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及微生物实验

合集下载

生态毒理学实验

生态毒理学实验

生态毒理学(大三)试验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20110422一、实验目的掌握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645nm处具特有吸收峰,测其光密度值。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三、材料用品新鲜植物叶片 721nm分光光度计 DMSO 25ml容量瓶 80%丙酮量筒四、实验步骤1称取100mg绿叶撕碎放入25ml容量瓶中,并向其加入5mlDMSO2然后将其放入65℃恒温柜中保温0.5-4h。

3待到一定时间取出后,向其加入80%丙酮溶液定容至25ml。

4取溶液于663nm、645nm条件下测定光密度值,记下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将测得的光密度值带入下列公式中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Ca=12.7*A663-2.69*A645Cb=22.9*A945-4.68*A663Ct=Ca+CbC(mg/g鲜重)=mg/L*总体积(L)/鲜重(g)试验三重金属铜离子对种子萌发的毒性效应一、实验原理植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水分、温度和氧气等)下,吸水膨胀萌发,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但是,当大量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抑制一些酶的活性,从而使种子萌发受到影响,破坏发芽过程,因此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情况,就可以预测和评价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潜在毒性。

二、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植物种子毒性试验的方法2. 确定种子发芽率和伸长率的EC50三、材料,试剂及仪器材料:荞麦,小麦,黄豆试剂:CuSO4 ·5H2O、蒸馏水仪器:培养皿、移液管、滤纸、镊子四、实验步骤1、溶液配制硫酸铜溶液的配置:将硫酸铜按浓度梯度0(对照)、100 mg/L 1000 mg/L、5000mg/L、10000mg/L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2、种子处理种子经挑选后按每培养皿每种10粒置于垫有两层滤纸直径为6cm的玻璃培养皿,每培养皿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处理液,处理液浸透滤纸并完全浸润种子, 将培养皿盖好放入室温阳光下进行发芽试验3、观察记录每日向不同处理组添加5mL硫酸铜溶液以保持湿润。

毒理学实验讲解

毒理学实验讲解

3 、剂量设计
? 受试样品0.5ml(g) ,均匀涂布于受试部 位。如受试样品难以获得,或易产生全身 毒性等原因,用量可适当减少。但为了试 验的一致性,测试面积应力求相等。
4 、试验步骤
1 )试验前准备 ? 试验前24h ,将实验动物脊柱两侧毛剪去
或剃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 3cm ×3cm 。24h 后,选择皮肤健康完整 无损的动物进行试验。不应在长有浓密岛 状毛的部位进行受试样品试验。
?剂量设计: ? 预实验:文献LD 50 =50-92mg/kg ? 设置400 、200 、100 、50 、25mg/kg
五个剂量,每剂量 3 只鼠。 ? 找出LD 100 和LD 0 ? 组距i= (lgLD 100 -lgLD 0)/ (n-1 ) ? n是实验组数;i是正式实验中两个相邻剂量
组的剂量对数之差
? A: lg200=2.301 ? B: lgx=2.301-i ? C: lgy=2.301-2i ? D: lgz=2.301-3i ? E: lgw=2.301-4i ? F: lg50=1.690
?1:k系列稀释法 ? 最大剂量组浓度C1 (母液浓度)
C1=200mg/kg=2mg/10g 0.2ml/10g →2mg/0.2ml= 10mg/ml ? 每组最大体积m=20ml (设每只鼠需2ml ) ? k:相邻两组剂量之比=64.89/85.981 =0.75 ? V总=m/ (1-k )=81.53ml (各组母液和)
应选作实验动物。 – (6) 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 (7)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若动物 (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
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应放弃该动物。 – (8) 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新的领域和挑战微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种群之一,它们的存在和活动对我们的生存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往往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并可能导致微生物毒性的增加,从而对人类和环境健康构成了风险。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是一个新的领域,旨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互动的复杂性和微生物的毒性,以及如何预测和管理微生物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微藻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比如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比如环境变化、营养水平、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毒性。

因此,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需要考虑环境和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物种的相互作用、代谢、转移和控制等。

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和毒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性可以影响环境和生物体的健康。

一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有毒的,比如微囊藻毒素、霉菌毒素等,这些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或水链进入我们的食物和水源,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3.微生物的抗性和耐受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和活动需要考虑到抗性和耐受性。

微生物的抗性可以使它们能够在环境中生存,而耐受性可以让它们在环境压力下继续生长和繁殖。

这些特性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风险。

4.微生物的应对和适应: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应对和适应机制应对环境变化和应激,比如代谢、运动、生长和群落组成等。

这些机制可以影响环境和生物体的健康,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应对和适应机制。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需要跨学科和综合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环境化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微生物农药的毒理学试验准则主要用于评估和确定微生物农药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帮助规范微生物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本文将从试验对象、试验设计、试验指标等多个方面介绍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

一、试验对象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主要针对植物和动物两种生物进行,其中动物试验对象通常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哺乳动物,而植物试验对象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二、试验设计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的设计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需要确定试验的剂量范围,采用不同浓度的微生物农药进行试验。

其次,需要确定试验时间和观察指标,比如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动物行为表现、生物体内毒素浓度等。

三、试验指标
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的指标主要包括对试验对象的致死性、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面的评估。

对于植物试验对象,可以观察其生长情况、叶片变化、果实质量等指标。

对于动物试验对象,可通过观察其行为、检测其器官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

四、试验结果分析
在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中,对试验结果的准确分析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比较各组试验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微生物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试验对象的毒性效应。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试验对象的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是保证微生物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规范试验对象、试验设计、试验指标以及结果分析,能够有效评估微生物农药的毒性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准则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方法
通常将动物长期暴露于毒物,观察肿 瘤发生情况、类型和恶性程度等指标。
03
细胞培养实验方法
细胞毒性实验
01
02
03
MTT法
通过检测活细胞线粒体中 的琥珀酸脱氢酶来反映细 胞活性,评估毒物对细胞 的毒性作用。
LDH释放法
检测细胞损伤时释放的乳 酸脱氢酶,用于评估毒物 对细胞膜的损伤程度。
中性红摄取法
06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通过图表展示数据的分布、中心 趋势和离散程度。
推论性统计
通过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推断样本数据所代表的总体特征, 评估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多元统计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挖掘数据间的内在 联系和规律,简化数据结构。
研究动物在长时间内暴露于低 剂量毒物后的毒性反应和潜在 危害。
方法
通常将动物长期暴露于低剂量 毒物,观察生长、发育、繁殖 和器官损害等指标。
应用
用于评估毒物的慢性毒性,了 解毒物对机体的长期影响,如 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致癌性实验
目的
应用
研究动物在长时间内暴露于毒物后是 否诱发肿瘤。
用于评估毒物的致癌性,为环境毒理 学和公共卫生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04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基因毒性实验
02
01
03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检测DNA链断裂,评估遗传物质损伤。
基因突变实验
通过观察基因突变频率,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突变性。
报告基因实验
利用报告基因的表达变化,间接反映目标基因毒性。
蛋白表达实验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毒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原则:减少误差 完全随机化法 均衡随机法:性别、体重等均衡
对照原则:“齐同对比” 用对照和实验组的比较来消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组间对照、自身对照
重复原则: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稳定的重复性是评价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11
FOOD TOXICOLOGY
③封闭群: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仅由 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的动物群。
遗传的均一性:近交系>杂交群>封闭群较
8
FOOD TOXICOLOGY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I级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CV)anima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II 级清洁动物 clean(CL) anima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 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Ⅲ级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 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在隔离器内或层流室 内饲养 IV级 无菌动物 germ free (GF)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在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 毒性试验尽量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动物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
剂量单位:mg/kg, g/kg, ml/kg 1. 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麻醉,按1g/kg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 2. 给体重23g的小鼠,注射盐酸吗啡15mg/kg, 溶
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ml?
12
FOOD TOXICOLOGY
2
FOOD TOXICOLOGY

第十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十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1.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中产生的作用可以 外推于人:(1)人是最敏感的动物;
(2)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 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2.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 现对人造成潜在危害的可靠方法。
3. 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 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
--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
(2)组织病理学检测.
八、毒理学实验的统计学基础
• 统计学要点: 实验设计遵循原则:随机、重复、对照. 包括: (1)剂量水平数目及间隔; (2)每个剂量点的实验单位数,实验单位确定要
保证样本的独立性、代表性; (3)对照设置; (4)非实验因素条件的均一性:样本足够数量、
适当重复、盲法观察等。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可用不同方法处理.
第十章 毒理学实验基础
一、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二、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三、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置 四、剂量设置和对照 五、结果处理
教学目标
• 1.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 2.掌握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 3.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 4.了解量反应资料和质反应资料的统计方法
一、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二、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1.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描述毒理学) 在急性或慢性实验中观察动物异常,发现有害 作用
1.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参毒通数性过和评动剂以价物量期和对-评安反外价全应源化性(化学评效学物价应物对的)的人基线毒的础的性危;斜反害得率应和到,危多向险种人性毒外性推,
1. 确定毒作用的器官 阐明毒作用特点,为机制研究和毒性防治提供
• refinement优化:必须 使用动物时,减少非人道 程序的影响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进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杂交第一代动 物。 具两系双亲所有的遗传特性,杂合程度一致,个体 差异小;具备杂交优势,生命力强,无近亲衰退 现象。 不能继续繁殖育种,因在子二代会发生遗传性状分 离。
(3)封闭群动物:指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
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保存繁 殖的动物群. 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差异. 昆明种小鼠、 NIH小鼠、LACA小鼠、SD大鼠、 青紫蓝兔、新西兰兔等均属封闭群动物.
毒理学实验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 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义的相关p131表6-6
(1)纵向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2)横向比较:其它相关参数是否改变; (3)与历史对照比较
九、优良实验室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制备成一定剂型: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剂量分组—以获得剂量-反应关系,确认受试物 与毒作用的关系 : 至少三个剂量组(高、中、 低);设对照组(阳性、阴性、未处理对照、 历史性对照)

各组动物数:实验目的和设计、统计学要求
试验期限: 由实验目的和所用动物种或品系决 定:急毒为一次或24h内多次染毒观察 14天,亚 慢性规定持续至动物寿命的10%,慢性实验、致 癌实验为持续至动物寿命的大部分。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溶解性测试:在实验测试期间,受试物溶解性可 能改变,起始和结束时评价溶解性具有意义; 最高剂量推荐:高剂量会影响渗透压引发损伤, 上限为:动物细胞 10mmol/L 或 5mg/ml; 细菌实验 5mg/平板。毒性物应有毒效应和致死率。

急性毒性-毒理学基础-精简版

急性毒性-毒理学基础-精简版
通常以LD 半数致死剂量) 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剂量)为最主要 的参数,并根据LD 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中毒特征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中毒特征
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 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 情况,初步认识中毒情况 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认识中毒情况, 情况,初步认识中毒情况,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急性毒性试验所用大鼠的品系以 SD、Wistar为主; 、 为主; 为主
小鼠则以昆明种、NIH、ICR为多 小鼠则以昆明种、 、 为多
豚鼠 ,皮肤致敏试验首选
兔,眼刺激试验首选
Beagle犬 犬
猕猴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
-----微生物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微生物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SD大鼠 大鼠
金黄仓鼠
豚鼠
非啮齿类动物: 非啮齿类动物:
犬 猴 猪
2.常用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
首选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中首选大鼠、 哺乳动物中首选大鼠、小鼠
若规定用两种物种:啮齿类:大鼠、 若规定用两种物种:啮齿类:大鼠、小鼠 非啮齿类: 非啮齿类:犬或猴 根据不同接触途径, 根据不同接触途径,选择不同的物种
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实验动物的选择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受试物处理及 2. 受试物处理及染毒方式的选择 3. 染毒剂量与设组 染毒剂量与设组 观察周期, 4. 观察周期,观察指标的选择 5. 计算方法和评价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
种属和品系
性别、年龄、 性别、年龄、体重
toxicity
Acute toxicity

环境毒理学实验教案

环境毒理学实验教案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科目:环境毒理学姓名:田成龙学号:1200602036实验一动物试验的一般操作技术一、目的与要求毒理学的许多试验研究,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

而实验过程中技术及生物材料的收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质量。

因此,毒理学实验工作者必须正确地掌握动物实验中的一般操作技术,这是保证试验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本实验要求掌握动物的捉拿、固定、麻醉、编号、采血、处死方法和解剖检查。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一)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1、小鼠:捉拿时先用右手将鼠尾抓住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台面或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右手向后拉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其固定于左手手心中,拉直四肢并用左手无名指压紧尾和后肢,右手即可作注射或其他实验操作。

取尾血及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固定在金属或木制的固定器上。

2、大鼠:大鼠抓取方法基本同小鼠,抓大鼠时若操作者不熟练,或者大鼠特别凶猛,操作者最好戴上防护手套(帆布或硬皮质均可)。

如若是灌胃、腹腔注射、肌肉和皮下注射时,可采用与小鼠相同的手法,即拇、食指捏住鼠的耳朵及头颈皮肤,余下三指紧捏住背部皮肤,置于掌心中,调整大鼠在手中的姿势后即可操作。

3、豚鼠:豚鼠性情温和,胆小易惊,一般不易伤人,抓取时,先用手掌扣住豚鼠背部,抓住其肩胛上方,拇、食指环握颈部,另一只手托住臀部。

如果在实验时豚鼠频繁挣扎,不宜采用此方法,因为操作者的拇、食指会随动物的挣扎越抓越紧而引起豚鼠窒息。

另外,有时可用纱布将豚鼠头部轻轻盖住,操作人员轻扶住其背部或者让其头部钻到实验人员的臂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4、家兔:一手抓住兔颈部的被毛与皮肤,另一手托其臀部或腹部,使其躯干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手上。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去毛方法1、编号和标记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使实验动物个体间或组间区别开来,便于对每个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标记。

毒理学

毒理学
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 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 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 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 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 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反 应 率
(%)
剂量(mg/kg)
3、S-状曲线 此种曲线的特点是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反 应或效应强度增高较为缓慢,然后剂量较高时,反应强度也 随之急速增加,但当剂量继续增加时,反应或效应强度增高 又趋向缓慢。
反 应 率
(%)
剂量(mg/kg)
五、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㈠ 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相反,应具有下列特点: 1、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寿命
5〕日本水俣病事件 1949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制造氯乙烯和 醋酸乙烯。制造过程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随着 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 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 高叫,直至死亡。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 (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侵 害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事铅、 锌矿的开采、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 属的废水直接流入周围环境,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 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 营养性钙不足等,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骨痛 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300余人。

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

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

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一、引言毒理学是研究毒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探讨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效应以及诱发疾病的机理。

毒理学生物实验室是开展毒理学研究的核心场所,然而该实验室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

本文将对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针对这些危险源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二、化学危险源1. 毒性化学物品生物实验室常使用各类毒性化学物品进行研究,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毒性酸碱等。

这些物质具有剧毒性,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服、手套、安全镜等,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及时处理废弃物。

2. 可燃物品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如溶剂、酒精等易燃物质,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为了防范此类危险,应将易燃物品存放在专用的存放柜中,严禁在实验室内存放大量易燃物品,合理使用并妥善存储,切勿擅自调和或存放不符合要求的化学物质。

3. 毒性气体实验室内可能产生各种有毒气体,例如氢气、氨气等。

这些气体若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为此,应建立严格的气体管理制度,确保气体的安全储存和使用,并在实验室内设置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和疏散通道。

三、生物危险源1. 病原微生物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常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而这些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

为了预防实验人员感染,应加强实验室内的个人卫生和消毒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2. 生物废弃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如细胞培养物、动物组织等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必须妥善处理。

应建立严格的生物废弃物处理制度,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四、辐射危险源1. 放射性物质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可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研究,而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危害。

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应建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和监测,设置防护屏蔽装置,并对实验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培训。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 方法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 方法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方法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必须遵循伦理原则和法规,并获得相关的伦理和法规批准。

以下是一般的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设计:•定义实验的目标和假设。

•选择适当的小白鼠品种和数量。

•确定实验的时间框架。

2.动物养护:•提供合适的饲料和水源。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

•对小白鼠进行标准的动物养护,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

3.实验物质准备:•准备待测物质的适当浓度。

•使用合适的载体(如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4.剂量选择:•确定实验物质的剂量范围。

•制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每组的小白鼠数量。

5.实验过程:•将小白鼠随机分组。

•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剂量的实验物质或载体。

•记录小白鼠的行为、体重、食物摄取量等。

6.观察和记录:•定期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外观。

•记录小白鼠的体重变化。

•定期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7.实验结束和分析:•在实验结束时,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最终数据。

•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8.伦理和法规遵守:•遵循动物实验伦理原则,确保实验不会造成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需要强调的是,小白鼠毒理学实验必须受到严格的伦理和法规的监管,确保动物福利并减少对动物的不适。

此外,现代的毒理学实验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替代方法、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毒理学实验操作规程

毒理学实验操作规程

毒理学实验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毒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评估化学物质、生物制品、药物等对生物体的潜在有害影响,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准备(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动物种属、品系、年龄、性别和体重。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狗等。

动物应来源清晰,健康无病,并在实验前适应环境一段时间。

(二)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动物饲养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

饲料和饮水应符合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卫生标准。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准备所需的化学试剂、药物、标准品等,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同时,检查和校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移液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三、实验操作流程(一)急性毒性实验1、受试物的配制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或混悬液。

2、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通常不少于 5 只。

设置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溶剂。

3、染毒途径常见的染毒途径包括经口灌胃、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吸入染毒等。

选择合适的染毒途径应考虑受试物的性质和实验目的。

4、观察指标在染毒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 24 72 小时),密切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死亡情况等。

记录动物的死亡时间、体重变化、行为异常等。

(二)慢性毒性实验1、实验设计确定实验周期(通常为数月至数年)、染毒剂量和频率。

2、动物分组与急性毒性实验类似,但分组更多,以观察不同剂量下的长期毒性反应。

3、染毒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长期染毒。

4、观察指标定期测量动物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评估受试物对动物的长期影响。

(三)致畸实验1、动物选择通常选用大鼠或小鼠。

2、交配与受孕选择性成熟的雌性和雄性动物进行交配,确定受孕时间。

3、染毒时期在器官形成期进行染毒,这是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的时期。

4、观察指标在妊娠结束后,检查母鼠的妊娠结局(如胚胎吸收率、死胎率、活胎数等),对活胎进行外观畸形检查、骨骼畸形检查和内脏畸形检查。

环境毒理学实验

环境毒理学实验

环境毒理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实验姓名:吴天真班级:生物1501学号:201547005队友:高秋远梁旭实验一污染物对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的生长规律;2. 掌握藻类的培养方法;3. 掌握化学物质对单细胞绿藻生长影响的评价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运用毒理学实验方法,观察藻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生长抑制情况;2. 求出受试化合物对藻类生长抑制的EC50;3. 阐明受试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与生长抑制特征。

三、实验原理单细胞藻类个体小、世代时间短,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

因为可在短期内获得化学物质对其许多世代及种群水平上的影响,所以利用污染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能反映污染物水平对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的作用情况。

通过将不同浓度的受试物加到属于对数生长期的藻类中,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每隔24 h 测定藻类种群的浓度或生物量,以观察受试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经方差分析或t 检验,显著低于对照(p < 0.05)的生长率表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四、实验仪器和试剂1. 受试物研究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的受试物应当是挥发性低、环境稳定性好且可溶于水的物质。

如果需要助溶剂,它在水中的浓度不能超过0.1 mL/L。

2. 藻种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或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3. 培养基藻类的培养基很多,其成分和浓度各不相同,小球藻和栅藻可用“水生4 号”培养基培养。

配制培养基时可将营养盐类按所需浓度直接加入无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

应按顺序逐个加入,待一种盐类完全溶解后再加另一种。

亦可先配制各种营养盐类的浓度储液,经灭菌后避光冷藏保存。

当需要配制营养基时,将一定量的浓储备液摇匀,依次加入到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即可。

*取少量菜园土,加2-3 倍自来水,煮沸10 余分钟,冷却后用滤纸过滤即可使用。

4.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2 台)、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2 台)、无菌操作台(4 台)、显微镜(4 台)、生化培养箱(2 台)、pH 计(4 套)、气浴恒温摇床(4 台)、可见分光光度计(4 台)、数字照度计(2 台)、血球计(4 套)、血小球记数板(200 块)、4 到7 只30W 的普通白色荧光灯、ф60 漏斗(4 个)、锥形瓶、温度计、滤纸和纱布等若干。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 础
前 言
•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 • 毒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 物实验。 • 体内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通过外源化学 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评估对 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 研究
主要内容
3.安死术
尿液采集-----代谢笼、膀胱穿刺术
胆汁采集-----插胆管
粪便采集----代谢笼采集
2.麻醉
麻醉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麻醉过程中,必须确定麻醉深度;对麻醉动物多个系统(如:心率、 脉搏、血压、心电图、体温、呼吸频率等)仔细监测,并作出针对不同情况 作出相应措施。
常用的麻醉药物
短效:乙醚 中效:赛拉嗪+氯胺酮 长效:戊巴比妥钠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按等比计算,剂量间距一般为2或 10
Page 17
未处理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
阴性(溶剂) 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历史性对照
Page 18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实验动物染毒 • 在毒性实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 在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 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
实验动物 和人对外 源化学物 的反应敏 感性不同, 甚至存在 质的差别
存在高 剂量向 低剂量 外推的 不确定 性
存在小 数量实 验动物 到大量 人群外 推的不 确定性
实验动物 对外源化 学物的反 应单一
Page 5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 和性质
剂量---反应(效应) 研究
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基本原则: 1.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 人最接近的物种 2.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毒理学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
实验器材:灌胃器、手术剪等。

[操作方法]
1.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等与人最接近;自然寿命不太长;易于饲养和操作;经济易获得。

2. 实验动物的被毛去除方法
(1)拔毛法将动物固定后,将所需部位的被毛拔去即可。

(2)剪毛法将动物固定后,用手术剪紧贴动物皮肤将所需部位的被毛剪去。

3.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颈椎脱臼法:一只手用力住下按住鼠头,另一只手抓住鼠尾,用颈稍向后上方一拉,使之颈椎脱曰动物立即死亡。

空气拴塞法;急性大失血法和吸入法致死。

实验二动物染毒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染毒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
实验器材:灌胃器、注射器、手术剪等。

三、实验方法
1 灌胃:将受试物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以注射器经导管注入胃内。

经口多次染毒,一般不禁食,但应每日定时染毒。

2 口服法染毒:将受试物掺入动物饲料或饮水中供实验动物自行摄入。

实验动物以食物消耗量计算其实际染毒剂量。

3 经呼吸道染毒
I 静式吸入染毒:将一定数量的啮齿类动物放在密闭的染毒柜中,加入易挥发的液态受试物或气态受试物使成一定浓度。

受试物浓度,以mg/m3表示。

II 动式吸入染毒:由染毒柜、机械通风系统和配气系统三部分构成
动式吸入染毒柜中受试物的浓度应实际监测。

4 经皮肤染毒经皮肤染毒的目的有两种。

一种是经皮染毒毒性试验,如经皮LD50测定常用大鼠。

另一种是皮肤刺激和致敏试验。

试验前用机械法或化学法脱毛。

于脱毛后24小时涂抹一定量受试物,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接触规定的时间。

4. 注射染毒
注射用药品,应以注射途径染毒,对大小鼠可用静脉注射,对非啮齿类可模拟临床用药途径,如狗可用后肢隐静脉注射,而啮齿类的尾静脉和肌肉注射难以多次染毒,必要时可改为皮下注射。

注射染毒,应调整受试物的pH及渗透压,pH应5~8,最好是等渗溶液,动物对高渗的耐受力比低渗强。

静脉注射应控制速度,大鼠尾静脉注射最好控制在10秒以上。

腹腔注射在遗传毒理学实验中有时也用,但在致畸试验、肝UDS研究不应该用腹腔注射,以避免可能的损伤和局部高浓度对靶器官的影响。

实验三、半数致死量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灌胃染毒的方法;学习掌握测定外源化合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
实验药品:苦味酸酒精饱和液,亚硝酸钠
实验器材:灌胃器,电子称等
[实验方法]
1预试验
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灌胃染毒亚硝酸钠溶液,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正式试验
在预初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每组10只小鼠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灌胃染毒。

3 LD50测定中应观察纪录的项目
⑴实验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药物的批号等。

⑵给药后各种反应: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4实验结果计算
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和算出死亡率(P),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LD50= ㏒-1[X m–i (∑P– 0.5)]
其中:
X 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
P:各组动物死亡率
∑P:各组动物死亡率之总和
亚硝酸剂量:464(全死)、215、100、46.4(死亡20%)mg/kg
参考剂量LD50:175mg/kg
蓄积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是评价外来化合物蓄积毒性的实验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①蓄积系数实验法。

②20天蓄积试验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各组剂量分别为LD50的
1/20、1/10、1/5、1/2,另设溶剂对照组。

每天灌胃一次,连续20天。

然后观察7天。

如1/20 LD50组已出现死亡,且各剂量组动物死亡呈剂量-反应关系,则受试动物有强蓄积毒性。

如1/20 LD50组无死亡,但各剂量组死亡呈剂量-反应关系,表明有中等蓄积毒性。

如1/20 LD50组无死亡,各剂量组死亡也剂量-反应关系,可认为无明显蓄积毒性。

致死剂量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与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

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

IC50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
种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浓度。

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

长期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
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

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LD50不同的测定
方法决定的。

因为LD5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

因为剂量—反应关系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LD50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LD50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

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95%可信限。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单位为mg/L。

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示单位。

2、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实验总体中一组受试动物的数量视不同实验设计而定,少则10个,多则50~100个以上。

3、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4、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
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微生物检验
实验一
目的:
1、掌握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和一般的维修技术。

2、了解微生物检验中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实验二
目的:
掌握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种玻璃器皿(新购进的与培养过微生物的)的清洗要求和方法及试剂的配制方法。

实验三
目的:
1、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
2、掌握培养基、试剂的配置与灭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