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同步精品教学设计全集(绝对精品中的精品)-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香菱学诗》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批注法读书,学会留心揣摩字句。

2、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三首诗的比较赏析,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在《香菱学诗》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是汉人,后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2、写作背景: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小说第1回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

感太甚,还不到50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死后,留下的只有琴剑在壁,遗稿《石头记》。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共120回,书名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3、作品简介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高鄂和《红楼梦》后40回

高鄂,字兰墅,清乾隆时进士,做过内阁侍读、刑部给事中等官。曹雪芹未完稿题名为《石头记》,只有80回,高鄂续写了40回,改名为《红楼梦》。续写的40回,根据原书的线索,把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结局,使小说成了一部结构完整、故事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鄂笔下的宝玉后来又中了举,出家成佛,贾家后来又出现复兴的迹象,不少学者认为,这显然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题名

曹雪芹未完稿(前80回)题为“石头记”,高鹗续写后40回,改名为“红楼梦”。《红楼梦》的俄译本为《红色阁楼里的梦》(《水浒》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的西方通行本为《猴》)。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

黛玉、宝钗、熙凤、探春、妙玉、湘云、李纨、可卿、迎春、元春、惜春、巧姐。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几首判词:

(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4、香菱身世简介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至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以上是课文中故事的背景。

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第二课时

一、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