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_传承_及其文化意味_论苏童对张爱玲小说的_当代接受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1 1653(2011)01 0068 06

经典的 传承 及其文化意味

论苏童对张爱玲小说的 当代接受

张立群1

, 张 颖

2

(1.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新闻出版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作为经典化的传承过程,张爱玲小说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曾产生重要影响。以先锋作家苏童为例,在结合作家认同、家族与颓废、女性与人性以及具体创作手法等的前提下,苏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 当代接受 始终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两代作家比较的目的在于拓展某种文学艺术精神及其价值的历史表现。

关键词:经典;传承;苏童;张爱玲;当代接受

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 1653.2011.01.012

Classic "Heritage"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s

"Contemporary Acceptance"by Su T ong t o Zhang Ailing 's Novels

ZH ANG Li qun 1

,ZH ANG Ying

2

(1.Sch ool of Literatur e,Liaoning U niver sity,S henyang 110036,Ch ina;

2.J ou rnalism Sch ool of Liaoning,Shenyang 110032,China)

Abstract:As the classics inheritance pr ocess,Zhang Ailing 's no vels in the co ntempo rary novel creatio n once had the material effect in the late 1980s.With the prem ises of unifying the w riter identi ty ,the family and dispirited,feminine and the human natur e as w ell as the co ncrete creation tech niques,Su Tong 's "contem por ar y acceptance"o f Zhang Ailing 's no vels alw ay s contain the m ore com plex cultural connotatio n.T he aim to compare the tw o gener ations w ill lead to developments of some literary and artistic spirit and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perform ance.

Key words:classics;inheritance;Su T ong;Zhang Ailing ;contem porary acceptance 在 落地的麦子不死 张爱玲与 张派 传人 一书中,美籍知名学者王德威曾将受张爱玲影响的作家称之为 张派 传人,并涉及多位台湾与大陆的当代作家。

这一提法及其论述过程,充分

反映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对于今天的华语读者而言,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经典性早已毋庸置疑,但显然,与张爱玲文学20世纪60、70年代在台湾掀起的热潮相比,大陆文坛对于张爱玲的接

收稿日期:2010 12 16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子项目 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文学与文论

作者简介:张立群(1973-),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

2011年3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 ar.2011 第11卷第1期 Jo urnal of H ebei U niv 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So cial Sciences) V ol.11No.1

受是8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自80年代初期有关张爱玲的研究文章和旧作重刊以来,张爱玲的 复出 与 读张 的风气便逐渐兴起。[1](P21~24)至90年代初期,张爱玲的研究已经形成 热潮 并涉及诸多研究视角。阅读与研究的 热潮 同样也触及到当代大陆的文学创作,当时,有一批青年作家不约而同地对张爱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各自创作中留下影响的痕迹。以本文所言的作家苏童为例,他的一些创作就曾被许多研究者指认为受到张爱玲的影响 ,然而,有关苏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具体接受内容,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深入地展开研究。由上述现象提取问题:在超越时代、性别的前提下,苏童为何对张爱玲进行了 当代接受 ?这一接受过程包含怎样的内容?作为经典的文学现象,张爱玲文学的 当代接受 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在以下的论述中加以揭示。

一、 历史 与作家的自我认同

张爱玲的忠实读者曾被研究者赋予了一个独特的称谓: 张迷 。置身其中,苏童的阅读应当属于读者与作家身份兼而有之。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伴随着先锋文学浪潮开始 显露 于文坛的苏童,在自觉接受张爱玲创作时仍然表现出超乎想象的一面:据刘川鄂在 张爱玲传 中记录, 苏童199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谈话时说,他甚至怕读张爱玲 一读就中了魔,找不到自己。 [2](P23)而在 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 的评选中,苏童更是在例举九部外国作家的短篇之后,提到 张爱玲是这个选集里唯一的一位汉语作家 , 我选 鸿鸾禧 ,是因为这篇作品极具中国文学的腔调,是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熟悉的传统文学样板,简约的白话,处处精妙挑剔,一个比喻,都像李白吟诗一般煞费苦心。 [3](P58)以某种眼光看来,苏童对张爱玲的肯定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以苏童为代表的先锋作家一般都被看做是接受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影响而进行创作的,这一 前提 使人们在初次面对张爱玲和苏童 接受关系 时会感到 意外 ;其二,就文学史一般的承继关系来看,男性作家受到前辈女作家的影响同样会让人感到意外,除了性别意识、生活经验因素造成创作题材、文字处理等多方面的差异之外,男作家是否愿意承认这一影响本身也是一个问题。然而,从苏童的言论中我们已经读到了这种认同,这不由得使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域去审视上述问题。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古典小说 红楼梦 、 金瓶梅 在张爱玲和苏童小说中的 影子 ,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思考两位作家 传承关系 的逻辑起点。而从这一起点延伸下去,我们又会发现人性、心理等内容又是二者共同偏爱的部分。当然,如果我们可以从两代作家历史传承的接受机制特别是张爱玲文学的 当代接受 上予以审视,那么,作为日益经典化的 张爱玲现象 ,并不仅仅是一个前辈作家创作的艺术性问题,其间还包含着拨开历史尘封的记忆后,一位作家文学传奇世界以及传奇人生的传播、接受程度。从80年代中期以来张爱玲创作的大陆再生,到90年代走向巅峰, 张迷 的为数众多,与 张爱玲学 (简称 张学 )浮出历史的地表并博取 显学 地位 ,张爱玲的文学已然上升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 张爱玲现象 。在现代作家的当代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张爱玲惟鲁迅所不逮的程度,俨然形成了一道风景、一种氛围。但针对文学创作特别是作家个案而言,张爱玲对于包括苏童在内的当代作家的影响可能是个别而独特的。比如,在 回答对你的写作影响较大的现代作家 这样的问题时,苏童就曾指出: 说到张爱玲和萧红,她们那种感觉、观察世界的方法和奇特,带有强烈的女性还不是一般女性的特质,非常敏感,非常小心眼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能把自己的小心眼儿无比扩张、扩大,那她就是一个天才了。因为女人的小心眼儿,把它放在正常的生活当中,是和男人斗、同事斗、和别的女人斗,那是一般的女人。但是张爱玲这样一个奇特的女人,把它变成文字了。变成文字之后跟人斗、和她的人物形象斗。这就变成了一个奇特的张爱玲了,可能很少有人从我的这个角度看她。 [4](P233)苏童从个性气质融入文字的角度看待张爱玲,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超越了作为作家之张爱玲的性别意识层面。而这一点,一旦和他所言的 张爱玲让我想起了林黛玉,但张爱玲完全不是林黛玉。因为张爱玲是走出潇湘馆的,世道人心,见多了,目光就更加锐利,可以直指人心,闲言碎语,听多了就长出一双顺风耳,多远的路,多隐秘的窃窃私语,都可以复述如新 [5](P320)联系起来,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历史认同 倾向:苏童服膺的是张爱玲讲故事的能力、技法以及比大观园中林黛玉式的冷眼看人还更冷酷的目光,这一看法使两者都以自觉接受的 共同传统 红

69

第1期 张立群等:经典的 传承 及其文化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