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https://img.taocdn.com/s3/m/161b44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c.png)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背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的问世为治疗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一些药物遇到了一些难题,诸如药物吸收不良、不稳定、易使溶液变色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
中药凝胶剂的概念中药凝胶剂是一种含有高浓度中药成分的凝胶剂,它可以降低中药口服时的剂量,增强药效,同时减轻不良反应。
中药凝胶剂的分类中药凝胶剂可分为水基凝胶剂、有机溶剂基凝胶剂和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三种。
水基凝胶剂水基凝胶剂的溶解度高,易于制备,制备成本较低,同时也易于肝脏代谢。
然而,其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氟等,极易与中草药中的成分结合生成凝胶,导致药效下降或丧失。
有机溶剂基凝胶剂有机溶剂基凝胶剂的溶解度相对较低,但其结构比较稳定,成分组成也比较简单,导致制备过程所用的药材成分有所减少,但该种凝胶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综合了以上两种凝胶剂的优点,并且其溶解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中药凝胶剂的优点1.中药凝胶剂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患者口服的剂量,同时减少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
2.中药凝胶剂的制备成本较低。
3.中药凝胶剂的应用范围较广,其含有的中草药成分可以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中药凝胶剂的发展趋势中药凝胶剂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预计下一步的研究会朝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中药凝胶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凝胶剂的制备过程,降低制备成本。
2.探索凝胶剂中草药成分之间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凝胶剂的药效。
3.研究中药凝胶剂的适应症,提高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效果。
结论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应用广、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中药凝胶剂的药效和适应症,向着更加便于患者接受和舒适的方向发展。
论中药凝胶剂讨论近况第2页论
![论中药凝胶剂讨论近况第2页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67212158f5f61fb6366671.png)
试论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第2页-论文4质量控制研究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
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
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
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
王芊等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
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5展望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
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
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S].XX:化学出版社,2005:2。
林吉,高卫东,叶其馨。
药物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药物凝胶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07afde240c844769eaee75.png)
1 中药微乳凝胶剂的应用
中药微乳 凝胶 是将药材提取 物与适宜 的油相 、 表面 活性剂 、 助表 面活性剂所 制得的微乳液加入至凝 胶基质 中形 成的透 明、 均质 、 稳定 的凝胶 网状结构 , 网状结构 中含有微乳液滴 。 众 多研究表 明, 微乳具有 增加药物 的溶 解度 、 促进 吸收 、 提 高药物稳定性 、 延长药物作 用时间 、 维持恒定 的血 药浓度等优点 , 因此 日益受到研究 者的重视 . 但 微乳流 动性强 . 作为外用制剂载体生物黏附性差 , 滞留时间短 . 因而限制 了其 实际应用 。 1 . 1 微乳凝胶的制备方法 微乳凝胶 的制备方式有 以下 3 种: ( 1 )将未溶胀 的凝胶骨架干粉 末加人微乳液 中 , 充分溶胀 ; ( 2 ) 先用 水将凝胶骨 架充分溶胀 , 然后与 微乳液混合 ,搅拌均匀 ; ( 3 )将凝 胶骨架 粉先加 入微 乳液的水相 中溶 胀, 再按微乳的制备方法制备微乳。 据文献报道 , 只有第一种所制备 的 微乳凝胶外观澄清透明 . 电镜下观察微乳结构完整 1 . 2 微乳凝胶经皮给药 中药传统 的外用 剂型为数不少 . 但 由于制备 工艺粗放 . 基 质选用 不尽合理 , 透皮吸收机制研究不透 ; 而中药复方制剂由于成 分复杂 , 通 常 由多种成分共 同发挥治疗作用 . 且 用药剂量一般 较大 . 所 以一直 以 来. 中药外用新剂型的发展比较缓慢 皮肤的角质层 是药物透皮吸收 的主要屏障 . 为 了增加 药物的经皮渗 透以达到治疗 要求 . 人们 已经采 取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办法改善皮肤的渗透性 . 纳米给药系统就是其 中 发展较成熟的一个技术领域 微乳是 粒径小 于 l O O n m的乳剂 . 微乳作
2 . 3 口服 液
苏华等 以卡波姆 9 4 0 为基质 .研制 了盐酸利多卡因凝胶 口服液 。 并对处方进行 了筛选和质量评价 :结果表 明在卡波姆浓度 0 . 3 %时此 凝胶 1 2 1 服液无毒 、 无刺激 , 质地均匀 、 稳定性高且消泡能力较好 。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f68be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9.png)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独特药物资源,凝结着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饮片、汤剂和丸剂等,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对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可以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是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颗粒中,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实现靶向输送。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通过靶向输送,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疾病部位,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其次是中药微胶囊的研究。
微胶囊是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包裹药物的药物控释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中药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颗粒、膜、纤维等多种剂型,以实现不同的药效目标。
例如,利用微胶囊可以制备含中药有效成分的颗粒,实现慢释效果,适用于长期治疗的需要。
此外,中药微胶囊也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服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有效成分贴附在贴剂表面的一种剂型,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贴剂具有方便易用、渗透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非口服给药和局部治疗需求。
例如,中药贴剂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疼痛类疾病,通过贴剂贴在患处,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有一些进展。
例如,中药凝胶、中药胚乳、中药颗粒剂等。
中药凝胶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和中药有效成分组成的凝胶剂型,可以用于局部治疗。
中药胚乳是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脂质胶束中,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中药颗粒剂是将中药通过制粒工艺制成颗粒剂型,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药新剂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中药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171a8d4bb4cf7ec4afed056.png)
中图分类号 : R 9 4 4 . 2 1
文献标识 码 : A
凝 胶膏 剂 ( g e l p a s t e ) 系指提取物 、 饮 片或 和 化 学 药物 与适 宜 的亲水 性 基 质 混 匀 后 , 涂 布 于 背衬 材 料 上制 成 的贴 膏 剂 ,2 0 1 0年 版 《 中 国药 典 》 一 部 改
J I ANG X I J OU R NA L OF T R ADI T I ON 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中药凝胶 膏剂 的研究进 展
★ 韩 飞 第 一 附属 医院 王琳 陈 荣明 赵 志冬 曾文 雪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6 ) ( 1 . 江西 中医药大 学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4, 2 . 南 昌大 学
9 4 0 、 P V A 1 2 4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甘油等作为基质 的
基 本组成 , 并 通过 正交 实验得 出优化处 方 , 再进 行 验 证 实验 , 优选 出关 节 炎 凝 胶膏 剂 的最 佳 配 比为 聚丙 烯 酸钠 L : 聚丙烯酸钠 S : 明胶 : 阿拉 伯 胶 : 卡 波 姆 9 4 0 : 中药 量 = 0 . 8 : 0 . 2 : 1 . 0 : 1 . 0 : 1 . 0 : 1 . 9 。 张 超 等 采 用 正交 试 验 法 , 以黏 着 力 、 剥离性 、 涂展 性 、 膏 体均 匀性 、 皮 肤追 随性 和赋形 性 为指标 , 各 基质 及
剂 。李智 勇等 ¨ 以初 黏力 、 剥 离 强度 和 外观 综合 得 分 为指标 进行 综合 考 察 , 采 用 均 匀 设 计 法 优选 癌 痛 巴布 剂 的基质 配方 , 优选 出 的癌 痛 巴布 剂 具有 良好 的延 展性 , 外 观平 整光 滑 , 黏度适 度 , 保湿 性均 良好 , 与癌 痛 巴布剂 药粉 具有 良好 的相 容性 。 2 . 1 . 2 制 剂成 型 工 艺 制 剂 成 型工 艺 的影 响 因素 主要是 基质 与药 物 之 间 的 配 比与 结 合 , 药 物 本 身 的
浅谈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浅谈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dab59051e79b89680226b0.png)
等优点 ,引起 了众多研究者 的浓厚兴趣 ,在 中药领域也 逐渐得 以研究应用 。如把一些传统 的中药散剂加入水凝 胶基质 ,增强粘 附性 ,减少药物 的损 失,提高局部药物 浓度 , 使疗效得 以提高 ,大大推动 了中药现代 化的进程 。 中药剂型是 中药充 分发挥 作用 的直接载 体,是 我国 中医药优秀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它在 继承 、整理 的基础上 已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新技术的研 究促进 了中 药 新剂 型的研 究,新剂 型的研 究促进 了中医药的发展 。 在科学技术迅速 发展的今 天,中药传 统剂 型难 以满 足高
Hale Waihona Puke 凝胶剂 系指药物 与能形成凝胶剂 的辅料制成均 一、 混 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小分子无 机 药物 ( 如氢氧 化铝 )凝胶剂 由分散的药物胶体小粒子 以网状 结构存在于液体 中,具有触变性 ,属两相分散系 统 ,也称混悬凝胶剂 。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 , 有 油性凝 胶剂与水性凝胶剂之分 。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 质 由液体石蜡与聚氧 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 、锌 皂构成t;水性凝胶 剂的主要基质一般 由水 、甘油或丙 【 ] 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钠、西黄耆胶 、 明胶、淀粉等构 成。 水凝胶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后形成 的溶胀交联状态 的半 固体 ,可通过共价键 、氢键 、范德 华力 、结 晶等方式交联 。 由于水凝胶具有 良好 的生物相 容性 ,对药物 的释放具有缓释 、控释 作用及 可吸水膨润
了凝 胶剂 : 凝胶剂是指药物 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 “ 均一 、混悬或乳剂 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 固体制剂[。 8 ] 由于凝胶剂具有水 溶性特 点,局 部给药后,表 面皮肤 吸 收 良好 ,不仅避免了 口服给药存 在的 胃肠道首过效应, 而且使不 良反应大大减小; 同时 ,水溶性凝胶给药后皮 肤表面的药物不粘 衣物,也使患者乐于接受。 由于中药 水溶性成分较 多, 适合水凝胶基质 , 加之水凝胶 的优点 , 中药凝胶剂也在展开深入的研究 ,中药凝胶剂在外用制 剂上 比传统的膏药有优势 ,有市场潜力 。 在现代药学 中以凝胶为基质 的缓释 、 控释剂型,如胃 滞留控释系统、 凝胶骨架片、 外用凝胶剂等得到 了全面 的 研究, 适用于凝胶给药系统 的药物有亲水性药物、疏水性 药物、酸性药物、阳离子药物 、大分子药物、细胞组织药 物等,可以从 口腔 、鼻腔 、眼黏膜 、消化道黏膜、阴道 、 直肠皮肤等多种途径给药, 中药凝胶剂一般多为经皮或黏 膜给药, 目前常用于抗 炎镇痛、抗病毒、止痛等 方面 。 1 凝胶剂的质量要求 ①混悬凝胶剂 中颗粒应分散均匀 ,不应下沉 结块 , 并应在标签上注 明“ 用前摇匀 ” ②局部用凝胶剂应均匀 、 。 细腻 ,无黏 固的块粒 ,在 常温 时保 持胶状 ,不干涸或液 化 。③凝胶剂 必要 时可加入保湿剂 、防腐 剂等稳 定剂 , 以及促进皮肤 、黏膜 吸收的附加剂 。其所 用的包 装材 料 不应与药物或基质 发生理化作用 。④ 除另有规 定外,凝 胶 剂应置避光密 闭容器中,置 阴凉处 ( 不超 过 2 ℃)贮 5
中药凝胶剂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凝胶剂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2fe55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1.png)
中药凝胶剂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于修沣;管庆霞;赵曙宇;张利那;王荣;张晴晴;宫荷新;王艳宏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22(37)4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凝胶剂在黏膜给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的中药(椿皮、苦参、牡丹皮、乳香、冰片、白芷、蛇床子、花椒和土木香等)凝胶剂和国内外关于中药黏膜凝胶剂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结果中药凝胶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的新型外用制剂。
经黏膜给药后,因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使药物在眼、鼻、阴道和直肠等黏膜部位的作用时间延长,同时避免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结论中药凝胶剂在黏膜给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6页(P188-193)
【作者】于修沣;管庆霞;赵曙宇;张利那;王荣;张晴晴;宫荷新;王艳宏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
【相关文献】
1.智能化凝胶控释黏膜给药系统应用研究进展(1)
2.微乳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3.肛肠黏膜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应急卫勤保障中的应用
4.肛肠黏膜新
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应急卫勤保障中的应用5.原位凝胶给药系统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分析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8377a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5.png)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分析导语:凝胶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之分,属双相分散系统的凝胶剂是小分子无机药物胶体微粒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也称混悬凝胶剂,如氢氧化铝凝胶。
下面是的一篇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分析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
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讨、浸透促进剂的使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论述中药凝胶剂的研讨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将来开展停止了瞻望。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浸透促进剂;质量控制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清淡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
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合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
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
目前,中药凝胶剂研讨获得了较大的开展,在医院制剂中广爲使用。
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讨停顿概述如下职称论文:中药凝胶的基质资料依据其功能不同,可分爲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
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普通爲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那么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
必要时可参加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
不同的基质资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使用不同,因而,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使用选择适宜的基质资料。
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使用较多,次要代表爲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基质资料的选择关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秋红等以离体鼠皮爲屏障,采用改进的Franz分散池法,以秋水仙碱爲检测目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后果爲以Carbomer爲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爲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概况
![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e8642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2.png)
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概况
常美月;李敬文;张欣;尚坤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24
【摘要】药用凝胶剂是一种以适宜辅料为基质,与药物或与药物的提取物相混合制成的均匀的的溶液、混悬液、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凝胶剂是一种新剂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药物以及化妆品行业.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药用凝胶剂的特点、给药途径、基质、辅料、制备新技术进行概括,为药用凝胶剂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3页(P150-152)
【作者】常美月;李敬文;张欣;尚坤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代中药凝胶剂的发展概况 [J], 齐潇潇;林华庆
2.现代中药制剂开发中药用新辅料的应用概况 [J], 林华庆;肖树雄
3.中药凝胶剂的研究概况 [J], 孟祥云
4.中药山蜡梅的药用价值研究概况 [J], 许可为
5.中药非传统药用部位的研究概况 [J], 邓家刚;侯小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制剂中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5aa22b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药物制剂中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在药物制剂领域,凝胶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
它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控释药速度、降低药物毒性、改善生物可利用度等。
然而,目前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凝胶剂型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
一、凝胶剂型的定义与分类凝胶是一种具有固体形态的物质,但它在接触到溶剂时可以形成可流动的半固态状态。
凝胶剂型是在药物制剂中,通过凝胶来悬浮或固定药物,从而实现给药的目的。
根据凝胶的来源和形态,凝胶剂型可以分为天然凝胶和人工合成凝胶两种。
天然凝胶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内的物质,如明胶、海藻酸钠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稳定性和控释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人工合成凝胶则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交联产生。
例如,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块状共聚物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控释药特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凝胶的性质。
二、凝胶剂型的研究现状目前,凝胶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凝胶的性质直接影响凝胶剂型的药物释放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凝胶剂型研究的重要一环。
一些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善凝胶的性能,例如降低凝胶的渗透性、提高药物负荷量等。
2. 凝胶制备方法:凝胶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热交联、冷冻干燥、自组装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凝胶的性质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预期的凝胶剂型。
3. 药物释放机制:凝胶剂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药物的释放机制。
了解药物在凝胶中的扩散、溶解、离解等过程,有助于优化凝胶剂型的设计。
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如光谱分析、表面分析等,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凝胶中的行为。
三、凝胶剂型的改进思路为了改进凝胶剂型的性能,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路:1. 探索新材料:通过引入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天然材料等,可以改善凝胶的稳定性、可控释药性能等。
2. 优化制备方法:通过改进凝胶的制备方法,可以控制凝胶的孔隙结构、粒径分布等。
例如,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凝胶,可以得到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6e0ef67c1cfad6195fa782.png)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3月第21卷第2期收稿日期:2009-06-11作者简介:赖宝林(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新药研究。
Email:baolinlai@ 。
通讯作者:王利胜,博士,教授。
Email:wlis68@ 。
凝胶是一类含有两组分或两组分以上的包含液体的半固体胶冻和其干燥体系(干胶)的大分子的网络体系的通称。
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凝胶中即为凝胶剂,它能较长时间地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制法简单,使用舒适。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在附录中规定,凝胶剂系指提取物与适量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可从口腔、鼻腔、眼黏膜、消化道黏膜、阴道、直肠、皮肤等多种途径给药。
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待开发阶段。
现将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凝胶剂基质的选用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基质既是药物的载体,又对药物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制备尤为重要。
凝胶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
水性凝胶剂基质一般由水、甘油、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Carbopol )和海藻酸盐、西黄芪胶、明胶;非纤维素多糖如壳多糖、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构成。
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胡志方等[1]选择水溶性凝胶基质卡波姆-940(Car -bopol-94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聚乙烯醇17-88(PVA17-88)、聚乙二醇(PEG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淀粉等,通过考察其外观、透明性、细腻性、涂展性及体外释药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发现Car -bopol-940所制得的凝胶基质的各项指标均较优于其他类型基质。
丹皮酚为脂溶性成分,Carbopol 凝胶具有生物亲和性,而皮肤为磷脂双分子层。
现代中药凝胶剂的发展概况
![现代中药凝胶剂的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33754731711cc7931b7162e.png)
国 际 医药 卫 生 导 报 4 2 合 理 排 班及 合 理 配 备 护理 人 员 .
20 年 08
第1 4卷
第 0 期 ( 月 刊) 6 半
娴熟 的技 术操作是取得 患者家属信任 、建立和维
护 良好 护 患 关 系 的 重 要 环 节 , 护 士 要 刻 苦 练 习操 作 技
Moder tr di on chi se n a ti aI ne medi R ne tec ques Ci e w hni -the
10 1
维普资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 年 08
G a g h u 5 0 0 u n D n hn u n Z o 1 0 6 G a g o g C ia
A s r c T e r d t o a h n s e i i e g l S e r g d s g f r hi h d v l p e e t b t at h t a i i n l C i e e m d c n e i a n w d u o a e o m w c e e o s r c n
术 ,特别要提 高头皮针 穿刺 的成功率 ,遇到 确有难度
的 头 皮 静 脉 穿 刺 , 要 认 真 仔 细 ,慎 重 选 择 , 或 请 另 一 唰 事 协 助 操 作 , 如 果 出现 操 作 失 败 , 安 慰 患 儿 , 取 得 家属谅解 ,冷 静细 致地重 新操 作 ,切不 可操作 无序 , 不 与 家 属 交 流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减 轻 患 儿 痛 苦 , 减 少 医
ye ars Thi a . S rti es S cl i a o ver e a ut ro vi w bo g und u s bst ce nd an a pr epa ti n ec ra o t hnol y f he og o t t di o al hi es me ci g , th a pli ti n of p net at on nh nc , t s u f el as ng ra ti n C n e di ne el e p ca o e r i e a er he t dy o r e ei
中药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中药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c0692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8.png)
3 讨论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1〕。
已有研究证实,艾滋病群体的失眠症较普通人群明显偏高,主要原因可能与长期患病的心理压力、药物本身不良反应以及饮食情志等方面影响。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可发现,艾滋病患者在接受HAART治疗后发生严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已大大下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长期带病毒生存的可控性慢性化疾病。
尽管如此,艾滋病的生存质量仍然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临床中HAART带来的不良反应,对该群体患者造成了较大困扰,不少患者在服用EFV后可出现头晕,发热感,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本研究针对含EFV方案辩证分型归属心血亏虚型艾滋病失眠患者进行了干预研究,观察组采用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治疗,发现枣仁安神胶囊的总有效率非劣于艾司唑仑组,同时ISI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总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枣仁安神胶囊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两组在诊治过程中未发生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异常,但发生嗜睡、疲乏、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为4 8%,对照组为26 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枣仁安神胶囊在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安全适应性。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枣仁安神胶囊在针对含依非韦伦方案心血亏虚型艾滋病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副反应明显低于常用的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价格低廉,不具有依赖成瘾性。
枣仁安神胶囊由炒酸枣仁、丹参、醋五味子组成,具有补心养肝,安神益智,镇静催眠的功效。
主要用于身体出现的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的临床表现症状。
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备与研究
![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备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f4f1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4.png)
2、研究成果: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复方中药凝胶剂在临床上的应 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凝胶剂在治疗烧伤、溃 疡、湿疹等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外,复方中药凝胶剂在药物载体、生物 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
3、不足与改进方向:虽然复方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药材的稳定性、配比的合理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 研究。此外,制备工艺的优化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也是今后需要重点的方向。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介绍复方紫草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稳定性考察及临 床应用价值。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目的和研究背景。接着,将详细描述制备过 程中的关键步骤、实验方法、设备和材料。随后,我们将讨论稳定性考察的内容、 方法和结果,并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最后,对复方紫草凝胶剂制备的优缺点进行 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研究与发展。
一、目的和研究背景
复方紫草凝胶剂是一种以紫草为主要成分,辅以其他中药材制成的外用制剂。 该制剂具有抗炎、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烧 伤、溃疡、皮炎等皮肤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复方紫草凝胶 剂在临床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因此,研究其制备工艺、稳定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具有重要意义。
3、食品领域:在食品领域,凝胶剂被用于制备各种食品配料,如果冻、软 糖、慕斯等。此外,凝胶剂还可以用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作为食品的稳 定剂和增稠剂。
四、凝胶剂的研究方法
凝胶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包括 制备不同组成和结构的凝胶剂样品,并设置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数据收集包括 表征凝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胶-凝胶相变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 理论分析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实验现象和数据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近年来,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凝胶剂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凝胶剂的微观结 构和性能。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e48e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9.png)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传统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煎煮时间较长、口感苦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碌而忽视了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就出现了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
这种剂型通过控制中药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延缓其溶出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凝胶基质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质地均匀、不挥发、易于涂抹等优点,可以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形成持久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同时,中药外用凝胶剂型还能够减少药物的皮肤刺激性,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
三、中药颗粒分散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是将中药颗粒与分散剂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具有剂型稳定、药物释放均匀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中药贴剂剂型中药贴剂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贴剂片材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无需煎煮、方便携带、长效持续等特点,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部位的疗效。
中药贴剂剂型还可以通过贴敷部位的温热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和中药贴剂剂型等新剂型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使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凝胶剂的研制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凝胶剂的研制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68bf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8.png)
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凝胶剂的研制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临床病症,如皮癣、灰指甲、白色念珠菌、股癣等,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目前的抗真菌药物效果欠佳,不耐受性高,且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而传统中药治疗真菌感染有着独特的优势,因其具有肝肾保护、毒副作用小、药效温和等特点。
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
综合利用多种中药材制作皮肤真菌感染专用凝胶剂,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作为开发一种中药成份配方的凝胶剂“皮癣净”,探讨中药配方凝胶剂在抑制皮肤真菌感染和对皮肤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并确立其药学评价和临床效果。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制备及质量评价:选用中药材龙胆、蛇床子、穿心莲、地榆、丁香、熟地黄、黄柏、苦参、木瓜叶等,采用提取、浓缩、凝胶化等方法制备“皮癣净”凝胶剂并进行质量评价和稳定性研究。
2. 抗真菌活性研究:选择表皮癣菌、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绿脓假单胞菌等常见皮肤真菌病原体作为实验菌株,采用半微量稀释法和体外菌斑形成法分别测试“皮癣净”凝胶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直径,并进行比较。
3. 外用皮肤敏感性和安全性评价:在动物身上进行外用“皮癣净”凝胶剂时,评估敏感性和安全性,确保无不良反应。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1. 成功制备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凝胶剂,建立良好的工艺技术;2. 获得“皮癣净”面向常见皮肤真菌病原体的较强的抑菌活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新策略;3. 为中药材在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拓展了重要研究领域,有望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中药成份配方“皮癣净”制备及质量评价和稳定性研究。
第二年:抗真菌活性研究及药效机制分析。
第三年:外用皮肤敏感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
中药制剂的研发与优化
![中药制剂的研发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83625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c.png)
中药制剂的研发与优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制剂在医疗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制剂作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表现,其研发与优化对于中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制剂的研发与优化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制剂的研发现状中药制剂的研发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中药制剂研发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技术不完善中药一般由多种药材组成,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是中药制剂研发的第一步。
然而,目前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存在着效率低、纯度差等问题,导致中药制剂的疗效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有待提高中药制剂在制剂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制剂的稳定性较差。
此外,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1.3 研发流程长且成本高中药制剂的研发时间长、研发成本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研发流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研发团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增加了中药制剂的研发难度。
二、中药制剂研发与优化的挑战中药制剂研发与优化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挑战:2.1 缺乏统一的研发标准和规范中药制剂研发缺乏统一的研发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厂商的制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中药制剂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2.2 需要跨学科的研发团队合作中药制剂的研发需要跨学科的研发团队合作,包括中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如何有效协调各个学科的专家,使得中药制剂的研发更加高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中药制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药制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降低了研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三、中药制剂研发与优化的解决方案针对中药制剂研发与优化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3.1 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管理建立统一的中药制剂研发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制剂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中药制剂的品质和疗效。
凝胶调研报告
![凝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210d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c.png)
凝胶调研报告凝胶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凝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学、化学、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凝胶具有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吸附液体和气体,并保持其形状。
凝胶的特性使得它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了解凝胶的应用和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凝胶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凝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2. 探讨凝胶的制备方法和材料特性;3. 分析凝胶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4. 提供给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专利和产业报告;2. 实地考察:参观凝胶生产企业,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3. 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凝胶使用者的需求和反馈。
(四)调研结果1. 凝胶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化妆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凝胶被用于制备药物缓释系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在化妆品领域,凝胶被用于制备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基底,增加产品的黏稠度和稳定性。
在食品领域,凝胶被用于制备果冻、糖果等食品,改善口感和延长食品保质期。
在环境领域,凝胶被用于处理废水和污染物,去除有害物质和提高水质。
2. 凝胶的制备方法多样化,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交联、化学交联和生物交联。
物理交联通过调节温度、pH值等条件,使高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凝胶。
化学交联通过引入交联剂,使高分子链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凝胶。
生物交联是利用生物酶或酸碱等活性物质,使高分子链发生交联。
3. 凝胶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但存在一定的竞争。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凝胶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同类型的凝胶产品,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
(五)建议1. 加强与学术界的合作,推动凝胶材料的研究和开发;2.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 不断创新产品,开发多样化的凝胶应用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进展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6e46ef580216fc710afdc0.png)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进展中药凝胶膏剂是一种新型经皮给药制剂,具有较多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中药凝胶膏剂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国内授权专利概况、基质、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凝胶膏剂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Abstract:TCM gel paste is a new transdermal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with a lot of advantages,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By searching domestic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TCM gel paste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ed from patent overview,matrix,transdermal absorption enhancer,preparation technology,quality evaluation,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problems and prospects,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of TCM gel paste.Key words:TCM;gel paste;review凝胶膏剂是指提取物、饮片细粉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制剂,具有载药量大,保湿性好,皮肤无过敏、刺激反应,给药剂量可控,可反复揭贴,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符合中药多组分、大剂量的用药特点,是当前复方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总结近年中药凝胶膏剂相关文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23年妇科凝胶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妇科凝胶行业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8484a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1.png)
2023年妇科凝胶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妇科凝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保健产品,用于妇科炎症、湿疹、瘙痒等问题的缓解和治疗。
它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创新产品,采用纯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具有安全、高效、无毒的优点。
妇科凝胶行业目前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妇科保健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1亿的女性患有妇科疾病,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始关注并使用妇科凝胶产品。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妇科保健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对妇科凝胶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市场竞争方面,妇科凝胶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目前市面上有多家知名品牌的妇科凝胶产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
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妇科凝胶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不断加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然而,妇科凝胶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妇科凝胶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市场上存在一些劣质妇科凝胶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此外,妇科凝胶行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还不够,使得一些消费者对于妇科凝胶产品的了解和认知不足。
为了进一步促进妇科凝胶行业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加大对妇科凝胶产品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市场。
其次,加强对妇科凝胶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广妇科凝胶产品的临床应用价值,增加产品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之,妇科凝胶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完善监管机制,才能助力妇科凝胶行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
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
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
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
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
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
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
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
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
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
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
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
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
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
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
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
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
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
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
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
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
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
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
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
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
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
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
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
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
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
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
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
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
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
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
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11]付毅华,杜华碧.祛风止痹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渗透性研究[J].医学信息,2009,22(10):2221-2222.
[12]董方言.现代使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0-307.
[13]方世平,孙曼春,王智勇,等.月桂氮酮和薄荷脑对姜赤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3):280-282.
[14]罗毅,马俊玲,黄传俊,等.柏竹凝胶剂的制备[J].中国药师,2005,8(4):301-302.
[15]孙栋梁,黄慧成.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6):8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