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文章原创精选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文章原创精选12篇
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大风大雨,但是依然勇往直前。

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文章原创精选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我从远方而来,走过了山山水水,阅遍了人世繁华,却有那么一处村庄,抵在了灵魂的深处,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一直是热闹的,是人来人往的,也是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

我喜欢家乡的春天,早晨醒来时,母亲早已将卧室的窗户打开,一缕阳光便调皮的闯了进来。

当睁开惺忪的眼眸时,感受到的是几许温暖的气息,它不冷冽,也不炎热。

徜身于其中,耳旁是鸟儿的叽叽喳喳声。

那一刻,仿佛自己已然拥有了全世界,握住了所有的美好。

生于这个安乐的年代,是我的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倘若早出生几十年,我想,纵然春天的阳光依旧和煦,纵然鸟儿也还在悠闲的飞翔,恐怕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去享受这些自然的给予了吧。

而今,我却能够如此惬意地沐浴阳光,经历着家乡温暖的人情世故,这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紧密相连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听叔叔伯伯们讲过:以
前我们的村子里,大多都是些泥瓦砌成的房屋,屋子的周围种满了庄稼,一到下雨天,那泥泞的小路是他们最不想走的地方,可他们却又盼望着下雨,因为这样可以浇灌幼苗,来年获得大丰收。

如今,他们担忧的问题在时间和改革的长流中已不复存在。

放眼望去,入目的全是错落有致的小洋房,周围也不再是堆杂的庄稼,而是娇艳欲滴的小花圃,那些曾经的农田也都租给了大包户,耕犁的也不再是水牛而是一辆又一辆的先进收割机、耕种机。

老人们享受着新时代给予他们的惬意,不再劳碌担忧,如今他们物质丰富,儿孙满堂。

也许,改革开放带来的是科技的强盛发展,是资金的不断增加,是地位的节节攀升。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的老百姓,他们的满足感才是对改革开放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富足,教育给时代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与精英,使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读书看报已成了平常之事,学术研究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走在大街上,分不清哪些是知识分子,哪些是平头百姓,因为,他们的言谈举止都谦谦有礼,善良待人。

不仅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温润善良的品质,还感受到了深刻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淳朴善良的民风。

我们应该感谢建设者们的无怨付出,感谢改革带来的今天、明天和将来。

篇二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

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为城中一道生动的风景,为一丝熟悉的乡土气息,为一路的青砖绿瓦,亦或许,为的只是这座城,无关风月。

深爱着的港城,赠予我无穷的美好与遐想。

飞翔的海鸥从深蓝的天空掠过,空气中的江南味浓郁而悠长,海浪的翻滚声让听者为之一颤,在盈盈缩缩的细风中独等最后一盏未熄的渔火。

古有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会变迁,而港城,也在悄无声息的变着。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

四十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从前是泥泞的小路,而现在宽广笔直的大路已蔓延到偏远的县区,汽车在乡间也是畅通无阻,午夜的霓虹愈发夺目亮眼,耸立的厦宇直指苍穹,现代化的脚步铿锵有力。

农村、县城也步入了现代化,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洋房,互联网、热水器早已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让港城更加生动美好,我在异乡细数它悠远行走的脚印,细品这一味乡情。

连云港靠海,脑子里浮现的是渔湾那漂亮的海岸线,这海岸线便是近些年改革规划出来的。

红色的砖,蓝色的海,白色的鸥,偶尔还会看到穿着蓝色迷彩服的海军从身边经过,远处还有绿色的山,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图。

沿着岸上行走,住在海边的人家,都是好客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让大家都富裕起来,与他们攀谈起来,可能还会留客吃饭,毫不吝啬的让你们真正品尝到港城的海鲜。

改革开放改的不仅仅是城市建设,更是市民的素质,BRT上为老人孩
子让的座;街头上鲜少有乱丢弃的垃圾;红绿灯前不抢先;占道的小贩也换了地方……我喜爱的港城就在这改革之中越变越好,也愈加充满人情。

在暖暖的春风中,伴着落地的花瓣,脚下摩挲着参差的砖块,殊不知脚下的这条路承载着古城经历风花雪月。

海州湾的风韵绵延到喧闹的市区,使每一个连云港人的血脉流淌着青砖绿瓦的柔情,在棱角钝化的砖路上漫步,心中是自豪之情。

篇三
1978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那年,我高中毕业了。

高中文化程度的我,在我的家乡可称得上是“知识分子”。

可无情的现实逼使我回到了熟悉的村庄、熟悉的人们、熟悉的土地,从事了农业生产,开始修“地球”,好听的说法是从事“农耕文化”。

我的家乡很美,与湖为邻、以长江为伴,祖辈们一直以种棉花、水稻、油菜为生。

正是这一年,我的家乡变了,这个“变”可谓是“华丽转身”,更是家乡走向富裕的开始,从此所有耕地改种蔬菜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菜篮子”基地,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这就是我第一次建立的武汉市“菜篮子”的肤浅认识。

历史往往容易捉弄人,从1980年—20XX年接近40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伴随着武汉“菜篮子”一路风雨兼程。

40年来,我一直从事“菜篮子”经营及管理工作,可以说“菜篮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在中国从
事“菜篮子”经营管理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但像我这样从“菜篮子”企业管理到从事“菜篮子”行业管理,从商业领域到农业领域,从一般业务人员到负责一个城市的“菜篮子”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几乎没有太多了,我骄傲、我自豪,更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40年武汉市“菜篮子”的发展史,就是武汉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可以说40年武汉市“菜篮子”的改革进取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创新探索,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体目标的奋斗史。

武汉市的“菜篮子”改革之路是艰难而又曲折的,其间经历大大小小风波无数。

卖菜,应该是老百姓想要什么菜,就想方设法卖什么菜,种菜,应该是老百姓需要什么菜,就想方设法种什么菜,可是在1978年前后,这种规则被颠倒了。

当时,武汉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基本上是蔬菜部门定什么菜,农民就种什么菜,菜场就卖什么菜,居民就得吃什么菜,哪怕是“老、大、粗、黄”也得吃,这就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菜篮子”。

这种产销管理体制,一方面农民积极性和收益受到束缚,另一方面老百姓吃不上自己喜欢的菜,针对这种现状,市政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作出了“按市场需求生产,按市场要求供应,对手成交”的产销改革。

从此,长期以来被颠倒的购销形式终于在1984年又颠倒过来了,这就是有人戏称的:八一起义南昌打响了武装第一枪,蔬菜改革武汉打响了体制创新的第一枪。

人们常说,生活在武汉是幸福的,这里的幸福指数少不了“菜篮子”的功劳。

40年来,我们的“菜篮子”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更加五彩
斑斓,已完全实现了由没有菜吃到有菜吃,让市民的“菜篮子”提得有内容。

已经实现了由自给自足向“买全国”、“卖全国”转变,让手中的“菜篮子”提得更远了,更结实了,我们正在实现将分散的、零星的“菜篮子”向具有追溯体系,供应链网络的“菜篮子”规模化、标准化迈进,我们正在构造满足消费升级的“菜篮子”大文章,让武汉的“菜篮子”朝更加精致的生产,更加严格的标准,更有响亮的品牌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进入现代消费,新时代的“菜篮子”,不得不说“盒马鲜生”,作为从事一辈子“菜篮子”工作的业内人士,我很佩服“盒马鲜生”在“菜篮子”上所作出的贡献,一是观念新。

“盒马鲜生”能做到创新“菜篮子”的顶层设计,首先把门店看成是起点,传统的经营认为,商业门店是终端,在超市购物就是消费终点,可是“盒马鲜生”却把门店当成是起点,电商才是终点,“盒马鲜生”是被门店武装了的生鲜电商,这个观念突破太难了,我过去开办超市办不到,现在很多大商业企业仍然办不到,但“盒马鲜生”做到了,而且“坪效”做得极高,二是忠于消费者。

“盒马鲜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卖场能“吃”,别看这个吃,它从本质上改变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误区,打消顾虑,建立信任,家庭消费生鲜农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我们在建议家事易公司做家庭配送时,难点就在这里,家事易公司也是因为这个随意消费性过不了关业务只好停止,但“盒马鲜生”做到了,它把方不方便做到了极致,3公里免费送货上门,提出了“突然想要,就可以立即拿到”的配送理念,快到这个程度,就解决了生鲜消费的许多障碍,三是消费者有获得感。

“盒马鲜生”提出的“消费者永远无条件退货”,这既大胆又实效的做法,
提高了用户的黏性,这种不需举证,就可以免费退货,有谁敢做,莫说在生鲜产品上难做,就是在标准件工业品上更难做,同时,还真正推出了包括鲜奶、蔬菜、肉类、蘑菇等商品在内的“日日鲜”销售模式,只卖当天的,这对没有一定大数据分析能力,没有准确把控供销能力的门店来说,敢做吗?不得不说佩服,也让我这个老蔬菜人信服,这就是消费升级对我们的期盼。

从1978年至20XX年从“菜篮子”的变化,我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富裕了,农村美起来了,但“菜篮子”作为一个民生工程,它是衡量党和政府关心民众的平台,历来有从“菜篮子看政治”的说法,我要继续努力,一是要看到“和谐的“菜篮子””,农民欢心、市民放心;二是要看到“安全的“菜篮子””,农民真心、市民安心;三是要看到“便捷的“菜篮子””农民省心、市民暖心;四是要看到“智慧的“菜篮子””,农民得心,市民舒心;五是要看到“会说话的“菜篮子””,生态优美的菜篮子,农民富裕、农村美丽、市民健康、产销平衡的“菜篮子”,我相信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篇四
老爸喜圆新车梦
去年,老爸买新车了。

提车那天,专门喊我和老公一块儿陪他去。

“怎么样?中华车!带定速巡航、天窗、真皮座椅、360度倒车影像!”爸爸坐在驾驶位,手习惯性的去把着方向盘,满脸幸福和满足地给我们介绍他的新车。

“13万呢!”爸爸扭头补充到,露出一秒心疼的表情。

“不错,不错!您老真是洋盘,玩的都是高科技!”老公迎合着。

爸爸高兴的,一脚油门,拉上我们就往家走。

“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的功能,有啥好稀奇的。

再过几年,无人驾驶都普及了,谁还买车开车呀?”我在一旁不识趣地说。

“你们不懂。

我给国家开了一辈子车了,就想有辆自己的车。

以前是不敢想,哪有那个经济啊。

现在国家发展了,日子好过了,我这个梦想总算实现了!”
爸爸的话,让我想起了很多从前的事情。

老司机的艰苦岁月
我是一个80后,出生在一个运输系统的家庭。

爷爷参军南下后,来到四川,成为乐山汽车运输11队的一名驾驶员。

爸爸也子承父业开起了大客车。

驾驶员在当年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

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内地的道路交通建设,尤其是西部四川,还很落后。

最记得我8岁那年,有一次跟爸爸跑车从乐山到自贡,天下着大雨,一路上到处是重车碾压出来的深浅不一的坑,坑里积满水,放眼望去,简直一路都是“小鱼塘”。

为了躲避“鱼塘”,车开得特别慢,100多公里得开4个小时左右。

那时的车也比现在差远了。

爸爸开的是解放或者东风大客车,发动机轰鸣声大得很,吵得人头昏脑涨;方向盘是没有助力的,遇到大弯,没点儿体力还真搬不动;减震效果也差,稍微遇到个坑坎,车上的人们都被整齐的从凳子上弹起来,像坐过山车——那是我记忆中坐车最大的乐子。

如果开长途车就更艰苦了。

每次记得爸爸跑重庆,早上7点出车,得晚上9点多才到重庆。

车上必须是两个驾驶员换着开,十多个小时,一个人开可受不了,中途还得吃个午饭歇个脚。

车上没有空调,汽车发动机就安置在驾驶位旁边,由一个铁壳罩着,凸起在车内,散发着巨大的热量。

夏天车内温度竟能高达40度,一个简陋的小风扇固定着方向对着司机不停地吹,依然汗如雨下,浑身湿透。

辛苦虽辛苦,驾驶员在那个交通和信息不通畅的年代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他们走南闯北,能轻易地获取南北奇货。

每次爸爸出车回来,都会给我带一些当地特产:什么马边腊肉啊、泸州冻粑啊、攀枝花芒果啊等等,从小我就“见多吃广”。

此外,他们还消息灵通,掌握着重要的市场信息:峨边的土鸡蛋比峨眉城里便宜很多;重庆产的皮夹克比较紧俏不容易买到;梅家湾柑子很受成都人的欢迎等等。

爸爸
也经常借出车的机会,捣腾一些货物补贴家用。

就这样,爸爸开车虽然辛苦却没让我们一家饿过肚子,日子过得虽然紧却很有奔头。

爸爸开着国家的大客车,也拉着我们这个家庭的“小车”乐此不疲地向前奔跑。

新时代,新幸福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川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乐山的交通运输也有了惊人发展。

20XX年,乐山确定打造“两航、四铁、八高速、一枢纽”的“千亿交通工程”:20XX年,乐(山)宜(宾)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XX年,乐(山)雅(安)高速公路、乐(山)自(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XX年,成(都)绵(阳)乐(山)高铁建成通车,岷江航电、乐山机场建设正加速推进……乐山,正在一步步建成集“路、铁、水、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

路多了,好走了,车也更新换代更舒适了。

公司给爸爸换上了海格30座旅游大巴,空调、电视、DVD、饮水机、可调节座椅等等一应俱全。

从乐山到成都,原来的大件路要开上4、5个小时,现在高速路全程只要1个半小时。

车上的旅客要么看会儿电视、要么躺在位置上小睡一觉就到了。

要是开重庆,爸爸一个人开,当天就能打来回。

开着好车,跑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爸爸的心情别提多舒畅啦。

只是我,偶尔还很怀念小时候那种坐“弹跳座椅”的乐趣呢。

20XX年,爸爸正式退休了。

这个开了一辈子大客车的老司机终于“下岗”啦。

没有车开的日子,他老觉得燥得慌。

去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爸爸终于如愿以偿的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我想买辆车!”爸爸和我们商量。

“现在公共交通已经很方便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乐山以后还会建有轨电车,我觉得没必要买车!”
“我想和你妈妈自驾游!”
“要是出远门,我们开车带您去,或者去乘高铁,都没有问题的。

再说了,您年纪也大了,自己开车我们也不放心呀!”
“不,我要有辆自己的车!”爸爸坚定的口气,让我们都不再规劝了。

昨天,微信上又看到爸老爸在朋友圈晒青海湖拍的照片。

照片上爸爸戴着墨镜,妈妈系着鲜艳的丝巾,以湖为背景,倚靠在新车旁。

这是他们买车去年买车以来,第二次自驾出行啦。

看着他俩幸福的模样,我在照片下点了个赞,留言到:愿您二老身体棒棒哒,开车自驾走遍全国,享受美好新生活!
关上手机,我不禁感慨:改革开放40年了,我的家庭、我的家乡、乃至整个国家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像爸爸那样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得益于每个人心中坚守的梦想。

是的,我想说,只要有梦想,这就是个了不起的时代!
篇五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大多中国人在回味“春天的故事”时,无不对自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伴随时代波澜踩点的精彩故事予以津津乐道地回溯。

而我,亦正是这大多中国人中的一个!
那么,我的精彩故事是什么呢?就是参政议政故事。

为何说我的故事是参政议政故事?
因为,我作为一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加入地方九三学社组织、并有着双重政治身份的民主党派人士,这些年来一直在通过积极地参政议政活动,践行着自己的独特体验,探索着自己的独特体会。

这里,我说到了自己是一名“有着双重政治身份的民主党派人士”。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一方面我是一位长期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也就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长达35年的公务员;而另一方面,我又是按民主党派的参选比例,依法选举出的历任三届省人大代表和历任三届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一名党外人士。

所以,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公务员和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这个层面上讲,我的履职叫依法履职、依法监督。

然而,从党外人士参与政治协商这个层面上讲,我的履职又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而我通过这些年来不断以双重政治身份履职,愈来愈强烈地感悟到:参政议政,对于促进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尽职履责、合作共事等工作来说,确实尤为重要、大有必要。

亦正因如此,所以我这些年来,一方面在地方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人大代表的岗位上通过积极依法履职、为民履职,创下了提交省市人大会的多达九百余件、约320余万字的议案、建议而被省内外媒体誉为“议案大王”和“建议大户”的这一履职佳绩;而另一方面,我作为地方民主党派成员,又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协助有关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人士中的政协委员,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有一定分量和质量的提交政协会议的有关委员提案的素材及资料。

而在我近15年领衔提出的276件省人大议案中,不仅有46件立法案全部进入了立法程序,而且其中有37件还实现了省级地方性的立法。

而在我历次出席的省、市人大会上, 还领衔提出了15件排序第一的一号议案。

而在这期间我提出的近700件建议案中,有286件民生建议当年即得到了落实或基本落实。

同时,我作为曾任职于九三学社广元市委的副主委,以及作为按党外人士类别比例参选出来的历任三届的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通过这些年来认真钻研人民政协理论、统战理论和民主党派理论,还撰写和发表了大量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党外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履职,以及政协、统战等方面的理论、言论文章和相关的调研、调查报告。

尤其是20XX年以来,我按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原则要求,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若干篇有关协商民主的论文和调研报告,不仅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学报杂志择优刊发,而且在报送民主党派中央和省市委政协、统战部及省市人大常委会之后,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先后发表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论文《论基于人大制度的协商民主制度》,以及发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理论文章《人大制度中社会领域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还有幸作为了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参政议政课题组申报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课题的主要参考资料,而我作为课题组的执笔成员,在与其他成员一道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还形成了约三万余字的中标社中央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

我为使自己在任职于省、市两级人大代表近20年中撰写的大量议案和建议能够派上更大的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还巧妙地利用了人
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在写法上基本一致的特点,将其中的有关议案和建议弄成了“一式两份”,也就是一份以人大代表建议的形式在省、市人大会上提交,另一份又以提案的形式,通过党外人士中的政协委员,同时又在省、市政协会上提交。

这样,在省市“两会”上,就可同时出现我撰写的相同内容的代表议案建议和委员提案,这样既有利加倍引起省、市党委政府,省市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可大大提升党外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的质量和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20XX年汶川“5·12”特大地震,我和一些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灾后重建中先后多次到包括极重灾区青川县的城乡了解灾情,当时听灾区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房屋倒塌、损毁严重、灾民入住特别难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深入调研,我们终于在了解到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撰写并同时向省人大和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大对极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

由于这些建议和提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调查的事实也很清楚,所以经省政府主要领导重点办理的批示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签发尽快办理意见的督促,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仅极重灾区青川县就先后争取到了逾两亿元有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大力支持,及时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

又如,在省“两会”上,我还根据许多基层人大代表、基层政协委员和有关党外人士通过电子邮箱向我提供的重要线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省政府有必要聘请环保智囊团,为全省环境治理提供
智囊服务的议案和提案,同样在省“两会”上予以了提交,此后不仅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省长和分管副省长还专门作出“该议案和提案很好,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角度考虑,应予积极采纳”的批示。

正是由于这份议案和提案的影响,所以最终使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等8位环保专家正式接受了省政府的聘书,加盟了省科技顾问团,新老顾问们一道组成了省长的“环保智囊团”,开始对省政府重大决策进行环保把关。

也正是由于我是这个重点议案和提案的始作俑者,而且又将办理落实情况贴在了我的个人网页上予以了公示,所以我很快就成为了这以后连续两年省两会的热门人物。

还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前两年的省“两会”上,我按中共中央、中共四川省委有关扶贫攻坚工作的决定,在广泛而又多种形式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有一定质量的总共26份与扶贫工作有关的议案、建议和提案。

同时,我还形成了20多篇有一定深度和参考价值的扶贫调研报告。

这些扶贫议案、建议和提案在当年的省“两会”上分别提交后,不仅成为了20XX年我省农村扶贫条例立法时的部分内容参考,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20XX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对全省80多个贫困县区实施省农村扶贫条例的执法检查和对全省贫困区域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调查、视察活动。

而我撰写的20多篇扶贫调研报告,也全部在省以上国家的主流媒体发表。

正是由于这些年来我依法履职和参政议政的成效明显,所以不仅先后两次被九三学社中央表彰为全国九三系统“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而且还于20XX年12月,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为全国九三系统的“十大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