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考点
第一章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指封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所有权。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并不自行耕种土地,而是将自己的土地租佃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并以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作为让渡土地使用权的报酬。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闭关锁国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降低到最低水平,是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点。1644年-1684年间清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在1685-1840年间则是由严格限制的海关贸易。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主要有: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地限制;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即洋行,也称“牙行”、“公行”。具体业务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当时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因此洋行都设在广州,被通称为广州十三行。
第二章
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用作药材。英国人有意识地把鸦片当做主要商品输入中国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鸦片贸易严重危害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1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变为入超国;2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3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4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5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白银的大量外流,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钱比价急剧变动(银子与铜钱兑换价格),出现银贵钱贱现象。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将英国商人被迫交出的鸦片统统销毁。鸦片战争实际上就是外国列强通过武装侵略开辟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就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接着又于1843年7月和10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一条又称为《虎门条约》),后两个条约是《南京条约》的补充。主要条款是:1割让香港;2五口通商,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勒索巨款,4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影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5取消洋行制度,英国人可以直接挑选和培养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买办商人,形成了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买办阶级;6开设租界,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造成了半殖民地特有的“租界”制度;7领事裁判权,外国领事有权参与法律解决的过程,对中国司法主权造成严重破坏;8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制药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以同样享受,英国将总是享受中国给予最为优惠条件的国家。清政府对鸦片实行“名禁实不禁的方针”的方针,鸦片贸易中心的香港也被称为“中国的鸦片店”。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等国提出重新修订新约的要求。英、法、美、俄借助修约被拒绝而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是清政府又一次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更为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1860年10月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俄国以“调停”、“说合”有功强迫奕䜣于1860年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主要包括:1公使驻京;2开放新口岸;3内江通商;4内地传教;5控制海关,中国的海关权完全落入英国人之手;6掠卖华工合法化;7鸦片贸易合法化。西方列强在华进行经济扩张和经济掠夺活动的主要
组织机构就是外国洋行。买办:指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中,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最初往往是为外国公司负责采买一类的事务,随后逐步发展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买办随之发展起来逐步成为一个买办阶级和一套买办制度: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
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表现):(外国资本投资于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1、2)1外商在航运、码头和铁路修筑等领域的投资活动,外国列强和外国洋行在中国沿海和内河非法经营轮运事业,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外国在华航运业中规模最大、资本雄厚的轮船公司则是美国的旗昌、英国的怡和及太古三家轮船公司;2外国非法设立船舶修造和加工企业。船舶修造业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工业领域中最先进入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广州、香港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船舶修造中心;3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银行业,英国的汇丰银行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汇丰银行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由在华多年的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全称是“香港上海股份银行”,汇丰是人们对它的简称。主要业务:1承办对中国政府的借款;2积极扩大储蓄,吸收存款;3垄断中国的国际汇兑;4发行纸币。
第三章
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过程最集中最根本地体现为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的痛苦解体。纺与织分离:即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洋纱代替土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洋纱具有低廉的价格。耕与织分离:即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农产品出口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严重脱节,即在传统农业生产力仍十分低下的条件下,商业性农业却得到较快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脆弱的,是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并牺牲小农经济必要劳动来维持的,加剧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困破产。工业制成品进口与传统手工业生存危机:工业西方,农业中国,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把中国变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地,这正是外国列强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866年在上海成立的发昌机器厂成为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半殖民地化:首先,这些口岸城市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1845年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天津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的速度。外国对华商品输出主要是鸦片、棉织品、棉纱及其他工业制品。外国棉布大量倾销中国,使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所织的土布行销受到沉重打击,棉纱是外国对华棉纺织品输出中增长最快的大宗商品。随着外国列强对华贸易的扩大,使中国日益深深地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工业制品倾销市场和原料生产基地,并为外国列强在华的早期资本输出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在世界市场上受到了来自西方工业国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和排挤。此外由于中国外汇银价的下跌,外国商人为避免汇回现金也在华大量廉价收购农产品出口。中国的出口贸易日益具有殖民地贸易形态的典型特征。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仍然是传统的生丝和茶叶。中国所产茶叶,主要是红茶、绿茶、砖茶三类。对外贸易的扩大: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殖民地形态的对外贸易结构,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不等价交换,具体表现在:首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农产品,其中大量的是未经加工的农产品,而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的则几乎绝大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