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根据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从课程的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其中重点阐述了在教学方法中引入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的四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数据库;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

1、引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方法,理论性强。应用广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方法,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实际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做好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数据库课程开设的效果如何,将对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2、课程教学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大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并且呈现出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中更是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

如下几个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学内容,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编排:前半部分集中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具体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也基本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这种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实践的心得体会而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在后半部分过程中学习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时,也因为不知道实际用途,而只是掌握单纯的软件使用和操作。因此,学生学完课程后只是掌握了几个孤立的知识点和一种软件的基本操作,不会设计和评价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2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讲授、演练操作为主,学生模仿学习,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很好的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学完以后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工程思想,缺乏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考核方法陈旧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很多学校还采用理论考试定成绩的方式,这样对学生的导向还停留在“理论最主要”,迫使很多学生只死记

硬背一些概念理论,不注重实践操作,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必须符合行业与企业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为基础。所以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它的实用性。结合以上原则,我们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数据库基础理论为指导,分析简单的现实世界对象并设计出简单合理的数据模型;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供的实用工具设计出符合规范的数

据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编排进行了整合与改革。具体安排如下:先介绍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方法,管理数据库、备份还原数据库的方法,导入导出数据的方法及应用等;再简要介绍数据库的构成、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各种数据模型等基础理论;详细讲解关系代数理论,为后面学习sql语言的查询语句奠定理论基础;t-sql是最为流行的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这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sql语句的具体使用来掌握sol的各种语法和功能,以达到能够创建具有基本功能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为目标;关系数据模式的规范化理论与安全性控制是设计数据库时

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衡量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应当结合实际例子详细讲解;数据库设计是原理与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提高学生实际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关键内容,为了让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可以以具体的实例应用来贯穿始终讲述这部分内容。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对课程中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学完以后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结合,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两方面主体都很疲惫。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本人对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

研究,参阅了许多成功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

了初步的设计,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2.1 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探讨教学模式案例

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手段,为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与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体体现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包括提出、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和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再创新的教学情景,进而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真

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保障。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以下是本文设计的问题探讨式教学案例。

(1)运用以景设疑、以景激趣的方法引入课题

在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这一知识点时,从学生熟悉的网上选课开始,介绍教师输入成绩的界面,如图1所示。向学生提问成绩在计算机管理系统里是怎样存放的?问题一提出,已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情景中隐含问题的思考,以实现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问题的教学目标。

(2)运用以景质疑、活动猜想的方法展开课题

笔者首先将输入成绩界面的程序代码打开,将相关的连接打开,显示出数据库的连接,然后再到sql server2000中看到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见图2),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应用软件实际上是一个加工者,它处理的数据必然是从某个数据源取得的,这个数据源就是数据库,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我们学习的数据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即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的。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工作只靠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这样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就

容易介绍清楚,由工作过程发现数据库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