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示例

合集下载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 姓名:刘萍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以及显性优势三方面分析中巴贸易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中巴贸易现状分析中巴在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在与拉美国家贸易中处于首位,经过双方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双边贸易额、各种协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5.41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21.88亿美元,六年时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将近7 倍.其中,巴对我出口68.34 亿美元,占其出口份额的5.78%;巴从我进口53.54亿美元,占其进口份额的7.28%;巴西顺差14.81亿美元。

表1中巴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姓名:课程:国际贸易地理班级:国贸1102班学号: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

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

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22,680公里。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一)、农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

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

农业用地4.3亿hm2。

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

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

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摘要:地理大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分布、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形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为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

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地理环境因素地域产品经济国际多边贸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

幅员辽阔,横跨东欧和北亚大部分地区。

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滨波罗地海,海岸线达33800多千米。

全境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约占国土的70%,最大的平原是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深受河流切割,间有高山。

南部、东南不和东部山地盘恒,如大高加索山北坡,萨彦——贝加尔山系和太平洋山系等。

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南部蜿蜒。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等。

重要湖泊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贝尔加湖、里海等。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气候复杂多样,兼有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特征,从北向南跨有苔原、针叶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

大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有季风性气候特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1990年解体前。

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示例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示例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张珊珊08国际贸易03摘要:本文运用了中国1983-2008年的时序数据,实证了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

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增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贸易却是负面效应;农户投资的增长不但没能成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正相关因子,反而抑制了其发展,但农户投资的发展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不管是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还是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农业投资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出了解释,并依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投资;农产品对外贸易;时序分析;政策建议一、引言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下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投资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农业投资往往决定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只有合理的农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农业投资和农业对外贸易的关系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Theodore W. Schultz(1999)指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的因果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Mundell(1957)提出并论证了贸易和投资的替代关系,之后Markuson(1983)和Svenson(1984)进一步指出两者还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侯石安(2001)指出农业出口贸易补贴不足,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开始显现。

由于财政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流通环节投入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补贴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篇一】国际贸易的论文摘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

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

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

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结课论文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结课论文

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摘要】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服务,而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港口以及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大量商品流、物流、信息流等。

本文就俄罗斯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地理分布与地离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俄罗斯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进行了分析,从而多方位了解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关键词】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目录1. 丰富的自然资源 (3)2. 经济结构及产业特点 (4)2.1. 能源工业 (4)2.2. 钢铁工业 (4)3. 俄罗斯的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5)4. 社会经济基础………………………………………………………………(6)、(7)5. 参考文献 (7)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跨国企业关注和争夺的对象。

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较高,与我国的资源秉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性的格局。

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用耕地。

前苏联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的绝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境内。

这里拥有着巨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铁、锰、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钾盐、食盐、磷灰石、金刚石等藏量丰富。

东部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是前苏联乃至全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地区。

西伯利亚拥有前苏联所有资源的1/3以上。

能量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1/3,其中煤占前苏联地质储量的90%,约占全世界的1/2,石油占1/4—1/5,天然气占1/3以上。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Js1104432王忆凡特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使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为我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

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

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最南端的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58度的漠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的范畴,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降水充沛水源充足,生物多样化特征明显。

从最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会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到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差约60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地势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这样有利于海洋湿热水气的深入,不至于内地过于干旱。

所以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广大。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国际贸易地理《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009学号:*********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

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

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

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院系:国际教育学院班级:国际商务086班姓名:***学号:************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使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为我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

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

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最南端的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58度的漠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的范畴,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降水充沛水源充足,生物多样化特征明显。

从最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会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到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差约60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国际贸易地理是融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程,并且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前修课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篇1试谈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改革【摘要】以X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经济地理国际贸易高职措施一、经济地理课程的基本情况目前,XX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国—东盟经济第一线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强、富于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经济地理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熟悉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更全面、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讲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系统知识,还引入经济环境的概念,阐述国际、区域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发展,使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其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合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建设实际。

二、经济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

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概况,在综合性思维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实用性强,针对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经济地理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性培养和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国际经贸能力,提供实用的各经济区域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将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系别: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 11 级本科4班学号:201105450姓名:杨婉青任课教师:高露华完成时间:2013年10月内容摘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及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突出其自身特色,并对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深入了解其特色文化及优势商品所在。

关键词: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贸易发展目录一、自然地理环境 (1)(一)地理位置 (1)(二)气候 (1)(三)河流 (2)二、人文地理环境 (2)(一)人口........................................................................2. (二)语言 (2)(三)风俗习惯 (3)(四)宗教 (3)三、经济地理环境 (4)(一)农业发展 (4)(二)工业发展 (5)1.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 (5)2.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 (6)3. 服务业 (6)(1)金融业 (7)(2)交通运输业 (7)(3)旅游业 (7)四、对外贸易及中澳经贸关系 (8)(一)澳大利亚对外贸易 (8)(二)澳中经贸关系 (9)五、结语 (10)六、参考文献 (11)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及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五邑大学国际贸易地理论文题目:《美国棉花产业市场分析》院系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8日摘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棉花的产量是影响棉花价格以及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不止关系到美国更关系到全球众多棉农的切身利益。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大国和强国,其种植的棉花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但由于美国的纺织业地区不断转移,美国的棉纺织业也在逐渐萎缩,其棉花消费量以及棉花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也在减少。

本文着重写美国棉花市场的分析。

通过列举一系列图表、数据,指出美国棉花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等,首先指出对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具体为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种植情况,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棉花消费状况,美国棉花价格走势,棉花市场供求情况;其次是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继而是中国棉花产业对美国的出口情况;最后阐述其他国家对美国棉花市场的影响。

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美国的棉花市场状况。

关键词美国棉花市场生产、消费、价格走势、贸易状况;美国棉花与各国的棉花;产业间相互影响。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 (1)1.1 美国棉花产业的种植情况 (3)1.2 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 (3)1.3 美国棉花价格走势 (4)第2章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 (2)2.1 美国棉花生产状况 (5)2.1.2. 近期美国棉花产量占全球棉花产量比例 (8)2.2 美国棉花消费状况 (6)2.3 美国棉花国际贸易分析 (7)2.4 美国棉花价格决定因素 (7)2.5 美国棉花进口情况 (7)第3章中国棉花产业出口美国的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论文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国际贸易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物流、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以航海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而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网络技术和物流系统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为中小企业占据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的趋势也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贸易市场的出现。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使得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等地成为了新兴的贸易市场。

其次是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为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国际贸易在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比如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可能导致信息和技术差距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面临贸易壁垒的困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合作和规范,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助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文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当今世界,贸易自由化成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间的不同经济实力和国别文化差异,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贸易壁垒的种类贸易壁垒包括贸易限制和贸易刺激措施。

前者主要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配额等,后者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和关税偏低等。

二、贸易壁垒的影响贸易壁垒不仅影响到贸易水平和贸易结构,还可能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明显,会导致国家的生产成本升高,同时影响到贸易伙伴的利益。

而贸易刺激措施则可能导致贸易伙伴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全球市场的公平竞争。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试分析钦州坭兴陶的陶土优势及其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保税港区方向)专业2009级梁荣骁指导教师岑建明摘要从1915年的世博会夺金归国,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精彩绽放,钦州坭兴陶以其独享的地理保护、独特的陶土特质、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步一步的从钦州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本文将透过钦州坭兴陶制作过程,研究其陶土特点、优势和价值,为钦州坭兴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钦州坭兴陶,陶土优势,产业发展目录前言 (1)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 (1)(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 (1)(二)坭兴陶的特点 (1)(三)坭兴陶的制作流程 (1)二坭兴陶的陶土优势 (2)(一)坭兴陶陶土的分布 (2)(二)钦州坭兴陶的陶土特征 (2)(三)钦州陶土的对坭兴陶的作用影响 (2)(四)坭兴陶的发展 (3)致谢 (4)参考文献 (4)前言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美称让钦州人骄傲不已。

她魂述历史,1300年的岁月将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她阴阳调和,钦江东西两岸一软一硬两种陶土,造就了一个个惊艳的钦州坭兴陶;她独一无二,特殊的陶土和神奇的窑变决定了她们绝无相同;她当是中国甚至世界的艺术瑰宝。

是什么样的钦州大地才能让坭兴陶诞生,钦州这个地方有什么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土地,人文?现在钦州正处于工业大发展时期,钦江东西两面工程不断,高速公路路经钦州,会有多少红泥被覆盖,未来能有多少可用之陶土?早坭兴陶一步走红全国的紫砂陶用的大多是次级泥土,渐渐真正的紫砂已无陶土可用。

有无穷潜力的坭兴陶,不应就此受阻,理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钦州古称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位于北部湾中心位置,南面东南亚各国,水陆发达,是古代是国内外贸易交流大城,因当时世界对中国陶瓷的推崇与需求,坭兴陶应运而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二)坭兴陶的特点泥兴陶学名紫泥陶,其陶质地细腻,如玉石般温润亮泽,敲击之音质铿锵、清脆,手感坚硬结实。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国际贸易论文篇1浅谈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一、引言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加剧,转变原有能源消耗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当前学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看法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石等能源,造成碳排放量的急剧提升所引发的,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急剧提升,引发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范围内温度大幅提升,极端异常气候发生率急剧升高等。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主要涉及到了当前世界发展中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等,然而由于相关的技术等原因,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在导致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危机问题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而此种依靠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大,探索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得以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能源的利用率,及新能源领域拓展的问题,其对于发展可持续经济,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必影响到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实践和理论体系,因此下文首先将就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不仅会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更注重对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及拓展对新的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样的,其在贸易产品方面,也更倾向于绿色产品,而这对于传统的贸易出口大国的贸易结构,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往依靠出口原材料等资源的国家,其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巨大冲击,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年份 贸易总额 出口(中→巴) 进口(中←巴) 顺逆差(中方)1999 15.41 8.65 6.76 1.89 2000 23.07 12.22 10.85 1.37 2001 32.30 13.28 19.02 — 5.74 2002 40.74 15.54 25.20 — 9.66 2003 66.81 21.48 45.33 — 23.85 2004 91.50 37.10 54.40 — 17.29 2005 121.88 53.54 68.34 — 14.80 2006 168.54 96.25 72.29 — 15.30 2007 187.50 101.65 85.85 — 13.76 2008208.65107.26100.39— 18.341982~2008年中巴贸易差额-55101513579111315171921232527年份(1982~2008)贸易差额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峡大学国际经贸专题讲座(二)论文题目: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 **********姓名: * *老师: * * 、* *日期: 2012年10月3日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摘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影响发展一、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是一国经济贸易的基础,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一)、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发展来说,地理位置是重要因素。

首先,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沿海、滨海、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另外,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其次,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再次,经度位置不同,又使各国各地区时间不同,为此对外贸易要考虑到各国时差,如不注意,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地形条件地形的差别和地势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农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理流向。

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成片,有利于排灌系统的建设和机耕,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基地,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皆得平原之利,另外,平原也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山地、高原、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等;奇山秀水之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

总之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有着不同的工农业产品及服务业的地域分布,是世界区域性农矿产品贸易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气候条件气候的地带性、地域性及季节性对商品构成和流向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某某某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报告学院:某某某学院专业:某某某专业班级:2001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123569题目:欧洲经济分析成绩:二0 20 年 12 月 12 日前言:此次写论文的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欧洲经济和对本学期所学进行大致总结目录: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二)欧洲经济现状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影响(一)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三欧洲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欧盟发展趋势(一)欧洲经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二)欧盟未来发展四结语.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萧条,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2%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GDP60%3-4%。

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

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

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

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

同年12,把1992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

,199410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投资发展有利于促进结构升级,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可知,每个都国家可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而进口那些对自己来说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进出口贸易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弥补比较劣势,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从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进而对外贸易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所以,可以通过完善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来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从而使农产品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管我们通过哪种方式使农业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也必须以有充足的资金为前提。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
张珊珊
08国际贸易0802180323
摘要:本文运用了中国1983-2008年的时序数据,实证了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增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贸易却是负面效应;农户投资的增长不但没能成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正相关因子,反而抑制了其发展,但农户投资的发展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不管是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还是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农业投资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出了解释,并依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农业投资通过农产品生产结构这个纽带,来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只有合理有效的农业投资,才能有效的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农业投资发展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Adam.Smith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在开放经济下,由于内部规模经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经营需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保障,尤其是农业的规模经营,农业作为一个弱质部门,投资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关键。只有有效的农业投资,使农业形成规模经营,进而产生规模经济,才能有效的保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长期稳定的农业投资,才能保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使农产品对外贸易得到持久的发展。
二、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农业投资发展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
通过新要素贸易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技术进步是可以改变一国的贸易地位。波斯纳( Posner)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技术的变动是贸易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那些技术发展中处领先地位的国家可以取得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技术进步可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影响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但是技术进步的发展对资金的依赖性非常大,只有有效的资金投入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农业投资的发展是农业技术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渠道。农业的技术进步是通过改善和提升农业投入品的自身效率和组合效率来实现的,它使农产品的标准得以改进。一方面,农业投资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如基建,改善生产环境来促进技术进步的环境;另一方面,农业投资通过购置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资料来进行组织生产,进而可以实现物化形式的技术进步。农业投资的力度大小、效率的高度影响着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而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并进一步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
…………
参考文献
[1]唐盛尧.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农业,2008(11).
[2]韩东林.中国农业投资主体结构:演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J].调研世界,2007(3)。
[3]朱玉春,彭天佑.我国农业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4]吕立才,庄丽娟,黄祖辉.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农业技术国际转移的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
……
关键词:农业投资;农产品对外贸易;时序分析;政策建议
一、引言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下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投资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农业投资往往决定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只有合理的农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农业投资和农业对外贸易的关系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Theodore W. Schultz(1999)指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的因果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Mundell(1957)提出并论证了贸易和投资的替代关系,之后Markuson(1983)和Svenson(1984)进一步指出两者还存在着互补的关系。侯石安(2001)指出农业出口贸易补贴不足,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开始显现。由于财政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流通环节投入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补贴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胡琴芳(2006)认为通过引进外资,同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脸,带动国内农业资本存量的结构性调整,达到了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结构和竞争力的目的。既有文献不仅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且还是本文写作的逻辑起点。但同时也发现既有文献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使用资料的统计口径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再者,专门地和全面地对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甚少,往往只是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尝试通过运用中国1983-2008年的时序数据,实证中国农业投资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体关系,以及农业投资的不同主体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文章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引言,其次是模型设定,再者是实证的检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最后是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是资金的增加,同样,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也需要有资金的有效供给。从经济效应角度来看,随着资金的流入和增加,会大大提高国家或地区或企业的投资能力,从而有效的指明了投资方向。其次,投资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注入和组合,可以改善原有企业和生产结构的资源配置状况,从而提高产业内生产结构的发展水平。投资水平的提高同样会加大个行业和产业内的竞争,这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对产业内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有促进作用,从而完善产业内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