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中锚钉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中的锚钉应用施乐辉范正宪
后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 优点: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清
晰,术中安放假体方便准确;
缺点:但切口一般较长,需要
14cm 左右,局部组织损伤较重且
出血较多,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及
临床用血量,同时术中切断髋关
节后方外旋短肌及清除后方关节
囊,理论上增加了术后假体脱位
发生率。 优点:利于臀中肌前缘和阔筋膜张肌间隙从髋关节前方关节囊进入,术中保留了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及外旋短肌等重要软组织,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出血少,保留关节囊增加了关节稳定性,术后恢复较快,减少住院时间。 缺点:学习曲线长,且存在术中视野有限安放假体难度较大可能会增加神经损伤股骨骨折及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影响远期疗效等。对体型过于肥胖的患者( BMI >30kg/m 2)手术难度大,手术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可能会增加,疗效降低。
修复后关节囊外旋肌群的方法——预防后脱位
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术中保证外展角45 ~ 50°,前倾角
15 ~ 20°,假体复位后,ABC 三种方法的梨状肌群止点分别选
在臀中肌肌腱、股骨大转子和梨状肌窝处。
方法一:将保留的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的腱性部分按Krackow
双锁边缝合法辅以8 字缝合法分层修补至臀中肌腱性部分的后
缘;
方法二:用1枚带线锚钉拧入至股骨大转子处,同方法一分层
缝合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
方法三:同方法二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固定在梨状肌窝上。
注意:缝合完成后检查髋关节各方向活动情况,查看关节是否
脱位后,常规缝合伤口。
缝合示意图,图中a线为旋股内侧动脉,b线为旋股外侧动脉。
A点为方法二的锚钉植入点,B点为方法三的锚钉植入点。
E点至C点( 黑线) 为贯穿梨状肌群和后关节囊的缝合线,F为在
留取1 cm的梨状肌群( 止点)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均两腿之间夹枕头,严格避免髋关节做内收和内
旋的动作以及屈髋的同时内收内旋髋关节,如盘腿坐翘二
郎腿坐矮凳等。
•术后24 h应用抗生素,术后48h拔出引流管,术后第2 3天可直腿抬高患肢,术后2 ~ 3周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正常行走。
手术结果
手术结果
后外入路修复软组织的必要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重建可以恢复外旋肌群的功能,其原因是: 根据生物力学的要求,修复重建可以恢复外旋肌群的功能以及关节囊的包裹,使髋关节更接近生理状态,同时取得更好的软组织平衡,从而较大限度恢复置换后的关节功能[1]
•Sagarriga等[2]通过对5具新鲜尸体标本双侧髋关节囊进行研究,发现前方关节囊的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明显高于后下方,即前方关节囊韧带比后方强大,进一步说明髋关节脱位以后脱位居多因此,对于修复髋关节后方软组织很有必要。
手术技巧
(1)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切除梨状肌及其余外旋肌群( 上孖肌下孖肌及股方肌) 之前,先行缝合结扎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旋股内侧动脉的终止沿闭孔外肌的下缘行走并跨过其表面,然后经梨状肌和外旋短肌的深面进入后关节囊,旋股内侧动脉的终支沿股骨颈表面滋养孔进入股骨头。
(2)安放假体前,将留取的1 cm梨状肌肌腱连同后关节囊一并切开,用缝合线结扎,这样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进一步手术操作,有利于术后缝合外旋肌群和关节囊,以防止肌肉回缩
(3)锚钉固定的优点: 修复外旋肌群时,尤其是将梨状肌止点固定于大转子、梨状肌窝处,建立骨性连接,增加了修复的牢靠性,减少了缝线张力; 操作简单,锚钉具有手动操作柄及预载缝合线,缩短手术时间;锚钉无需取出,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
手术技巧
缝合前:手术中缝合髋关节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之前,让髋关节循序渐进地做内收内旋的动作,允许股骨头假体向内衬内后方向滑动,内收内旋分别至30°,髋关节屈曲至75 ~90°,股骨头假体已滑至臼缘造成脱位
缝合后:当缝合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后,再次内收内旋分别至30°,髋关节屈曲至45 ~65°,这时用手触及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发现其肌肉张力以接近最大,如果强行屈髋大于90°时,修复的肌腱止点可能断裂从术中实验可看出,修复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的内旋范围。
支持文献
支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