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俗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汉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翻译是指译者准确通顺地再现原语。
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从不同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论述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影响一、中西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中西文化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
中国文化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但是各种异质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面前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拒,从而使儒家文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纯粹性。
在这样迥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的基调影响下,中西方文化在精神、人性论、文化的自我更新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尊贵”与“敬意”。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我们也能见到诸如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上让明星们走过红地毯铺就的星光大道以象征他们的荣耀。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的“红”,则更多的象征“邪恶的美”、“诱惑”等,我们可以留意到西方以淫乐为目的的活动场所多用红色灯饰点缀。
所以,在翻译如“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这样的句子时,我们就应考虑到它的文化背景翻译为“花街柳巷”则更为贴切。
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气势如虹;西方油画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
写意和写实的不同风格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个性:情感和理智。
对于这一类内涵不同的同一事物, 译者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三、从称谓上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的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不称作“grandpa 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没教养而西方人却觉得亲切得体。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布朗”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
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如“××君、×老”以及“寡人、鄙人”等等。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2402019年12期总第452期ENGLISH ON CAMPUS流行语的情况基本不一致,更多是将原本的意思进行了延伸,例如:控(コン)、卖萌(萌え)等。
控:指极度喜欢某种事物的人。
日语“コン”源于英语complex(情结),是分析精神时的用语。
(1)恋母情结(マザーコン)。
(2)卖萌 (萌え):装可爱、扮嫩、撒娇,一般具有调侃色彩。
ある人物やものに対して、深い思い込みを抱くようすをいう若者言葉。
その対象は実在するものだけでなく、アニメーションのキャラクターなど空想上のものにも及ぶ。
(描述对某个人物,抱有很深的臆想的样子的年轻人的单词。
那个对象不仅只实际存在的,也有涉及到漫画中的角色)(大辞林 第三版)3.音译。
这类词多属于通过日语的发音来译成中文,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所以即使是不懂日语的国人也可以理解。
并且在年轻人口语中也经常被用到,所以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还算是比较多。
例如:“霓虹”(日本 nihon)、 “纳尼”(什么nani)、“民那”(大 家minna)、“欧巴桑”(大妈obasan)霓虹(nihon)国 日本(国)纳尼(nani)?! 什么?!(惊叹口气)这个欧巴桑(obasan)很讨厌 这个阿姨很讨厌4.借用词形。
这类词汇的字面意思和译过来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或者根据字面意思的意思并不能了解其含义。
例如:鬼畜,正太,腐女等词汇。
(1)鬼畜:鬼や畜生のように人間らしい心をもっていない者。
(大辞林 第三版)译:像鬼或者畜生一样的人(丧心病狂)现如今代指一种视频制作手法。
代表特点为画面和声音重复率极高,且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百度百科)(2)正太:用于形容年幼可爱的小男孩,常用于称呼男性小学生。
词语来源:“正太”一词,最初是引自漫画《铁人28号》中的主角“金田正太郎”的名称,其形象是一个穿着西装加短裤的小男生,漫画作者为横山光辉。
(百度百科)(3)腐女子:《「婦女子」に掛けた語》アニメーションや漫画、特にやおい·ボーイズラブ系の作品への嗜好が強い女性を指す隠語。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摘要:由于英汉文化巨大差异,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准确理解和传达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提升翻译作品的达和雅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翻译习语(idiom)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常涵盖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歇后语(enigmatic folk similes)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通过研究发现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英汉习语所表现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和渔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而生活在亚洲大陆的汉民族,则依赖于土地和农业。
例如,比喻花钱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英语习语是spend? 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https://img.taocdn.com/s3/m/448bc04b767f5acfa1c7cda6.png)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俗语差异及汉语谚语的英译

●
英 汉 俗 语 差 异 及 汉 语 谚 语 的 英 译
朱 秀 芳 彭 小花
( 赣南医学院 外语系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上, 无论是单独运用直译还是运用意译 , 都 不 能 比较 完 整 地体
现 所 有谚 语 的背 景 和特 点 。 因而 怎样 体 现 谚 语 的这 些 背 景 和 特 点 是一 个 急 需 解 决 、 非常 复 杂 的 问 题 。 现 分 析 英 汉 俗语 差异 的 一 些 主 要表 现 : 1 . 历 史 背景 的差 异 汉语里 的“ 挥金如 土” 常被 中 国 人 拿 来 形 容 大 把 花 钱 、 浪 费金 钱 , 如 果直译 成 英语 , 就是 “ s p e n d mo n e y l i k e s o i l ” , 事 实 上. 英语用” s p e n dmo n e y l i k e w a t e r ” 表 达 此 意 。 这 正 是 因 为 中 国古 代重 视 农业 、 以 农 立 国 的 历 史 背 景 。英 国作 为 一 个 岛 国 , 其 航 海业 十分 发 达 . 因此有很多关于水的成语和谚语 . 前 文 所 说 的“ s p e n d m o n e y l i k e w a t e r ” 则 是 其 一 。此 外 , 还有“ t o b e i n h o f d e e pw a t e r ” ( 陷入 困境 ) , “ d r a ww a t e r i n o n e ’ s o w nm i l l ” ( 谋 取私利) , “ m a k e o n e ’ s mo u t hw a t e r ” ( 使某人垂涎) 等。
汉译英 习语翻译

Features of Idioms
5、习语常利用声音的和谐来达到易懂易记、顺口入耳、生动有力的目的。 习语常利用声音的和谐来达到易懂易记、顺口入耳、生动有力的目的。 利用韵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招鲜,吃遍天;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 利用韵脚 耳利于行;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Beggars should not be choosers. fair and square; high and dry; wear and tear. 利用双声: 利用双声:八面玲珑,聪明伶俐,慷慨激昂,明媚灿烂 Alliteration: as blind as a bat, as busy as a bee, as clear as crystal, as dead as a doornail, as cool as a cucumber, as red as a rose, as proud as a peacock, at sixes and sevens, spick and span, then and there through thick and thin tit for tat neither fish, flesh or fowl Care killed the cat. Money makes the mare to go. Many men, many minds. Speech is silver (silvern), silence is golden.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箭双雕 趁热打铁 一个巴掌拍不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瞿婷(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12108班湖北 434000)摘要:习语是经过长久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生动鲜明,带有民族特色。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习语中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环境、风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习语作为语言核心和精华,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
本文主要讨论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并说明主要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1、引言语言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文化影响着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
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所引起的联想可以是不同的。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间的转换,还必须透过语言表层去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是习惯用语的简称,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
就广义而言,习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俚语、格言等。
习语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应该说习语是反映不同文化的一面镜子。
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文化差异比较的重要性在习语翻译中得到最充分的反映。
只有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细致缜密的文化现象对比,习语翻译才能保证做到“信实、通达、雅致”。
2、汉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什么?从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礼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地讲,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便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讲,语言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达文化的一种符号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王佐良先生曾说过:“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文化差异

5. “马拉松”的妙用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跑是一项体育比赛,这是一个超长距离跑, 全长42公里。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运动项目,也就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英语单词。 它们的名字则都和马拉松有关而产生的。 Marathon n.马拉松 ;耐力比赛 walkathon n.长途步行竞赛 talkathon n. 冗长的演说 workathon n.紧锣密鼓的工作 bikeathon n. 长距离自行车赛 telethon n. (由television marathon缩写而成)长期连续电视节目。 所以,以athon后缀的词表示时间持久的活动;运动等。
3. “低头族” 在英语中是怎么翻译的?
新时代产生了一个新词,这个词现在连很多词典都赶不及将它载入。
人们对智能手机过度迷恋,大部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低头专注在自己 手机上而冷落、忽略身边的人。为了描述这种现象,澳大利亚的 麦考瑞词典 杜撰出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phub。这个词的构成挺有意思的
英语中 phone 是电话, 另外有个词snub 是个动词“冷落、怠慢”。于是两 个词一组合就成了phub vt. 专注手机而冷落身边人, 而phubbing 自然就名词 化了, 表示“低头玩手机”的状态 ,phubber “低头玩手机的人”,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低头族”了
他负债累累,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2.I am in deep water, I have to borrow from Wang just to pay Zhang. That's to say, I have to rob Peter to pay Paul. 我深陷困境,我不得不借王家来还张家。也就是说我不得不拆 东墙补西墙。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0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_民间英语谚语俗语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_民间英语谚语俗语英语谚语中英对照,让我们对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更加清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一个好汉三个帮。
Two of a trade seldom agree.同行是冤家。
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别人错了,不等于你对了。
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忠言逆耳利于行。
Until all is over one's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Venture a small fish to catch a great one.吃小亏占大便宜。
Virtue is fairer far than beauty.美德远远胜过美貌。
Walls have ears.小心隔墙有耳。
Wash your dirty linen at home.家丑不可外扬。
Water dropping day by day wears the hardest rock away.滴水穿石。
Wealth is nothing without health.失去健康,钱再多也没用。
We know not what is good until we have lost it.好东西,失去了才明白。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井干方知水可贵。
We shall never have friends if we expect to find them without fault.欲求完美无缺的朋友必然成为孤家寡人。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作者:王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反映着文化。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词,动物,植物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对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翻译是在语言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研究和分析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1)地域区别。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的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而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罗马,地处海滨和近海岛屿,由此形成了海洋型的商业城市文化。
如东风和西风在中西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在汉文化中,“东风”即“春天的风”,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而“西风”则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
而西风对于英国人才是暖风,生命的催化剂。
(2)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如“三生有幸”,“三生”是指前生、今生、来生;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西方人们的语言表达,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
汉语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有“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恐怖的动物。
英语习语中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英语专业

英语习语中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摘要:文章根据习语与文化的关系,针对汉语和英语在风俗、历史典故以及生活环境等等层面所存在的不同之处,提出在进行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式有注释、直译、意译以及借用等等,为翻译者在英语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提供参卡参考。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研究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ioms and cultur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erms of customs,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that the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idiom translation include annot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borrowing, etc.,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Key worlds:English-Chinese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studies引言习语是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累积的产物,是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精练化呈现,也是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短语,具体包括的类型有谚语、成语、格言以及歇后语等等。
习语具体就是某种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固定性的,具有特殊形式的以及传统意义的表达形式。
英汉习语翻译

同义习语借用法 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 们不人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 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 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 无懈可击。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 ” 两者也完全一样。 例如: 1. I think, and I certainly hope, those stories are terribly exaggerated. Our intelligence says they are. Still, where there's smoke我觉得,我当然也希望,这些报道是夸大了。我们的情报人员说是这 样。不过,无风不起浪--
还原法 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 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 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上面提出的六种习衙翻译法是比较 常用的,如果能掌握好,已够一般的需要.在一些著作的翻译本中,往往还 看到作者利用注释来说明习语的意义,因为有些习语只能在历史背景和 典籍出处说明后才能充分表表明其意思,三言两语是无法表达的。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摘要]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隐含着深层语言文化差异。
为了忠实原文顺应译语及读者,英汉翻译必须既要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又要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英汉差异;语言文化;翻译策略引言不同的民族操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
翻译,作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信息转换过程和交际活动,其首要任务是语言形式转换和语义的传达,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的转换,必然涉及到它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达。
为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折射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体上说,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
著名学者Satoshi Ishii曾把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比作“桥式”。
作者〔讲话人〕直接传达信息,读者〔听话人〕理解领会其意,犹如过桥一样。
相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垫脚石式”。
作者〔讲话人〕采取迂回隐含的方式,如水中投石垫脚,读者〔听话人〕借助于“垫脚石”才能悟出其意。
故此,Ishii认为两种思维模式反映两种不同的文化,英美等国是“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中国、日本等国则是“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语境隐含语意,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胡文仲,1999:80-81)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模式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构成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交织成这一整体的三种基本关系,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道学说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影响至深。
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整体中寻求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自行调节而到达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文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entence because they are ignorant of target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e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dioms, which reflect customs, ar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every country. Idiomatic phrase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diom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six levels: living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llusion,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 When expressing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idioms: correspondent,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For the correspondent idioms, we can translate them word for wor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for the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idioms, it’s better to make sure first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 i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is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simpl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idiomatic phrases is a must to 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爱屋及乌”的中英翻译国俗语义差异-文档资料

“爱屋及乌”的中英翻译国俗语义差异王德春教授首倡的国俗语义学在我国语言学界成了一个颇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所谓“国俗语义”,系指在词汇直接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
成语寓意深刻,趣味隽永,极富民族色彩。
英语和汉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都有丰富多彩的成语。
英汉成语不仅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存在不同,而且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
“爱屋及乌”这句成语的英文对应词是Love me, love my dog.本文拟就这句成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喻意进行比较,,旨在以小见大,探究中西文化的异同。
一.中国文化中的“屋”语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作为核心。
农耕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主体,那么土地的有无和多寡自然成了人们最关切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问题。
对于每个家庭和每个人来说,有无土地是能否生存下去的先决条件,拥有土地的多少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贫富和社会地位的高低。
这种浓烈的土地情怀使得中国人独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入土为安”等等思想。
而房屋,作为人避风挡雨,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在中国人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安居乐业,只有成家,拥有自己的房屋,才能享受天伦之乐。
有了房屋,有了土地,中国人才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二、中国文化中的“乌鸦”语义在上古神话中,乌鸦往往与神圣的太阳结伴而行,被认为是“太阳鸟”。
如《山海经? 大荒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仰韶文化的彩陶上绘有阳乌负日飞行图纹。
从宋朝开始,乌鸦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开始改变形象,逐渐被人反感和鄙视,认为它是不祥之物。
人们对它避之不及,将驱赶、捕杀乌鸦当作天经地义之事。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乌鸦意象和乌鸦叫声来表现不祥的预兆、凄惨的场景。
就连与乌鸦有关连的词汇和谚语也多是贬义,如“乌鸦嘴”,“乌合之众”,“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
三.西方文化中的“我”语义在英文中,I是一个永远都大写的单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53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王 蕾典故,其中包含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譬如在英语习语中,“cross the Rubicon”就来源于传统的罗马历史故事,与汉语习语中的“孤注一掷”比较类似,“hang by a thread”则来源于希腊故事,与“千钧一发”的含义接近。
从以上两个习语不难看出,这些英语习语结构是非常凝练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就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因此在对这一类型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例如,“cat's paw”的字面意义就是猫的爪子,但是在英语习语中具有比喻“被愚弄的人或者事物”的含义。
同样,汉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的典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例如比较常见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习语都是从古典神话中产生的,而在英语习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类型的习语,这也是汉语习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3.宗教信仰。
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宗教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达现象。
在很多英汉习语中,宗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基督教具有比较强的联系。
(1)“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 ”这句习语的释义为“进了正确的教堂,但是坐错了椅子”,用来比喻做人做事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具有缺失;(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释义为“天神会帮助那些帮助自我的人”,与汉语习语中的“自助者、天助之”非常类似,其中的天神正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形象。
而汉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内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习语,其中包括“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设法应付)等,足以看出佛教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英汉习语比较与翻译

中英汉习语的异同比较习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
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习语可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等,其结构既有短语、又有分句、还有句子。
把英语习语译成汉语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文化特点,注意英汉习语之间的异同,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翻译。
在准确地传达原习语的意义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原文的浓郁民族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法和表达习惯。
习语和俗语的翻译在大家眼中是不是很难呢?其实有诀窍的,能借用的咱就借用,毕竟两种文化中能对应起来的俗语还是有很多的。
但是借用的时候要记住,有些看似意义相同的话,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内涵,用的时候要仔细哦。
一、英汉习语比较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Who is contented, enjoys.知足者常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江山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上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轻如鸿毛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如释重负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一辙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谚语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谚语,它们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为翻译带来了挑战,但也为翻译策略提供了机会。
本文将探讨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国是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因此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与海洋、船只、潮汐等相关的表达。
而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农业历史悠久,所以汉语谚语中有很多与土地、农耕、季节等相关的内容。
例:英语谚语“salt water and ship - shaped stomach”比喻“心胸狭窄,难以容忍别人的错误”。
这里的“salt water”指的是海水,而“ship - shaped stomach”则形容胃像船一样容易受潮,比喻心胸狭窄。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依赖性。
这种社会习俗的差异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
例:英语谚语“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汉语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英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许多英语谚语源自于历史事件、名人名言和经典文学作品。
而中国历史悠久,很多汉语谚语都包含有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all’s well that ends well”源自于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意指“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而汉语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则源自于古代传说,意指“心甘情愿的事情不需要解释”。
直译法是指将原文的意思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
在翻译英汉谚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汉语谚语“瓜田李下”可以直译为“under the melon and plum trees”,比喻“避免给人产生误会的行为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俗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汉翻译
摘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多种技巧,如意译、词的增省法、词类转换法、正反表达法、音译法、长句的顺译法、逆译法与拆分法、习语翻译法等,供初学者参考。
翻译有很多很多种技巧与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
翻译是艺术、技巧与科学三者的统一与结合,学习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探索其规律。
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技巧
翻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它需要翻译工作者通过精心研究讲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
在此想探讨几点英汉翻译的技巧。
一、词义引申法也叫意译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差异很大,又加上英汉两民族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大相径庭。
要根据特定的场合来判断意义。
例如:(1)Thiswasthelaststraw.I wasveryyoungandtheprospect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1 ~2].此句中的“last straw”不能翻译为“最后的稻草”而应译为“终于忍无可忍”比较贴切。
所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不能只从字面的意义上去解释。
(2)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译: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3]黄色,汉语中有“黄色书籍”、“黄色电影”、“黄色音乐”。
汉语“黄色”有着“色情pornographic”、“猥琐,淫秽ob-scene”“,淫猥filthy”“、庸俗,下流vulgar”之意义。
但英语黄色是本义。
“黄色书籍”可翻译为filthy book“;黄色电影”可译为pornographic pictures,obscene movie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4]。
二、词类转换翻译法在翻译中有时将词类一一对应翻译,很难。
划线部分的词是翻译时转换了词类的。
例如:(3)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special longing(.译: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到隆隆的机声,令我特别神往)[3](名词转换为动词)(4)His address impressed me deeply. 译文:他的讲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副词转化为形容词)。
三、正反表达法在英汉翻译时,有时候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的正反表达法,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不让人产生歧义与误会。
例如(划线部分的词即用词翻译法):(5)The first bombs missed the target.译文:第一批炸弹没有击中目标(英语肯定句翻译成汉语否定句)[3]。
(6)The decision has to come. 译文:决定还没做出(英语肯定句翻译成汉语否定句)[3]。
四、音译英语里没有“包子”、“馒头”、“油条”、“饺子”之类的食物,在字典里,“油饼”翻译为“oil-cake”;“馒头”则翻译为“steamed bread”。
但汉语的油饼cake,馒头与bread 相去甚远。
“饺子”,英语里没有饺子的字眼,人们用“dumpling”指称饺子,但“dumpling”原本指在沸水中滚动的东西,并不指食物,这些翻译都不太好。
因此有人直接音译为“jiaozi”、“baozi”“、mantou”等。
又如英语的“modern(时髦)”翻译成汉语“摩登”,就是音译的典范。
五、长句的翻译方法1.顺译法。
即顺着英文原有的顺序翻译。
英语句子的内容与叙述方式同汉语习惯基本一致。
(7)But now it is realized that supplies of some of themare limited,and it is even possible to give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ir“expectation of life”,the time it will take to ex-haust all known sources and reserves of these materials[5]。
整个句子按照顺序翻译为:可是现在人们意识到,其中有些矿物质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人们甚至还可以比较合理地估计出这些矿物质“可望存在多少年”,也就是说,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矿物的全部已知矿源和储量将消耗殆尽。
2.逆译法。
就是对语序作变更调整。
例如:(8)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scientific attitude,the atti -tude of the man and woman who studies and applies physics,biology,chemistry,geology,engineering,medicine or any otherscience[6]?(翻译:学习和应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工程学,医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男男女女的人们的科学态度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句中,不仅斜体部分的定语从句在译文中的语序有所改变,调整到了被修饰语attitude 之前,
实际上整个句子的翻译都是逆着原文顺序进行的。
3.拆分法。
英语的句子有时含有一层又一层的从句,导致一个句子很长很长;而汉语则习惯用分句或短句来表达。
翻译时要抓住句子的中心意义,将长句拆开来翻译,必要时可以不按照原文的顺序。
例如:(9)France,however,turned a deaf ear to what Thiers flat-tered himself to be a parliamentary siren’s song(.译文:然而,尽管梯也尔吹嘘自己在国会上的讲话象美声歌手一样迷人,但法国人对此置若罔闻。
)(10)I could feel her pain as she must have felt mine ona thousand occasions when I had sought comfort in her arms.(翻译:我能感觉到她的痛苦,就像我千百次在她的怀里寻求安慰时,她感到我的痛苦一样。
)[7]六、习语翻译法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相当丰富的习语。
通常习语都富于含蓄、联想、比喻等特性,翻译时有时可以套用汉语的习语,有时要用意译法,并且习语的翻译比较稳定,一般都录入字典词典。
例如:(11)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译文:滚石不生苔。
(12)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