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铺膜事件讨 钱燕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圆明园在自掘坟墓,圆明园将发生不可逆转 的生态灾难”。圆明园的文化定位是遗址,在生态上的定位 是人工湿地,对于北京西部地区有着蓄水防洪、渗透补水的 作用。 然而,防渗膜的铺设一方面把“真水”变成“假水”, 破坏了中国古典园林“浑然一体”、“自然天真”的艺术构 思和美学意境,更严重的是伤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 性,损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在正常情况下, 来水的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湖塘,另一部分渗入土中,滋 润草木。河湖水系也浸润着岸上的植被。湖水在受来水和地 下水补给的同时,有一部分下渗给浅层地下水。这一过程随 着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欠而互动。而人工的底衬、侧堵影响 甚至改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壤中水的正常联系,同时在施 工过程中,为了增加水深,挖去了1米左右的淤泥层,把翻 上来的沙砾与土的混合物盖在塑料膜上,改变了湖泊的底质 条件。水生的生物和近岸植物会受到灾难性地破坏。
防渗前的荷花茂密茁壮。

• •

做过防渗后的湖中植物 伤了元气,许多新叶长出 时间不长便枯萎了。
鉴于以上众多事实,我们能 得出什么呢?
结论一: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环圆明园的水 系是要圆明园的“命”。 结论二: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 态环境的救命水,也有利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这种渗” 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把“真水”变成“假水”,彻底破坏了中国 古典园林“真山真水”的美学意境,严重破坏了“浑然一体”、“自 然天真”的艺术构思。如果说八国联军的焚毁只是伤害了圆明园的皮 毛,这次大面积铺设塑料、割断圆明园水系的自然联系,则是“伤筋 动骨”! 结论四:圆明园的山水形态是圆明园的结构基础,是中国古典皇 家园林景观的主体形态,是非常宝贵的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 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圆明园的山山水水是圆明园真正的神韵所在,盛 大恢宏的气象、再造乾坤的气势、仪态万方的气度,都是山水景观的 巧妙布局所成就的美学效应,圆明园的山水形态是无价之宝,不应该 破坏。 结论五:圆明园大规模铺设防渗塑料非但没有起到节约经费的目 的,反而浪费巨资造成了巨大的文物破坏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大规模 的白色污染有严重地破坏了圆明园的“自然形象”和本来面目。
湖底防渗前后
• • • 2004年初圆明园对长春园西南水域进行防渗试验 ,在湖底铺了塑料膜。4月下旬完工后上水。 5月底其他水域中的植物纷纷长出,但做过防渗 的水域的植物稀疏可数。5月29日在湖边堆放着香蒲 、芦苇,准备栽种。 6月中下旬,未做防渗区域的水生植物已是茂盛 一片,而做了防渗的水域水生植物依然寥寥无几,新 长出的荷叶明显弱小,许多嫩叶长出后没几天,来不 及长大就枯萎了。 7月下旬,防渗水域中的荷花依然较少,荷叶易 枯,连不成片;香蒲、芦苇虽经种植,但依然较少。 新修的水榭旁有少量盆栽的莲花开得较好。原来的多 种挺水植物均未见,水中长着绿苔,水体绿色。而其 他没做过防渗的湖水因植物茂密而水较清。 8月下旬,做防渗的水域有了较茂盛的荷花,我 们认为是经过栽种的。即便如此,与上一年6月比荷 花仍少很多。 2003年(做防渗前)的这块水域,荷花满池,荷叶 壮硕;北岸边一片芦苇、香蒲茂密,经常有鸟藏身其 中见不到踪影;岸边浅水处生长着多种水生植物:慈 姑、荇菜、茭白、菱角、槐叶萍、水葱等等。水中繁 (一种水鸟)在此有3巢,其中1巢6月21日 就有雏鸟出巢,是圆明园中最早的;而防渗后见到2 巢:1巢未孵化弃巢,1巢孵化不成功。 结论:由此对比可以看出,湖底铺膜防渗对水生 植物及赖以生存的动物影响极大。
水资源、节水、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思考
——圆明园铺膜事件讨论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 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 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 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 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 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 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 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 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 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 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 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 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 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 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 ‘生态流’,圆明园水系也是北京市地下水系统的重要涵养源。”如果在圆 明园湖底进行防渗漏工程,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 张正春教授对圆明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了一些质疑。 疑虑一 湖水没了地气,何来灵气?防渗漏工程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 “死水”,一园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面积 死亡;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这样会产生大量腐败 气体和有毒气体,这是一场生态灾难。 湖水汪洋,与地下水相通可以接“地气”而产生的“灵气”,是营造圆明 园美学意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疑虑二 山水形态被毁,园林主干何在?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 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所在。 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 八国联军虽然破坏了圆明园的地上建筑,但是枝叶虽毁,主干犹存,基础 尚在,劫后余生的圆明园犹如“断臂维纳斯”:神韵犹存、魅力依旧。 圆明园寄托着人们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而防渗漏工程则是对历史文 化价值的破坏。 疑虑三 没有湖水渗漏,周围生态会怎样?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 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还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 漏斗”效应。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 的救命水,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想在湖底铺设塑料膜来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但是大规模的白色污染又严重 破坏了圆明园的“自然形象”。
然而侵略军却曾两次火烧圆明园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 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 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 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 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 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 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 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 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 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中国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 。这次圆明园大规模铺设白色塑料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彻底 破坏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圆明园那种“浑然天成”、“ 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美学感受就完全没有了,损害 了圆明园独特的旅游欣赏价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后果不堪 设想。 中国文化具有“阴阳合璧”的特征,有形的和无形的, 表面的和内在的,空间的和时间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法天 象地,再造乾坤,阴阳互根,阴阳相生,阴阳互补,相得益 彰,大成若缺,大象无形,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圆明园是不 可毁灭的。只要山水形势完整,荒草枯木,残石断柱,枯水 秃山,暮色寒鸦,无一不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圆明园之美是无法穷尽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她的历 史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从圆明园建设的个性化而言,圆 明园没有必要模仿其他公园的经营模式。北京有许多公园, 然而圆明园只有一个,中国有许多古典园林,然而圆明园举 世无双,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风范长存,意韵犹在,圆明园是永恒的。
于是,圆明园的重修——圆明园湖底 防渗铺膜事件便拉开了帷幕!
圆明园的追问???
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 所有湖底被挖开,然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 水泥严密封闭。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圆明园耗资1.5亿铺设防渗膜 专家称是生态灾难
据说,往年公园每年要向园内湖中放水三次,水费约几百 万元人民币。铺设防渗塑料一年可以只注水一次。 仅仅为了节约水费。 据说,这次大规模的铺设塑料的费用高达1.5亿元之多! 然而,铺设塑料的费用足可以预购公园所需的几十年、甚 至一百年的水。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后果将是 什么呢?
防渗工程伤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损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 生态功能。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崔海亭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从生态学角度讲,是把活水变成了死水。塑料膜隔断了 圆明园的水生物生态和陆地生态的联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园内的树木。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正春
防渗膜在水域环境中的老化碎裂,给湿地土壤带来无法清除的塑料污染,会 危害湿地植物根系发育,使植物生长不良。 ———环保组织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 李皓博士
水是园林生态系统的命脉,圆明园的自然水系是 圆明园的灵魂,这次圆明园的盲目改造是一种严重的 生态破坏和文物破坏,北京市上游水口的水源涵养功 能被削弱,圆明园和北大、清华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受 到重大影响,圆明园的“天性”被破坏了,园林“天 趣”荡然无存。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此事,呼吁有 关方面立即停止并果断改正这种极其错误的行为,呼 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看着这种种严重的后果,我们对湖底 铺膜事件还会持肯定的态度吗?
看着这一重大事件,专家们发出同样 的呻吟:
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还有利于克服北京 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 的。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正春
圆明园整治工程事件引起各方关注,圆明园事件看似偶然,实 则必然。在听证会前后园林、水利、生态、社会、法律等各方 面专家围绕防渗膜的生态影响、对整治工程规划和实施,以及 由此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所产生的激烈争论,说明生 态文明构建过程中,各方在观念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 必要结合这一事件对如何构建生态文明进行讨论 。 1、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2、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建设与评价 3、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观 4、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5、重视技术创新 6、加强监督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1、严重破坏了园林的生态景观; 2、彻底破坏了园林固有的水系结构; 3、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死水”,一园死水与园 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片死亡; 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这样会 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和有毒气体,这是一场生态灾难! 4、彻底破坏了园林的美学景观; 5、损坏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6、浪费巨额资金,得不偿失,徒劳无功,后患无穷。 7、加剧了海淀区的生态恶化,有损于北京市的生态环 保。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 供应,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 漏斗”效应。 8、与水隔绝的圆明园中的树木将面临严峻考验,圆明 园生态系统的环境污染势必日益加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