最;在民族结构方面,主体民族汉族人口比例快速下降。
这种人口危机,不仅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会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长期的损害,并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
要缓解人口危机,有必要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问题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增加1,300万人。
这次人口普查的准确性,为学术界所公认。
照此推算,1950年中国人口为5.6亿左右。
常常有人把中国的人口问题归咎于毛泽东错误地批判马寅初,导致中国人口急剧膨胀。
事实上,每个国家在长期战乱之后,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从1950年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为止的中国人口数量,并与同期的世界人口数量作比较:1950年中国人口为5.6亿,世界人口为25亿;1976年中国人口为9.3亿,世界人口为41亿。
中国八大危机详解
中国八大危机详解第一个危机:产能过剩以高速公路为例,四万亿的建设投向主要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一旦建好没有车跑,立刻产能过剩。
钢铁(行情专区)水泥产业最甚,成为“产能过剩大黑洞”。
日本1991年泡沫爆破之后92年的日本政府开出136万亿日元的刺激药方,到处建设,八车道高速旁边一条八车道县道,旁边平行再修一条八车道乡道,均通向海边的一间小纪念品店。
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比日本当年还严重,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消化过剩产能,还有十年才能消化掉。
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已开始重蹈日本覆辙陷入长期萧条。
政策偏离。
比如武钢用三百亿资金养猪之后,政府再批了四个新钢铁厂。
武钢可以将过剩的钢胚再卖给四家新厂。
四家厂建好后,连上武钢五家一起养猪。
任内批了十一个新机场,三百个新风电站,两百个水电站,二十五个铁轨项目,去年九月半月批了一万亿。
今年一月份批了一千万千瓦太阳能。
去年开始政府已开始推动第二个四万亿,今年换届前宣告失败。
所以李克强才反复宣布不能再有四万亿,而国资委也宣布未来三到五年是国企的严冬。
中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伴随我们走完余生的不是中国梦,是萧条叠加萧条。
如果非要积极乐观地表述,那么我们的今天一定比明天更好。
五年两个四万亿,印钞六十六万亿,其中国企拿了二十万亿,地方政府二十万亿,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的实际通胀20%,全世界最高。
第二个危机:通胀两个危机叠加就是最可怕的危机形态:滞胀。
去年为配合政府的四万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十八万亿。
就连贵州这样年度财政收入全国倒数的省份,当地官员竟然批了三万亿的建设项目。
第三个危机:地方政府相继破产地方政府欠了共二十万亿的债务,连利息都还不上。
今年六月审计署公布的报告:16个地级市负债率已超100%-即技术性破产,占36个地级市抽样样本[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的四成以上。
第四个危机:国企危机地方政府推动国企开展建设,去年十大亏损企业全是国企。
第五个危机:民企危机爆发因为大量投资通过国企完成,民企资金链断裂。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摘要:一、前言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六、1978 年,改革开放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九、2020 年,新冠疫情十、结语正文:一、前言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考验了我国的政治稳定性,还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这些危机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1950 年代初,我国展开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随后,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三大改造。
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 年至1961 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政策带来的后果,导致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其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然而,这一运动导致社会动荡,对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1978 年,改革开放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政策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我国成功渡过了这一危机,并在此后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压力。
在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下,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继续担任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八大危机
中国八大危机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光辉下我们也看到了多重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
如果不能早作出预防,那么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
下面我们对这些危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水资源危机中国历来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尤其是北方,更是缺水,缺到严重的程度。
所以才有了运河漕运,不但丰富了北方的资源还改善了北方的水系,滋润了北方的土地。
但是自从黄河断流之后,运河漕运也成了消失的迷梦一般。
而且几年南方干旱,北方干旱,紧接着就是南方大水,北方洪水。
自古以来就有的:旱田修水利,水天存水的道理。
都被荒废了。
我也接触过一些农村的水问题,有的地方已经将水打到1000米以下了,有些地方不是形成漏斗区,就是已经几近干涸;再加上陆地水系遭到严重污染,中国13亿人口的可饮用水已经岌岌可危了。
人可三日无食,但是不能一日无水。
一旦水资源成为问题,就会引发国家的大灾难,生灵涂炭!所以要想保护水资源,就要下狠招,比如在水源周边十公里之内不能有污染的工业等等。
最近传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不惜在长江和黄河边,建立大型的化工厂,一方面运输方便,另一方面排污方便。
这种拿着人民生命当儿戏换GDP 的做法,必须制止。
水资源必须得到净化,人民的生命依赖的环境必须得到净化!2、粮食危机这是一个大问题。
早先我了解了一些地方的粮库,基本上都成为空的了,要不就已经被挪作他用。
上次陪一个朋友到河北唐山乐亭县地方的一个仓库,已经被地方当作招商引资的土地卖给了朋友。
据说仓库的道路三十年前通坦克都没有问题,现在已经荒芜了。
粮食危机,往往是天灾人祸在先,而后就是粮食危机。
旱灾,水灾,地震等等,都可能引发灾难,而一旦灾难来临,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势必造成饥民遍野,民不聊生的场景。
今年已经给中国提了个小醒了,先是天灾,紧接着就是商人哄抬物价,已经出现了物价飞涨,穷人生活逐渐艰辛的现象。
而且纵观历史,中国粮食危机,往往是大事件的发生的前兆!3、外交危机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但是对于怎样的国家是弱国呢?没有一个标准。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新时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关系面临着很多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 经济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危机四伏。
首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将给中国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
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化和数字化等新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外贸出口、投资合作和外汇安全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特别是在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中,中国企业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二. 政治风险和挑战中国政治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的要求愈发迫切。
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腐败、权力过度集中等,已成为阻碍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然,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还取决于人民对其信仰和依赖的程度。
第二,中国政府承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存在多年,实际上提高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期望值。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政治上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不仅会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动乱。
三. 社会风险与挑战近年来,中国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污染环境、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和经济不平等问题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
此外,随着城市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社会失调、阶层分化、社交网络舆论压力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四. 国际风险和挑战在全球多极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资本和经济市场内的地位不断上升。
然而,中国在这个国际竞争格局中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与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不足,贸易条件软弱,也成为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务民生】国之将亡的七个征兆
国之将亡的七个征兆1️⃣ 经济衰退与民生凋敝国之将亡的首要征兆,往往体现在经济的衰退与民生的凋敝之上。
国家经济活力减弱,生产力下降,导致财政收入锐减,而支出却因战争、腐败或社会福利负担加重而不断增加。
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饥饿、贫困与疾病蔓延,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此时,国家已难以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来恢复元气,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2️⃣ 政治腐败与法治崩溃政治腐败是国之将亡的又一显著标志。
官员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失灵,公信力丧失。
法治体系在腐败的侵蚀下逐渐崩溃,法律成为权贵阶层的工具,而非保护公民权益的盾牌。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至冰点,社会动荡不安,革命与起义的火花随时可能点燃。
3️⃣ 社会分裂与民族矛盾社会分裂与民族矛盾加剧,是国家走向衰败的重要推手。
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化,难以调和。
国家缺乏统一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导致内部纷争不断,外部势力趁机渗透,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 军事虚弱与外交孤立军事虚弱是国家衰败的直接体现。
军队士气低落,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难以抵御外敌入侵。
同时,由于国内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下降,外交关系紧张,盟友疏远,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5️⃣ 文化衰微与教育落后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的衰微意味着国家精神的失落。
在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人才流失严重。
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储备,国家难以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衰败。
6️⃣ 科技停滞与创新能力缺失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停滞与创新能力缺失是国家衰败的致命伤。
国家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导致产业落后,经济增长乏力。
同时,创新能力的缺失也意味着国家难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将被时代淘汰。
7️⃣ 领导层失能与决策失误领导层的失能与决策失误是国家走向衰败的根源。
领导层缺乏远见卓识和决断力,无法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
决策失误频发,导致国家资源浪费、社会动荡加剧。
从国际上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四大风险是什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从国际上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四大风险是:1.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新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大量增加,通货膨胀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券利率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低于一些欧洲国家。
这些国家政府财务纪律松弛,正在形成泡沫。
第二,为了保增长,新兴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错过了做结构性调整的机会。
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反而正在进行调整,美国失业率上升也可以被看做是结构调整的一种迹象。
而发展中国家还是依赖出口、原材料出口,调整却放慢了。
第三,新兴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市场化趋势有所倒退,政府干预增大。
整体来讲,2012年世界经济自由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这三个因素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出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资金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这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风险在增强,不能排除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有可能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而导致整个世界经济陷入困境。
2.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同时,债务危机使欧盟的经济前景变得暗淡,宏观经济风险明显上升。
首先,债务危机挫伤了刚刚开始恢复的经济信心。
由于担心经济形势可能因债务危机而恶化,私人消费和投资进一步萎缩,令欧盟脆弱的经济复苏失去两个重要的增长引擎。
其次,欧元区国家纷纷紧缩财政也将影响到脆弱的经济复苏,政府巩固财政的努力将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国家将不得不经历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困难。
3. 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表面上看起来,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因此,要防止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胀的发生,似乎可以从紧缩货币入手,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
比如,提高银行利息率和证券的收益率,防止居民从银行和证券市场大量变现,导致大量现金流入市场;收缩货币供应,减少信贷额度,控制基建投资;鼓励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内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等等。
中国最大危机:社会失心,制度失效
目前中国危机是复杂的多维的,不容易剖析清楚。但笔者认为中国最大危机:社会失心,制度失效。
何谓失心?这一问题容易使人联想到心脏病是国人的第一杀手的事实。但笔者在此不谈生理上的心,我相信大多数网民的心脏很健康。这一问题留待医生来研究。所谓社会失心是指缺失了正义心、诚信心、廉耻心、责任心,也即缺失了良知、良心。而泛滥了猎财心、猎色心、和权欲心。众所周知,正心是中国几千年来维系和构筑社会秩序的基石。如果说中华曾创造最有效的人治制度,那么秘方就在于此。熟悉儒家学说的读者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正心。儒学中有一大分枝就是心学,由孟子发端,明朝的王守仁是最后的大集成者。从明朝历史可知,王守仁生活在明季中叶,正逢上了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正德帝朱厚照。兼之,当时天灾连续不断,全国土地已经集中于少数豪强手中,人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鋋而走险,纷纷揭杆பைடு நூலகம்起。王守仁面对如此不堪的时局,终日筹谋救世之策,最终在贵州龙场大彻大悟:救世必须正心。后来发展成了儒学中的心学,王守仁也成了大哲学家,中华圣人。
现在我们来谈第二个问题,即制度问题。概而言之,中国已经建起来了一整套社会制度,制度安排有过度之嫌,而无不足之疑。实际上目前很多制度是中共在革命战争时代遗留下来的,在当时,这些制度是有效的。但时过境迁,人物全非,当时有效的制度,现在未必可行了。可惜我们并没有对此进行全面检视和清理!
如果我们能实事求事,直面现实;那么不能不承认当今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多是无效的。就拿干部选拨制度来说吧。中国的确有一整套干部选拨制。诸如,各级党委都有一个庞大的组织部,内中有严密的档案制度,考察选拨干部的具体制度安排等等。此外还有完整的干部培养制度,各级党委都有党校,各级政府也有干部培训学院。可见中国党和政府对官员宠爱有加。所以深圳组织部的官员说,培养一个处级干部不容易,以此为借口反对严厉反腐败。当然此中也耗废了人民的血汗钱。真是世事难料,这一整套干部选拨制中看,不中用,完全是无效的。结果却是贪渎泛化,中国成了世界最贪腐的国度。致使国人谈官色变,怒在胆边生。何以至此?原因何在?其实,此中的道理不复杂。众所周知,世间的参天大树都自生自发于原野,禀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受暴风雨雪的洗礼,日积月累,渐渐生化而成。而人工培植的只能是一些供观赏的奇花异木绿草。综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代皇朝都有完整的立储和培养制度,但历史上贤君少有,昏君却多。而贤君大多是开国之君,崛起于草莽之中。
世界政治评论 中国所面临最大威胁是什么
世界政治评论--中国所面临最大威胁是什么(摘编美国《世界政治评论》8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日益严重的水源危机)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腐败、贫富差距和迅速老龄化的人口通常是人们给出的答案。
但经过近距离了解后我们会知道,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缺乏干净的水源。
从“癌症村”到人们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抱怨,水源缺乏问题正给普通中国民众及中国保持经济繁荣的努力带来深刻且有破坏性的影响。
尽管大部分挑战目前只停留在中国国内,但是溢出效应——例如给跨国河流改道以及在国外大举收购可耕地的行为,令中国之外的国家也感受到了压力。
中国政府已了解到挑战的严峻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达不到目标,因为这些措施缺乏为了扭转形势所需的深刻改革。
中国的水问题源于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现实: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比全球平均数字的1/4多一点,并且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
中国大约40%的人口及50%的耕地都聚集在北方,这里也创造了超过全国50%的GDP。
但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只有全国的12%。
80%的降水都集中在南方地区。
但急剧严重化的水污染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南方的自然优势。
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羡慕,但正是这个问题令水缺乏更加严重。
中国对资源,特别是水源的使用毫无节制,完全不考虑未来需求。
其中工业与农业又是中国的“用水大户”: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4,而中国每创造一个单元的GDP所需用水是其它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创造同样GDP所需水量的4倍甚至10倍之多。
占中国总用水量的62%的农业每年消耗的水资源也非常多。
中国约2/3的可耕地都位于较为干旱缺水的北方,中国所采取的灌溉方法也一直不经济,真正能抵达作物的水还不到总浇灌用水量的一半。
不断扩大的污染在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中国的水源危机。
中国南方超过90%的取水量都来于地表水,但在2010年上半年约1/4的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甚至都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可饮用水占全部水供应量还不到一半。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中国经济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主要危机,并探讨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危机是债务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和企业都积累了大量的债务。
许多政府机构和企业依赖债务来维持运营,这使得中国整体债务水平居高不下。
如今,中国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0%,远高于国际标准的安全线。
这种高债务水平对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过度依赖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为核心的投资拉动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同时,由于缺乏透明度和监管机制,很多债务的真实风险被掩盖起来,加剧了债务危机的风险。
为解决债务危机,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和透明度,确保市场对债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降低过度依赖债务的程度。
最后,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提高消费和创新的比重,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二大危机是不平等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尽管中国脱贫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转型,很多低技能劳动者面临着就业不足和工资下降的问题。
不平等危机的解决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增长。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工资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第三大危机是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什么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威胁
什么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威胁说实在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并不是那些洋人,而是那些“半拉子洋人”和那些一心想成为“半拉子洋人的人”。
这些“半拉子们”比起那些纯粹的洋人们来,不仅仅是通晓国内的人文环境和人性的弱点,而且还具有对中华民族更加强烈的摧毁欲望——因为只有到了中华民族的败落之日,才是他们在华夏大地上肆虐放荡之时。
因此,这些“半拉子”和“准半拉子”们针对中华民族系统内“关键部位”的恶毒攻击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而且总是能击中要害的。
........虽然这些“半拉子们”人数有限,但他们依靠身后洋人的“印钞机”强力渗透到了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各个领域,掌握了针对民众的较大的话语权。
学术、金融、文化、医药、娱乐、传媒等领域都能够听到他们嘈杂的鼓噪,这对大众心理形成了很强烈的蛊惑和干扰。
网络正是他们猖狂活动的最大的舞台。
想想吧,区区数十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四亿网民的思想形成干扰和蛊惑,而且针对的都是国内相对素质较高的人群。
这会形成一种怎样的潜在破坏效率呢?......返回头来我们再看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问题。
其实,就我国的外汇储备而言,是抛也罢,是买也罢,是扔也罢,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全国上下是否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只要全国拧成一股绳,任何一种操作都是对的;反之,如果全国上下一片散沙,则一切操作都是错的。
既然是两个货币体系,两个文化系统、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较量,那么这种竞争的最终结果如何,就一定实战略层面上的综合考量,而非战术层面的单一评判。
洋人们显然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
因此,他们并不注重任何一次战术性手段的是非优劣,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对于我方的系统性破坏上:他们可以一诺千金又可以出尔反尔;可以郑重其事又可以吊儿郎当;可以庄重大方又可以猥亵下流。
在他们看来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令他的对手无法形成合力而对自己实施有效打击,并在对手精神涣散之时将其一举击溃。
不知各位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这大量的外汇储备我们在这场危机中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这8000千亿美国国债我国能否率先触底反弹,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坐上了“二哥”的位子?......这些令我们堪称完美地度过危机的外汇储备和债券,怎么就变成了我们发泄不满的理由了呢?国家的安定团结,万众一心——这才是“半拉子”和“准半拉子”们所主要破坏的中华民族系统内的“关键部位”之一。
人口少子化是最大战略危机
少子化的速度超过了老龄化,说明中国人口发展的潜力被大大削弱,中国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堪忧。
图为郑州绿城广场,一对携手散步的老人。
CFP供图
际上80后、90后的意愿生育率在高抚养成本的压力下已经达到超低生育水平,仅仅放开二胎也不可能使生育率有明显回升,达到“近更替水平生育率”(TFR=1.8-2.5)。
此外,大量独生子女空巢家庭、痛苦家庭和困难家庭则需要国家建构起贴心关怀、真诚服务和福利保障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的伦理要求。
拐点”的到来。
人口是国家真正意
义上的“血肉长城”,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态势无异于自毁“长城”
致大国衰落的危险。
让计划生育回归“家庭计划”的本意
人口是国家真正意义上的“血肉长城”,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态势无异于自毁“长城”。
放眼历史的长河,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将兴起一场人口学意贵州省贵阳市,丈夫因肠癌晚期去世后,儿子也离开人世,孤苦无依的黄黔英只能独自面对晚年生活。
她说自己很胆小,甚至家里的灯泡因电压造成的忽明忽暗,也会引起她的不安和恐惧。
CFP 供图。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挑战及对策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挑战及对策摘要:当前中国面临诸多安全挑战与压力,其中既涉及到传统安全领域,也涉及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既有经济安全因素,也有政治安全因素,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不仅要增强战略能力,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坚持平等对话,深化互利共赢合作,有效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互利共赢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全球安全形势总体趋缓,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流不变,但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出现。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
但因众多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的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
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动乱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
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
二、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挑战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和环境虽然总体上对中国有利,但由于紧张动荡的一面显著升高,危机不测因素增多,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传统安全方面1、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增大了对华地缘战略压力美国在亚太搞所谓“战略再平衡”,实际上是在亚太地区加强战略扩张。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1我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凸显1.1中国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
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
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1.2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引发严重的环境危机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65%左右为煤炭,大量使用煤炭,使 66%的中国城市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以及22%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长期以来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给环境造成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面对当前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
2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如水能(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力推可再生能源,中国更应该把握住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代走向,争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缓解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危机。
这些危机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困境和挑战,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讨论中国经济面临的三个主要危机。
首先,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一个危机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中国经济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出口依赖度过高导致中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波动非常敏感,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导致了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一些行业过度扩张,产能利用率低下。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企业的负债压力。
此外,由于大规模投资的推动,一些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这也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风险因素。
其次,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二个危机是环境可持续性危机。
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耗竭的问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不仅对中国本地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环境可持续性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最后,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三个危机是金融风险危机。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银行间业务存在信贷风险,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庞大而且管理不严,金融监管不够完善等等。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放缓和产能过剩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运营困难,这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的风险。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也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这些金融风险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危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比如,中国政府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治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金融监管,控制金融风险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面临的战略危机
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面临的战略危机
当前,中国家安全政策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威胁,正在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
改革开放以及政治发展的巨大变革,深刻的影响了政府的安全政策。
针对当前国家安全环境面临的战略危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首先,安全环境中存在的战略危机可以从三个方面划分:国际、国内、本土。
从国际上看,中国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对其他国家实施外交和经济压力的弱者,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威胁,如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改变。
就国内而言,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的解决。
本土方面,由于历史的延续和立国以来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对国家网络安全和维护安全和稳定性的发展挑战更大。
其次,安全环境中战略危机的综合反应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外权势凌绝、内部政治不稳定、和平发展模式转变、传统安全被弱化等。
就其中主要内容而言,内外权势凌绝旨在争取外部安全,加强全球发展模式,改变冲突处理模式;内部政治不稳定涉及社会分层,对社会建设的影响可能不明显;和平发展模式转变却将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挑战,特别是就削弱军事实力的话题而言;传统安全被弱化也把安全政策面临的挑战加剧。
最后,面对当前的战略危机,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缓解:在国际层面,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建立更有利的双边关系;在国内,应该充分把握政策考虑到外部因素,更加注重政府服务民众,加强社会间有效的沟通;在本土方面,根据传统安全理论,进行合理的投入,增强军事力量,并加强社会凝聚力,以保持安全稳定的策略。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审慎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理顺当前国家安全环境中战略危机,从而确保安全稳定,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一、国际经济形势继续恶化虽然一些热点地区摩擦不断,但大国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所以主要风险仍然来自经济领域,主要是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带来的全球性通缩。
整体而言,西欧和日本风险不大。
新兴经济体、东欧个别国家,以及大宗商品输出国,则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由于美元加息时点有所推迟,因此,风险可能会在年底到明年年初出现。
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式的波动,中国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中国经济失速由于长期依靠房地产和政府主导的低效投资来拉动经济,中国经济如今陷入了困局。
深化改革,通过激活民间创新、创业来拉动经济,仍然需要时间。
这里面关键因素是政府要收回“有形之手“,IPO注册制改革真正实施,市场经济机制真正得到完善。
但眼前的问题是,民间投资仍然无法取代政府和国企投资。
为了保增长,必须让政府和国企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这,则意味着民间资金仍然受到某种抑制。
因此,有学者称:中国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不允许经济下滑。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经济真的失速,出现大量失业,改革就失去了基本条件,这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悖论。
三、过度保增长过度保增长,必然是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地方政府和国企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而这些都有悖于“深化改革”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只有10.1%,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仍然高于官方的消费物价指数0.75个百分点(没有出现负利率),从货币政策上说,没有发生“过度保增长”的情况。
至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是不是规模偏大,存不存在未来效率偏低等问题,是值得推敲的。
事实上,GDP更有质量地增长5%到6%,显然会比简单增长7%更有价值,更能保障就业,也更少留下后遗症。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强求高增长负面作用非常大。
四、失控的牛市短期看,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已经不是来自房地产,而是股市。
这种全民性的癫狂,带来了过高的“杠杆”(借钱炒股),过高的市盈率。
简述我国国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我国目前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有很多,其中包括:
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但同时也存在区域、部门、群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污染物的排放超标、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均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矛盾突出: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如贫富差距扩大、居民生活水平不均衡、就业压力增大等。
国际形势复杂:我国正处在全球化的深度发展时期,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种威胁,如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
为应对这些威胁和挑战,我国政府和人民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一场华尔街风暴席卷世界,西方各国陷入百年难遇的萧条之中,人人自危。
而对于中国来说,改革放开三十年来积累的巨大国家财富,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保证在危机中相对的独善其身。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狂飙猛进的步伐或许会放缓,但绝对不会停滞不前。
但是,不管未来经济的走向趋于何方,现实中的中国无疑正面临着一场最深刻的危机。
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作为危机管理专家,很多人会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追问我诸如此类的问题。
而我的回答总是很干脆:就业。
“就业猛于虎”。
中国最大的危机正是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农民工返乡和最近几年问题已经很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难值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危机这片乌云不仅会飘到企业与个体头上,整个宏观环境一样会遭遇危机。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国家,中国GDP的增长很大部分依赖贸易顺差。
顺差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中国制造的崛起也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在08年之前,企业还在为缺口越来越大的民工荒担忧。
然而,在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变数远远多于定数。
越来越多的企业倒在宏观环境的惊涛骇浪中,民工荒的缺口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农民工无工可打的现象,尤其是九十月份金融海啸的爆发,持续了5年的民工荒竟然戛然而止,而填补这个缺口竟是以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为代价。
大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使得大量农民工即使降低身价,也未必能找到工作,民工荒变成浩浩荡荡的返乡流。
据中国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40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4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后该如何安置?
有些人认为,农民工回家后可以继续务农。
但这并不可取,首先,迫不得已返乡的农民工,缺乏务农知识,在务农方面是门外汉,而且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他们,也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田生活提不起兴趣。
再者,在他们看来,靠种田连儿子都养不活,返乡务农意味着生活窘迫。
正如某位返乡的农民工抱怨,“哪有一亩?只有几分了,靠种田连儿子都养不活。
家里的一亩多田,一年的收入大概只有四五千元,而要负担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根本无法维持。
”
在当地继续打工也不是长远之计。
如果家乡的经济景气,恐怕农民工也不会千里迢迢去异乡打工了。
数额巨大的农民工返乡,当地企业根本难以消化,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有些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
但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存在技术水平底、资金不足、眼光不够长远等问题,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
即使勉强支撑起来的作坊式企业,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恐怕难成气候。
农民工返乡潮远未见底,而就业形式更为严峻,这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其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返乡的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无地可耕或者不愿务农,成为“剩余劳动力”。
受多年城市生活的熏陶,很多农民工把自己定位“城市人”的角色,并很有可能在当地自认为是社会精英。
与此同时,农村生活较为单调,他们已很难融入农村既有的社会网络,从而形成角色错位,导致返乡农民工患有不适症,出现抑郁、报复等心态失衡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其二,为当地社会保障事业增加负担。
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几乎是破釜沉舟,不但土地转包,有的连房子也卖掉了。
不过,他们的户籍关系仍在当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其为农民工的缘由了——在城市打工,却没有城市身份证,户籍在农村,却不务农。
被企业倒闭所累,他们非但没有衣锦还乡,反而灰头土脸地回家,医疗、子女上学包括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这势必会增加当地社会保障事业的负担。
同时,他们也在与当地农民争夺社会资源,引发当地农民的不满,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冲突。
可见,农民工存在返乡就业难的问题。
这些无事可做的农民工,由于社保缺失、心态不平等问题,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犯罪率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除了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大危机。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或资金链紧张,一些企业即使不裁员也会紧闭对外招聘的大门。
而与企业需求萎缩形成对比,大学的连年扩张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从而形成企业需求与校园供求之间的剪刀差,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
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自我认同早已支离破碎,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最关注的不是所选专业是否为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迫切地想知道所学的专业能不能找到工作。
整个大学期间,大部分大学生也是一切以“就业”为中心,奔波于能让面试官增加印象分的考证等活动,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他们就会产生焦躁、痛苦、失落等负面情绪。
而毕业前夕,残存的希望被现实击打的七零八落,他们更容易身心疲惫,恐慌、焦虑、内疚等负面心理加重,严重者还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大四、研三学生跳楼自杀的悲剧事件已屡见不鲜。
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影响已从大学生个人辐射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供孩子上大学,往往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支出,有些经济困难的家庭甚至要四处借债以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他们也往往存在这样的预期,即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没有“一人得道,仙及鸡犬”那样的风光,但大学生起码捧上铁饭碗。
但事实上,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捧个泥饭碗甚至连泥饭碗也捧不上。
现实与先前预期的巨大落差,会对家庭乃至社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导致抑郁、失落、仇恨等负面情绪的出现。
而且,从长远看,“读书无用论”会再次抬头,教育的光环效应会越来低,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就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危机。
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是预防危机,要防患于未然。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就业问题关系民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失业视为儿戏,社会各方应未雨绸缪,积极动员,竭力解决失业缺口。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失业演变为骇人的洪水猛兽。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民工返乡潮,温家宝总理这样鼓励大家,“我总说这句话,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
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的确,如果能认识到危机的根源,各方合力攻其软肋,定会攻克当前中国最大的危机,迎来“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温暖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