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一、借助教材的优势,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属于知识传授型,对于课堂上的问题,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及表现的机会,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要认识到,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宋代学者朱熹亦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疑则生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学生提问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他们理解消化课文的过程,是他们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这些提出的问题,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它不仅显示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也标志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水平。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在启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再作总结,求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8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好的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他的话值得我们去回味,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互动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过乎情。
”互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感情。
要想激发学
生兴趣,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
教师要以舒缓、幽默的语言和丰富、优雅的表情,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要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就要善于调动学生,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开放性的对话中,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求知欲也就激活了,只有思维活跃了,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问答,进行巧妙、机智的点拨,发现学生还未理解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互相沟通,影响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同时,需要教师调动激励学生参与,把握课堂的调控权,既要让学生讨论充分,又要把握好时间,让他们有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此外,教师要合理引导,适时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学习语文的无限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
三、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促使课堂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块黑板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伴
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氛围。
“本文讲的是一家祖孙三代在散步时,就该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了分歧,你们想知道这是怎样的故事吗?”然后,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看完后,学生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
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了、清晰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学习方式变“他主”为“自主”
在阅读课文《春》一课中,通过整体感知,笔者先让学生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绘春景物,并说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按自己的方式展开充分的自主学习。
有的学生通过朗读来领悟,有的学生将描写精彩的段落背下来,有的学生收集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词进行比较学习,还有的以写春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平日的观察和感受。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多余的情节分析,繁锁的问题设计,细化的章法讲解”,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语文课被上得索然无味。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减弱。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