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群的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社群的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子商务有了难以置信的发展,显现出各样的电子商务模式。

?B2B、B2C、C2C、C2B、O2O、是五种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

但是在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着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些巨头的存在使中小卖家生存堪忧。

但是随着微信和?O2O?模式的结合,产生了微商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微信社群至今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和改变,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电子商务模式。

一、发展优势
微信日均登录用户亿,自微信发布以来,微信的用户数量一直在增加,庞大的用户基础带来了庞大的利润空间。

微信的优势在于信息至用户终端的高到达率、信息的高曝光率、用户的高精准度,这些有利于开展营销活动有利于维护老客。

微信崛起带动了社群经济的发展,直至自媒体爆发,社群经济如井喷式的发展热潮帮助一大批的创业者成功致富。

鉴于微信群的私密性,建立基于微信群的社交圈子成了地方圈子交友的一大利器。

在微信群中,一大批的相关行业人士纷纷被拉进圈子,另一方面微信群无法进行搜索,所以只能是好友见的相互添加。

同一个圈子的用户数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不断扩大,贴有标签的用户们就聚集在了一起。

所以社群营销因为其精准的人群,有极高的价值。

二、营销策略
建立社群很容易,邀请好友也不再难,但是如果社群好友没有共同的需求,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利益存在,就不用谈社群商业了。

要让一个社群持续健康活力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制造话题,制造动静。

就像互联网一样,每天都有新的资讯,有新的产品更新,这才会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前进。

社群可以纯粹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变成一个营销的新栖息地,渐变为商业化。

群主作为社群重要的节点,该怎么定位社群,怎么玩转社群商业,还需要善求新知。

而在具体的应用之中还需要注意
1.品牌定位要清晰,其中包括受众定位、产品定位和个性化定位。

2.跨平台延伸产品形态,推动社群成员之间由互联网上的“弱关系”向现
实中的“强关系”转变,社群的品牌凝聚力会不断增强。

3.奉行内容至上原则,高质量的内容是形成自媒体品牌的关键。

如今注意
力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
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

4.多样互动制造融入感,用礼物来使社群成员更亲密,增强其对团体的融
入感。

三、盈利模式
1.社群广告变现
通过广告变现,把社群当作广告投放渠道。

社群是一种媒体,有媒体就可以有广告,任何广告都应与媒体形式相匹配,否则就是无效的。

社群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把其当作广告投放渠道,社群重运营、重互动的,用户又是相对精准的,因此广告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社群运营和精准的群成员匹配上才会有效果。

社群经过高精准化的成员筛选,人数必然不多,所以广告的覆盖率不会大,社群广告是难以作为一种持续大规模的盈利方式。

2.社群电商变现
社群电商,将商品通过社群作为渠道出卖,社群应当卖货。

电商已成了很多人做社群的动力和目标,社群只是他们的工具,比如母婴社群、美妆社群等等。

很多本来尚未变现却又运作得不错的社群,也期盼能够通过电商而实现变现。

社群电商跟社群广告类似,优势在于群成员的高精准和高互动。

这便要求社群主在进行商品挑选和售卖时要做到与群成员精准对接、有的放矢,如此,群成员才有可能买账。

而这,前提也必须是对社群有过深度运营,社群已经有了良好发展。

3.收会员费变现
通过收取会员费的方式盈利,可以说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了。

收会费,即是群成员在加入社群之时必须向社群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加入社群、参与社群活动、享受社群服务等等。

社群或者社群主相对于群成员来说,本来就存在着势能优势,那收取一定的“门票”自然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就“不带你玩”。

这就是“付费型社群”的做法。

社群不同于粉丝群,它是有着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人群聚合,因此群成员是必须经过筛选的,收费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如果你愿意为入群付出金钱代价,那基本可以认为你对社群是高度认同的。

收费不足于支撑一个社群的商业盈利,毕竟群成员数量有限。

收高了群成员会减少,想要吸引更多的群成员又不能收高,总体上来说数量不会大。

而且一旦双方建立了收费关系,则可能破坏群成员间的平等和互动关系。

纯粹地把社群当作产品售卖渠道,缺乏前期的深耕,社群电商同样会受群成员人数不多的限制。

四、运营模式
1.培训型社群
培训型社群在变现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把本已存在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分享模式搬到社群中来,从而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直接变现。

培训收费本质上是把群主或专家已有的势能进行变现,要么是群主不断产生优质的内容等进行输出,要么是定期邀请嘉宾进行分享,群成员为学知识或培训技能而付费。

这种类型的社群在变现上比较直接有效,其商业模式在社群兴起前就早已存在,大部分知识培训类社群都走的这种商业模式。

培训型社群主要赚取的是群主和群成员间的势能落差,因此这种社群比较适合知识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比如法律、医疗等等。

在互联网产品、技术等的培训领域也能奏效,因为如今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高,而且也渐渐建立起了为知识付费的观念,对知识能给自己带来增值的观点也比较认同。

整体上看,这种商业模式是成立的,而且是可复制的。

2.产品型社群
要说商业模式与社群属性结合最为紧密的,非产品型社群莫属。

社群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属性气质,由群成员共同创造产品和服务,进而在社群内或社群外进行变现。

比如一个母婴社群平时经常探讨市面上纸尿布的优缺点,吐槽没有一款好用的纸尿布,那么社群就可以收集这种需求,生产一款全新
的纸尿布品牌,并且让群成员参与产品设计,甚至向群成员众筹资金生产这款纸尿布。

小米社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社群。

在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群成员既可作为用户提出需求,又可作为生产者参与产品生产。

产品型社群通过创造产品进行变现给人一种瓜熟蒂落的感觉,即产品的涌现是社群发展自然而然生发的结果。

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社群的企业化。

因此,产品型社群的商业模式与社群电商是完全不同的。

社群电商是把社群当渠道,即我是先有货,然后向社群成员售卖,这是从B端到C端的信息流传。

产品型社群是先有需求,然后群成员共同创造出产品再售卖,这是从C端到B
端的信息流传。

二者信息传递的方向反转了。

所以,这种C2B的模式,决定了产品型社群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扎根于群成员的新产品、新品牌,而不是从别处拿现有产品向社群售卖。

正是这种从C到B的模式,决定了产品型社群的核心是倾听,即通过互联网社群的手段获取群成员需求,并让群成员的声音起作用,而不是将自己的产品或想法强制传播给群成员。

这就要求想通过这种方式变现的社群,要切切实实转变观念,这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3.公司型社群
企业通过社群的手段组织客户,提高互动反馈。

以往企业和客户之间是几乎无交流的状态,除了一些市场调研活动外。

随着社群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社群这种形式在组织客户、需求调研、产品改良上的重要性,于是便以公司为中心,把客户组织起来进行社群化运营。

很多的公司都有用户群,一些运作成熟的用户社群,公司与用户能形成良好互动,甚至形成了以公司产品为核心的文化调性,这对提高品牌的忠诚度、改进产品生产、促进品牌传播等具有很大价值,无疑也是社群的一种商业方向。

公司型社群从组建之初便是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企业和用户的对立。

因此在群成员的互动活跃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将使得其商业价值打折扣。

这种基于利益的社群连接,关键点是要形成社群文化和社群价值观,这样才能吸引新成员、刺激活跃度,达到自发展。

4.品牌传播
社群就是一个品牌,由社群延伸出来的具有个性的产品和服务更是一个品牌。

通过社群进行品牌传播,就是发挥群成员作为组织一份子的作用,让其传播“属于自己”的内容,宣传“属于自己”的产品。

社群品牌必须做到精准地贴合群成员,比如吴晓波的“吴酒”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

由于社群成员本身具有高精准和高互动特性,因此社群品牌所针对的“目标用户”是很清晰的,很容易做到贴合群成员;要想让群成员自发地传播品牌,社群运营人员还必须精心设计出远远超出群成员期望的惊喜感,让其有不吐不快的冲动。

通过精准的种子群体和超乎预期的活动体验,打造社群化病毒式品牌传播。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群的商业价值不只是盈利,如果社群的自有品牌能够得到“自来水”式的传播,那将是比短期变现更有意义的事情。

5.资源互换
共享经济是未来的趋势,而社群是最适合共享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

群成员通过社群连接在一起后,一个最原始最简单的合作方式就是交换资源。

由于群成员的深度连接,资源互换将会进入一个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局面,这将是社群的巨大商业价值。

而如果能配合一些在线社群工具,这种资源互换的效率将会得到更大提升。

对于社群来说,这种资源互换可分为群内互换和群外互换。

群内资源互换是发生在群成员之间的,极大地突破了资源交换的限制,产生了巨大力量。

人们通过社群组织起来后,还可以利用集体势能向外置换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产生了“人脉盈余”,社群将催生出以人脉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