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综述

作者:丁汝璇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14期

【摘要】 RIG-I样受体(维甲酸诱导基因I)是细胞质中的一类RNA解旋酶,属于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其可以结合病原相关分子式及RNA配体识别非自身的病毒RNA,激活RIG-I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发挥抗病毒效应。本研究综述RIG-I样受体的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的控制和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RIG-I样受体; 信号通路; 调控机制;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doi:10.14033/ki.cfmr.2019.14.0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3

A Review of RIG-I 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Regulation/DING

Rux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14):-186

【Abstract】 RIG-I like receptor(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I) is a kind of RNA helicase in cytoplasm,which belongs to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of innate immunity,which can bind the pathogenic correlation molecular formula and RNA ligand to identify non-own viral RNA,activate the RIG-I signaling pathway,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and exert the antiviral effect.This study reviews the various signaling pathways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RIG-I like receptors,providing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Key words】 RIG-I like receptors;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gulation mechanism; Viral infection; Immune response

First-author’s address: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hangsha 410000,China

天然免疫模式识别理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该理论指出:高等生物能通过

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出病原微生物的保守分子式[1-2]。机体内的PRRs主要可以分成Toll样受体家族、RIG-I样受体家族、NOD样受体家族和C型外源凝集素受体这四大

类[3]。其中Toll样受体家族和RIG-I样受体家族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前者主要负责识别细胞外PAMP(疾病相关分子模式)和内涵体内的PAMP,而后者则主要识别细胞质中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而且其在各种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均有表达,故而许多学者认为RIG-I样受体可能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5]。牟娜等[6]曾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MDA5的表达水平,发现患者的TLR3、RIG-I、MDA5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这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状态有关。本研究对

RIG-I样受体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进行

综述。

1 RIG-I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

目前的研究发现,RIG-I样受体家族的成员主要包括三个:RIG-I、MDA5、LGP2,其中RIG-I最早于1997年被我国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中心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株中分离出来,是视黄酸处理刺激产生的最多的一个基因,由此而命名,其参与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7]。RIG-I是细胞质内蛋白,N端为两个串联的半胱天冬酶活化募集结构域(CARD),中间部分则RNA解旋酶结构域,包含与ATP结合的关键位点;C端则为与RNA 结合的结构域及抑制结构域,而RIG-I中具有RNA识别、信号抑制作用的区域被称为C末端结构域。RIG-I、MDA5、LGP2均具有包含特殊DEX/DH框RNA解旋酶结构域,能与RNA 结合,并且具有ATP酶的作用,促使RNA构想改变并激活下游信号的转导[8]。

1.1 识别病毒核酸成分

RIG-I样受体能识别病毒核酸成分,此类RIG-I样受体都定位在细胞内膜结构上,机体在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到細胞后,在内涵提酸性环境中释放核酸物质,进而被RIG-I样受体所识别,主要包括TLR3、TLR7/TLR8、TLR9。RIG-I样受体在细胞内的定位避免细胞外自身核酸物质做出免疫反应。

1.2 识别病毒非核酸成分

识别病毒非核酸成分的RIG-I样受体往往指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受体,如:TLR2、

TLR4,其能识别病毒的包被蛋白。以TLR2为例:识别病毒组分蛋白激活,如measles病毒的hemagglutini蛋白,而人体的CMV病毒等能诱导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加上TLR2能介导1型干扰素产生,在非活化的牛痘病毒的刺激下,炎性细胞通过TLR2诱导大量1型干扰素产生,巨噬细胞中的TLR2则诱导炎性细胞产生。所以说,TLR2产生的1型干扰素并不依赖于病毒核酸物质。

1.3 介导抗病毒细胞信号转导

在RIG-I样受体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大部分是因为RIG-I样受体能识别病毒成分,并诱导1型干扰素产生,依赖其蛋白结构将病毒信号传递下去[9]。RIG-I样受体有三个结构域:重复结构域(负责识别出PAMPs)、跨膜结构域和将活化信号传导下去的TIR受体结构域,TIR 受体结构域能招募含有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如TRIF、MyD88就是常见的接头蛋白。例如:TLR4通过MyD88介导NF-κB通路活化。当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分别被RIG-I和

MDA5识别,随后即通过定位在线粒体上的一个重要接头蛋白MAVS(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激活下游通道,使得IRF3发生磷酸化、活化。在诱导1型干扰素的通路中:MAVS活化后激活下游的TRAF3、TBK1、IKK-i,进而磷酸化活化IRF3。TRAF3、TBK1、IKK-i均是TLR通路激活1型干扰素产生的共用分子。MAVS招募TRAF3,并发生K63位连接泛素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