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在进行产前保健时应对孕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
一、基本情况产前孕妇的一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生育次数、身体条件、既往病史等。
这些基本情况会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从而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二、产科病史家族病史、既往所有分娩和妊娠的病史可以反映孕妇的疾病状况和是否存在风险因素。
如果孕妇曾经经历过产后出血的情况,那么这种高危因素更应该被重视。
三、妊娠期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盘早剥、羊膜腔夹带、前置胎盘等疾病都是导致产妇出血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孕期,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四、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也是影响产妇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
剖腹产、难产、胎儿过大和胎位异常等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对于产妇来说,分娩的方式和产时的操作非常重要,因此,产前要及时做好相关准备,为分娩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孕期营养状况孕妇的体重和营养状态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过重或太轻的孕妇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此,孕妇的饮食要尽量合理,适当增加营养并避免长时间的空腹。
六、妊娠期检查妊娠期检查的结果也是评估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是否有胎位异常、胎盘位置异常、宫颈松弛等情况均会影响孕妇的产后出血风险。
总之,对于产前孕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一个全面、详细的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保证母婴健康。
通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在孕产妇分娩前和产后均可对其作出及时干预,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在产妇分娩胎儿成功后24小时内,如果产妇仍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出血剂量超过500的即视为产后出血。
这类病症是妇产科临床分娩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一般发生于产妇分娩后的2小时内。
因发生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期产后出血三类,这类病症是分娩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分娩后死亡的主要诱因。
目前,我国国内产妇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产后出血排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更高[1]。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选出的117例产妇,产妇的年龄从24岁至3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36±7.21)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8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08±7.33)周,其中初产妇共有67例,经产妇共有50例。
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在本次分析当中主要是运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了解产妇在分娩后的出血情况发生率,并对其出血原因进行探讨。
其中对出血量的计算采用的是称重法和面积法相结合的计算方式,在产妇分娩后在其臀下铺垫成人用纸尿布,对其24小时内的出血量进行搜集和计算,其出血量可以用产妇出血后的成人用纸尿片重量减去使用前纸尿布的重量,再除以1.05,与直接搜集的血液量相加;面积法是对产妇出血面积进行计算,其中55视为出血量2,而1010则视为出血量5,将两种算法的结果取平均值,如果达到了产后出血的标准,则对产妇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记录[2]。
2、结果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其中共有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出血发生率为14.53%,并同时对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整理,包括宫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总数为7例,占比41.78%;因胎盘残留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有3例,占比17.65%;因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6例,占比35.29%;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1例,占比5.88%。
浅谈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急救对策
伤, 重者窒息致命 。高龄初产妇 主要并发症 为妊娠合 并高血 压综 合征 , 容易影响母胎健 康 和生命 的安危 , 及早 加 以提 防。若 原 应
有夹杂其他疾病 , 导致胎盘功 能过早退化 , 胎 儿更 为不利 , 可 对 这
参 考 文 献
[ ] 王亚芹 , 1 林春 海. 高龄产妇入院分娩 时实施健康教育[ ] 中 J.
儿 的 饥 饿 程度 , 导 奶 胀 的 处 理 , 防 乳 头 皲 裂 让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指 预
[ ] 郑涌玲. O L 5 D U A陪伴分娩 与 P E C A联 合用 于分 娩镇痛 的临 床研 究[ ] 中国妇 幼保健.0 5 1 (0 :5 . J. 2 0 ,6 1 )6 5 作者简介 : 吴双 酤 , , 男 汉族 。9 3年出生 , 16 主管护师 , 河南安阳人 。 河南安阳县计划 生育 服务 站主 管护师 . 要从 事 临床 主
后出血的护理是减 少产后 出血危害 的重点 。结合 我 院近 三年 2 例。8 8例 中,7 3 6 5 6例有 流产 史 ,9 22例 无 流产史 ,3例 产后 出血 2 例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
了中年 , 其坐骨 、 耻骨 、 骨和骰 骨相互 结合 部基 本 已经骨 化 , 髂 形 产妇 和家属观察新 生儿的哭声 、 神 、 精 面色 、 大小 便 、 黄疸等情 况 ,
成 了一 个 固 定 的 盆 腔 。 因 此 , 胎 儿 产 出 时 容 易 导 致 生 产 困 指导新生儿脐部 消毒处 理 , 当 讲授新 生儿 游泳 、 抚触 等知识 。出
国 当代 医学 .07,( )5 . 2 0 6 9 :9
些都应引起高度重 视 。高龄初 产妇 的胎 儿宫 内发育 迟缓 和早 产 的可能性较大 , 比适 龄产妇 来讲不 明原 因 的死胎也 增 多 , 天 相 先 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 。因此 , 应特别注意产前监测和检查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王燕芳【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12例,占15%;1000~1500ml的患者32例,占40%;1500~2000ml的患者25例,占31.25%;2000~2500ml的患者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者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者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者20例,占25.00%;胎盘因素者22例,占27.50%.结论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2(023)011【总页数】2页(P1863-1864)【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处理;原因分析【作者】王燕芳【作者单位】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61医学上将胎儿出生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其中以产后2h内出血为多见,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占我国孕产妇死亡首位[1],本病起病急,进展快,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因为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
即使抢救成功也会因缺血时间过长导致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脑垂体功能减退疾病[2]。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及时防治处理产后出血对于产妇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将我院8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合适的急救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4~43(33.6±4.5)岁。
术后出血量 600ml。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将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汇总。
2 结果2.1 术后出血量 80例患者术后出血量在1000~1500ml及1500~2000ml间的患者数量最大,500~1000ml及 2000~2500ml间的患者数量较少。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的开题报告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孕产妇管理中,产后出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通常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这一指标的超标率在各国产妇中都很高,且随着全球生育率的上升而更加引人注目。
此外,产后出血还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危险的产后出血情况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是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目前有很多关于产后出血的研究。
先前的研究表明,多个因素都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如分娩方式(剖宫产或自然分娩)、胎儿大小、胎盘的情况、羊水污染等。
此外,研究还表明,妇女的生理条件(除孕妇期外),例如BMI(身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等,可能会对产后出血的风险产生影响。
然而,尽管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产后出血,但目前缺乏对其预测性的系统和准确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可以预测产后出血的因素,为实现一种系统性的预测模型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研究将回答以下问题:1.分娩方式、胎儿大小、胎盘情况、羊水污染、BMI和年龄等生理条件是否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2.产后出血的预测模型能否基于现有数据并生成预测结果;3.最终预测结果有多么准确。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为回答上述问题,该研究将执行以下步骤:1.收集产妇在分娩前的病史、孕期检查、孕期超声检查、分娩和产后出血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读格式;2.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处理,剔除数据中不符合标准的信息;3.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分娩方式、胎儿大小、胎盘情况、羊水污染、BMI和年龄等因素是否与产后出血风险相关;4.根据收集的数据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并生成预测模型;5.测试和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使用不同数据集进行测试以确定预测模型是否适用于其他数据集。
五、预期贡献本研究旨在为早期识别产后出血风险提供一种先进的方法,并促进医疗保健领域的服务优化和全球性的健康改进。
研究应给出对产后出血的预测和管理方案,提高医生关注和治疗危险性高的产妇的能力。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产后出血,也称为产后失血,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血量超过500毫升的阴道流血现象。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急性危重症之一,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严重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本文将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分类、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1. 子宫原因:子宫肌层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之一。
子宫原因可能包括产后子宫收缩功能不良、子宫破裂等。
2. 子宫内膜原因:子宫内膜病变导致的产后出血也较为常见,如子宫内膜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 阴道和外阴原因:产时阴道、会阴的损伤或破裂,会导致产后出血。
4. 子宫壁缺血:产后出血的原因还包括子宫壁缺血,可能由于胎盘植入过深导致子宫血管破裂、血管破裂或因缺血导致子宫形态发生改变。
5. 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凝血功能异常也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等。
二、产后出血的分类1.原发性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的70%。
2.继发性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小时至分娩后6周内发生的出血。
继发性产后出血主要与子宫退缩不良有关,可分为早期继发性产后出血和晚期继发性产后出血。
三、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特点1. 对全球妇女健康的影响:产后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危及妇女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2. 地域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3. 高风险人群:多胎妊娠、巨大儿、孕产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分娩过程异常等均为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
四、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 预防措施:准妈妈在孕期应接受规范的孕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提前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产后出血风险因素。
2. 分娩过程管理:分娩时应加强监测,确保子宫充分收缩以预防出血。
同时,产后立即进行切断脐带、催产素注射等措施,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恶露排出。
3.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按压子宫、给予输血、使用抗纤维溶解药物等。
产后出血PPT课件
最常见的原因
详细描述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力量不足,无法 有效压迫血管,导致产后出血。
胎盘因素
总结词
易忽视的原因
详细描述
胎盘因素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可能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引发产后出 血。
产道损伤
总结词
损伤性原因
详细描述
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多发生在产程过长、胎儿过大或产道狭窄的情况下,产道损 伤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出血。
分类
可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早期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内 ,而晚期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至6周之间。
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发生率
产后出血在分娩中的发生率约为 2%-3%,其中约70%的产后出血 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风险因素
高龄、多胎妊娠、巨大儿、产程 延长、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 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 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产妇的康复过程 ,共同给予心理支持。
专业心理咨询
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专业 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及时处理胎盘问题
胎盘滞留或粘连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产程
产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预防
早期哺乳
01
鼓励产妇在产后尽早开始哺乳,这有助于刺激子宫收缩,减少
出血。
定期检查子宫恢复情况
02
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子宫的恢复情况,及时发
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临床分析郭红薇,宋麦玲(周至县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400)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分娩的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提出相 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500例产妇经容积法和称量法测定,符合产后出血标准的例数共有40例;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测定过程 中发现产后出血量与产妇的年龄、宫缩乏力、分娩方式、软产道损伤、妊娘合并症、胎盘早剥、贫血状况及胎盘粘连等指标有 直接关系,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变量取自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因变量代表产后是否发生,经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表明,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前置、剖宫产、胎盘粘连,不同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
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而需要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 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的预后效果,提高产妇的生活质 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行。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宫缩乏力中图分类号:R 714.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05-0121-022017年2月 ■优生优育产后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该症状主要体现 在阴道出现大量出血。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4h 内,确诊标准为出血量>500 mL ,该症状发作时,容易伴随感 染及失血性休克,若不能及时进行止血,甚至会对产妇的生 命安全造成威胁[|]。
通常情况下,产后出血是由分娩过程损伤 软产道或宫缩乏力等因素引起的,唯有制定相应的预防措 施,才能减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文对500例产后出血产 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产后出血203例临床分析
症 少 。本组初 产妇 占产后 出血患者 的 5 1 . 7 %。初产 妇发生 产 后出血 的几率高 于经产妇…,且发生胎儿 头盆 不称 、损伤
产 道 的几率也 高于 经产妇 。
岁 。出血原 因 :胎盘 因素 1 1 6例 ( 5 7 . 1 %) ,子 宫收 缩乏力 5 3例( 2 6 . 1 %) ,其他 3 4例( 1 6 . 8 %) 。初产妇 1 0 5例( 5 1 . 7 %) ,
均 出血量( 7 1 3± 5 l 6 ) ml ;阴道分娩 4 6例 ( 2 2 . 7 %) ,平均 出血量 ( 7 5 4± 3 4 9 ) ml 。两组 出血 量接 近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f =0 . 5 1 ,P > 0 . 0 5 ) 。
1 . 5 治疗与转 归
2 0 3例均进行 积极的保守治疗 ,如按摩
参 考 文 献
6 6 3 ml ;2 5岁 ~,6 2例 ( 3 0 . 5 %) ,平均 出血量 7 5 9 ml ;3 0
岁 ~ ,4 3例 ( 2 1 . 2 %) ,平 均 出 血 量 7 2 5 8 . 9 %) ,平均 出血量 7 4 4 ml ;4 0 ~4 6岁 l 0例( 4. 9 %) ,
容易发生娩出困难 , 导致产程延 长,故高龄初产 妇应到有抢 救 条件 的 医院分娩 ,以防 发生意 外 。 本组资料显示 ,产后 出血者 随着孕周 的增加 ,平均出血
量 呈 下 降 趋 势 。笔者 认 为 ,孕 周 增 加 ,胎儿 成 熟 度 好 ,并 发
出血患者 2 0 3例 ,现 回顾 性分 析如 下 :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2 0 3例年龄 1 6 ~4 6岁 , 平均( 2 7 . 5±6. 1 )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脱颤期内短时间内失血超过500ml,或伴随休克症状。
产后出血是产妇产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十分重要,可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产后出血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有些文献将其定义为产后出血超过1000毫升,而有些国家将其定义为产后出血超过2000毫升。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针对产后出血的定义存在差异。
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产前高危因素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的高危因素评估,可以提前识别并预防产后出血。
1. 孕产妇个体因素•年龄:较年轻或过于年龄的孕产妇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
•体重:孕产妇的体重过重或过轻容易导致产后出血。
•孕产次数:多次分娩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较高。
•孕期并发症:如子瘀胎盘、妊高症等孕期并发症的存在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2. 分娩方式•剖宫产:与阴式分娩相比,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尤其是紧急剖宫产和多次剖宫产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镇痛方法:使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镇痛药物的分娩方式,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3. 既往病史•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存在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的孕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4. 产程与分娩过程•长产程:分娩过程延长与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相关。
•胎盘位置与脱离:胎盘植入异常位置或胎盘脱开不全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阴道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产妇会经历盆底肌群的拉伤和撕裂,存在损伤时容易导致产后出血。
5. 产妇病情监测指标•血压:孕期妊娠高血压或产后母体高血压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贫血的孕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更高。
结论通过对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可以提前识别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
1 一般资料 . 1
回顾性分析 2 0 0 8年 5月 2 1 00年 3 月在
我 院住 院分娩 的 4 2 6 2例产妇 , 中 , 发产后 出血 的 1 2 其 并 4 例, 产后 出血发生率 3 7 均符合 产后 2 时内 出血 ≥ . %, 0 4小
5 0 的产后 出血 的诊 断标 准。 12例产后 出血孕妇年 龄 0ml 4
处理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查 , 计数资料采 用卡方检验 , P 以 <
00 . 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产后 出血原因 .
宫缩乏力性 出血 9 例 , 6 . 其 8 占 9O %,
中, 产程停 滞或延长 5 例 , 内感染 / 1 宫 胎膜早破 2 9例 , 巨
大儿 8 , 例 双胎妊娠 6例 , 妊娠期 高血压病 4例 ; 软产道裂
伤 1 例 , 7 %, 中 , 0 占 . 其 0 阴道壁损伤 6 , 例 宫颈裂伤 2 , 例 阴道壁血肿 2 ; 例 胎盘因素 2 例 , 1.%, 中前置胎盘 6 占 8 3 其
1 4例 , 胎盘粘 连 7例 , 胎盘早 剥 3例 , 胎盘滞 留 1 , 例 胎盘
2 3 0 9岁 , 均 年 龄 为 (85± . 岁 ; 周 为 3 + — 0 4 平 2 . 47 ) 孕 624+
见 表 2 。
周 ; 次 05次 , 孕 — 平均为 f1 .次 ; 次 13 , 2 ±1 ) 产 . 2 - 次 平均 为
(. 08 1 5± .)次 ;初产 妇 5 ,占 4 . 9例 1 %,经产妇 8 , 5 3例 占
治措施。 结果 : 6 1 例产后 2 2 h内发生产后出血 , 8. 其 中, 占 8 %。 7 宫缩乏力性 出血有 9 例( . , 8 6 0 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8 、 9 1. 3
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调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第32卷第1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年1月412结果2. 1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效共21例,有效共14例,无效共1例,总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显效共15例,有效共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56% (29/36),差异对比显著(/=5.063,P<0.05)。
2.2产后不同吋间的岀血量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产后2h的出血量分别为(166.25±12.54)mL、(202.48±20.65)mL,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为(296.12±32.50)mL、(340.52±38.65)mL,差异对比显著(t=&998,5.275,P< 0.05)。
3讨论前置胎盘即妊娠28周之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位置,胎盘下部边缘到达或覆盖住宫颈内口,其所在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位置的情况,属于妊娠期间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⑷。
存在前置胎盘的患者常需通过剖宫产完成分娩,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率比自然分娩更高。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可引发休克等严重情况,短时间休克获得及时救治后仍有机率出现继发垂体前叶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充分做好产妇的产后出血防治工作。
和景亚对前置胎盘行剖宫产的患者共82例开展研究⑶,一组予以宫腔填纱+米索前列醇设为对照组,一组予以宫腔填纱+欣母沛设为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这与和景亚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说明观察组疗法止血效果更佳。
分析原因可能是宫腔填纱利用宫腔中纱条填塞以获得压迫止血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同时对条件方面的要求不高,纱条给子宫壁带来压迫作用,从而对子宫感受器产生刺激,使得大脑皮质引发子宫收缩,最终获取止血作用。
除此之外辅以欣母沛,该药属于一类前列腺素,常被临床用于处理13-20周流产,止血功能良好,对子宫收缩导致的产后出血具有较好治疗作用⑹。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总结其出血原因,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对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分娩后积极防治宫缩乏力并加强产后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防治对策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500 ml,是产科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虽仅为2%-3%[1],但死亡率却高居产科各类疾病的首位。
因此,探讨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笔者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产科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产妇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83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其中年龄22-41岁之间,平均年龄(31.3±6.4)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16例,其中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45例,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38例。
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我院使用的是称重法与容积法[2]有机结合的测量方法。
在产妇通过阴道分娩方式将胎儿娩出之后,医护人员把集血盆放置于产妇臀下,进行流血的收集,并通过量杯来确定集血盆中的血液容积,对产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消毒单、敷料等进行称重,对比使用前后的重量差,按照1ml1.05的比例进行换算;剖宫产生产的产妇需要将产妇子宫内的羊水吸净之后,通过负压瓶[3]进行血液的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引言产后出血是娩出胎儿后,子宫收缩不良或者损伤引起的持续或者过多的阴道出血。
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方法和相关管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的现象。
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可以分为轻、中、重度产后出血。
•轻度产后出血: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但小于1000毫升。
•中度产后出血:阴道流血量超过1000毫升,但小于2000毫升。
•重度产后出血:阴道流血量超过2000毫升。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评估方法1. 产妇的个人因素•年龄:高龄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一般认为35岁以上的女性为高龄产妇。
•孕次和产次:多胎妊娠、屡次剖宫产的妇女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产钳助产: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2. 妊娠期的高危因素•妊娠期贫血:妊娠期贫血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子宫肌瘤:有子宫肌瘤的妇女易发生产后出血。
3. 分娩方式的影响•剖宫产: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高产妇自然分娩:高产妇自然分娩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4. 分娩过程的因素•分娩过程时间过长:分娩过程时间过长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程合并症:如胎盆不对称、胎位异常等产程合并症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管理措施对于发现有产后出血产前高危因素的产妇,应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提前进行必要的抗凝血功能检查,了解产妇的凝血状态。
•提前与产妇沟通,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产后出血的相关准备。
•分娩过程中,及时评估子宫收缩情况,必要时进行催产素的使用。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
38 7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 后 出血 危 险 因 素 分 析 及 预 防 措 施
钟 杰 ( 州省骨科医院 , 州 贵 贵 贵 阳 20 6 ) 0 0 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产后 出血 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方 法 : 回顾性 分析我院 收治 的 2 3例产后
出 血 患 者 的 临 床 资料 。结 果 : 产后 出血 的危 险 因素 分 别 是 宫缩 乏 力 , 盘 因 素 , 以 多胎 多 产 妇 未 定 期 产 查 的 孕 妇 较 易 发 生 , 后 胎 尤 产
2h内的发生率高。结论 : 产后出血 是宫缩乏力 、 胎盘 因素 、 多产等引起 , 一旦 发生 应及时抢救 , 好避孕减 少人流次数 、 做 加强产前
官腔 , 响子宫 腔内 的子宫收缩 。同时宫 壁开 放的血 管腔得 影
不 到 子 宫 肌 的 收 缩 挤 压 , 续 出血 积 留 于 宫 腔 发 生 产 后 出 血 。 持
一
血的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探讨 产后 出血 的原 因、 危险 因素 , 并提
出 有 效 的 防 治措 施 。
垂体 一 上腺皮质分泌增多 , 中肾上腺素浓度骤 增 , 致 肾 血 导
子 宫肌纤维不收 缩 , 对宫缩 药物不 敏感 。② 多胎多 次妊 娠 且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0 5年 1 一 0 9年 1 . 20 月 20 1月在 我 院 分 娩 177 6 例产妇 , 中2 其 3例 发 生产 后 出血 。平 产 9例 , 宫产 1 , 剖 4例 其 中 行 子 宫 次 全 切 除 术 1 , 胎 1例 , 死 宫 内 1例 , 产 道 例 双 胎 软 损 伤 1例 , 中平 产 分 娩 后 因胎 盘滞 留 急 诊 入 院 、 人 工 剥 离 家 行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危及产妇的生命,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剖宫产出血。
因产后血导致的死亡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重视孕期保健,及早制定恰当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正确的实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对35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1400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岁。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500ml或产后2小时出血量≥400ml。
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以容积法为主,辅以面积法(敷料血染面积15cm×15cm 为出血10ml)和目测法。
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部放置聚血盆,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用面积法计算血敷料及血染床单上的血量,会阴垫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0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35例,发生率2.50%。
其中阴道分娩产妇980例,发生产后出血22例,发生率2.24%;剖宫产420例,发生产后出血13例,发生率3.09%。
产后出血时间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33例(94.3%),2~24小时2例(5.7%)。
出血量400~800ml 30例(85.7%);800~1000ml 3例(8.6%);1000ml>2例(5.7%)。
治疗结果: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止感染。
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产后出血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危险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贫血、羊水过多、双胎、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指标变化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指标变化产后出血是指生产结束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顺产)或超过1000ml(剖宫产)的现象。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非常重要。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催产素使用、大出血史、多胎妊娠、产程过长、胎儿超重、产妇高龄等。
此外,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也与产后出血相关。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和子宫口闭合的作用显著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危险。
同时,子宫收缩还有助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恢复。
在分娩结束后,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会出现瞬时的改变。
凝血功能指的是人体在停止出血时、形成块栓以防止出血继续进行的机制。
纤溶功能则是指人体在停止形成块栓后通过溶解块栓以维持正常血液流动的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以确保血液在人体内部正常循环。
在分娩过程中,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会受到影响,而产后出血的发生也可能与这些变化有关。
对于正常分娩的产妇来说,凝血功能在分娩后会显著增强,这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增多、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等因素所致。
同时,凝血因子Ⅶ、Ⅷ、Ⅹ、Fibrinogen等也会增加,有助于形成块栓,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但是,如果凝血功能过度增强,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与凝血功能相比,纤溶功能的变化相对较少。
在分娩过程中,纤溶功能有所抑制,以避免块栓形成过多导致血栓。
但是,产后纤溶功能会迅速恢复,在数小时内即可恢复到分娩前的水平。
产后低纤溶功能状态的持续时间往往较短,通常在产后48小时内即可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
而为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高龄初产妇(年龄≥35岁)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产后出血组(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量≥400 ml或者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和非产后出血组,计算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20例高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4例,发生率为11.7%。
单因素分析表明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巨大儿、分娩方式、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影响高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签:产后出血;高龄初产妇;危险因素;发生率
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量≥400 ml或者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被称为产后出血[1]。
目前产后出血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职业女性推迟怀孕时间以及不孕不育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高龄初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3]。
而高龄初产妇由于年龄较大,生殖能力降低,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会大大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4]。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高龄初产妇(年龄≥35岁)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产后出血组(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量≥400 ml或者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和非产后出血组。
所有产妇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高龄产妇年龄为35~48岁,孕周28~42周。
1.2 方法
1.2.1 观察内容需要观察高龄初产妇的出血量,以及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如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巨大儿、分娩方式、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5]。
1.2.2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1)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聚血
盆至产后2 h取出,直接测量盆内血量,分娩过程中所有的盐水垫计算血量;以及产后2~24 h内,在产妇臀下铺1次性纸垫,称重24 h纸垫测量出血量。
测量数值相加即为24 h内总出血量。
(2)剖宫产分娩:术中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为: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所有敷料的血量,负压瓶收集血并除去羊水量,以及术毕清理出的阴道出血量之总和;术后回病房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称重24 h 纸垫测量血量。
测量数值相加即为24 h内总出血量[6]。
1.2.3 产后出血的判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量≥400 ml或者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产后出血组14例,非产后出血组106例,两组高龄初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120例高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4例,发生率为11.7%。
与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有: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巨大儿、分娩方式、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两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过对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高龄初产妇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三项因素的β、OR值均>0,表示为危险因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本次研究中120例高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4例,发生率为11.7%。
有资料表明,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8]。
可见,怀孕年龄越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对产妇的危害性越大[9]。
这是因为高龄产妇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殖能力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而且高龄产妇子宫肌纤维的弹力
减弱,更容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从而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10]。
本次研究通过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14例产后出血患者中9例子宫收缩乏力,占64.29%,4例合并前置胎盘,占28.57%,4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占28.57%。
而流产史、巨大儿、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也跟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很大关联。
总之,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发生率更高,而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使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最危险因素。
所以面对高龄产妇更应该重视产后出血问题,做好产前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宫缩乏力的产生,对合并前置胎盘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龄孕妇做好孕期宣教及监护,从而降低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建红.浅谈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3(8):107-108.
[2]王芬芬.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2206-2207.
[3] Wright Jason D.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Seminars in Perinatology,2009,33(2):109-115.
[4]谈月娣,孙建民,许文娟,等.511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分析和处理对策[J].上海医学,2005,28(7):580-582.
[5]张惠湘,崔俊玉,李惠萍,等.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5-2697.
[6]兰艳欢.88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196-197.
[7]韦春霞,韦凤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789-791.
[8]雷红,赵凌,孙莉君,等.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9] Driul L,Cacciaguerra G,Citossi A,et al.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8,278(1):23-26.
[10]马彬.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13(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