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班级:水利系工管A102
姓名:杨义文
学号:2010116094
指导老师:伊红莲、徐光瑜、刘宁、周长勇、孙爱华。
实习时间:2011.10.17——2011.10.23
目录
第一章实习目的 (3)
第二章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实习工程概况 (4)
第四章录像部分 (11)
第五章实习的收获、体会建议 (17)
第一章实习目的
专业认识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加强本专业的认识,增强我们自觉为水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喝信心,提高我们热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为现在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理论学习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本次专业实习的目的是:
1.通过实习了解蓄水枢纽、引水枢纽、闸、坝等水利工程和市政景观工程的基本组成及作用、规模,牢固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几何形状。
2. 通过实习应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施工工艺和现在化管理方法,丰富和扩大我们的专业知识领域。
3.熟悉重力坝、土石坝、水闸、橡胶坝、水泵泵站、涵洞、渡槽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组成、结构,对水利工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巩固我们的专业思想,使我们领会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热爱水利工作,献身于祖国水利的决心和信心。
4.通过实例学习水利建筑专业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
5.学习广大水利工作者的优秀思想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第三章实习工程概况
占耕地面积25%以上的严重后果
1.日照水库
日照水库建于1958年10月,建成于1959年6月。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驻地以西15km处,坝址位于东经119°20′,北纬35°26′,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总库容3.2092亿 m3,兴利库容1.8232亿m3,死库容834万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
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生活、工业供水、养殖、
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
大〈二〉型水库。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南北坝、南北放水洞、水电站、溢洪道四部分,大坝轴线呈折线型。水库主坝长116米,坝顶高47.4米,最大坝高28米;副坝长285米,最大坝高8米,水库大坝以上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总库容水2.718亿立方米。水库自建成后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规模的续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kw;1960年至1963 年开挖溢洪道子槽;1964年翻修36.00m高程以上石护坡;1968年扩建水电站800kw机组一台;1970年翻修32.50m至36.00m之间的砌石护坡:1971 年初建溢洪闸三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培厚土坝;1995年建成新放水洞;
2002年1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日照水库有老、新两个放水洞。老放水洞为内径φ1.6m的钢筋险圆管,进口底高程27.0m,出口底高程26.18m,水位42.50m 时放水流量为20.5m3/s;到2005年4月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加固内容是主坝砼防渗墙、上游坝脚挤淤压重、砂壳振冲;副坝加高、灌浆加固;新建七孔10x7.5米露顶式弧形钢闸门、溢洪道尾水渠护砌;总干渠改线、新建泄水渠。
日照水库灌区基本情况
日照水库灌区位于水库东南部,北起335国道,南至锈针河,东临黄海,西靠甲子山、邓山为主的山丘区。该灌区1960年建设并投入运行,几经扩建配套,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4.8 km;支干渠4条,总长101.3km;支渠28条,总长85.5 km。
灌区内土壤主要有褐黄土、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是东港区、岚山区、开发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2.0万亩,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现状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3.3万亩,历年最大实际灌溉面积22.0万亩(1978年〉,最小实际灌溉面积8.2万亩(1970年)。 1998~2003年对日照水库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渠道33恼,维修改造桥、涵、闸及斗门等建筑物96座。节水效果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己提高到0.65,使得农业用水量
减少,增加了其它工业项目的可供水量。
2.清峰岭水库
青峰岭水库为山东省第四大水库,位于日照市莒县县城西北30公里淮河流域沭河上游。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162.9米,校核水位164.45米,兴利水位162.00米,死水位140.80
米,最大库容4.101亿立方米,
兴利库容2.687亿立方米。有效
灌溉面积14.14万亩。总渠干(丰
收渠)1条,长28公里,干渠6
条,长51.59公里,支渠42条,
长157.74公里。干、支渠衬砌
31.6公里,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635座。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性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灌区内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成为莒县的主要产粮基地。与安庄镇,洛河镇相毗邻。
3.学院水轴工程
学院中的都江堰是仿造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建的。都江堰水利工
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
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
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
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
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
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
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
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效益,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经过改造扩建,现已有大小3万多条灌溉渠道,灌溉着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30多个的县、市的约7000平方千米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