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2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时训练(夯基提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元素周期
律》课时训练(夯基提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4B.H2SO4C.H3PO4D.H2SiO3
2.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达到稳定结构时,X比Y得电子数多C.X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D.Y单质可以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3.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B.Mg2+C.O2-D.F-
4.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有几项:()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④HCl的溶解度比H2S大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生成FeS ⑥HCl的酸性比H2S强。
A.2项B.3项C.4项D.5项
5.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6.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和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下列微粒的半径比值大于1的是( )
A .Mg 2+/Mg
B .K +/S 2-
C .N/P
D .Cl -/Cl
8.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
A .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 .用钠来置换MgCl 2溶液中的Mg ,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
C .根据Mg 和Al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D .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9.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将大理石加入稀盐酸中,能产生CO 2气体,说明Cl 的非金属性强于C
B .Si 与H 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 与H 2化合的温度,说明S 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C .Na 与冷水能发生反应,而Mg 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Na 的金属性强于Mg
D .石灰乳能溶于盐酸,Be(OH)2与盐酸和NaOH 都能反应,说明Ca 的金属性强于Be 10.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F F Cl --<<
②223O Mg Al -++<<
③Na Na Rb +<<
④P S Cl <<.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11.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
中可置换出金属C ,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D >B >A >C C .B >A >C >D D .C >A >B >D 12.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 .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白色沉淀,判断硫与硅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B .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在MgCl 2 与 AlCl 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Br 2 与I 2 分别与足量的H 2 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1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
A .100.8010 m -⨯
B .101.1010 m -⨯
C .101.2010 m -⨯
D .100.7010 m -⨯ 14.关于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单质能和冷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B .碱性Mg (OH )2<Al (OH )3
C .稳定性SiH 4<HCl
D .金属性Na <Mg
15.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6.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 .硫酸比盐酸稳定
B .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 .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 .亚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17.下列粒子的半径关系正确的是( )
A .r(Na)>r(Mg)>r(Al)>r(K)
B .r(K +)>r(Ca 2+)>r(S 2-)>r(Cl -)
C .r(Na)>r(K)>r(Ca)>r(Mg)
D .r(F -)>r(Na +)>r(Mg 2+)>r(Al 3+) 18.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递增
B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同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D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电离能的大小顺序完全一致
19.在如图所示的微粒中,结合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A .
B .
C .
D .
20.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事实有
①2Cl 与铁反应生成3FeCl ,S 与铁反应生成FeS
②2Cl 和2H 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应,而S 与2H 反应需较高温度
③将2Cl 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硫
④常温时硫单质为固态而氯单质为气态.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1.2Cl 的氧化性比S 的氧化性强,最主要的事实是
A .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B .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
C .与金属或氢气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价而氯被还原为1-价
D .与Fe 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
二、填空题
22.用“>”或“<”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
③元素的______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_;
④酸性:23H SiO ______34H PO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2H S ______HCl 。
23.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X 为核电荷数,Y 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中:
(1)第VIA 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_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 ______
(3)2O -、F -、Na +、2Mg +、3Al +的离子半径是 ______ .
24.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
三、实验题
25.为探究 Na 、Mg 、Al 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序号:
(2)请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的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因此________逐渐减弱。
26.某学生做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用品:药品: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四氯化碳.
仪器:① ______ ;② ______ (请填写两件主要的玻璃仪器)
(3)实验内容:
(4)实验结论:______ .
(5)问题和讨论: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______ .
27.选相应实验目的填入下述括号内:
A、验证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递增
B、验证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至下递减
C 、验证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至右递减
D 、验证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至右递增
实验1、比较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的快慢 ______
实验2、溴化钠溶液中滴入氯水,碘化钠溶液中滴入溴水 ______
实验3、比较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快慢 ______
实验4、在2MgCl 、3AlCl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从而比较2Mg(OH)、3Al(OH)的碱性 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l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ClO4酸性最强,故选A。
点睛: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判断时要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F,但是F没有最高正价,也就没有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2.C
【解析】
【详解】
A. 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少,其非金属性越强,故A错误;
B. 对于同周期主族元素,达到稳定结构时,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到的电子数越少,其非金属性越强,故B错误;
C. X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说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Y,故C正确;
D. Y单质可以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Y的非金属性强于X,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C
【详解】
Na+、Mg2+、O2-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
4.B
【解析】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①正确;②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来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②错误;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氯元素大于硫元素,③正确;④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溶解性没有关系,④错误;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则非金属性Cl大于S,⑤正确;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不能根据
氢化物的酸性强弱,⑥错误;答案选B。
点睛:比较非金属性可通过以下角度: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⑥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
5.D
【详解】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非金属性:Z<Y<X,原子序数Z <Y<X,A项错误;
B. 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Z<Y<X,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Z<Y<X,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B项错误;
C. 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Z<Y<X,非金属性逐渐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项错误;
D. 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Z<Y<X,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Z<Y<X,则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D项正确;
答案选D。
6.C
【详解】
A.H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盐酸溶液导电,但HCl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所以是共价化合物,结论不正确,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与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弱无关,所以不能根据HBr溶液的酸性大于HCl来判断Cl、Br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阴阳离子,为离子晶体,所以K3C60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说明K3C60中含有离子键,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与氢化物的熔沸点高低无关,氢化物的熔沸点与氢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的归纳。
7.D
A.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故Mg2+/Mg比值小于1,故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K+/S2-比值小于1,故B错误;C.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N/P比值小于1,故C错误;
D.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故Cl-/Cl比值大于1,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A. 金属失电子的多少与金属性相对强弱没有关系,故A错误;
B. 钠与水剧烈反应,不能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故B错误;
C. Mg与水反应缓慢,Al与水不反应,所以不能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可以根据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
9.A
【详解】
A.C、Cl非金属性的判断可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而盐酸是无氧酸,所以不能判断C、Cl非金属性的强弱,故A错误;
B.Si、S处于同周期,非金属性:S>Si,所以Si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小于S与H2化合,即Si与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与H2化合的温度,故B正确;
C.Na、Mg处于同周期,金属性:Na>Mg,所以Na与水反应速率大于Mg与水反应,故C正确;
D.石灰乳能溶于盐酸,Be(OH)2与盐酸和NaOH都能反应,说明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是碱、Be(OH)2显两性,即Ca的金属性强于Be,故D正确;
故选A。
【详解】
①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半径为F<F-<Cl-,故正确;
②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O2->Mg2+>Al3+,故错误;
③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半径为Na+<Na <Rb,故错误;
④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半径为P>S>Cl,故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证明D的活泼性是最强的;将A投入C的盐溶液可置换出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金属C,证明活泼性是A C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B>A>C;B正确;物碱性强,则金属性:A C
正确选项B。
【点睛】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1)金属活动顺序表;(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4)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
12.C
【解析】
A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白色沉淀,证明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所以能判断硫与硅的非金
属活动性强弱,所以A错误;、B、钠与冷水比镁与冷水反应剧烈,因此钠的金属性强于镁,所以B错误; C、在MgCl2 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正确;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与H2量的多少无关,所以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3.B
【详解】
N、P是同一主族元素,P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半径:
r(P)>0.70×10−10m;Si、P、S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P的原子序数大于Si的原子序数小于S 的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半径:1.06×10−10m<r(P)<1.17×10−10m,故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为1.10×10−10m,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增大,原子半径增大。
14.C
【解析】
【详解】
A. 镁单质和冷水不反应,故A错误;
B. 碱性Mg(OH)2>Al(OH)3,故B错误;
C. 从左到右氢化物稳定性增强,稳定性SiH4<HCl,故C正确;
D. 金属性Na>Mg ,故D错误;
答案选C。
15.D
【分析】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Ca 的金属性大于Li,故A错误;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Fe的金属性小于Na,故B错误;
C.1mol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说明A失电子比B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故C错误;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说明A的活动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大于B,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易错点为C选项,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之一是根据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而不是置换出氢气的量多少。
16.B
【详解】
A、盐酸易挥发,硫酸比盐酸稳定,但不能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选项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选项B正确;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不能说明两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选项C错误;
D、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比较,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D
【详解】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r(K)>r(Na)>r(Mg)>r(Al),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r(S2-)>r(Cl-)>r(K+)>r(Ca2+),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r(K)>r(Ca)>r(Mg),r(K)>r(Na)>r(Mg),C错误;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r(F-)>r(Na+)>r(Mg2+)>r(Al3+),D正确;
答案选D。
【点晴】
该题难度不大,比较粒子半径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核内质子数越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越强,粒子半径越小;
(3)同主族元素带等量电荷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18.C
【详解】
A.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则元素的电离能越小,同一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失电子能力
逐渐减小,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和第V 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C正确;D.第IIA族和第V 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第IIA族为金属元素,则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不完全一致,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特殊性的理解和应用。
19.D
【解析】
【详解】
A.为氯原子易得电子,但比同主族氟原子得电子能力弱,故A不选;
B.为Na+,是稳定结构,不易得电子,故B不选;
C.为O,易得电子,但比氟原子得电子能力弱,故C不选;
D.是氟原子,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结合电子能力最强,故D选;
答案为D。
【点睛】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而同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
20.B
【详解】
①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S与铁反应生成FeS,则Cl得电子的能力强,所以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①正确;
②Cl2和H2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应,而S与H2反应需较高温度,则Cl与氢气易化合,所以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②正确
③将Cl2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硫,由氧化还原反应可知,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③正确;
④常温时硫单质为固态而氯单质为气态,物质的状态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能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④错误;
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事实有①②③,故选B。
21.D
【详解】
A.物质的颜色为物理性质,不能比较Cl、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Cl、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非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能力强弱有关,与得电子多少无关,故C错误;
D.与Fe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而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归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有: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根据生成物质金属的价态高低等。
22.强强非金属强<<
【分析】
根据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
【详解】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电离氢离子越容易,导致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答案为:强;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越容易,所以碱性越强,故答案为:强;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中非金属元素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导致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答案为:非金属;强;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i <P 、S <Cl ,所以酸性:H 2SiO 3<H 3PO 4;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 2S <HCl ,故答案为:<;<。
23.B C A
【分析】
(1)根据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分析判断;
(2)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逐渐增大,据此分析判断;
(3)核外电子数相同,则核内质子数越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程度越大,半径越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1)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图B 符合,故答案为:B ;
(2)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逐渐增大,图C 符合,故答案为:C ;
(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为:O 2->F ->Na +>Mg 2+>Al 3+,图A 符合,故答案为:A 。
24.Cl ⅦA 增大。
【分析】
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征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氯的元素符号为Cl ,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根据卤族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卤族元素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第ⅦA 族,从F I →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答案为:Cl ;ⅦA ;增大。
25.② ④ ① ③ Δ
222Mg 2H O Mg(OH)H +=+↑ 金属性:Na Mg Al >> 减小 减弱 金属性
【分析】
(1)越活泼的金属,和酸溶液或水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容易,生成碱的碱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根据以上反应现象判断金属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4)从原子半径和失电子能力角度来解释金属性强弱的关系。
【详解】
(1)金属钠、镁、铝位于同一周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小,和水及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程度是越来越难,所以:实验1对应的现象为②、实验2对应的现象为④、实验3对应的现象为①、实验4对应的现象为③,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2)镁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故答案为:
Mg+2H2OMg(OH)2+H2↑;
(3)根据金属和酸以及水的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为:Na>Mg>Al,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减小;减弱;金属活动性。
【点睛】
本题的(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解答时可以从金属性归纳,也可以从金属的活泼性、还原性等角度解答。
26.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试管胶头滴管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分析】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溴单质在有机层显示橙红色;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在有机层中显示紫红色,结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故答案为: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根据实验步骤,实验在试管内进行,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加液体用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试管;胶头滴管;
(4)氯气能将溴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溴单质能将碘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是氯气强于溴单质,溴单质强于碘单质,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Cl>Br>I,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且从上到下,元素的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5)依据原子理论解释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引力渐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故答案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27.C B A C。
【分析】
实验1:钠、镁、铝为同周期金属,金属性减弱;实验2:溴化钠溶液中滴入氯水,碘化钠溶液中滴入溴水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Br、I为同主族元素;实验3:钾、钠为同主族元素,金属性K>Na;实验4:MgCl2、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镁不溶,而氢氧化铝溶解在NaOH溶液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1:钠、镁、铝为同周期金属,金属性减弱,与水反应的速率变小,可以验证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至右递减,故答案为:C;
实验2:溴化钠溶液中滴入氯水,碘化钠溶液中滴入溴水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可以置换出溴和碘,Cl、Br、I为同主族元素,氧化性减弱,可以验证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至下递减,故答案为:B;
实验3:钾、钠为同主族元素,金属性K>Na,则K、Na与水反应的速率的快慢,可验证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递增,故答案为:A;
实验4:MgCl2、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镁不溶,而氢氧化铝溶解在NaOH溶液中,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铝为碱,则Mg(OH)2、Al(OH)3的碱性由强到弱,可验证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至右递减,故答案为:C。
【点睛】
把握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及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实验4,要注意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能够反应,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一定的酸性,则说明氢氧化镁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