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流动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离开自己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外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就业,由此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股前所未有的“民工潮”。劳务输出已经成了许多农民支付谋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家人生活、子女升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人们在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央和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流动人口(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在下文中将探索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与此相关的生活等方面问题,探索对他们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概述

“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时是针对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的儿童。[1]这和现在“留守儿童”的概念不尽相同。城市中有些因为父母在外经商、求学或任职,或者出国务工等原因,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城市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国,城市和农村

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与城市留守儿童的概念也不尽相同。[2]留守儿童与流动人口子女也不能等同,流动人口子女应该包括留守儿童,除此之外,它还包括另一个群体一一流动儿童,即被父母带到父母打工所在地生活、学习的儿童。本研究所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接受父母监护,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或独自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别主要在于孩子的父母及主要亲人外出而导致的家庭责任无法落实、家庭亲情无处寄托、家庭监护严重不力等。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而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家庭对他们来说,徒有其形,他们难以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导。这些因素,使得在教育基于此相关的其他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目前已有多项调查与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堪忧。[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思想道德问题、教育问题。

(一)心理问题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也是维系亲情和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出外谋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生存选择;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也是被动做出的选择,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父母给他们安排的这一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呵护和引导,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周宗奎等同志的研究发现,65.9%的被调查老师都认为外出务工

者的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女生比男生更突出。有60.6%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绝大多数情绪上有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4]父母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失去了以前父母在家时对他们的关爱和亲情,也感受到了由于主要家庭成员的缺失而带来家庭气氛的冷清和落寞。有些留守儿童有意无意地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相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到内心的孤单和失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然会给他们思想道德和智慧素养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思想品行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个体品德行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律向他律的发展过程,在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他律”(包括教育、引导、监督等)发挥关键的作用。[5]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学校、家庭等的引导和管束,其品德行为的发展难免出现问题。

1.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认识(Moral Cognition)主要指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知,包括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6]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将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

的就是“溺爱”现象,过度迁就孩子,导致当长辈稍微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大哭大闹,甚至打骂长辈或负气出走。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留守儿童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人生价值观,其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必然会导致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方面的堕落。

2.道德行为较差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7]他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它是人的品德作评价依据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与“非道德行为”相对的。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甚至有少数人犯法等。[8]周宗奎等人的调查发现,有74.8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品德差了”,有68.7%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违犯校纪的更多”。[9]这些调查说明,留守儿童比飞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要多一些。

(三)教育问题

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必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问题。

1.学习环境较差

人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在环境中接受教育,学校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条件远远比不上一些城镇地区。学校作为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传递着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