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 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见文题,确实有一点不解。既然是“纪念”,又为何要忘却呢?在一边又一遍的阅读中,一遍又一遍的品味中,我发现,这题目所蕴含的情感万分复杂。

万事皆有因,时过两年,鲁迅去了还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见他并没有将此事从心中放下,而是一直铭记于心。而这两年间,鲁迅在文中写道“悲愤总时时来袭我的心头,至今没有停,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多掉”这只不过是为自己面对这一切而言却无能为力的一种自嘲罢了。别人感觉不到的,他感觉到了,别人感觉到了,他却已经悲愤了,当此时,那满腔怒火即将爆发时,他提起笔却又“吟罢低眉无处写”。他也就只有去压抑那颗躁动的心,压得近乎透不过气。那么当面对那五个青年遇害时,却又无人为他们报道时,那份心,又会有怎样的悲伤。

这五个青年,全都是好青年呀!

白莽的哥哥徐培根,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白莽完全可以选择在国民党中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但是他们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是走上了那条件艰苦且走向死亡的不归路——革命。他是不喜欢“国民”这个字眼的,便在所译的文章中都将其改为“民众”。也许是他对国民党的一种排斥吧!不过也不好说是不是因为他是“革命党”的缘故。他还是愿意做革命工作的,两次被捕,却都没有打消他革命的热情,一直到到他离去。不然,又怎会有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将杂念都已抛开。不然又怎会有这样一首诗:

“声明诚宝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我心想,或许那些好青年都是这样的吧!为了革命的成功,那些青年们用血铺成了路让后人走过,可总有许多人视而不见。那个柔石家乡的豪绅,又是一个时代遗留的产物,一直影响至今,是进步还是退步呢?那豪绅为儿子起名平福,却对“复”字没有这么热心。我想,当时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雾里看花的状态把!对着社会的一切作视而不见态度。“平复”和“平福”前者在我看来意义可能更大一些。因为,有此名,就背上了“复兴中华”的重担。如梁启超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可能是鲁迅,也可能仅仅是我认为,这样一个时代,真的缺少一个这样的人,真正的能使吾中国为少年之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