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黄河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象》教学设计(7篇)

《黄河象》教学设计(7篇)

《黄河象》教学设计(7篇)《黄河象》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象》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

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黄河象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象的生存环境2. 黄河象的形态特征3. 黄河象的生活习性三、教学难点1. 黄河象的形态特征的理解与描述2. 黄河象生活习性的推理与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黄河象的图片、化石图片、相关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黄河象的理解和看法。

5.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黄河象的化石图片,分析其形态特征。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象的特点,并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黄河象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生物博物馆,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等古生物的化石和生态环境。

2. 科普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进行黄河象相关知识的讲座,丰富学生的古生物知识。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黄河象》的教学教案

《黄河象》的教学教案

《黄河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起源、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场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黄河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有关黄河象的有趣故事和传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象的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黄河象在地质变迁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外貌特征。

2. 故事引导:通过讲述黄河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讨论互动: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展示图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貌特征。

3.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黄河象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6. 讲解难点:详细讲解黄河象在地质变迁中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7.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黄河象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黄河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制作的黄河象模型以及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意见,以便后续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实地观察黄河象化石和其他古生物展品,增强学生对古生物的学习兴趣。

2. 开展科普活动:邀请古生物专家或研究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黄河象和其他古生物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黄河象的生活习性。

(2)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2. 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黄河象》。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封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结合插图,发挥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对其生存环境有哪些适应?(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扩展延伸(1)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象。

(2)提问:“如果我们生活在黄河象的时代,你会如何与它们相处?”(3)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反馈(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黄河象的灭绝原因。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

《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

《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学示引导(一)教师教法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三)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19 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起源、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象的起源、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难点: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黄河象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黄河象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黄河象吗?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象的起源、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河象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黄河象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象及其生态环境?6.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黄河象知识的理解。

9.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古生物展区,直观了解黄河象的化石和骨架。

2. 开展校园科普讲座,邀请古生物专家讲解黄河象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意义。

七、教学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黄河象生态环境模拟搭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象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 开展黄河象知识竞答活动,检验学生对黄河象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对黄河象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本节课以《黄河象》这篇文章为主要教学内容。

文章介绍了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 拓展内容:(1)黄河象的科普知识。

(2)我国其他象种的特点和分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黄河象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2)学会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黄河象的灭绝原因及其启示。

(2)如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获取知识。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黄河象的特点及其灭绝原因。

3. 情境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黄河象的生活场景。

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灭绝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河象的基本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灭绝原因及其启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境教学:(1)展示黄河象的生活场景图片、视频等资料。

(2)让学生描述黄河象的生活习性,体会其生活环境。

5. 课外阅读:(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象种的特点和分布。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黄河象》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的成因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黄河象的成因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2.教学难点:黄河象的形成过程及地质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黄河象相关资料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观特点。

(2)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3.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象的成因:由于地壳运动,黄河象陷入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讲解黄河象在地质学上的意义:黄河象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的重要依据,对研究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4.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象化石挖掘现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挖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讨论黄河象化石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写作训练(1)以“黄河象的自述”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创作。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地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古生物化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黄河象的成因、地质学意义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力丰富,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地质学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2.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地质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邀请地质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象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正如你们所说,地壳运动是主要原因,但具体是怎样的过程呢?我们可以想象,象群在喝水时,地面突然崩塌,它们就陷入了地下,随后被泥沙掩埋。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名称:《黄河象》年级学科:大班科学领域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保护古生物、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及其进化过程。

2.引导幼儿运用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黄河象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黄河象的相关知识,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幼儿准备: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激发兴趣:邀请幼儿观察一张黄河象的图片,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黄河象的认知。

2.引入主题: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观察比较:教师展示多张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推理分析:让幼儿根据图片信息,推测黄河象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性等。

3.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成果,共同讨论。

三、知识拓展(5分钟)1.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关于黄河象的进化过程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生活环境。

2.教师讲解:结合视频内容,详细讲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制作黄河象模型:让幼儿动手制作黄河象模型,加深他们对黄河象的认识。

2.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1.教师引导: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黄河象的认识。

2.情感升华:引导幼儿珍惜古生物,爱护环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

2.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科普文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河象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怀。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科普文章的特点。

2.教学难点:(1)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2)科普文章的阅读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基本信息。

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探究科普文章特点(1)学生观察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

6.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资料,形成结论。

7.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科普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科普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8.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搜集关于黄河象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3.以“我眼中的黄河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黄河象的基本信息,掌握了科普文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黄河象》教案

《黄河象》教案

黄河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象的起源、沿革和现状;2.掌握黄河象的生物特征以及其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3.了解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对保护黄河象及其生境有所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黄河象的起源和沿革通过课件、图书、影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黄河象的起源、沿革和历史变迁。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2. 黄河象的生物特征及生态作用通过讲解、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物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建议采用生态板块、植物板块、动物板块等多个板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黄河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黄河象对人类的价值和生态意义。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黄河象、维护其生态平衡。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黄河象的起源,引导学生学习黄河象与人类的关系。

2. 阅读教材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象有关的课文,通过回答问题、解释课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黄河象的知识。

3. 观察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进行黄河象的观察实验操作,并邀请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黄河象的生态作用。

4. 讨论环节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黄河象及其生态环境。

5. 总结复习对本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黄河象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1.教育教学观点:主体性、启发性、实践性;2.教学方法:讲述、展示、操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答题、观察、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

2. 通过学习黄河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文字和图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

2. 如何运用文本和图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黄河象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资料,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黄河象的认识和看法。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象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黄河象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本和图像资料,分析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

3.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黄河象的认识。

4. 保护意识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黄河象生存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黄河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保护意识: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无表现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

2.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黄河象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黄河象》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象》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象》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古代生物的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黄河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二章:黄河象的形态特征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皮肤、牙齿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展示黄河象的骨骼和化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描述黄河象的外貌特征,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三章:黄河象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规律等。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象的食性和活动规律,让学生了解其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第四章:黄河象的适应环境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如何适应古代环境,如气候、地形等。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象适应古代环境的方式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其生存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探讨黄河象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回顾和总结黄河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黄河象的主要特点。

黄河象优秀教案

黄河象优秀教案

“黄河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科学思想和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主题。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黄河象的描绘,体会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和创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基本情况。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推理与想象(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你们认为黄河象是如何生活的?它们面临哪些困境?(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5.创造性表达(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黄河象,你们会怎么向人类表达自己的困境?(2)学生分组讨论,准备表达内容。

(3)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想象作文。

2.收集有关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黄河象的描绘,体会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黄河象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动物吗?它看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观察并回答:“它长得像大象,但是鼻子和牙齿好像有点不同。

”教师引导:“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象,它是一种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灭绝的动物。

”(2)课文阅读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述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课文里讲了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还有它灭绝的原因。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黄河象》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黄河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象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会通过图文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生通过图文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2. 教学难点:(1)黄河象的生态环境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2)学生对黄河象灭绝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黄河象的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的图文资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黄河象的基本情况。

(2)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黄河象,引导学生思考其生存环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态环境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黄河象灭绝的原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象的特点及其灭绝的原因。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黄河象的生活环境示意图。

3. 收集其他动物灭绝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上的表现。

(2)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黄河象优秀教案

黄河象优秀教案

黄河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象》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黄河象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讲解黄河象的特点和价值。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黄河象生活环境的变迁。

2.黄河象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黄河象》的故事资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分享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和自己的感悟。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讲解黄河象的特点和价值。

a.黄河象的体型、生活习性等。

b.黄河象在古代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c.黄河象的灭绝原因。

2.教师讲解黄河象的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加强法制建设,禁止捕杀和贩卖。

c.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第四环节: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黄河象的灭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保护动物的意识,教育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作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濒临灭绝的动物,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阅读,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和灭绝原因。

对话示例:学生甲:“老师,这个故事里的黄河象为什么突然就消失了呢?”教师:“这是个好问题。

大家注意故事中提到的环境变化,还有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对话示例:学生乙:“我觉得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教师:“很好,那你能想到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象特点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对话示例:教师:“谁能告诉我黄河象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学生丙:“它们的牙齿形状不一样,而且黄河象的体型更大。

2023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

2023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

2023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黄河象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9课“黄河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

古生物大厅:专门陈列古代生物的遗迹和图片的地方。

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理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历史的重要依据。

砾石:经水流不断地冲击,磨光了棱角的石头。

冲积:高地的砂砾、泥土被水流带到河谷低洼地区沉积下来。

一瞬间: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时间很短。

碧空:蓝蓝的天空。

挣扎:用力支撑。

炙烤:炙,烤。

炙烤还是烤的意思。

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天空一片云也没有。

骨骼:人或高等动物的骨头架子。

尾椎:人或高等动物脊柱的末端。

下颌:口腔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假想:想象,假设。

3.分别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

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__内容四、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3.体会__的记叙顺序。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黄河象》的基本内容,了解黄河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1.2 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象的生物学特征。

1.2.2 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黄河象的存在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1.3.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1.2 分析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如体型、牙齿、骨骼等。

2.1.3 阐述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如饮食、活动范围、繁殖等。

2.2 教学拓展2.2.1 对比其他象类动物,探讨黄河象的独特之处。

2.2.2 介绍现代象类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黄河象的基本信息。

3.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4 课堂小结3.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3.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1.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练习题4.2.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2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3 小组讨论4.3.1 教师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黄河象》。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黄河象的生活环境,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关于黄河象生活环境的描述。

2. 体会课文中对黄河象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课文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遇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4. 深入学习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中对黄河象的情感表达。

5. 拓展学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象的生活环境,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 总结与作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7. 板书设计板书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板书内容:黄河象生活习性:……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黄河象教学设计19《黄河象》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2、简要复述课文重点段落。

3、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教学难点:
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1)天气炎热
(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3)老象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
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
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

指名读、齐读。

(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

自练、指名说、评议。

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

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

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
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

八、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

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
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

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
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

3、小组汇报:
4、评议:
十、作业:
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

十一、板书:
26黄河象
斜插脚踩

热喝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