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污染防治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废”和农药污染:16%的耕地
酸雨:40%的耕地
土壤退化:约70%的耕地
土壤盐渍化
盐碱化4.5亿亩,25%左右
生物污染成为发展中的新问题
生 外来植物600种,其中,杂草108种
物
凤眼莲、野燕麦、紫茎泽兰、金合欢
入 具有危害性的外来动物40余种
侵 危
大瓶螺(南美)、云南草鱼、太湖新银鱼、清道夫
严昌荣等(2008):新疆棉田平均残膜量265
回收率低:小于80%
秸杆无谓焚烧与废弃尚未根本改善
C
O
C
l
l
C
O
C
l2,3,7,8-TCDD ( 二 氯 二 苯l
并二恶英)
秸杆无谓焚烧,浪费资源,污染大气
秸秆总量7亿吨以上,无谓焚烧达15%
随地滥烧
耕地污染与退化
农田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约1/6耕地
200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200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 案)》、2006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06国家面源污染防治规划、 国家农田污染与水专项等启动、2010国家环境公报发布……
➢ 中国农业污染态势
粮食环境代价
肥药流失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规模养殖成为面源污染大户 农田农膜污染问题突显 秸杆无谓焚烧与废弃尚未根本改善 耕地污染与退化严重 生物污染成为发展中的新问题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关注热点
规模养殖成为面源污染大户
➢ 每年约20亿吨粪便 ➢ 环境公报:规模化养殖业贡献2.7亿吨 ➢ 2/3以上养殖场缺乏必要的防污措施 ➢ 1/4进入水体
农膜残留问题突显
地膜覆盖面积:2000万hm2 总用量234万吨(2015年) 总残膜近200万吨,残留率25%-33%
肖军、赵景波(2005):东北与京津农田残膜量 90-150kg/hm2
106-64
<64
省份
上海、江苏、福建 广东、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湖北、 湖南、安徽、陕西、海南 辽宁、吉林、江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青海、宁夏 西藏、新疆、黑龙江、广西、甘肃、内蒙、山西
注:根据朱兆良主编《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整理
化肥总用量/耕地面积 万吨/千公顷 化肥总用量/播种面积 万吨/千公顷
➢总体态势的严峻性
表1 我国三大污染源典型污染物排放比例(%)
典型污染物 种植业
农业 养殖业
合计
工业
生活
总氮 总磷 氨氮
33.8 25.1
21.7 37.0
55.5 62.1
12.0
42.8 30.2 86.1
➢ 污染种类增多,强度大
氮磷、农药、农膜、重金属、生长素、激素、 添加剂、POPs、温室气体、有毒气体、盐分……
报告提要
一、中国农业污染问题回顾 二、中国农业污染的客观评价 三、中国农业污染动因 四、化肥与农药的功与过 五、中国农业污染防治的出路 六、耕作制度与农业污染防控
一、中国农业污染问题回顾
集约化是农业污染的根本原因? 化肥农药是农业污染的罪魁祸首? 60-70%的肥料都污染水体了? 全国性化肥减量呼声一片
江苏
辽宁
湖南
湖北
甘肃
广西
典型省区单位播 种面积农药用量
25.00
20.00
1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00
10.00
5.00
0.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江苏
辽宁
湖南
湖北
甘肃
广西
农膜总用量/耕地面积 吨/千公顷 农膜总用量/播种面积 吨/千公顷
江苏
辽宁
湖南
湖北
甘肃
广西
农药总用量/耕地面积 吨/千公顷 农药总用量/播种面积 吨/千公顷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典型省区单位耕 地面积农药用量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机 携带进入的病虫害难数其祥
重
美国白蛾、棉花黄矮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重 禽流感、SARS ……令人恐怖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关注热点
《京都议定书》
温室、稻田碳排放——CO2 、CH4、N2O等 规模养殖 ——多种臭气、温室气体
农业立体污染
二、中国农业污染客观评价
➢ 总体态势的严峻性 ➢ 地区差异 ➢ 产业差异
江苏
辽宁
湖南
湖北
甘肃
广西
典型省区单位耕 地面积化肥用量
典型省区单位播 种面积化肥用量
0.05 0.05 0.04 0.04 0.03 0.03 0.02 0.02 0.01 0.01 0.00
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 中国农业污染的阶段特征
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 环境掠夺性开发与农业粗放增长阶段 :主要解决温饱问题。
开荒、育种、灌溉、平田整地、化肥、农药等
1978-世纪末前后 农业污染加剧与初步治理阶段 :家庭承包、农业与农村经济
大发展、1979年环境保护法、国情调查、生态农业……
世纪末以来 保护与加速建设阶段:水土质量与污染防治等法规颁布或修订、
肥药流失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化肥、农药
不合理使用
农业面源污染
耕地化肥氮用量400kg/hm2以上(cf: 国际上限225)
瓜果菜地:570-2000kg/hm2
地下饮用水硝酸盐20%超标(国标);45%超标(国际)
总排放量:总氮:种植养殖业贡献57.1%,总磷65.7% 农产品质量:近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5-30%
➢ 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扭转总体态势的难度很大
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安全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不能采取工业领域的“关、停、并、转” 农业污染的环境代价与成本远远超过预计
➢ 地区差异
东中西部划分
表2 2002-2004年我国农田平均氮素盈余量
氮素盈余量
Kg/hm2
≥266
170-266 106-17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